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换个角度看到的另一种真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8 15:2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康怡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孔子奉为“圣人”,把《论语》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近来,北大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和黄坚的《思想门》却另辟蹊径,试图用怀疑的眼光重新来审视那些曾在我们心中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历史人物和经典。在这样的争鸣中,或许历史人物可以更加立体起来。透过他们的视角,或许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人物身上别样的真实。
  人们一般在切苹果时总是习惯从苹果的蒂落处落刀,把它一分为二。直到美国人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把它横放在桌上,然后拦腰切开,发现苹果里竟然有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让人不免感叹,吃了多年的苹果,却从来没发现苹果里面竟然会有五角星,而仅仅换了一种切法,就发现了另一种让人欣喜的真实。千百年来,人们就像每天习惯性地竖切苹果一样在读《论语》、品孔子---孔子是圣人,《论语》是儒家经典,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们日复一日地用这样的视角去研读、学习孔子,乐此不疲。然而,近年来形形色色的品读《论语》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人招架不住,其中不乏我们过去不敢想的新视角。有些“换个角度”看到的孔子,乍一看让人大跌眼镜,却是对孔子潜心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细细品来,让人惊讶的同时也有些许的惊喜。这就好像横切苹果看到的五角星,换个角度看到的东西虽然让人难以置信,却也是别样的真实。
  相对于“百家讲坛”的某些业余选手而言,北大李零教授的三古(考古、古文字、古文献)背景,让他成为一位术业有专攻、更有发言权的学者。在人们用“圈养”的方式保护经典、拯救国学的时候,他选择了“既不捧,也不摔”的立场,他提倡要读原著,从原著中寻找别样的真实的孔子。他的《丧家狗:我读〈论语〉》,称孔子是“丧家狗”,“他是个堂吉诃德”。这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用心读来,你却发现似乎看到了更真实的孔子。李零认为,孔子并不是圣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凄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也就是该书称孔子为“丧家狗”的初衷。纵观孔子的人生,虽然在教育上功绩卓著,但是他的政治生涯是凄凉的。他的人生是喜剧与悲剧的交织,这同样与唐吉诃德极为相似:骑士精神,理想主义,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他又是理想与现实脱节、动机高尚而行动错误的悲剧型人物。他是可笑的、可悲的,又是可爱的、可敬的。读过李零的论语解读后,孔子仿佛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不是圣人,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满腹经纶,一生为了理想四处奔波而终不得志。无疑,他的知识是渊博的,精神是崇高的,值得我们学习和颂扬的。在孔子越来越被“神化”的时代,被“人化”的孔子显得更加真实和可亲可敬。无独有偶,黄坚的《思想门》中,作者也力图“走进《论语》,换一个角度看孔子”。作者同样不再以继承绝对真理的布道者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而是在和读者进行平等、坦诚的交流。作者以犀利的语言试图“还原”孔子的真实面貌。其中有不少观点,乍看出人意料,却很耐人寻味,并且大体符合孔子的真实状况。如所谓在生活中“孔子是个内心充满激情的人,也是一个童心未泯、风趣、会出其不意搞搞怪的人”,在政治上孔子是个“有侠义风采的外交家,一个激进的、动真格的改革派”。他认为,“政治是孔子一生事业的主轴,也是孔子一生难以释怀的心结”。虽然,我对此书中的一些具体结论并不完全赞同,但我认为,能够破除“圣人”这个光环,对孔子进行独立反思,这本身就值得推崇。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言必引经据典,却让历史困住了现实,让历史成为了捆绑未来的绳索。作者所作的“还原”孔子真貌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中透射出的不人云亦云的探索精神应被称许。
  总而言之,无论把孔子比喻成“丧家狗”、“唐吉诃德”,还是说孔子是个“童心未泯、风趣搞怪,时不时让自己、也让身边的朋友快乐一下”的人,或许都是一家之言,但其目的都是想换个角度来审视那些曾在我们心中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经典,这种“骇人听闻”的撼动带领我们渐渐靠近了一种“别样的真实”。何为历史的真实?没有一个时光穿梭器可以让我们回到过去,去和孔子面对面地交流,亲眼审视“真正”的真实。回望历史上的人物,时代愈远,其形象则愈单薄,其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愈模糊。那么,这样的争鸣可以让历史人物立体起来,从而使历史更加接近“真正”的真实。“丧家狗”是一只敏锐的狗,拥有这只狗,任何可疑的气息都无处躲藏;“思想门”是一道能赋予人怀疑能量的门,走进这道门,你就抹上了怀疑的香水。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历史人物,或许可以看到一种别样的真实。
  (《思想门》,黄坚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年9月版。《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15日第7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29 , Processed in 0.0686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