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篇作文“敲开”厦大半扇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1 12:4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篇作文“敲开”厦大半扇门
    核心提示:凭借两篇作文,十一中高三理科生曾令瑜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取得厦大自主招生资格。对她来说,厦大的门已经敞开了一半.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图为:曾令瑜脸上时常带着淡淡笑容
  凭借两篇作文,十一中高三理科生曾令瑜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取得厦大自主招生资格。对她来说,厦大的门已经敞开了一半。今年高考,她只要通过我省高考重点线,厦大另一半门就敞开了。
  写作文让众多中学生“头疼”,曾造就了“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更让许多孩子觉得高不可攀。那么,一位学理科的女生,何以将最高奖项揽于怀中?昨日,曾令瑜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秘籍”。
  “我只是写身边小事”
  去年9月份,曾令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据了解,此次大赛,组委会收到的投稿将近10万份。
  曾令瑜初赛的文章是《茉莉汤》,叙述的是旧上海一段爱恨情仇的故事。“为了解旧上海的风土人情,我还专门向语文老师请教,他以前读的专业是‘民俗学’。”曾令瑜说,但文章的许多故事情节,“借用了身边小事和小说中的片段”。
  文章投出2个月后,曾令瑜接到了复赛通知,成为全国200名复赛选手中的一员。走进今年的复赛考场,乍看到考题《你不可能在乎的声音》,她起初有点蒙,但最终还是出色地完成了一篇议论散文。“我写的就是在上海逛街的情景,应该是我的真实打动了评委。”曾令瑜浅笑着说,刚到上海时,她在安静的巨鹿街上闲逛,看着两旁两三层的小楼,内心感到很安详。此时,一个拾荒货的摇铃声传来……
  “最爱旅游和写日记”
  小时候,曾令瑜最喜欢听爷爷讲故事。每听完一个故事,她就用稚嫩的语言和图画,试着把故事记下来。慢慢地,她养成了爱记笔记的习惯,“起初是用图画和文字”。
  读小学、初中时,她的文学功底渐渐显露,作文常成为“范文”,老师在班上念给同学们听。“本来我就喜欢记笔记,这更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曾令瑜说。
  曾令瑜喜欢利用周末和临睡前的时间读书,不会挤占紧张的学习时间,读的书也都是些经典之作。她读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快”,读细读慢了,就会发现很多优美的句子,可以随手记下来。“除了写日记,我还喜欢旅游,既能近距离接触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让我学会了细细观察和品味生活。”曾令瑜说,除了国内的成都、上海等城市外,新加坡、马来西亚也都留下过她的足迹。
  “写作只是一种爱好”
  拿到“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老师和同学都曾问她,将来会不会成为职业作家?曾令瑜笑着说,她只是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平时心情好或低落时,会偶尔写点东西。“最近,我还得抓紧复习数理化,向理科重点班的尖子生们‘靠拢’”。
  与众多“80后”、“90后”的中学生崇拜郭敬明、韩寒不同的是,曾令瑜最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张爱玲作品个性分明,命运坎坷,却从来不乏观众,与读者的心灵和需求,都有着很好的契合度。”曾令瑜说,想从平淡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想了解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这些都能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得到启迪。(本报记者郭会桥实习生张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23:05 , Processed in 0.0805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