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叛逆学生:复杂问题的系统解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8 19:4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中总是存在这样的学生:他们不听从教师教导,经常公开挑衅他人;一旦受到刺激,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这些叛逆学生因此被贴上各种标签,如品行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绪困扰等。不管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冲动、易暴怒、易激惹、容易失控、有攻击性。
  处理学生的叛逆行为对教师而言是严峻的挑战。有叛逆倾向的学生一般拒绝听从指挥,不爱惜学校财产,常常会威胁到其他学生的安全。如果教师试图约束他们,他们就会公开反抗。而他们往往能敏锐地找到教师的情绪弱点,并加以利用。一旦他们情绪失控,教师也会随之失去自控。教师对这些孩子无能为力,甚至公开宣布他们“朽木不可雕”,放弃对他们的教育。
  叛逆学生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其他孩子效果良好的教育方法对叛逆学生却毫无作用?应该如何教育这样的叛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菲利普·霍尔和南茜·霍尔给出了精彩的解答。他们在著作《如何教育叛逆学生》中细致介绍了学生叛逆行为的本质,解释了常规教育失败的原因,并建构了针对叛逆学生的立体的教育方案。
  他们并没有过多进行理论探讨,而是从操作层面指导教师和父母。他们的书是一本面向具体教育行为的指导手册。
  叛逆是一个复杂的病理问题
  现在,叛逆学生的教育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普遍问题,每个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遇到令他印象深刻的叛逆学生。许多班级都有一些这样的学生,教师把他们看作是捣蛋分子、不遵守纪律者;家长认为他们是溺爱的结果,是被惯坏的小皇帝。然而,教师和家长看到的更多是叛逆儿童表面的行为及情绪问题,往往忽视或者没有专业能力去思考更深层的原因。
  叛逆学生的攻击行为和易怒脾气有着生理和病理的根源。儿童的坏脾气可能是基因造成的,他们生下来就是如此。坏脾气使他们难以和父母共处,进而发展出违规、叛逆和攻击性行为。到了学龄,就把这些行为带进了学校。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大约30%的叛逆儿童可以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其主要症状是:注意力缺陷,易分心,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多动,坐立不安,小动作多,难以遵守指令。这样的儿童特别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叛逆儿童也会将攻击倾向从家庭、课堂带到社会。这种现象引起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的注意,从而给他们贴上“品行障碍”的标签。
  研究者考察了这些儿童的生化反应和大脑功能,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叛逆儿童大脑额叶的行为抑制系统的功能比正常儿童要差,因此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足,易被眼前刺激所吸引,易冲动。叛逆儿童与攻击行为相关的激素(血清素)水平高于正常儿童,这使他们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
  父母严厉但反复无常的教养方式,会使他们的孩子变得更加违规、叛逆和富有攻击性。很多叛逆儿童的父母可能没有注意到,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强化子女的违规或者叛逆行为。如当父母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孩子拒绝服从父母的要求,而父母的情绪逐渐激动,不断重复自己的要求,孩子就粗暴地加以抵制。为了避免发生充满紧张和不愉快的对抗行为,父母往往会撤销要求。撤销要求就成为对孩子违规和叛逆行为的回报,这会增加他们同样问题行为的频率和强度。这种无意间的强化会加剧孩子的叛逆行为,成为其对抗他人的方法。
  当各方面的危险因素作用到儿童上,他们就走上了歧途。叛逆儿童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控制等方面的发展都滞后于正常儿童,甚至存在严重缺陷。这些不足和缺陷,使得叛逆儿童在社会化和建立人际关系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要比其他儿童多得多。正常儿童面对失败会尝试适应,而叛逆儿童对挫折的情绪反应是愤怒,进而进行攻击。
  他们无法通过恰当的社会化行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攻击常常是有效的。这样,叛逆学生就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破坏者的角色。
  常规教育为什么会失败
  叛逆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家长们认为孩子长大了或者进入学校就会好了。
  但往往是适得其反,儿童的叛逆行为在学校愈演愈烈,甚至成为了教师和家长的噩梦。对其他孩子有效的常规教育,为什么对这些叛逆儿童就失效了呢?
  常规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用强化和惩罚控制学生行为,即一个反应被强化(奖励),其出现的频率会增加;相反,一个行为被惩罚,出现的频率会减少。这些原则对95%的学生有效,他们能够根据反馈的奖励和惩罚作出反应,调节行为。但那些天生叛逆、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不会对奖励和惩罚有特别的反应。
  获得奖励对于叛逆学生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获得奖励多是因为能够控制自己的不当行为。但控制才能获得奖励的要求在他们看来是一个“骗局”。他们太冲动,太容易受到眼前刺激物的控制,在考虑到行为的结果之前就成了行为的牺牲品。总而言之,他们很少能获得奖励。有时候,表扬会激起叛逆学生的消极反应。对于他们而言,接受表扬往往意味着听从,听从就意味着被控制。因此,一旦受到表扬,叛逆学生就会有挑衅的表现,甚至有攻击性。
  惩罚的教育手段暗示了一种假设,即学生了解行为的后果,权衡被抓住后受惩罚的几率,经过考虑后才进行不当行为。但是这些叛逆学生很少能意识到行为的后果,行为要么源于一时冲动,要么受失控的情绪驱动。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惩罚都无益于行为的改变。
  即使有些叛逆学生能对奖励和惩罚作出适当反应,但是他们不愿被控制。在他们眼中,教师的奖励和惩罚都是控制他们的手段,因此强硬地抵制所有的行为矫正计划。教师的言语指令,激起的往往是叛逆学生的违规和挑衅,因为这意味着教师在剥夺他们的自我控制权。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叛逆学生由于经历常规教育的各种挫折,也将自己看作是失败者---这才是教育最可悲的失败。失败者的角色一旦确定,他们就会拒绝教育的介入,因此,要接近这些叛逆学生并帮助他们就变得困难重重。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19:47:47 | 只看该作者
多方参与的立体解决方案  既然常规的教育方法对叛逆学生是失败的,那么应该如何教育他们呢?菲利普和南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动员教师、学校、家长和儿童专家共同构建一个立体的教育方案,针对叛逆学生实施独特的教育。
  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也是课堂和学生的主要管理者。那么,教师可以做哪些工作呢?
  为叛逆学生创设一个诱导他们成功的环境。这种环境设置大到教室的布置、座次的安排,小到学生桌椅的大小、日程表形式、作业和任务,以及其他形式的帮助。这些设置对教师而言,不需要言语指令就能避免学生的抵抗;对于学生而言,做正确的事情非常容易。环境会促成学生表现最佳的行为。
  处理日常互动。叛逆学生的不当行为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也有一些行为先兆。教师应该在行为先兆出现的时候就“防患于未然”,而非亡羊补牢。教师要能发现一些导致叛逆学生失控的先兆,如听到某人说“不”或看到一些不赞成的手势、表情和肢体语言。有些行为先兆是积极的,有利于教育的实施,教师应该利用这样的先兆,例如:叛逆的学生喜欢选择,选择会给他们一种控制感,即使是有要求的选择,他们也会接受。要让学生结束不受欢迎的举动,选择往往很有效。面对一个上课做习题时想要扔纸团的儿童,教师可以走到他座位边悄悄地问:“你现在想要扔纸团还是要做数学作业?”而不是“不要扔纸团!”
  一旦叛逆学生的行为伤害到他人、破坏财物或严重干扰课堂秩序时,要求他们离开课堂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离开课堂的方式不当,通常会导致他们不当行为的升级。为了使学生离开造成的混乱最小化,教师要放弃一些课堂规则,和叛逆学生共同制定“离开”规则,并加以演练,形成约定,并应用于日常课堂中。
  家长很明显,仅凭教师的努力,无法影响叛逆学生的所有行为,并使其改变。这就需要家长的努力和配合。家长需要学习一些技能,避免无意之间强化孩子的攻击性。家长需要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给予关注、积极的社会强化(表扬)、发出主要命令以及服从行为的训练,家长甚至需要系统的训练才能将这些技能有效地运用于对孩子的日常管理。
  专家这里的专家主要指的是儿童医疗专家和心理学家。叛逆儿童的行为问题有生理病理和心理病理的原因,因此有两种对应的方法可以直接帮助他们:一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他们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二是通过心理和行为的矫正增强他们的行为控制能力。叛逆学生的一些症状如攻击性行为、易怒、抑郁、焦虑及多动症,都有对应的药物,这需要医学专家的介入。在心理咨询室中,品行障碍学生的行为(包括叛逆)都能通过心理治疗和训练得以矫正。
  学校管理者对叛逆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团队共同参与的结果。这个团队的组织者就是学校(学校管理者)。他们需要将各方面组织起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要为教育的实施提供资源和支持。团队需要确定提供哪些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提供这些资源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需求。
  借鉴
  看过菲利普和南茜提出的完整教育方案,在敬佩和叹服之余,笔者也在思考这个舶来品如果运用于中国的教育环境,是不是也同样有效?
  这是一本讲究实用和操作性的指导手册,但在笔者看来,其中最有价值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本理念。这些理念有些是关于帮助学生取得社会、情感和学业成功的(如确保成功、独立决策等),有些是关于管理学生不当行为的(如禁止惩罚、温和干预等)。这些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对叛逆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业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对叛逆学生,教师应该看到他们的潜力,而不只是看到问题。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坚持这些理念,才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环境与中国的教育环境有很大差异,菲利普和南茜提出的操作方案有些可能无法在中国实现。中国缺乏教育叛逆学生的社会资源,如学校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和行为矫正师。中国中小学教育的班级规模要比美国大很多,教师不可能有足够精力针对每个叛逆学生实施系统教育。这些局限会阻碍我们运用其中的技术。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手册中的技术,不如学习这些技术背后的理念。掌握了理念,就可以根据我们的国情和环境设计出适合的技术,而不是生硬地模仿照搬。(《如何教育叛逆学生》,[美]菲利普·霍尔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6:13 , Processed in 0.08024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