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的三国古地名[转]/闲情偶寄之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8 16:4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感的三国古地名



作者注:此文当不得历史的,只是一种介于传说与典故之间的浅说,仅供谈资罢了.                                          

    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之战是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这场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古代赤壁的地名归属有多说,但究竟是哪个具体地方至今尚无定论,最常见的有蒲圻、武昌、嘉鱼等五种说法,其中犹以“蒲圻赤壁说”为盛。但荆州师范学院冯汉江、陈中林和汉川学者冯亚健等专家提出了绝然不同的观点,他们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理论分析后认为:真正的赤壁之战应发生在汉水之上的湖北省汉川赤壁街和垌冢(古代名乌林镇)一带。三国时人们所说的“长江”水道并不全同于今天的长江。陈寿在《三国志》中描述赤壁之战经过时,提到“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而西晋陆机(东吴大将陆逊之孙)在《辩亡论》中记载:“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今湖北襄樊东北)之舟,下汉阴之众”,此文指出了曹操大军是沿汉水而下。由此可见,陈寿在此处所指的长江应是汉水。专家们认为,据《三国志》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文中只是说退到江北,并未提到洪湖乌林。据清代顾祖禹所著《魏志》记载:“曹操乌林之败,鸡鸣出走,至大赤天曙,即此。五代间县移治此,即今刘家隔之地也。”刘家隔即今汉川市刘家隔镇,汉代至清代名为大赤。孝感与三国赤壁有关的地名大多在汉川,应城一带,与此相应的地名大约在五、六个之多,即汉川赤壁、鸡鸣城、大赤乡、系马口、马鞍山,应城等地的辰巳台等。

                  汉川赤壁
赤壁在汉川中洲垸内,是著名的古荆楚五赤壁之一,因这里数十里土质为赤色,太阳一照,赤壁街全城呈红色故而叫赤壁。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汉川赤壁亦称赤鼻山。前明时,为汉川西北之巨镇,古汉水南北支流汇合于赤壁河,并由此注入三台湖。这里有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的传说,邑人张清标过赤壁时赋诗道:“街南街北几停车,无数垂杨绾暮鸦。唯有夕阳消不尽,又随秋水上芦花。摇落新河欲上潮,西风吹浪打山椒。凭谁问取孙曹事,细听渔歌出苇萧。”诗里吟咏了孙曹赤壁大战的旧事。邑人沈竹坪《竹枝词》也吟道:“赤壁横江战垒雄,汉南遗迹又雷同。天明日出尘如洗,添得霞光一段红。”也盛吟赤壁大战之事。
汉川赤壁自三国以来直至明代,都是水陆并荣,市场繁盛,景色怡人、农渔兼作的好地方。后来水道南移,河流湮塞,遂沦为邱墟。中洲农场建场时,仅有古水井一口,经维修后免可使用,水微咸。1984年在离井不远处新钻井一口,发现土层二米以下有近七米厚的砖瓦层,九米以下有十一米厚的红土层,疑为当年三国古战场遗迹。

                    鸡鸣城
  据考证,曹操兵败乌林正值冬天,“鸡鸣”之时大约是凌晨3时,“天曙”之时约为早上7时。从洪湖乌林至汉川大赤距离约95公里,曹军撤退时,夜行需每小时走24公里,这个速度是不可能达到的。由于赤壁之战时的乌林不是洪湖乌林,那么蒲圻赤壁是赤壁古战场就难以自圆其说。关于鸡鸣城,这一地方与赤壁的关系从汉川市境内的历史遗迹和众多的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依据。汉川赤壁在该市新堰镇西南4公里处,现为中洲农场赤壁分场所在地。据清代《汉川县志》记载,“赤壁街在县西北二十里,黄金湖北,为荆楚五赤壁之一。”宋代范致虚在《鸡鸣城》一诗中,描述了曹军兵败乌林的情景,“尽道曹瞒计策深,当年起事困乌林。鸡鸣唤起迟迟日,照见奸雄一片心。”  鸡鸣城在今汉川市二河镇燕子村燕子东湾后面,为一长方形的土城,面积约90亩。土城早毁,但轮廓可见。当地农民曾在该城东北角挖出几十块东汉时期的古城砖。关于鸡鸣城的来历,当地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80年),曹操兵败乌林后,带着残兵败将,行至汉川田二河,见此地一马平川,乃是屯兵存粮的适宜地方,就下令兵士将官在此筑城防卫。古代筑城均用土夯实而成,一来兵士们劳累不已,二来土城因冬天而坚实,不好仓促成完毕,所以耗时费力才筑成功。正当曹兵把城筑好,刘备的大将关羽忽然飞马赶到,由于天色已晚,关羽不便展开作战,只好在城外扎营,待天明再战。
曹操见关羽大军赶到,且天色将破晓,知道关羽将会与自己作战,自知不是关羽的对手,便决定鸡鸣前离开此地。但他考虑到鸡鸣距天亮时间快到了,担心关羽乘势追来,于是在半夜三更时分,让部下学鸡叫,想麻痹关羽。不料想,刚学鸡叫时间不长,就引起城内外公鸡喔喔直叫,其将士闻鸡叫后迅速打点行装,悄然从田二河北门逃遁。
天亮后,关羽发现率部追赶,曹操率军已走出老远。后来,曹操命兵士伪作鸡鸣的故事在汉川民间久久传扬。人们把曹操所筑之城叫作鸡鸣城。明成化年间,当地人为纪念此事,人们在田二河后侧修建了鸡鸣寺,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该寺重修,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遇兵燹,清同治初年又重修。后人曾在寺内的抱柱上撰成一联:“奋虎威以佐,使君欲合三分归一位;闻鸡鸣而遁,曹操曾驻半夜过双溪”。从此鸡鸣寺成为游览景点。邑人沈竹坪在《竹枝词》中写道:
村落人家树里藏,宵来谁叫漏声长;
鸡鸣又是天将晚,惊醒团圆梦一场。
解放前夕,鸡鸣寺再度被拆毁,至今遗迹无存。

                        乌林镇
    今汉川垌冢明代以前称乌林镇,因这里野生的枣树皮呈黑色而得名。明末改名垌夫镇,后改为现名垌冢镇。明代朱襄在一首同名诗中写道:“乌林犹在古城西,老瞒空守北军营。”从地理位置来看,汉川乌林在鸡鸣城西北,此诗中的乌林应指汉川乌林,而非洪湖乌林。在垌冢镇中部和西面,有三个冢子,分别在1952年、1958年和1971年相继被当地农民挖掉,冢内并未发现墓葬。
    据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述:“垌冢镇,县(汉川市)西百四十里,有一疑冢。传曹操兵败乌林,伪作此冢。”冯汉江在该镇寻得两块古砖,经荆州博物馆专家鉴定,认为此砖应属东汉末期,其年代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完全相同。学者冯汉江、陈中林等专家考证认为,史书中的乌林就在垌冢,曹军兵败乌林(今垌冢镇)后,再撤退至大赤(今刘家隔镇),两地相距36公里,假定曹军以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鸡鸣”至“天曙”完全可以达到。
                                大赤乡
    上文提到,从鸡鸣城到大赤乡,即从田二河到今天的刘隔镇,相距二三十公里,大赤(打赤),孝感一带的方言,即天亮,从鸡鸣行走到天亮,说明了曹操部队一夜行军的窘境。大赤乡,即今天的刘隔镇,在明成化年间,此地曾建鼓三楹,号称金鼓城,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记要》记载:曹操赤壁之战败走乌林,令部属伪作鸡鸣逃遁,逃奔至此时,天已见亮,红日东出。故后人将此地称作大赤(打赤)。打赤乡在《汉川县志》上有记载:在旧社会,和尚、道士做法事时,要紧幡张榜,榜上书有“大赤乡信徒弟子某某”,这可说是很早以前刘家隔镇也叫大赤乡的依据和注脚。据说,为什么叫大赤乡,则出自三国名将关羽之口。
当年,魏丞相曹操统兵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直逼江夏。吴国见曹操兵多将广,来势汹涌,顿时军心大乱。某士鲁子敬见状,忙从荆州请来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诸葛亮来到江夏,舌战群儒,激起了东吴主战拒曹的决心。当时,东吴孙权采纳了主战派的计划,调周瑜统帅三军,会商破曹之法,与诸葛亮商议后,定下火攻曹营之策。火起后,即趁乱来个两面夹攻,将曹操彻底打败。
孔明借来东风后,连夜回荆州,派五员上将,昼夜出兵,堵击曹操。关羽率一支人马,马不停蹄,抄小路直逼曹营,兵到刘家隔地带,天将破晓,关羽勒马横刀,问道:“此地何名,离夏口还剩多少路程?”部下也不识此地,只好找来当地乡民问问情况,乡民未见这大的兵阵,战战兢兢不敢作答。部下只好回复关羽:“此地地形图上,离夏口不足两百里。但未标明地名。”关羽把大刀向东方一指:“天已打赤,就叫它大赤吧。”从此,“铁马金刀指大赤”即由此而来。

                          (待续)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16:44:52 | 只看该作者

孝感的三国古地名[转]/闲情偶寄之帖

(续上)
                            系马口
  系马口是汉江边一座名镇,自古以来就是商业和兵家重镇,享有盛名。传说,系马口初期不叫系马口,而叫洗马口。古时候,当地属云梦泽的边缘,这里有一座像弓箭形状的山岭,没有名儿,这弓箭岭一直伸到大泽边,像一匹沉睡的卧马张着口在水边,恰巧岭上一股清清的溪水长年不断从“马”的嘴里流出,顺流而下,从此,人们便把这里叫做洗马口。传说,三国时期,关羽将军从荆州下夏口,途经洗马口,大军从岭上一直扎到养鱼铺,关公的马正好系在洗马头上的一处石头上,周仓还牵马下河饮过水。晚餐时,正是十五的月亮升起,关公在马头上的石头旁举杯痛饮。但见皓月当空,关公饮酒吟诗,唱曲舞刀,一直兴奋到鸡鸣,大队人马才离开。
自从关公离去后,这里的人就以关公系马于此、在马头上饮酒赋诗的典故为荣,遂将洗马口改名系马口。后来,人们因这里名声渐大,迁居于此的人越来越多,开始热闹起来。关公后来在破曹之后,遇害于东吴的伏兵,一点忠魂不散。在他死后的五七三十五天,在当年关公系马的石头上,有人突然发现有个刚刚留下的马蹄足印,人们都说是关公留下的,遂在关公系马的石头边修起关公饮酒亭,引得香火不断,游人如织。由于关公亭的兴建,养鱼铺一带还建起了关公庙,渐渐,系马口的山岭上出现了集市。关公亭建起后,由于人们热爱关公的缘故,去那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同时也赋于好多神奇的传说故事,据岭上的人讲,每到十五月圆之夜,月亮在云层中穿行,似隐似现可看到关公在亭子里饮酒吟诗,此话越传越真,后来,有位秀才创作了如下的一首诗:
        风清水美脉不走,青龙白虎戏马口。
        低潭肥鱼高湖藕,荷月团圆白梁酒。
这首诗当年误传为关羽所作,岭上的男男女女,人人会背,个个会读。不但这里的人传颂系马口地方好,更兼关羽名气的影响,远远近近人都知道系马口的名声。不到三年的功夫,江苏人,江西人,湖广人都涌向系马口,在马背上争一锥之地谋求生活,请关老爷剔财。随之,在马头下的一溪两岸挤满了酒店、槽坊、饭馆、客栈。卖鱼的、贩藕的、运粮的,络绎不绝。
后来,在系马口形成粮棉油集散地的同时,这里的人从关公的传说中做足了经济文章。据说,白虎岭上种的白高粱,必需要从系马口口里流出来的水煮酿成才香甜。这酒久而久之成了贡酒,起初用壶提进皇宫,而后改为大酒缸装。随之白虎岭对面的青龙山浓烟喷吐,制出了大酒缸、小酒缸以及八仙大坛小坛。由于酒与缸的相互发展,系马口不但到处闻有酒的浓香,还欣赏到了艺术精湛的陶瓷品。
    系马口的人为了纪念关公的月下题诗,出了与吟月诗配套的食品,如关老爷“荷月团圆高粱酒”;当年人们为纪念关羽,人们修建了关圣庙,把关庙附近的小村起名关庙村,现在它们在距离马口不远的凉亭背后,这座古香古色的小村一直定名为关圣大队和关圣村,不管大队和村,关圣的英名在地理上一直在人们心中没有抹去。当地好多家以往都供关公的武像,每到春节选贴关公的神像。因为关公是红脸,红色代表吉利发财,它威武镇邪,也显示出人们对关公十分敬仰的心理。

                                      马鞍山
    马鞍山是汉江边一个古老的集镇,相传它的得名与关羽有关。当年,关羽受诸葛亮之计,带领一支人马抄近路追赶曹操,途中来到江江边一个渡口,急忙寻找渡船过河。可是河边只有一只小船,无法满足大军的过河要求。关羽将马儿系于渡口的木桩上,去寻找船只和艄公。关羽走了不多远,看见不远处有座小庙,庙前有个人正在敬土地神。关羽忙上前打问,那人听说是关老爷要过河,忙说道:“将爷,三天之内我不能将你们渡过河。”关羽忙问原因,那人道:“近些日子河中常翻船,行人都不敢在此处过河。这下可断了我家船家的生活,只好纷纷弃渡去另谋生路。我只因有八旬老母重病在床,无法远走,就在渡口修了这座庙,许下心愿,烧香一月,以求土地保佑。如今离一个还有三天,将爷容我三天后再找船帮你渡河。”
关羽又问附近是否还有渡船,那人说虽有两处,但情况和此地一样。关羽听了暗自叫苦,自言自语地说:“百姓敬奉土地,土地却不为百姓服务,天理何在!”他来到江边,准备牵马离渡,另想办法。但走近一看,自己战骑上的鞍不见了,正在惊疑间,那敬神的汉子忽然喊道:“将爷,您的马鞍!”关羽顺着它的手指方向一看,果然见赤兔马的鞍儿浮在水面,顺流而下,已飘去一段路了。
    那汉子见关羽着急的样子,也顾不了许多,跳上自己的小船,驾船去追。行不多远,那马鞍突然沉下去了,一会儿,在那马鞍沉下去的地方,冒出一块大石头。石头迎风长,一会儿就变成一座小山,将汉江横着堵住一小半,上游的水流速一下子缓了许多。那汉子见状大喜,忙上岸招回众船家,将关羽的部队渡过了河。人们都说这事是关羽的神灵所致,便将这座由马鞍变成的山起名叫马鞍山。

                                    辰巳台
    现位于应城市陈河镇陶李村的李家湾,又名辰巳台。它为什么叫“辰巳台”呢?当地的老人们讲述了这么一段与三国战事有关的典故。
那还是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曹操率领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他有一支人马通过汉水屯兵于这里。当时有个领兵的官,向兵卒们下令:一人一箢土,垒起一座土台,作点将陈兵之用。兵士们从辰时破土,到巳时就完工。土台完成后,将官们就在台上,指挥士兵。每天辰时到巳时必集合习武一次,形成了日操制。士兵们通过辰时到巳时的日操,大大提高了武功,提高了战斗力。将士们为了记住这座自己动手垒成的土台,记住每天日操的时间,就把这座台起名为“辰巳台”。后来,曹操虽然开拔了,但台子仍在,这台子的名称已传开。所以,当地的人就把台子附近的李家湾称为辰巳台。辰巳台这个名字,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8 16:4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6:08 , Processed in 0.1011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