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宋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镜(我的读书随笔)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1:03:38 | 只看该作者
一诺千金

        这个成语的典故是来自于西汉初年一个叫季布的人,说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古往今来,重情讲义的君子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也不少,但我觉得最能诠释这个成语内涵的却是一个关于菊花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书生和一个武士相约重阳节聚会。重阳节那天,书生在家里遍插菊花,等待武士的到来。等了很久,武士却一直没有来。夜里,武士终于来了。对着满桌的酒菜,武士不动筷子。书生诧异,武士道:被仇家拘禁,不得脱身,为赴菊花之约,只得引刀自尽,灵魂脱壳而来,吾已非阳世人。
       讲故事给我听的那个朋友说这是一个很美的故事,美得都不忍说。
       这故事很美吗?我倒不觉得。


咬文嚼字
       读一年级时,扎麻花辨的女教师让我们认“胖”字。她说:“月半,就是农历十五,十五的月亮圆不圆?”
     “圆!”我们齐声回答。
     “十五的月儿胖不胖?”
     “胖!”
       以后,我只要看见这个“胖”字,脑海里就立刻浮现出一轮笑容可掬的圆月亮。
       后来,女教师去生小孩子了,来了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有一次,老先生说:“其实,大家把‘射’和‘短’的意思弄反了。你们看,‘射’是说一个人的身高只有一寸,那不就代表‘短’吗?而‘短’呢,恰恰是指一个人瞄准一粒豆,用‘矢’去射。”
       就这样,我体会到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有魅力的文字,每个字都是闪光的珍珠,晶莹的美玉,真正称得上是字字珠玑。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这样赞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文字是值得我咀嚼一生的精神食粮啊!平日里,我常常久久凝视着纸上的一个个方块字,为它们而动情。
       和着窗前的烟雨,煎一杯春色,供自己小饮,然后,再慢慢咀嚼着这些满嘴生香的文字,或者深入,或者浅出,我的心是快乐的。

[ 本帖最后由 宋伟 于 2008-6-15 11:05 编辑 ]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1:08:30 | 只看该作者
姹紫嫣红
       我是在大山的怀抱里长大的。
      小小的山村里没有花园也没有公园,所以大多数乡下孩子都没有见过牡丹、芍药、郁金香之类的富贵华丽的花儿朵儿,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小时候的我理解“姹紫嫣红”这个成语。
       燕子来时,春光晴好,日长悠悠,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豆花也开了……房前屋后,粉白相间,烂漫一片,这不就是“姹紫嫣红”吗?
       村前村后都是连绵的青山,山脚下是一片片田野,蜿蜒在田间的是一条条田埂。田野上开满了蚕豆花、豌豆花、油菜花、苜蓿花……深蓝、浅紫、金黄、粉白,喧喧腾腾,热热闹闹,窄窄的田埂都快要拦不住了!这不就是“姹紫嫣红”吗?
       紧接着,山上的杜鹃、紫藤以及各色野花也开了,一大朵,一大蓬,生机勃发,洗染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山岭。浓郁的香气一浪接一浪地扑面而来,积压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激情终于得到了抒发。这不就是“姹紫嫣红”吗?
       姹紫嫣红开遍,春色正浓;莺声老了,春越发深了,花儿也终于倦了,累了,落了,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月光如水
        这个成语现在的孩子们还在读,也还会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但其实,他们并没有见过这如水般柔和的月光。
       我却曾经无数次的看到过这水样的月光。
       山里的月亮是水做的,能听见汩汩流动的声音。它轻轻地流淌着,流过千山万水,淌过田野草地,绕过竹篱茅舍……听说,如水的月光会浇开一朵朵神奇的月亮花。纯白的花瓣,围绕着浅黄的花蕊,淡淡的,水水的,显得又纤弱又娇柔。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儿,可惜,她只开一个夜晚,而且,只在月光下才会一瓣一瓣绽放。
      今夜,你的窗外月光如水吗?
      如果是,那就请你先饮一杯月光,再入梦。
      那么,你就会看到那个月亮——弯弯的,柔柔的,如水般的倾泻下来,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如同许多人在孩提时所看到的那个月亮一样。

[ 本帖最后由 宋伟 于 2008-6-15 11:10 编辑 ]
13#
发表于 2008-6-15 19:23:29 | 只看该作者
细细读来,诗情画意,如掬净水,如温玉润。

欣赏学习,受益匪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5:29 , Processed in 0.0565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