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年一觉语文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5 10:2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与读书月这十年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程少堂

(说明:本文是《特区教育·理论版》约我写的“命题作文”。编辑要我围绕“我与读书月这十年”写作,2000字以内。开始我没有答应写,回答说这种文章是小孩子写的。最后顶不住编辑灌的“迷魂水”,就写了这篇稿子。发在该刊200911期。我要他们最好不要删改。这是我的原稿。)

      中国古人留下一句可能会永远流传的名言:十年磨一剑。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也毫无例外地和无数的中国人一样,曾无数次地见到、听到或引用过它。假若说,过往的时光,我曾耳闻目睹过或者言说过这句话一万次,那我要肯定地说,其中至少有九千九百九十次是没有懂得其真正意味的。
      真正懂了这句话的内涵,那是很晚近的事。
     是啊,人世间,有些话,有些事,有些诗与文,乃至我们天天熟见的那山,那水,那草,那木,那狗吠,那鸡鸣,那青砖红瓦,那老屋顶的炊烟,那晨曦与朝露,那明月和星辰,还有那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的悠悠的晚风……不到时候,是不会懂的吧?是的,不到时候,就是请你浸润或领略一千次,或是请私塾先生跟你解析一万遍,你也不会懂。


      什么时候算“到时候”了呢?
      我,今天,到时候了吗?
      我当然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回眸自己的人生经历,蜿蜒曲折当然是谈不上的,多姿多彩更谈不上。只是,像许多平凡的人一样,经历了或者不得不经历许许多多的事与情,而不一样的是,这些事与情,又并没有都水过无痕,它们中的一些,或者说许多,在我,并不是一般的事与情,而是一种文化事件,一种心灵事件,足以让我掂一掂“十年磨一剑”这句话的分量,窥一窥“十年磨一剑”这句话的堂奥。
      “深圳读书月”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心灵事件和文化事件。
      说到“深圳读书月”与我,就不能就事论事,而要说到语文在我生命中的分量。
      我之所以深度参与“深圳读书月”,与其说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不如说是应答一种生命的召唤。
      英国大作家哈代说过一句名言:“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互相应答。”这句伤感的名言让我刻骨铭心。
      我,是带着语文人的“语文梦”,来到深圳的;是跳着语文的脉搏,唤着语文的名字来到深圳的。
      ——但是,她应答我了吗?


       我呼唤着语文的名字执著而来。1999年,我从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丢开那里创造的不大不小的一切的一切,来到深圳,做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研员”。不要以为“教研员”是“教学研究员”的简称,更不要以为“教研员”的“员”和“司令员”的“员”同义。都大把年纪了,你骗不了我,我心里有数:“教研员”这个“员”,和“守门员”、“保安员”、“收款员”、“勤务员”的“员”,才是一样的意思。但是,语文的呼唤对我是一种生命的呼唤,应答生命的呼唤,失去一些东西——其中也许用世俗的眼光看是一些重要的东西——是值得的。
      我呼唤着语文的名字潇洒而来。我是1999年11月通过面向全国的招聘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到深圳市教科院(当时的市教研室)做语文教研员的。初来乍到,我就着手进行深圳市语文教研工作的战略规划。整整十年了,我现在都能很自豪的展示当年我的工作计划的核心内容:

      总目标:努力开拓进取,力求使深圳市中语学科教研工作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
     指导思想: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总的指导思想。
     宏观思路:以提高我市语文教育质量为中心工作。坚持四个“两手抓”,即一手抓教师,一手抓学生;一手抓高中,一手抓初中;一手抓高考,一手抓中考;一手抓常规教研,一手抓课题研究。坚持“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以“语文味”课题为龙头,努力探索符合深圳实际的语文教研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模式。通过高初中和师生的两手抓,既要出成绩,还要出人才;既要出经验,还要出理论。提倡科研兴教,创办深圳市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营造热爱读书写作的语文环境。力争通过六七年的努力,进一步增强我市中语学科教育质量在广东省的优势;出1—2个在全国中语界有影响的教改实验;出1—2位在全国中语界有影响的教师;基本把握中语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规律,使既符合深圳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教研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模式成型;创立有深圳特色的语文教学流派……


      太容易看出,在上述思路中,创办深圳读书月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是面向学生的重要举措。
      我呼唤着语文的名字,顶着压力与阻力,继续往前行。是的,你可以把我创办“深圳读书月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这种举措看成是为了工作,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一个梦想,一个语文的梦想,我在应答语文的呼唤。那是生命与灵魂的呼唤。正是生命和灵魂,激情与梦想,为深圳读书月铸就了一个影响很大、社会效益很好的活动品牌。
      你要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会引你为知音:“为什么你将你的目标的达成限定在‘通过六七年的努力’而不是更长的时间范围呢?”很好,我告诉你一个回旋在我心底的信念:当年那样强大的日本鬼子,中国人民只用八年时间就把它赶跑了;现在这样好的条件,用六七年时间难道做不出一件像样的事情来么?
      你要是还要问这样的问题我会把你的提问当成我继续前行的动力:“你当年定下的目标实现了吗?”按照那句名言,我只能这样回答你:“十年磨一剑,霜刃已曾试”。但是,如果你还要继续具体而微地追问,我就会不好意思了,但,是自豪的不好意思,只好请你去“百度”一下“语文味”或“程少堂”了。
       我呼唤着语文的名字,呼唤着语文的名字继续大踏步地往前走。我的灵魂在荒原上起舞,我的灵魂在冰山上歌唱。
      我是一个追梦人。
      在梦中,我轻轻呼唤你的名字——语文。

                                                                                (2009年10月27日)

(补记:其实,成为深圳读书月另一品牌的经典诗文吟诵,最初也来自我的创意。2002年第三届深圳读书月期间,我发起并操办过第一届全市中小学生经典诗文吟诵大赛,节目水平很高,读书月组委会拟将其中一等奖的节目拿到当年读书月总结表彰大会上去演出。后来组委会想做大,于是演变成请名家来演出。以上这段文字没有写进文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7:03:53 | 只看该作者
汪潮教授《解读“语文味”》专题讲座提纲整理
活动主题:五省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峰会
专题讲座:解读“语文味”
讲座时间:2009年10月31日上午9:40-11:20
讲座地点:平阳县鳌江镇实验小学3号楼阶梯教室
主 讲 人:汪

浙江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
提纲整理:潘俊良
备    注:根据笔录整理,可能有出入,知识产权归汪潮教授所有,如要转摘,请复帖说明。



教授,浙江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和课题指导。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委员会全国写字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语文学习研究会小学语文学习研究中心副主任等。汪潮教授开设《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原理》、《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等课程。

“语文”包含“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其核心是“语言”。“味儿”有滋味、 意味、 趣味、情味、韵味等之义
“语文味”不是纯粹的味道,不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也不只是一种文学鉴赏,它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
“语文味”这一概念,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非语文”、“泛语文”、“串味”、“变味”提出的,体现的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本色、本性和本质。它是对异化的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的改造性对策,是对语文美学境界的一种现实追求。

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
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准则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纵观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关于语文教学的本质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文学性、思想性、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说法。

“本质”有二个评判标准:一是这事物区别于那事物的关键属性,反映了事物的独特之处。二是“本质”只有一个,它可以兼容、带动其它有关的一般属性。据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属性不是上述的众多观点,而是言语性,即掌握语言的教学活动。
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通俗地讲,语文教学首先是姓“语”的,主要包括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个方面。用言语活动表现生命活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智慧的选择。
当代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说的:“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
“语文味”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一种总体感受,但它首先关注语言,直面语言。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总体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有四个主要任务: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和常规训练。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习得,它是本质。
思想型课文、常识型课文

二、“语文味”是语文意识的具体表征
从心理学角度看,“味儿”是一种感觉、感受和意识。“语文味”就是一种语文意识,而语文意识又是一种语文行动的向导。
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出现繁杂、雍肿而且是非语文的现象。如一位老师教《画风》,设计了听风、说风、试风、看风、画风五个环节。
语文课要有“语文意识”:用语文的头脑思考语文教学现象,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用语文的标准评价语文教学效果。
从本质上说,语文意识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心理倾向,它往往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言行之中。支玉恒老师上《草原》,一上课他就对学生说:“请小朋友大声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告诉大家几个要求,学生说有三个要求:大声地读、自由地读、读一遍。接着,支老师要求学生用总分结构说话,紧接着要求学生用先具体后概括的方式说话。在这个过程中,且不说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具体要求,也不说教学设计的巧妙,单就“读一遍”的特别意义,就值得深刻地思索。对语文课堂极其平常的一句教学常规用语,演绎地如此有“语文味”,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心中有语文意识,引导学生说语文、用语文,在语文实践中进行语言学习。

三、“语文味”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
“语文味”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知识或情趣滋味,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涵养。从语文教学论看,“语文味”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
1.“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重在“功用性”。而“素养”指的是人通过长期学习逐渐养成的涵养达到的某一高度,它既有“功用性”,又有“非功用性”。从内容上看,“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味、人文精神等等。

2
.“语文素养”不同于“语文素质”,两者都是指语文教学的一种结果形态。但是,如果对这种结果形态进行生成性分析,动词性的词素“养”,反映了语文学习的持续过程及学生在其中的主体作用。“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单纯由教师的传授完成的,也不是一种语文学习的终结状态,而是由学生自主地把优秀的语文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涵养,这种内化是伴随着语文教学过程而持续进行的。这是一种“语文味”。而“语文素质”中的“质”,是一个名词性的词素,反映的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静止的终结状态。这是一种“语言体”。
“语文味”的五个基本策略:加强必要的语言积累、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增进现代的人文素养、形成完美的精神世界。

“语文味”不只是展示语言现象,而需要经历一个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品味、应用和拓展的复杂过程。所以,“语文味”不只是一个结果的描述,而是一种动态的体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原计原味的“语文味”,有词味、句味、文味、读味、品味、书写味等。
在语文意识指导下,以“语文味”为主线,贯穿于整堂课之中的。
富有诗情画意的“语文世界”
充满生机的“语文状态”

四、“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特点的外化
“语文味”是一种语文教学个性的弘扬。“语文味”概念的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前人们对语文教学特点认识的肤浅和模糊。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之一。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2、学生认识的多元性
3、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4、语言文字的独特性
《桥》较多的使用了短句、短段渲染紧张或感人的气氛。
文章开头:“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二个字构成一个句子,表明下雨的突然,雨水的凶猛。
文章结尾:
“他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两句独立成段,语言高度凝练,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倍感沉痛。
这样,抓住语言表达的简约特点进行潜心涵咏,更为准确地体会到了语言不同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抒情效果。

“语文味”到底具体表现在哪里?
第一,表现在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之中。
第二,表现在教材恰当好处的语言切入点处。
第三,表现在语言背后的文化之中。
第四,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和转换中。
第五,表现在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中。
第六,表现在让学生用笔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

五、“语文味”是课堂方式的新变化
“语文味”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方法”向“方式”转变,关注学习方式的引领。
方式与方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概念,方式较之于方法是更为上位的概念,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方式制约、兼容方法,方式相对稳定,方法相对灵活。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方法,而且涉及教学意识、教学态度、教学习惯、教学品质等。方式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不仅解决具体的操作方法问题,而且融入了教学的心理状态和心灵力量。方式的转变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1.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化。
课题后的出示
词语教学
多媒体
教学资源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
自主学习
批注教学
3.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化。比较教学
4.师生互动方式变化。
上课就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3:05 , Processed in 0.1059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