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象 • 哈尔滨规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0 09:2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汇报稿)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指导下,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下,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率先发展、当好龙头的要求,确定了进一步深入贯彻和落实将哈尔滨市建设成为“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发展战略。哈尔滨近年来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但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仍未同步,城市建设无序分散,缺少统领,城市形象品牌不明确,传统的法定规划已不能完全解决现实问题,急需从新的视角,采用新的规划方法来满足新形势的战略需求。

  为此,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从城市意向的视角组织编制了《印象·哈尔滨规划》,确立了以弘扬地域文化为灵魂,以打造“冰城夏都”新品牌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规划理念,并通过规划编制和管理平台的搭建,项目库的制定统领城市规划和建设,统筹各职能部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本规划从注重经济建设到兼顾社会文化,从注重物质到突出品质,从强调保护到着眼于在传承中创新,这其中均体现出规划理念、视角和方法上的突破。打破传统规划方式,建立了全新的规划体系;突出城市文化在规划中的地位,是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对近期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哈尔滨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建设项目选取和可行性论证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印象解读

  昨天,哈尔滨是一座多元时尚、令人难忘的城市。这里拥有独特的气候特征、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元的文化底蕴,曾是全国著名的榆都丁香城,远东闻名的国际化都市,“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远东著名的时尚之都和音乐之城。

  今天,哈尔滨是一座充满生机、孕育希望的城市。“北国冰城、仲夏避暑胜地、东北亚中心初显端倪。初步形成了以地域文化特色为主体的冰雪之都、滨水之都、音乐之都、建筑艺术之都、北药之都、啤酒城、动力之乡、焊接城和金源文化发祥地等九大城市品牌。但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蔓延,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仍未同步,城市建设无序分散,缺少统领,许多代表哈尔滨魅力的印象正在逐步消失,一批引以为荣品牌项目也应缺少活力而步履艰难。

  明天,哈尔滨将是一座魅力尽现、多姿多彩的城市。她不仅要继续保持和发扬现有的城市印象,寻找和继承失落的城市记忆,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打造城市新印象。规划重点从文化定位和文脉传承、城市形象和品牌塑造、城市宜居性建设三方面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策略

  1、规划目标
  规划结合哈尔滨实际,以地域文化为灵魂,以冰雪和滨水特质为核心,打造印象哈尔滨规划总目标—“冰城夏都”。围绕总目标,在地域文化的主旋律指导下,统领城市建设,重点打造“冰雪文化名城、旅游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魅力之都和创业产业基地”等六大名城(基地),继承和塑造“冰城、滨水丽都、避暑胜地、丁香城、金源文化城、建筑艺术之都、音乐城、啤酒城、药都、航空汽车城、焊接城、动力之乡”等十二个城市印象。

  2、规划策略
  哈尔滨将通过实施五大策略,活跃城市的文化生活,改变城市的功能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一是以多元文化为底蕴、以冰雪文化为主题,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建设文化城市,重新塑造具有独特地域情怀和高尚品格的城市文化。二是兼顾空间识别和意识形象识别,塑造可识别的城市形象。三是围绕北方宜居城市建设以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创业产业、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为主体的城市空间载体,完善城市功能。四是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强化哈尔滨中心城市聚集和扩散功能,塑造区域城乡发展新形象。五是加强城市品牌的宣传展示,实施品牌战略、精品战略。

  三、空间结构与布局体系

  围绕构建“冰城夏都”的城市总体印象和打造的一系列城市印象,规划对涉及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功能等众多方面的百余项重点印象要素,借鉴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理论,从区域、轴线、节点、标志物四个方面来研究这些要素的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形成“十二区、十轴、百点”的空间结构。

  “十二区”指道里中心商业文化区、群力新区和迎宾路集中区、道外中心商业文化区、南岗中心商业文化区、开发区南岗集中区、哈西新区、动力商圈和三大动力工业区、香坊商业中心区和油坊工业区、731文化区及哈平路集中区、太阳岛风景区、松北新区和利民新区。

  “十轴”指松花江、马家沟、何家沟、呼兰河、经纬街-霁虹街-红军街-中山路、南通大街-大直街-学府路-哈平副路、友谊路-迎宾路-机场高速路、和兴路-三大动力路-哈阿公路、和平路-中宣街-长江路、公路大桥-松北大道等十条滨水和道路轴线。

  “百点”指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哈尔滨雪雕游园会、亚布力滑雪场、名都滑雪场、冰雕、雪雕四季公园等百余处城市节点和标志物。

  1、文化城市体系
  规划形成“三心、四区、七轴、百景”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以冰雕雪雕四季公园为代表的冰雪文化主题项目6项,以松花江沿江风景长廊为代表的滨水文化主题项目10项,以俄罗斯风情园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主题项目22项,以及地域文化主题项目6项,现代科技文化主题项目24项等一批特色项目。

  2、形象识别体系
  规划形成“两轴、三带、五区、十片”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大直街、红军街构成的“十”字形中轴线贯穿的项目8项,以松花江两岸为代表城市轮廓线项目的8项,以哈尔滨湿地公园为代表的广场公园项目29项,以三大动力路为代表的特色街道项目7项,以及出城口项目9项,标识、艺术创意项目10项,建筑风格和形象项目7项。

  3、功能提升体系
  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方略形成“一江、两城、十大组团”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以北方宜居示范住区、老年社区为代表的居住空间项目51项,以航空物流园为代表的创业产业项目27项,以及公共设施项目48项,旅游休闲项目18项,道路、市政工程项目97项,地下空间项目7项。

  4、区域协调体系
  规划形成 “一点、六线、多面”结合的区域发展布局,重点建设县域经济载体项目10项,新农村建设项目30项。

  四、近期重点建设内容

  围绕哈尔滨“冰城夏都”的建设目标,规划建设项目438项,其中近期规划建设项目100项,中期建设项目124项,远期重点建设项目214项。

  近期结合我市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重点围绕冰雪游乐、避暑休闲、滨水观光、宜居住区、创业基地、特色农村、多元风情、艺术时尚等八个方面,重点确定 “二十个一”的规划建设项目。

  1、策划创新冰雪品牌
  一是延长冰雪活动时间,突破季节性限制,建设冰雪大世界四季园、冰雕、雪雕四季公园;二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提升冰雪景观艺术性,建设世界寒地景观公园、国际冰雪艺术馆;三是增加冰雪活动体验场地,提高人气和城市活力,建设精品冰雪游览线路。

  2、打造避暑休闲胜地
  一是在市区内利用太阳岛、松花江湿地等自然资源,建设避暑渡假疗养城、哈尔滨湿地公园;二是市区外加强外围县市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一批以自然生态为主,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开发项目。

  3、打造亮丽江城印象
  一是加强对沿江及内河周边的景观环境建设,重点建设松花江风景长廊,改善滨水环境,重塑滨水景观。二是建设动漫主题公园、北方丁香城等一批主题公园,丰富展示内容,增加城市文化内涵。

  4、打造北方宜居城市印象
  一是建设示范性的北方宜居住区。二是顺应老龄化城市社会需求,建设太阳城老年社区。

  5、建设新型创业基地
  一是加快中心城区的企业搬迁,合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更新。二是建设航空物流之都,加强哈大齐工业走廊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建成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6、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北方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示范村屯。

  7、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印象
  一是加强对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性开发,建设金源遗址公园、731遗址公园。二是对保护街区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利用。建设俄罗斯风情园、国际友好博物馆。三是利用历史优秀建筑遗存,突出其文化载体功能,建设领事馆保护建筑游览线。

  8、营建艺术时尚印象
  一是通过建设城市主题雕塑、制作现代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展现城市的文化精髓,实现城市文化营销。二是构建城市标识系统,宣传和展示城市形象,运用城市品牌的图案标识,对地域特色产品进行展示和宣传,促进城市品牌营销。
  作为最具特色的国际寒地城市,冰城哈尔滨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规划通过发展目标的制定,战略的实施,特色创新项目的策划,规划管理平台的架构,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增强了城市的可印象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为实现哈尔滨“冰城夏都”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基础。












图纸点击名称可以放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4:04 , Processed in 0.0649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