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十五”教育科研成果推介(1)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武汉市吴家山中学课题组
文章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下,结合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在普通高中实施“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通过对“成功教育”研发性研究,从解决“学习困难生”这一局部问题入手,促进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探究普通高中实施“成功教育”的策略,以提高所有学生这一整体的素质。“学习困难生”是指在文化学习或品德学习过程中有较大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生成因于“失败者”心态,但他们同样具有成功的愿望和发展潜能;实施成功教育应从学习困难生实际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以及追求学习困难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旨在“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进步和成功”,它体现了主体性、体验性和激励性。学习困难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在素质教育下要促进学习困难生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获得成功,就必须实施六大策略,即“成功理念确立——成功心理培养——成功体验创设——成功因素开发——成功环境营造——成功评价激励”(简称“六大” 策略)。
关键词:成功教育 实施 策略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市普通高中按生源(即中考入学成绩)分为一、二、三类,一般情况下是一类生进示范高中(重点),“中差生”(以下称为学习困难生)进二、三类高中。学习困难生占相当高的比例,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普通高中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我校包容了一、二、三类学生,且学习困难生占相当大的比例,学习困难生教育的问题就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学习困难生”是指在文化学习或品德学习过程中有较大困难的学生(或者是潜能未被发现和未被开发的学生)。学习困难生在升学的重压下,多数精神面貌不好,文化学习状况欠佳,个性受到压抑。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影响下,这些学生往往被忽视,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差异,首先要关注“学习困难生”,解决好他们的教育问题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产生高中学习困难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而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给他们的成功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多年来,许多学校在转化学习困难生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成功教育”、“希望教育”等教育模式。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而使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成功教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成功的愿望,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这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宗旨相一致的。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在正确的教育下都可以有所发展,这是其一;其二,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并不是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同等的发展,而是创设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发展的教育。所以面向全体既不抛弃学习困难学生,也不压制精英,而是因材施教的差别性教育。学习困难生同样具有成功的愿望和发展潜能,他们成因于“失败者”的心态,在教育过程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注重非智力因素等作为基本思想,“旨在使学习困难生获得诸方面的成功”。这种教育模式在上海闸北八中等初中学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普通高中范围内,此项研究不多,获得的成功更少。其客观原因是高考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学习困难生落伍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现象”;高中生相对成熟,习惯较难改变,转化难度较大;其主观原因是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工作。
本课题意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下,紧密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在普通高中实施“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争取在教育的策略方面取得进展,以完善和发展成功教育思想。
二、研究的目标、理论依据、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目标
1.研究对象:2002年秋入学的高一年级参加实验的10个班中的180名学习困难生
2.研究目标:通过对“成功教育”研发性研究,促进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探究普通高中实施“成功教育”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
(1)通过调查分析确定“普通高中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及类型。
(2)对“普通高中学习困难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校学习困难生成功教育的案例,找出“普通高中学习困难生”获得成功的基本策略。
(3)通过实验研究探讨转化普通高中学习困难学生,使之获得成功的评价标准及方法,使其对全市的普通高中的成功教育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人的潜能,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就是教育。
2.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在教学上对自由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视;在教学中对学习动机的重视并实行开放的教育;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注重对情感的教育。
3.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认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成就感。
4.现代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除知识外还应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成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我们把以上理论依据具体到成功教育上来说,那就是:
学生成功的依据——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发展的潜能;人人都可以成功,人人都在追求新的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
学生成功的条件——学生成功既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又需要内在动力;人人都可以通过有效的办法获得成功。
学生成功的发展状态——具有多样性并呈现螺旋型上升状态。
学生成功的判断标准——内在潜力得到发挥并取得相对进步。
(三)研究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四)研究的内容
1.学习困难生形成原因与成功要素。
2.对学习困难生实施成功教育的基本策略(教育、教学、特长培养)。
3.学习困难生获得成功的评价标准及方法。
4. 学习困难生成功案例及分析。
(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研究方法
基本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2.研究步骤(含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2002年9月-10月)
①成立课题研究组,培训研究人员
②制定课题组和实验班级的实施方案和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2年11月-2004年6月)
第一阶段(2002年11月-2003年2月)
实验班完成起始学期实施成功教育的经验小结,课题组主持完成学习困难生形成原因与成功要素调查与分析。
第二阶段(2003年3月-2003年7月)
实验班完成学期实施成功教育经验小结,课题组完成学年总结,并主持完成学习困难生获得成功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的专题研究。
第三阶段(2003年9月-2005年6月)
实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同第二阶段,课题组主持完成学习困难生成功的评价标准及方法的专题研究。
(3)总结阶段(2005年6-12月)
成果主要形式为研究报告,课题组和实验班经验总结集。
三、研究的结果
(一)在素质教育观下的学习困难生
素质教育是在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巨大社会需求下,针对过分强调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旨在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素质教育是以个性化为基础的教育。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及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我们还应注意以下的特征:(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因此,教育对象中包含着各类学生群体。(2)素质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学生独特的人格特征及个性差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鉴定学生素质发展的状况及素质发展应依据个体特征,体现个性差异。(3)成功相对标准。成功感教育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提出基于这样一种“成功”理念,即无论其自身状况怎样的学生,只要其原始状态有了积极的变化就是成功。教育的理想就是促使学生增强这种成功感,并引导其能力发挥到极至。(4)目标的多元化与整合统一性。素质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其中各素质的发展目标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对独立的。素质教育的这一特性表明,不能以单方面素质的发展作为评定学生总体素质的依据,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
传统意义上的“差生”界定主要是以学生的学科学习结果为依据的,即以文化成绩的好坏为判定标准。以今天素质教育的观点看来,这种界定,其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它没有包括智育以外德育、体育等情况,不利于面向全体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二,忽视了文化学习的致因因素即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对学习的影响;其三,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活的个体。
“成功教育”将学习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是单一的文化学习,同时还包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等诸方面的学习)的学生界定为“学习困难生”,体现了“同情和期待”的内涵。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暂时的,是需要学校和教师予以帮助的。
综上所述,学习困难生是智力正常,在文化学习、品德学习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注:本课题组认为,其中90%是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学习困扰,面对种种变化,感到难以适应,感到紧张不安,恐慌与困扰,以致对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和传统产生不满和反抗。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公认的学习困难生有以下一或几方面的表现:无心向学、学习不认真、成绩落后、品德不良、不听教导、不守纪律、散漫、缺乏上进心和智力落后等。
对这一概念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几点是:(1)包含由于身心智能发展状况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根据这一定义,在同等弱智的情况下也存在优生和学习困难生。(2)由于学生的个体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学习困难生标准是相对的、多层次的。(3)由于教育目标的多元,传统意义上的优生可能包含在某一目标下的学习困难生之列。概念所涵盖
的学习困难生群体比传统意义上的差生群体大得多。
依据对学习困难生的界定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将学习困难生群体分为:品德学习困难生和文化学习困难生。其学习困难生的主要相关人群及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困难生分类及特征
品德学习困难生
| 1、 道德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低于相应道德发展阶段的基本标准要求;
2、形成了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观念错误;
3、有经常性的不道德行为。
| 文化学习困难生
| 1、实际学力测查成绩明显低于根据智力测验结果;
2、潜能评估所推定的学力测查得分,多表现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或欠缺;
| (二)学习困难生致因分析
人的个体发展是行为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困难生的形成是这一作用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持久影响和个体内化所致。因此,寻求学习困难生问题的致因应以发展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去分析和认识。由于个体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困难生成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常人们习惯于从学习困难生致因的角度,将影响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因素分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三部分进行综合研究。为明确起见,我们把学习困难生致因分类区别列出,以便于更好的认识和比较。学习困难生的主要致因见表2。
表2 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影响因素
品德学习困难生
| 1、社会认知能力、移情能力、道德敏感性较差,道德认识与判断能力较低,自制力差;
2、存在不健康的心理;长期受不利道德环境的影响;
3、缺乏必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养成教育;
4、家庭和学校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或教育的方式方法不适当等。
| 文化学习困难生
| 1、学习成就动机水平低,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学习的自控能力差,不良的学习习惯;
2、不当的认知方式或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
3、投入学习的有效时间少;
4、身体健康状况差,营养不良;
5、家庭教育不利;
6、学校教育目标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教学水平低,方式方法不适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等。
|
从表中所列各类学习困难生致因中,容易发现,包括智力等个体基本能力对学习困难生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来。这是因为,我们的学习困难生概念是以个体的基本能力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因此在这一概念下,基本智力能力等在各类学习困难生的成因中并不是主要因素。以学业学习困难生为例:假定有两位学生的学力测定(若以智商分数标准表示)分别为80和130,他们在同次测验中实际得分同为60分,如果按学力推定两位学生用该试题的测验得分分别应为60分和100分,则他们的学力发展得分若以:(实际测验成绩÷学力推定成绩)r100计,两人的得分分别为100分和60分,高智商的学生反而成为学习困难生,他的致因可以通过表中所列的有关因素得以说明。
(三)普通高中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的对策研究
“成功教育”是以学习困难生具有成功的愿望和发展潜能、学习困难生成因于“失败者”心态;成功教育过程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以及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等作为基本思想,旨在“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进步和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它体现了主体性、体验性和激励性。从解决“学习困难生”这一局部问题入手,来提高所有学生的整体素质。当然,对学习困难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素质教育下要促进学习困难生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获得成功,就必须实施六大策略,即“成功理念确立——成功心理培养——成功体验创设——成功因素开发——成功环境营造——成功评价激励”(简称“六大” 策略)。
策略一:成功理念确立策略——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学习困难生作为学校里的弱势群体,如何加强对他们的了解、关心和帮助,一直是教育中的难点问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运用优势去克服自己身上的不足。可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常常抱怨——我很难看到学习困难生的优点,只能看到如学习成绩差、注意力分散、上课纪律不好、脑子反应迟钝等缺点。本课题组围绕“教师怎样看待学习困难生”问题,对我校100多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9.3%的教师认为,班里有10%的学生难教;27.6%的教师认为,目前自己班里有20%以上的学生难教;其中认为班里有30%以上学生难教的教师为35.7%;67.5%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对学习困难生所做努力很多,但效果不明显;54.8%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对学习困难生尽心尽力,但他们好像不理解,13.5%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学习困难生所做的努力反而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23.1%的教师不认为自己有办法让学习困难生喜欢自己;35.2%的教师不认为自己有办法让学习困难生有效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32.8%的教师认为教师对学习困难生帮助还不够;53.8%的教师明确表示自己不能对学习困难生经常进行家访。47.6%的教师不曾对学习困难生方面的课题进行过研究;48.1%的教师认为学习困难生素质太差;46.5%的教师认为学习困难生家庭教育环境不良;仅有2.7%的教师认为,自己教得不好。这说明,我们的教师还不善于从自身查找学习困难生出现的原因,绝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困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这就进一步说明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并没有足够重视,而学生却认为,学生有学习困难,有38.5%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学习困难学生他们的“差”不是先天素质造成的,而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属于被埋没的假差生,甚至有的教育家称他们是受教师教育“侵犯”的一种“牺牲品”,是没有开发的“沃土”。在心理素质方面,他们有意志品质薄弱、过度自负、人际关系认知失误、攻击性强等特点。教师对他们应该有爱心、诚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树立以下三个成功理念:
“成功需求”理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类社会虽然历经坎坷和磨难,但是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的本质。行为科学告诉我们,进步和成功是人的高层次需求。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阳,追求进步和成功的欲望最为强烈。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功的愿望。
“成功相对”理念:成功是个相对的概念,包括相对于原有的基础,即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能获得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成功条件”理念:学生的进步是需要主、客观条件的。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进步和成功,是学校和教师的天职。
学习困难生同其它学生一样,具有成功的愿望和发展潜能。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习困难生,是营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习困难生转化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对学习困难生:
(1)有积极的期望。远景性的期望是坚信每一个学习困难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成功,近景性的期望是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习困难生的实际出发,提出学习困难生努力后能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2)给予成功的机会。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学习困难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要远大于失败,因为多个的失败往往不能成为学习困难生的成功之母,反而会成为他们更大的失败之母。成功的机会就是要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原则,为学习困难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
(3)实施鼓励性评价。其立足点是从学习困难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学习困难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学习困难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学会评价自己,即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
其具体做法是:
(1)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和处理所遇问题,这样既不利于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尤其是影响教育效果。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的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一个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一个学生” 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要像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
(2)教师应学会欣赏、信任学习困难生、给与他们同等的关注。“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马卡连科语),教师应当理解学习困难生,把他们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在教育教学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信任他们,让他们做事。即给学习困难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习困难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习困难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习困难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习困难生一方空间,让他尽情地展示自己;给学习困难生一片天空,让他尽情地翱翔”,等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悲感。
(3)教师应当宽容学习困难生。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实施爱心的前提是要学会宽容!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自制力的成年人尚且时常有过,何况那些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呢?十五、六岁的青少年犯错误实属必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身心正处于过渡时期,他们:反叛、易暴易燥、有成人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很快、自有主见和富于幻想;但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稍遇挫折便会自甘堕落,甚至铤而走险。这一切说明他们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还没有真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个年龄段正是不断尝试错误,并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逐渐从无知走向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就应当容许学生犯错误。当然容许并不等于鼓励,宽容并不等于纵容和包庇。首先要为学生改正错误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因为“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只有爱才能够宽容;其次是时间上的宽容,要求学生今天犯错明天就能彻底认识并改正是不实际也不可能的,尤其对于那些具有顽症的学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的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地做学生的工作,还要给学生留有时间去反省,去认识,去改正。其实对于犯错误者而言,能否改正,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正感悟到了,是否意识到了。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犯错误容易,改正错误也很容易,因为他们的思维毕竟没有完全定型,可塑性很强,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总之,“如果儿童知道并感受到教师和集体是看到他的个人优点并加以赞许的话,那么他就会努力做得更好。”“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哲学家詹姆士)。教师恰倒好处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习困难生不可少的养料;尤其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习困难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习困难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只有教师要转变思维方式,多反思自己的问题,才能“让所有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即引导学习困难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培养学生开朗、豁达的性格,坚持平等的教学观,营建和谐、融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只要教师心中有学习困难学生,对他们多一份关爱。少一点冷漠;多一份同情,少一点歧视,用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加耐心,讲究方法,讲究艺术,就一定能使学习困难学生“脱困”,使他们成人成才!
策略二:成功心理培养策略——以成功心理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为核心,确立开放式德育模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好的,至少是中性的固有本质,而这种本质潜能必然现实化。也就是说,即使很差的学生他们也有好的“微量元素”,是可以被转化的。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人在被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发挥是平时的二至三倍。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学困生”既具有性格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的心态;又具有心细、善于察颜观色、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的优点。“学困生”群体的共性特征往往是缺乏成功的体验。“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陶行知语),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其特长,对学习困难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应尽可能做到及时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使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实践研究表明,让学习困难生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更会激起再一次成功的愿望,再一次获得成功使他们自信心就会一次一次被加强。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成功感教育就是以成功心理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为核心,确立开放式德育模式。所谓“开放式德育”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冲破传统德育封闭的缺憾,来展示德育教育中亮丽的内容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特别是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自己的道德观为目的,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让学生在活动中现实自身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的“开放式德育”可以概括为:“63868”框架(目标六层面——过程三阶段——内容八主题——教育六方法——实施八途径),即:
德育目标(六层面):人格自尊、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成才自信和事业自强(简称“六自”目标)。
德育过程(三阶段):即高一养成教育阶段,高二素质训练阶段,高三理想教育阶段。即第一阶段: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抓吴中一日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第二阶段:高二年级以意志、品格、道德、心理等素质训练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第三阶段:高三年级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主,“增强责任促成才,走好人生第一步”。
德育内容(八主题):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合作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维方式教育和创造个性教育。
德育方法(六方法):师生交谈法、 热情关怀法、情感渗透法、合力促变法、自我反思法和师德示范法。
德育途径(八途径):校本德育课程、学科德育渗透、青年党校培训、三位一体联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教育、学生自主发展和学生心理疏导。
教育活动理论认为: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所起作用是通过作用于学生的活动,间接地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这也就是叶澜教授所讲的“活动是个体发展得以实现的‘现实性因素’和‘稳定性因素’”。为了确保德育效果,我们采取:一日自评、一周班评、两周家评、一月社区评的评价方法。一日自评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心理;一周班评可以激励学生向上的从众意识;两周家评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一月社区评可以反馈学校的德育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做到:“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新三好”学生。
总之,开放式德育强调德育目标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人;强调德育内容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增强德育的时代感,使学生的思想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强调德育途径的实践性,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一体化”,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强调德育方法的科学性,把德育的教育功能融入学生学习、成长的生命历程中去,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主创新。例如,我们组织学生骑自行车环东西湖开展拉练活动,学生骑行百里,看开发区、访贫问苦,劳心劳力,体会深,收获大;“徒步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带着政治老师拟定的调查提纲步行15公里以上,到工厂、农场、社区开展社会调查,使学生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详细内容见附件)
策略三:成功体验创设策略——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改革教学方式和培养方式。
据课题组抽样调查统计:学习困难学生中学习被动、经常迟到旷课,占53.3%;听课时常走神,占83.3%;有疑问、想问又怕丢面子、或者干脆不闻不问,占75%;经常抄袭作业或作业拖拉,占66. 7%;学习无望,自觉性差,上课爱讲话,占41.7%;基于对以上调查的分析和我校的教学实际,教师们都认识到要帮助学习困难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就是要根据学生认知和非认知的特点,从多方面为学习困难生创设成功机会,诱导学习困难生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形成自我学习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所致。他还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一定是他们不努力,而往往是尚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路子。因此,我们帮助学习困难生成功的主要方法是:
1.改革教学方式,实行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高中“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阶段五环节,即三阶段是启动阶段、导学阶段、和反馈阶段;五环节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尝试解决——相互交流、揭示规律——运用规律、反馈检测——总结规律、反思小节。具体来说是:
首先在过程中调整教学要求和进度。“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朱熹)设置的期望目标最好是学生通过努力近内可以完成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总是大达不到,自然就有损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巩固;;期望过低,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达到,这就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置适度的期望目标,让他们在自己的“适应性领域”中发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习困难生成功创造宏观方面的条件,保证学生逐步、稳固地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为学习困难生创造新的成功机会,全面提高素质。教学要求的调整有调低的,也有调高的;教学进度的调整有调慢的,也有调快的。调整的原则是:对基础性一般知识的,学习困难生有困难,就放慢、抓实。当然一开始,大家也很担心,放低要求、放慢进度后的成功,是不是真正的成功,会不会影响学习困难生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其实,我们主要是调整过程中的要求,而不是调整最终的要求。在过程中,学习困难生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努力获得成功,对学生来说是真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正是有了这种一开始相对大纲来说是低层次的成功,促使学习困难生愿意紧跟教师去不断地争取高一层次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此,我们的教师才可能逐步诱导学习困难生接近、达到乃至超过大纲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调整中的辩证法。我们改革的效果充分证明了调整的有效性。
其次是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习困难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陶行知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对个人教育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他如此强调自我教育,我们认为其实质是强调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习困难生产生一种内驱力——因为学得好,所以爱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可以促进学习困难生的成就动机发展,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创造条件。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好功课,达到学习的目的,进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认识,多给一些“成功”的机会,运用启发诱导、及时反馈、表扬鼓励、真情实感地去激励学生,使自卑情绪向自信方面转化。当教师在讲解、示范、演练、考评等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激发、目标激发、表情激发、情绪激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情绪,使学生的思维集中活跃、行动敏捷,情绪饱满高涨,竞争意识浓烈,学习积极进取,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训练效果,使师生都时时沐浴在不断成功所带来的美妙氛围之中。由此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优良个性--自信心、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满喜悦和热情。学生因老师的信任而产生对自身力量的信心,才会去克服困难,才会向挑战自我并不断超越自我。(详细内容见附件)
2.改变培养方式——全面贯彻方针,注重特色教育。我校在“一主两翼”的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学习困难生加强特色教育。学校通过开设艺术欣赏课,并通过教学、德育和环境建设等渗透美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美育素质。实施“绿茵工程”,做到班班有足球队,周周有足球赛,每年都开展足球联赛。采取开设科技课、举办科技报告和创建“科技活动示范班”等措施,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学习困难生接受科技教育面超过90%,参加科技发明活动的学习困难生超过了90%,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增强了学习困难生的科技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习困难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2005年,我校学生申请专利受理数248件,其中学习困难生 申请专利受理数占64.7%。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提出并开展了“社团创一流,点滴见精神”社团文化活动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让学习困难生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制定并落实社团和自身的发展规划。于是产生了文学社团、环保社团、天文社团、科技社团、车模航模社团等,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仅以课题所实验的学习困难学生为例:谷秧子同学获首届全球华语青春写作大赛二等奖(湖北省唯一一人),该生10万字散文集《我的影子》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刘利鹏获2004年第五届武汉国际中小学生楚才杯作文竞赛特等奖(共10名);刘敏获得了2005年湖北省生物奥赛一等奖;刘丽菲获由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蒲公英”青少年推新人艺术大赛金奖(湖北省共4人),另有3名学生获二银一铜;车模比赛获全国团体一等奖;有161项科技小发明获得了武汉市专利局的“受理通知书”,其中两项发明在今年武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由学生自己筹办的“吴家山中学科技艺术节”,从形式到内容,从参与人数到作品质量都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届,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策略四:成功因素开发策略——激励自信重视学习困难生的非智力因素。
认知失调的理论认为:心理平衡是人类的需要,人们的心灵永远处在平衡被打破和平衡化的矛盾过程中;为了减轻矛盾,人们可以改变其态度,使之符合新的已习惯了的行为。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学习困难生由于学业的不成功,学习成绩的落后,自尊心受到了挫伤。教育者的方法不当,更使他们在受到了批评、冷遇后会对学习抱消极的态度,甚至丧失了自信心。有的学习困难生虽然外表傲慢骄横,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满不在乎,但内心仍是自卑的。学习困难生在丧失自信时往往会有“我越来越笨”、“我怎么也学不好”、“我不行”等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其学习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会不断下降;这样自信心也日益下降,自尊心不断地受到伤害,自卑感也就日益滋生和增长。有自卑感的人,对生活、对个人前途必然会产生悲观的情绪,感到周围的人对自己不关心、不同情、不怀好意,最终导致自暴自弃。因此,要消除学习困难生的自卑心理,尽可能避免将其置于可能产生挫折的情境中,并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其做法如下:
1.改变学习困难的关键是重视培养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困难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发展了学习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困难问题。
2.消除学习困难生的自卑心理,用“成功”激励自我提升。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教育的关键。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心理素质,培养学习困难生的自信心,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目的。这样既可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有助于树立自信心。其做法如下:
(1)对学习困难生奉献爱心,启迪自信心。只有建立真诚可信的师生关系,学习困难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才愿意听其言,尊其嘱,能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启迪学习困难生的自信心。
(2)激励学习困难生学习获得成功,形成自信心。实践研究表明,激励学习获得成功,是形成自信的基础和桥梁。让学习困难生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更会激起再一次成功的愿望,这样使他们自信心就会一次一次被加强,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3)坚持长期分类辅导,巩固自信心。学习困难生学习心态和学习成绩是不同的,应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如矫正性的辅导、预防性的辅导、发展性的辅导等。
(4)培养健全的性格,增强自信心。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对冷漠心理——开启动力点,对失落心理——调节平衡点,对依赖心理——确立自主点,对逆反心理——沟通相容点,对自卑心理——拨亮内燃点,对忧虑心理——找出闪光点,对惰性心理——刺激兴奋点。培养学习困难生健全的性格,形成他们良好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并使这些性格特征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是增强他们抗衡心理紧张的重要措施。
3.提高学习困难生的认识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学习效率低是学习困难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和广阔性,习惯于“依葫芦画瓢”,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去了解概念、知识,多个角度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可逆推的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等,并使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去想、去练是能够取得进步的。
学习困难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差,因此教师要传授他们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并使他们明白只要注意多回忆,记忆时注意力集中,充分利用人的多种感官,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去记忆,就能够使记忆持久。
学习困难生的注意力集中性差,学习效率低,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求他们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要专心致志,另一方面也可进行注意力集中性单独训练。
4.进行个案研究,对学习困难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教育。个案研究教育方法是对学习困难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它针对性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主客观的积极因素,扬长避短,能使学习困难生很快改变“学困”状态。例如,2005届高三(2)班一名女生钟某某,来自单亲家庭,跟长年卧床不起的父亲生活在一起。家庭贫困,父母离异,使她性格孤僻、心理自卑、敌对逆反,严重时出现狂躁症状。对于这个学生正是老师的不放弃,用“爱”开启她的心灵,用“导”激励她的进步,并坚持进行心理治疗,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最终使她找回了自我,胜利完成高中学业以成功者的心态升人大学。(详细内容见附件)
策略五:成功环境营造策略——多方面全方位营造学习困难生转化的教育环境。
期待是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种预期的希望,心理学上的皮格马里翁效应说明,只要家长和教师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对孩子或学生的恰当的有效的期望,就可能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动力,进而推动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学习困难生转化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的保障,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通力合作,以求通过多种途径的“外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化”。
从学校来说:
1.学校领导应倡导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思想,要树立“教师不是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的思想,特别是要热爱每个学习困难生,充满信心,科学地做好转化学习困难生的工作,发挥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整体效益和转化学困学生的工作实效。
2.调整高中教学目标和结构,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变单纯应付考试的教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3.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多倾注凝聚着心血和真情的爱的因素,因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这是教师的教育成功并借以换取学生的发展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
4.建立良好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把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纳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
5.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健全家长和学校联系制度,加强家庭教育的咨询,特别是要做好“学习困难生”的家长工作。
从家长来说:
1.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落实家庭教育的重要保障。家长应对孩子采取鼓励性措施和评价策略,追求风趣、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易受挫伤的自信心悉心呵护。
2.父母要当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塑造者。父母的人格品德、行为学识对教育子女至关重要。
3.把握爱的分寸,学会教育技巧,爱且还要会爱。爱是一种无声的信号,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慈爱像是阳光雨露。母亲温柔的目光,父亲有力的握手,都体现了无限的爱。父母的爱是最无私和最伟大的爱,但把握不好分寸,就会变成溺爱,就会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总之,“没有严格的管教不是爱,不能正视孩子的缺点就不懂爱”,“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是不会爱”。
从社会来说:
社会应致力于良好社会舆论的建立,利用公众的信息传播媒体,转变那种只以学业成就作为判定学生价值惟一标准的陋见,形成全方位,多向度和发展性的综合评价观念。政府也应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走向成功的平台,要大力兴办多样化的文化机构和文化场所,配备优良的文化教育设施,并积极组织多种带有奖励机制的实践活动,这对学生发展亦将产生持久乃至终身的影响。
总之,只有全社会大力提倡并努力实践成功教育的理念,只有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和认识成功教育的实质并积极探求有效的对策,由此而展开的种种教育实践活动才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策略六:成功评价激励策略——从学习困难生水平出发,实施多元动态性评价。
由于在应试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存在着这样的不足,即用一把尺子——分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评价,这就使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因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从而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因此,我们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实施成功教育,使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获得成功,就要实行以适应学习困难生的起点、鼓励学习困难生进步的评价策略,以激励他们成功。其具体来说:
1.评价的基本思想和确定评价标准的主要原则
评价的基本思想:
(1)采取自我相对评价(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
(2)实施多元动态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看基础,看发展);
(3)实施鼓励评价性。
确定评价标准的主要原则是:
(1)适应全班大部分学生的起点;
(2)适应不同层次学习困难学生的起点;
(3)有利于发挥学习困难学生的某些长处。
2.鼓励性评价的主要原则和实施鼓励性评价时的主要做法
鼓励性评价的主要原则是:
(1)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2)评价的出发点是找优点,找到学生的优点就找到了学生的生长点,使之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3)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这是被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的。
(4)评价的标准坚持以个体为主。这是由于大集体授课造成的内部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只要每一个个体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那么,学生一定会达到、乃至于超过社会的标准。
(5)扩大评价范围和内容,评价宜粗不宜细。
(6)帮助学生在失败时正确评价自己。第一,教师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利于改善师生关系;第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第三,鼓励学生,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实施鼓励性评价时的主要做法是:
(1)编制适应学生起点的测试;
(2)根据不同学生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
(3)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都给予鼓励;
(4)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详细内容见附件)
(五)实践成果
本课题是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本课题的研究直接促进和推动了我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培养方式、德育方式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在成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通过德育、教学和特色教育等多种途径,全面关心和培养学习困难生,采取“动态多元评价”方法激励学习困难生,使广大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2005届毕业班是学校扩招的第一届,“学习困难生”增加了一百余人,刚入学时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厌学问题表现突出。三年来,这个年级结合“高中成功教育”研究,从解决“正确对待学习困难生”的认识问题入手,采取开放式德育、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等措施,使学习困难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180余名被实验的 “学习困难生”的转化率超过85%,全年级高考本科率达到85.4%,创造了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记录。几年来,在我校学习困难生中涌现了一批“成功之星”:2004年一名学生获得由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蒲公英”青少年推新人艺术大赛金奖(湖北省共4人)、另有两名学生获得银奖;2005年有两名学生获得全国首届校园才艺大赛高中组声乐比赛一等奖(全国共设一等奖5名),每年有六七十名特长生升入艺术院校,其中,不乏清华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等著名院校。学校还涌现出100名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校足球队向深圳俱乐部输送10名队员、向江汉大学俱乐部输送34名队员,并向国家各级足球队输送9名队员,其中李冬花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岳敏入选国奥队,校女子足球队2003年获得第18届中学生女足锦标赛冠军,从真正意义上走向了世界。在科技发明活动中2005年我校实用技术发明受理量居全国第一。在文化和学科竞赛中三线生谷秧子2005年获得首届全球华语青春写作大赛二等奖(湖北省仅此一人),该生10万字散文集《我的影子》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三线生刘敏获得了湖北省生物奥赛一等奖,等等。(具体成果请详见附件)
四、讨论
1.成功是一个模糊概念,每个人的成功是相对的,而不可能是绝对的。
2.成功教育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教师的心态、教学理念、教师对学生的宏观与微观管理、班级日常管理以及对学生心态的调节等等。
3.对普通高中学习困难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期任务。高中学生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每个阶段学习困难生总是要存在的,转化“学习困难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进行十分艰苦而科学的工作,因此有效解决学习困难生转化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工作者和高中教师要认真贯彻解决的重要科研课题。
4.转化学习困难生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整体改革。转化学习困难生是一项综合的教育工程,这需要依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整体改革——改革单一办学模式;进行教材、课程、教法、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针对性搞好课外活动、课外辅导和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把“学习困难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要认真推广转化“学习困难生”的经验,使不同层面的系统构成统一体,建立转化高中学习困难学生的操作模型,形成防止高中学习困难学生出现和转化“学习困难生”的机制。
综上所述,学习困难学生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在思想是平等关爱,在方法上因人因事引导,以真挚的爱解读其灵魂,用艺术的教育手段重塑其生命,就会获得转化的最佳效果。使学习困难生获得成功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曲折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有赤诚的爱心,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全体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而每一个学习困难生获得成功,正是对教师辛勤劳动,对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最好的报偿。 课题组组长: 何建明
课题组成员: 李炳红 杨 青 杨 荣 盛爱红 朱建华 卢建志 郭德明 张卫东 陈 琳 周丽萍
执笔人: 李炳红
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06年湖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东西湖区“十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