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要“克服三种倾向”“做好三件事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 08:2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要“克服三种倾向”“做好三件事情”

——在全国小语会理事会和各省小语会秘书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吴立岗
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主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经验化,二是模式化,三是习作训练弱化。经验化表现为只重视从阅读实践产生的语言经验转化为语言技能,而忽视语言知识在语言技能形成中的作用。模式化表现为只重视文学欣赏模式,而忽视教学模式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而产生重朗读轻默读,重感悟轻质疑,重讲解轻自学,重词句轻篇章,重分析轻训练等现象。习作训练弱化,表现为习作能力训练体系不清晰,读写结合带有随意性和习作训练时间未能保证。
我认为要克服这三种倾向,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加强语文教学理论的研究,即第一要肯定前一阶段强化语言实践,强化感悟和诵读,是总结传统经验和教改新鲜经验后语文教学理论的重大进步,第二要肯定借鉴文学批评第三代理论,引进对话理论,强调学生阅读特殊感受,对语文教改的重要促进作用,但同时也要研究:第一,小学各学段应该掌握哪些必要的句子、句群、段式和篇章知识,哪些必要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并将它们落实到教材中。第二,要研究学生情感发展和思维(包括观察、想象)发展的年龄特点,以促进学生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科学发展。要研究心理学、教学论和教育社会学,打破文学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避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用同样方法教学的现象。
第二件事是要探索语文教学模式最优化的课题。一篇课文一般教学2个教时,一教时为35-40分钟。我们既要肯定包括读书、感悟、质疑和运用的综合型模式,也要提倡因文而异,突出重点的感悟型、质疑型、阅读策略训练型、自学引导型、语言训练型和读写结合型等教学模式。要有哲学思想,提倡“最优化”的理念。一堂课不能求全责备,模式和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以读为本,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学有实效就是好课。
第三件事是探索语文课程层面的科学化问题。我认为语文教改中课程内容改革比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更为重要。现在国外大多数国家是把文学课和语言课分开上的,各有各的教材。我国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区教育部门早就讨论编教材是读写合一还是读、写分开的问题,我同意张志公先生的意见,听说读写既互相联系又各成体系。我认为应根据儿童生活、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年龄特点,构思相对独立的语言表达体系,可以搞校本教材,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将它们进行适当整合。最近我看了人教社四年级的教材,它是按主题编写的,例如第一单元为状物单元,只要稍加整合,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采用大小习作结合,一次多篇,多次反复的方式,就能使读、写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我们还要有科学的课程意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22:29 , Processed in 0.0881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