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大学生的人生机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7 00:4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大学生的人生机遇
                                                                          
                                                  ——2007年10月应邀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所作专题演讲
                                                                                                   █管季超(孝感市孝南区教科所/中学高级教师)

同学们好!
  很高兴与咱们人文艺术系四个专业的同学们就“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话题聊一聊。
咱们湖北职院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有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开放的办学理念。人文艺术系有邀请校外学界人士到校开讲座作演讲的做法,譬如力倡在理工科大学开展人文教育的华工老院长杨叔子院士等。

  这种做法是国内外大学的一种学术惯例,它有益于学生克服因学科分支细化而诱发的人文视野萎缩,实现“大人文视野”的整合,是大学文化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虽然人到中年,整天忙于俗务,工作岗位与高校并无关联,还是对大学校园文化有一份关注的兴趣,一种遥远的向往。我曾经对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北京大学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的史料见辄购藏,那个时期的北大文科学长是陈独秀,1920年年底,鲁迅也来校担任讲师;那个时期的西南联大是由北大、清华和南开联合组成,不仅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等大批科学家,而且也培养了何炳棣、王浩等社会及人文科学家,还养育了像殷海光这样具有思想家气质的学者和汪曾淇这样的作家。我曾留连于“水木清华”,去寻找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曾借应北师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杨立梅教授之邀参加“新世纪版”《艺术》教材修订工作之便住到北大校园,为的是听讲座,看那“一塔湖图”。

  但是当你们的系主任张勇教授上个月向我发出邀请时,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因为我只是一个对文化问题抱有兴趣的普通教研员,才疏学浅,缺少言说的自信。
记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一句话:“弄斧须到班门”。抱着“弄斧班门、寻访求知”的心态,我走上这个讲台。

  张主任给了我充分的信任,让我自定讲题。我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任务,曾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本土化的现代设计教育断想》和《汤文选先生花鸟画艺术解析》这两个讲题之间犹豫不决,因为这两个讲题是我本人极有兴趣的话题。前一个讲题的核心内容去年暑期在湖北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为参加全省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培训的400名学员讲过;后一个讲题手头资料较多,近一两年,为了向市文化主管部门建议在孝感为汤文选先生设立“艺术纪念馆”,我与汤文选先生的儿子汤立有过书信往还。我个人认为,以汤文选先生的艺术成就和有代表性的在世孝感籍文化名人,建立一个这样的艺术馆,是一桩文化盛举,越早越好!!!

  “十一”长假第一天,与张主任通电话,张主任鼓励我更换为今天的这个讲题,他认为这个讲题与咱们人文艺术系的专业设置关联度高,感兴趣同学的“面”或许会宽一点,张勇先生“交叉放射、螺旋互动”的教学模式和打通“学校——企业——社会”的教学思想启发过我,他和他的创意团队为云梦楚王城大酒店所作的企业形象设计与推广工作令我印象极深,我想他的建议一定有道理。
  首先要郑重申明的是:虽然我对“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信息一直很关注——例如在北京举行的两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相关信息——但是仅止于兴趣,对此问题未能廓然于胸。接下来要提及的许多观点和材料,都直接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等学者的相关著作,他们所作的严谨的学术研究工作,为我们的研讨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平台。

  一、“文化创意产业”是什么?“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划分

  提到“文化创意产业”,难以回避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关于“文化”的定义,据说有160种以上。我们不必“学术化”地死揪定义,我把咱们今天的这个讨论定位为带一点学术色彩的聊天,与同学们一起作一点“为用”的探讨,如此而已。
  人类学之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或文明从其广泛的人种史的意义上说,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法律、风俗,以及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掌握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在内的一个复杂的整体。文化有狭义的、广义的、精神的,也有物质载体的。

  简而言之,从“横”向说,人类在衣食住行育乐各领域追求真善美的一切创造;从“纵”向说,人类为追求生存、改善生活、延续生命、平衡生态的一切成果,就是“文化”。文化,作为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和表征,在人类世代交替中延续着,发展着,丰富着。

  《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1日三版发表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王永章先生的文章《“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辨析》。从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他们一般只说文化娱乐业和信息服务业。日本政府则把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归于文化产业,除传统的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外,还包括休闲娱乐、广播影视、体育、旅游等,他们称之为“内容产业”。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巴西等国家则称文化产业为“创意产业”。据英国文化新闻体育部发布的文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那些出自个人的创造性、技能及智慧和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生产可创造潜在的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王永章先生认为“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他不主张用“创意产业”替代“文化产业”。

  另外有较多的学者则认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概念可以交叉使用,很多情况下可以等同和置换。如果硬要加以区分的话,“文化产业”具有集约化、规模化的工业特征,而“创意产业”强调的是每一个个体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力是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两者之间实难划分边界。
  金元浦教授是国内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的代表性学者,他在《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9日第十四版的一篇文章中说:“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它和‘文化经济’、‘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休闲体验产业’等概念相交错,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模式。创意产业的概念是英国布莱尔政府1997年提出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具有产业升级、发展模式创新的意义。”

  金先生试图对中国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作如下阐发: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以进入小康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最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科技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它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知识资本的运作为手段,统摄生产、传播、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复合概念;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集群。”

  西方学者凯夫斯在其《创意产业》一书中,从经济学角度,为创意产品归纳了七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

  1、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解读:寻求商机需要智慧,创造市场成为可能)

  2、创意产品的创意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其间融铸了个人智慧)

  3、创意产品不是单一要素的产品,其完成需要多种技能;(创意人才合作共赢)

  4、创意产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只有出新才能吸引消费者)

  5、创意产品注重纵向区分的技巧;(总须在某一点上不同于既往)

  6、时间因素对于一个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具有重大意义;(应天时)

  7、创意产品的存续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品牌的产生是必需和理所当然的)

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以下13种类型,从中可以看出,咱们今天在座的同学所学专业都大体上归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1、视觉艺术产业:从事艺术品的创作及经营。(举咱们国内来说,譬如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画廊业、艺术品拍卖机构。)

  2、表演艺术产业:从事戏剧、歌剧、舞剧、音乐等表演及经营。(譬如杨丽萍《云南映象》的巡演。)

  3、文化展演设施产业:从事美术馆、博物馆、演艺厅等的经营管理。(譬如北京今日美术馆、长沙市的歌厅业。)

  4、工艺产业:从事工艺设计、工艺创作、工艺品展售、工艺品鉴定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销售和将“孝感剪纸”制作成高档礼品应归入此类。)

  5、电影产业:从事影片制作、发生、放映及与电影相关的其它生产制作服务等。(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故事片年产量连续攀升,已经开始逐步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产品体系。2006年《云水谣》票房3000万元,《东京审判》2400万元,《大道如天》1200万元,院线发行放映的模式也有了新变化。)

  6、广播电视产业:从事无线电、有线电、卫星广播电视、电视经营及节目制作供应。(譬如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湖南卫视。)

  7、出版行业:从事新闻杂志、书籍、唱片、录音带等具有著作权商品发行的行业。不含电影发行及广电节目和录像带节目的发行。(传统的出版业仍是潜力巨大的产业。例如由孝感本地人士柳长忠先生主持的《中国硬笔书法》内部季刊,读者群分布全国,我应请义务担任文字终审工作。武汉《书法报》在去年新增两份子报《硬笔书法》和《少儿书画》,我与两报编辑均有合作,知道他们运营情况还不错。)

  8、广告产业:从事各种媒体宣传物的设计、制作等,独立经营分送广告和招揽广告也属此类。(广告似乎已成为了现代都市的必然象征,譬如同学们乘坐孝感城区公交车,就会发现已有了车载电视的广告了。由本地人士张长明先生创办的《魅力孝感》DM杂志已出版十期,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本地的成功实践,如果将来续编地方志,当可记上一笔。)

  9、设计产业:产品设计企划、产品设计、机构设计、原型与模型制作、流行设计、商标设计、视觉设计、包装设计、网页多媒体设计、设计咨询顾问。(设计产业也是创意人才集聚的地方,生产的产品有较大的附加值。)

  10、数字休闲娱乐产业:从事数字休闲娱乐设备、环境生态休闲服务及社会生活休闲服务。(电子游戏业归属其中,这是同学们熟知的。)

  11、设计品牌时尚产业:从事以设计师为品牌的服饰设计、顾问、制造与流通。(品牌服装有较大的附加值,这是同学们比较了解的。)

  12、创意生活产业:凡从事符合下列定义的行业都包括在此类:(1)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以创新的经营方式提供衣食住行、教育娱乐各领域有用的商品或服务。(2)运用复合式经营,具创意再生能力并提供学习体验活动。(上个月,有机会与返乡探亲的清大世纪教育集团教学总监王政先生有一次深谈,他告诉我提供网上学习服务的网站正在悄然兴起。他目前供职的清大世纪教育集团有一个高端人才聚集的管理团队,公司创立四年来,集教育项目投资、教育产品经营、实用技术培训、网络远程教育、招生代理、广告服务于一体,通过有效的运营,挖掘社会资源,整合市场、技术、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体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成为中国网络教育的一面旗帜。例如该公司的“清大学习吧”项目,以“建立0——60岁终身学习平台”为目标,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可互动的、实时的、个性化的服务,满足用户提升自我、创造价值的需求。)

  13、建筑设计产业:包括从事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展场设计、商场设计、庭园设计、景观设计、地景设计等行业。(譬如近年孝感市房地产业的火爆,带来家装设计巨大的市场。前一段时间《孝感日报》的《家居》专版还作过本地家装设计师的系列推介。)

  《2006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度报告》则是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旅游业、影视业、动漫业、音像业、出版业,在“其他细分产业”中还包含有网络游戏业、培训业、文物及文物保护。这份《报告》涵盖的范围比上一种分类要窄一些,或许是因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育不够充分所致。

  我个人倾向于把凡是以创意为手段,以市场为目标,经过创新性的脑力劳动来创造财富的产业都归属于“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类型,出现了新三大产业的划分。
有人提出,应当将传统业态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统称为“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相并提。

  新三大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文化产业决定信息产业的内容空间,而信息产业一方面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同时又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文化产业往往以信息产业的面貌出现,并常常借助传统产业的形式。新三大产业在相互渗透中融合,在互相依赖中共同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枢纽与轴心的作用,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根本动力。

  二、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大潮与建设创新型中国的战略选择
  英国是第一个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为了改变在世人心目中的老朽帝国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英国在1997年布莱尔工党上台时,就迫不急待地提出了“新英国计划”,其主题就是发展创意产业。2003年春天,布来尔首相亲自来到中国推销“创意英国”计划。

  1997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仅为6亿英镑,有九万六千名从业人员。而今天,英国的创意产业就产值来说已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的第二大产业,从就业人口看,则是第一大产业。
英国 “得风气之先”,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诸国紧随其后,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计划。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不甘其后,新西兰总统亲自出面,倡导在有关大学设立创意产业研发机构。
  “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美国人的共识。日本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打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均已把“下一个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的发展,争做亚洲和华语世界的“创意之都”。

  日本堪称“动漫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补充一个有趣的细节:刘翔的绰号之一是“奥特曼”,而非“孙悟空”。)

  在日本,在电影院、电视台播放的各类动漫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动漫的人物形象充斥街头,早已超越了杂志和电视的范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占日本GDP十多个百分点,超过汽车工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以年营业额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

  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的日本,培养了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以及大量技艺娴熟的动画绘制者。电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日本动漫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快速扩张和高附加值使卡通产业成为推进资产增值的“资本孵化器”。
  如今,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至少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0%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以创意产业为核心推动力的新经济已占据美国GNP的70%,加拿大GDP的60%。

  “无创意,勿宁死”,这是企业家亚柯卡的名言。创意能力,已成为国际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与本能。在世界超大型企业中,科技、文化、信息产业越来越多。以纷繁创意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娱乐产业巨头迪斯尼,创意起点只是一只精灵的米老鼠,一只唐老鸭,如今,其产业规模及赢利长期稳居世界前十强。

  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十几个亿美元的票房价值和上百亿美元的整体产值,仅一部影片即可与我国几大产业的利润相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有关创意经济的最生动的案例。
  在中国大陆地区,从春节晚会、同一首歌到超级女声、百家讲坛,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势头强劲,越来越吸引眼光。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每一部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热播也同时带动小说原作的热销。甚至儿童美术作品集也与李宇春挂上勾,以“小玉米”的名义推出。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很多行业很多地方结合自身特点,尝试做大“创意蛋糕”。

  在我国大陆,数字化的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1989年,大陆地区的手机只有1万余部,如今,已经超过2亿6千6百万部。2006年春节期间,全国手机用户通过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网通发送短信超过150亿条,四大运营商短短几天内便有15亿元的进账。

  文化创意与高科技结合便能创造财富。发送短信最早是呼机的功能,在呼机叶落花残之后,制造商们将这个功能创造性地移植到手机上,进行了跨越性的创意,创造了更大的利润。创意没有止步,科技继续向前,制造商很快发明了手机彩信、手机游戏……现在手机更新换代非常快,创造利润也趋高涨,但它的基本通话功能并没有明显提高,只是为手机附加功能、更换款式,针对手机的创意层出不穷。

  讲到这里,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有财力,就将世界各国的每一款手机都搜罗起来,按时序陈列,办一个生动展现人类科技进步和创意历程的专题博物馆,一定很有意思。
在国内一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北京

  从人文奥运到创意奥运,体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政策取向的转变。从界定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引导创意企业集聚发展,到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跟踪监测文化创意产业状况,北京搭乘奥运航班,开始打造中国元素、北京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新引擎。
以奥运为契机,北京市积极鼓励社会和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对未涉及的行业或门类,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以文化创意产业的11个门类为主线,以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广告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游戏等8个中心为重点,将投资准入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电视节目制作、演出场所经营、文化及文化保护、文化艺术经纪代理等34个产业,享受鼓励政策。

   上海
  上海创意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推动了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
这些年上海大力开展国际的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各类设计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
近年,上海开发改造和利用了100余处老工业建筑,对老厂房、老仓库进行了改建,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工作园区,如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昌平路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生产基地、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莫干山路春明都市工业园区、福佑路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心、共和新路上海工业设计园、“八号桥”时尚设计产业谷和天山路上海时尚产业园等,闯出了创意产业城市改造的新路。

  深圳
  作为“设计之都”,深圳在相关政策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极大的关注:
——建立8万平方米的创业基地,并对进入创业基地从事动漫、网络游戏、创意设计等政府鼓励发展行业的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适当补贴房租、水电等费用。从事数字广播影视、数据库、电子出版等研发、生产、传播的文化单位,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便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及中介机构组建“深圳文化产品投融资服务联盟”,为文化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鼓励市各担保投资公司开发“文化科技成果产品产业化担保”等专业文化担保业务品种。
  文化体制改革不仅把文化推向了市场,更把文化推向了普通市民。“创意12月”成了每年岁末文化活动的压轴大戏。2006年,无论是马蒂亚斯海报展、国际水墨双年展,还是第四届舞蹈大赛、客家文化节和青年少年设计大赛,以及针孔影像艺术展、创意剧场,都将创意概念从单纯的视觉设计拓展到了广义的创意文化领域。

  孝 感
  咱们湖北职院所在的孝感市,文化底蕴丰厚,以董永故事为代表的“孝义”文化,以云梦睡虎地秦简、应城门板湾为代表的古代文化,以新五师革命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楚剧、剪纸、皮影、膏雕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以《虎将军》、《中原突围》及赵金禾等作家的小说为代表的现代精品文化,以双峰山、白兆山、汤池、观音湖为依托的旅游文化,以孝感麻糖、米酒为代表的地方名产文化,共同构成了孝感文化的鲜明特质。安陆、汉川分别为全国民间“漫画之乡”和“楹联之乡”,孝南、云梦分别为全省“雕花剪纸之乡”和“皮影之乡”,“孝文化艺术节”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创意点化,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十佳现代节庆”。在传统的“孝道”日渐式微而中国正逐步迈向“银发社会”的大背景下,弘扬“孝义”当然是很有必要,也具有“新意”的。将《七仙女》传说的特种邮票首发式争取到孝感举行,也是我市文化史一件值得记忆的“事件”,与当年争取到“农运会”的举办权一样,可圈可点。

  孝感市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立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多个项目入选“非遗”名录,打造 “中华孝文化”名城成为我市文化发展战略(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的《孝感孝文化》我也是作者之一,所以较为关注这方面情况)。

  国庆长假期间,我看到两则最新信息:一是安陆市在《湖北日报》“特色湖北·区域”专栏推出整四个版,其中有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黎继博士为安陆文化旅游产业出谋划策;据我所知,安陆市对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安陆“酒隐”十年这张“文化牌”是颇为重视的,该市地域文化学者张昕先生有过一些著述。为了科学制定白兆山的旅游规划,早在2000年10月,即委托湖北大学旅游学院制定了《安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6月,湖北建筑规划设计院研究所又制定了《白兆山旅游区控制性详规》。前些年我应邀参加安陆市首届旅游文化节时,曾随《湖北旅游》报的主编和该市一位年轻的女副市长一起登临碧山。二是据孝感电视台新闻报道,应城市倾力打造汤池西街为特色文化旅游一条街,据云吸引了数量可观的国内外旅游者来此消费,商家有钱可赚,信心十足。这两则信息透露出,各县市在整体规划“县域经济”时,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相信这些努力对提升孝感市的城市形象,增强孝感地域文化魅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咱们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分布范围很广,我不知道咱们学校是否有要求同学们利用假期返乡作社会调查的安排。我建议同学们留心一下自己家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一些社会调查。这对我们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认识社会,寻找发展机遇会有好处的。你们正值青春华年,正可在新兴产业风生水起之时投身其间,干一番事业。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我国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中国,大力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内容创新能力、艺术文化原创能力,集成融合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创意中国,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深具潜力,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如此推崇“创意”:“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微软公司所创造的现代神话相信同学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

  “康乾盛世”时的大清帝国仍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但我们错过了工业革命,落后挨打一百年。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错过抢占创意产业革命高地的机遇,这也许是实现“后发”赶超的好时机。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千百万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创意产业在整体上与当代信息网络技术(ICT)部门有密切的依存关系,在内容方面对文化蕴含和艺术的创造、理解有着很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广告、建筑、交互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电影等创意产业工作的人们,大多受过三级教育。因而,智力资本、创新能力和新的信息技术之间已经建立起全面的联系。
  
    作为高度推崇个体创造性的创意产业来说,创意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专家预测,我国文化潜在消费能力在6000亿元以上。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演出业、娱乐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群众文化业、图书馆业、文物业、博物馆业、会展业、广告业、咨询业、博彩业、竞技体育业等也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人才匮乏现象日益突出。

  今年元月11日,我国首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公布,从中我们知道,我国人口已成功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我们所面对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劳力结构性短缺将长期存在,人口健康、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村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等,如何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本强国,正成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的一道“坎”。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最为“喜新厌旧”,在总体上必须凸现产品独具的特色,才能“击中”人心,在市场上获得超值的效益。创意产业的这种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性质决定了创意产业的根本:创意为王。创意产业的组织结构与交易过程十分复杂,其核心是创意。创造性是创意产业的生命线。
  当代消费社会,大众文化遵循时尚化浪潮化的运行方式,使得文化产品的新颖性、短时性和强烈的空间(视觉)特征空前凸现出来。创意产业强烈依赖新的创意、新的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涵养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体,以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创意阶层中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群体。

  经常看电视的同学或许会有这样一个印象:委内瑞拉现任总统在国际事务中挺“牛气”,有时跟布什叫叫板。大部分观众首先想到的是委国富有石油,说话硬气。我想起21年前看过现在的江苏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博士写的一本书《现代人的思维训练》,其中专节介绍委国早在1979年专门成立了一个由一位国务委员主管其事的“智力开发部”,制订了庞大的智力计划,覆盖家庭、学校、成人三大块。在委国,从初生婴儿一直到成人都有发展智力的计划,全社会形成了尊重创意的社会风气。

  我猜想,委国及其总统的“牛气”,是否与充分开发民智、人才资源也丰饶相关呢?这只是我的推想,希望能看到相关信息印证我的猜测。

  像我们一个很穷的邻国,对人民的自由思想也钳制得很紧,在国际事务中不可能真正硬气得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装修新居,我与在城区某家装公司工作的咱们人文艺术系去年毕业的一位同学有过几次交谈,从他那里,借阅了《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等教材和几十本家装艺术期刊,有别有洞天的感觉,从中了解到世界各国一些家装设计(家具设计)的有趣的知识(说到这儿,我想将自己的一种癖好“敝帚自珍”地介绍给大家。虽然现在上网查询资料、查看图片非常方便,网上信息是海量的,可即用即查,但我还是建议学习设计专业的同学养成随时记录创意奇想,随时收集有意味的设计作品的习惯。我的本职工作是语文教师,出于兴趣,我收存有数百枚个性化的名片、数百枚服装吊牌、唛头,平日看书看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平面广告,也会随手收存,哪怕是看到一个好看的月饼盒,也舍不得丢掉……。我认为,创意是一种“阅千剑而后晓器”的灵感,它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图像作为想象力的依凭。带着体温的个人收藏与临时抱佛脚的即用即查,效果大概不会一样)。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从事语文教研,当然会看一些关于语文教育的著作,但坦白说,其中能带给我新鲜感和思想冲击的并不多,倒是从吕胜中的《造型原本》、林家阳的《图形创意》和美国人贝蒂·艾德华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三本“闲书”中得到许多启发。我非常想找机会向语文老师建议将美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来看待,也曾反复建议美术老师多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术创作必要的营养。可惜认同者不多,几无回响,反倒造成似乎“不务正业”的尴尬印象。在我接触到的语文教师中,对美术抱有浓厚兴趣者非常少,而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对文学抱有浓厚兴趣者也不多,美术教师缺乏必要的文化常识和较为丰瞻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是普遍现象,学科之间的隔膜导致学校精神文化的断裂与缺失。去年孝感教育界有一个“事件”大可玩味:孝感高中在高一年级分科时,曾经想开设一个音体美的“小科”,最后因报名学生太少而放弃。现在在不少高中家长的心目中,似乎成绩(分数)最好的理所应当是报理科,成绩差一些的只好报文科,等而下之者为求能入大学之门则选择突击式地学美术。其实无论是从事专业美术创作还是从事实用型的美术设计工作,都是需要足够的文化积累、足够的智慧和创造力的。痛感这种现状,有感而发说这些,请同学们一起思考,跑了一点题,就此打住!

  从《时尚家居》杂志上,我了解到,芬兰的设计世界有名,芬兰设计家的理念认为,日常生活的美学甚至高于纯艺术的美学。这个理念带给我巨大的思想冲击。诚然,现代的审美活动超越了传统的审美方式,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艺术活动的场所已不再是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艺术场馆,而是百姓的日常生活空间,艺术接受休闲化与日常生活化了。日常生活化的审美对象,或许是一座城市广场,一条特色商街,一间个性色彩鲜明的温馨家居,一把符合人体工学又饶有意趣的椅子,一盏造型独特的壁灯,一份时尚杂志。

  很羡慕同学们在风华正茂之时,能在大学校园里学习这些有趣的课程,为未来的人生发展积蓄能量。虽然咱们湖北职院特别注重通过创造各种机会让同学们广泛接触社会,增加应用锻炼的机会,但我们毕竟还不能真切体验到身处职场的切身感受,还不能非常深刻地将目前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与同学们未来的职业生活联系起来,或许我们将来发现,我们曾经花费不少精力去记忆去应考的一些东西在实际工作中似乎(注意,是“似乎”)用不上,但我们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思维训练和系统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正是应对职场挑战所不可缺少的。

  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竺先生1936年5月9日就任浙江大学校长第一次主持校务会议时,就提出要设立中国文学系、史地系和一年级不分系等议案。竺先生主张浙大把推行通才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他认为,如果仅仅是学习一种专业,掌握一门技术,就不会拥有清醒的头脑,也不会融会贯通,难成大器。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咱们今天到场的同学将来就业,绝大部分也会是在一个非常具体的专业性的岗位,并不在专门的研究机构,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成为“工具人”,拘于“技术主义”。假如我们想投身“文化创意产业”,贡献社会,成就自我,较为厚实的文化积累和从事创意设计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宽广视野,会使大家如虎添翼。即或我们从事着高度商业化了的技术性工作,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警觉与判断,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不仅仅取决我们个人的意志和趣味。事实上,内在的文化指令会像隐形之手一样,支配着我们的意识,甚至生命。”(孟繁华《众神狂欢》P17)近年出现的种种借文化之名制造文化垃圾的现象,就说明我们的文化生产庸俗化了,价值观失衡,原创乏力。

  以我个人肤浅的体会来说,读书学习的目的不可太过功利,建议高年级的同学也不必有太多的“就业焦虑”,不妨给自己一份信心,从容些,在时间、精力顾得过来的前提下,我们不妨对与“文化”相关的你感兴趣的问题都兴致勃勃地去涉猎一下,借此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内化,构建属于自己的较为独特的知识结构。此时或许用不上,来日或许正好用上。我在中学一线担任语文老师时,订的杂志中不曾间断的是《美术》、《书法》杂志,也喜欢看上海的《艺术世界》和其他一些文化类期刊,曾经投入了几年的业余时间来作儿童美术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光收集到的内部出版物即有数百册,国内外儿童画原作数千件。(我想就此介绍一点有趣的史实。在一般人印象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殊不知,鲁迅先生也是一位美学家,曾经开过《美术略论》的讲座,发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筹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他还是中国新兴版画艺术的发起者和坚定支持者,鲁迅先生本人甚至亲自设计书的封面。)也曾连续几年担任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杂志的特约责编,参与过河南省《书法艺术》我市《可爱的孝感》地方教材编写工作和书法期刊编辑工作,这些经历,都从不同角度加深了我对文化、教育的理解,在看似“不务正业”的跨界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认识境界,滋养了“本业”,始终对社会文化现象抱持一份“公共关怀”。今年特别高兴的一件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创刊的一本杂志以一整页篇幅刊发了我写的点评刊物编辑得失的文章,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副社长刘捷博士打来电话表达谢意。其实此举并非刻意为之,完全是一种习惯。有独立判断,有“公共关怀”的才能称得上“知识分子”。某虽未能称之,心向往之也。

  我相信适度的“越界”,会帮助我们摆脱凝滞和庸常,让求知的欲望鼓荡,让思想的翅膀飞扬,让我们的人生跃上新的精神高度,散发生命的热情,伸展情志的深度与广度,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沉。

  接下来,我想借助实物投影仪,请同学们浏览一些我最近搜集到的有关家居/家具设计的有意思的图片,让我们从一个微观的专业侧面,触摸“文化创意产业”跳动的脉博:

  ——第26届意大利国际椅子展图录(即兴阐发关键词:产品设计形式多样化)

  ——画家马尔内蒂家具作品图录(关键词:鲜明的风格/艺术的生活化)

  ——自“坐”主张(国内外椅具)图录(关键词:最费心智、最富设计内涵的家具作品)

  ——现代仿生造型的家具设计(关键词:设计灵感/产品附加值)

  ——中国家具设计师原创设计作品展图录(关键词:原创/本土文化的自信)

  ——奥地利电子艺术节25年大展图录/意大利灯饰设计展图录(关键词:艺术与科技的跨界结晶)

  ——后工业时代的东方风格纹样/意大利旅华人士付泰家居图片(关键词: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是创意设计重要源泉)

  例举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大连市普利文化产业基地


  例举中国知名文化企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横店集团/湖南三辰卡通集团(其中“三辰”是从服务教育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武汉大学任人才研究所所长的雷祯孝先生现在效力于该集团。雷先生曾送我一本《中国人才史》(先秦两汉卷)。)

  [关键词: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创造巨额财富的创意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持续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的第四大国,贸易总量的第三大国,如果再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劲动力,经济实力会更加强大。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今天,是将我们的五千年文化历史传统与13亿人的聪明才智转化为财富的时代。同学们生逢盛世,是非常幸运的。面对世界创意产业的滚滚大潮,中国人应当有足够的自信,来向世界展示一个创意大国的形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连续几年订阅了一本名为《智慧》的上海杂志,这本杂志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思想为着力点的,创意很好,可惜现在看不到了。我一直对反映宫廷权力争斗,宣扬古人如何琢磨“用计”整人的古装电视剧不以为然。如果我们的民族文化尽是这样的“遗产”,就太可悲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人文景观与大学精神》一文中说:“对于读书人来说,大学确实是最值得寻访与顶礼的地方。或者发思古之幽情,或者睹新知之崛起,更重要的是体验思想之自由与精神之独立。”“比起一目了然的青山绿水、画栋雕梁,阅读‘大学’,更需几分虔诚,以及必要的悟性与学养,否则真会‘不得其门而入’。”

  请允许我再说一点跑题的“题外话”。我市中小学的教师培训工作,大多上是在基础教育界这个圈子里寻找培训者,与本地两所高校的合作似乎还不够多。我很想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借重高校的师资优势,来培训我们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让他们在职后仍不断有“提升感”,但是人微言轻,恐难“达于天听”。

  我把准备这次讲演的过程,当作又一次通过“越界”来反观基础教育的机会,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和写作训练中,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有各具个性的作品面貌,我们需要如吴非先生所说的那样“不跪着教书”的老师、有思想有个性有独特教学风格的老师,有自觉地将学科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老师,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在呵护和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上拿出更多的办法,毕竟创意人才的培养,并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责任,对一个创意人才的成长来说,中小学阶段的影响或许更为深长。我庆幸自己在担任一线教学工作时曾做过一些尝试,今后要做的是更具理性选择,更能坚持。

  我把今天的现场交流,则当作对咱们学院寻访顶礼的一个机会,我相信因为有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孝感学院这两所大学,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才增添了“文化魅力指数”,成为“喜欢孝感”的一个重要理由。依托两校的高端人才集聚优势,引领本地文化创意产业,会极大地推动孝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提升。

  悠悠华夏,智慧之邦!
  智慧中国,创意之乡!
  创意中国,文化图强!
  文化图强,青年担当!
  担当大任,创意之王!

  祝同学们成功!谢谢!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7-11 23:0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08-7-11 23:07:54 | 只看该作者
讲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上茶没有?我帮上一杯茶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发表于 2008-7-11 23:10:5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辛苦,也不知道送花没有?我帮着把花送上,谢谢管老师对大学生的教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发表于 2011-6-11 08:24:5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作者: 邵培仁 杨丽萍  单位: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他在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地理集聚现象。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一是通过批量购买原料和集中制造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共享基础设计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一般经济性成本开支,三是通过集中和批量销售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也降低了组织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1]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企业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对提升区域的对外形象发挥着重大作用。北京的798艺术区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和独特的创意地标,2003年北京市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十二大世界城市之一,主要是因为798艺术区的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潜力。

  由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时间和发展状况与内地城市存在很大不同,因此本文所论及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仅指中国大陆范围内,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成都等城市纷纷依托各自的人才、资源、区位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各城市形成集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从全国的整体布局来看,截止2006年,我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主的首都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昆明大理丽水为主的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以西安重庆成都为首的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以长沙为核心的中部创意产业集群。[3]六大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和产业特色不尽相同,总体实力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占有科学技术、信息、国际交流和人才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在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明显要领先于中西部城市。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东部地区除了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和拥有资产所占比例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外,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已占到全国的82%。

  1、首都创意产业集群

  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周边的首都创意产业集群。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古玩艺术交易为主,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超过960亿元,远超过国内其他地区。2006年北京市出台内地首个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标准,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九大类,囊括了创意、生产到消费的全部产业链。目前北京首批规划拥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创意类企业2万多家。此外,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并强调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2、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核心,包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上海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名单,集聚区总数达到了75家,建筑面积225多万平方米。上海以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为目标,推动着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额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创意人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是上海创意产业链的延伸;南京和杭州聚集了一批艺术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动漫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两市为主。广州背靠“亚洲创意中心”的香港,其文化创意产业发育较早,发展较快。目前,广州已形成了文化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音像制品市场和文物字画、工艺美术品市场等具有相当规模、品种齐全的文化市场。深圳市提出了“文化立市”、“创意深圳”的口号,积极创建“创意设计之都”,在巩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发源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动漫、传媒、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深圳拥有平面设计公司400多家,平面设计师两万多人;动漫企业50多家,每年为深圳创造2亿元产值。2004年深圳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宗旨是孵化e媒体企业,推动科技和文化的深度结合。

  4、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以昆明、大理、丽江三市为主,聚集了一大批手工艺创意人才,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展台的提供者;世界小姐总决赛、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等诸多选美比赛都在三地举办。昆明市重点扶持广播影视业、“古滇文化”特色的昆明生态文化、音乐、美术、舞蹈创作、国内外体育训练、“节、会、展、演、赛”为一体的特色会展服务、现代传媒业、文艺学校、文化咨询、策划、审计和知识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发展等九大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到2010年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成为昆明新的支柱产业。丽江和大理已经成为影视、演出、服装、时尚活动的背景板。

  5、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西安、成都、重庆三市为中心。2006年西安高新区的唐延路被确定为创意产业重要发展区域,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数字娱乐、文化艺术等高端产业,着力打造数字创意之都。成都市提出把培育西部地区重要文化中心的目标,现已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演出和娱乐业、数字娱乐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建立的成都数字娱乐软件园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数字娱乐产业园,园区总体规划5万平方米,吸引了近50多家数字娱乐企业入驻。重庆市逐步形成了出版发行、广播电视、动漫网络影视制作、演艺娱乐以及印刷包装、当代艺术品生产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

  6、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长沙市为龙头,辐射周边地区。突出打造传媒产业、人文旅游、文化休闲三大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我国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和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是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超级女声》等造星运动、“蓝猫”的热销、长沙卡通艺术节的开幕、金鹰卡通频道的开播,为长沙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47.25亿元,占GDP的9.7%,到2010年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占全市GDP比重的12%以上。[4]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模式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在各创意城市内部也形成了产业就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多样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六大产业集群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都建立了数目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些园区通过将众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共享生产要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便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产生互补效应,也有利于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促进园区内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对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下表为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各城市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数及及相关简介: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从以上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动力及其功能来看,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这六种类型有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交叉和转换形成复合式的园区发展模式。

  1.政策导向型园区

  政府规划建设或大力推动并进行统一管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重要方式。当政府决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它会通过政策调控、城市规划、关系协调等措施,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产业链条。政府导向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般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特定的园区发展方向。但这类园区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势,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园区会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较难发挥,管理者与企业缺少对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利用中心城区闲置的旧厂房或旧仓库加以改造,或新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发展某类型文化创意产业,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实行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行业内重点龙头企业人驻,最终形成集聚区。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都相继规划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北京市规划了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杭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了“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昆明市也着力打造十四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艺术家主导型园区

  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后形成某个产业集聚后由政府统一管理,政府对已经形成的园区进行合理和有效的指导管理,把握好艺术生产社会标准效益,引导园区有效发展。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同样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但这类园区的弊端在于政府介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原有的生态平衡,高涨的房租等导致一些入驻企业的退出,或与创意产业无关企业的进入。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上海M50、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深圳大芬村等都是此类园区。北京的798艺术区是由民间艺术家自发形成的。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租用了798工厂的闲置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使艺术区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798艺术区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象征,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城市形象。

  3.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开发商投资开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类园区一般由资本雄厚的企业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比起艺术家主导型的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很少考虑社会效果和文化效果。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会引进一些非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规划和专家的指导。南京1912街区、创意东8区、上海8号桥、杭州乐富•智汇园等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杭州乐富•智汇园是由一家房地产商将标准厂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整体形象包装,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入驻,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

  4.资源依赖型园区

  根据资源富集情况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其中一类是依赖周边高校的学术、科研、人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文化创意和产业园区,借助高校的学术、科研资源,将其迅速转化为创意产业资源。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园、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深圳大学3号艺栈等都是依托周边高校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内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中园,积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另一类是依赖附近业已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共享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利用公共技术和孵化服务平台。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及成都数字娱乐产业园等,都是通过在原有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基础上中加入一种新的要素或依托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打造新的产业链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

  5.成本导向型园区

  创意企业或个人最初基于节约成本或资源共享而自发汇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者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核心主导,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发挥规模效应。这类园区一般集中在距离城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既有适合创意产业创作的空间,也有低廉的房租。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一般是基于成本导向的考虑:共享基础设施以节约成本,贴近客户以节约交易成本,互相交流以节约研发成本,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也会带来成本的下降。但是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质化程度较高,易造成重复建设,形成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成都的浓园国际艺术村、北村艺术村、苏州的动漫产业园区都是成本导向型园区。以杭州的LOFT49为例,2002年美国DI设计库中国公司最先发现并租住,吸引其入驻的重要原因是其低廉的租金,此后这里吸引了大批设计类企业,自发形成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6.环境导向型园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配套设施,悠久的历史文化,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及宽松、自由、活跃的环境,这些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条件。一些被遗忘的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曾经创造过辉煌,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改造旧的厂房和仓库能够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是目前我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创意人才一般追求自由、宽松的环境。美国经济学家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认为,一个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地区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即城市环境开放的、多样化的、有活力的地区在建构、吸引创意人才方面更具优势。[6]

  当然,上述六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会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例如艺术家由于创作灵感形成的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被政府或开发商接管,由于租金上涨和创作环境改变,艺术家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或环境因素被迫离开原有园区,寻找成本导向型或环境导向型园区。

  但是,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政府、开发商或艺术家主导的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官产学结合的“铁三角”模式,努力搭建互利共赢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和园区自身特点的“食物链”和“生态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QUT)的创意产业园区(Creative Industries Precinct - CIP)是一个典范。CIP是澳大利亚第一个由政府与教育界共同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合作的项目,投资六千万澳币(其中一千五百万澳币由昆士兰省政府资助),耗时三年建造,于2004年五月正式启用。这是一个由产官学共同合作而形成的园区,不仅试图培育澳洲的创意产业人才,同时运用其学术资源与官方关系影响着澳洲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走向。

  四、我国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发展的功能及不足

  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高级模式,一旦形成将会带来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诸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也不例外。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小,应对竞争和风险的能力较弱。根据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1.磁吸与集聚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像吸力巨大的磁铁一样,对特定区域内外的人财物和信息等各种资源有很大的内聚力合吸引力,会在集群区域内形成大量的人才集聚、信息集聚、知识集聚、技术集聚、权力集聚。人才创意产业集群的磁吸力与集聚功能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产业食物链和产业集团来实现。

  2.整合与互助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对特定区域内各个体之间的关系其整合、协调、互助和制定规范、促进良性竞争的作用。当本地或本国文化创意企业遇到强大的外来集群的袭击时,个别企业很容易被其所捕食,而通过行业协会、产业食物链和产业集团组织起来的产业集群则可能立即集结成群进行互助和防卫。

  3.优化与改革功能

  产业集群能优化产业环境,改良产业气候,整顿产业纪律,淘汰产业杂质,简化交易手续,降低运营成本。

  4.抵抗与竞争功能

  产业集群不仅能有效提升媒介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媒介品牌效应和创新功能,放大媒介能量,促进媒介发展,而且能有效防御“自然灾害”,抵抗入侵企业,维护产业生态。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多种功能,既有利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团结、增强活力、集聚能量,也有利于优化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群发展的唯一模式。产业园区只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模式之一,但国内其他集群发展模式尚未形成规模。单一的园区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文化创意创意产业的发展,但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它在促进园区内部产生集群效应,但与园区外部及其他行业的互动性较差,促进效果有限,而且很难与周围社区居民产生交互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范畴是极为丰富的,产业内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而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很难适应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多种模式共存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最终选择。

  其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经过早期自发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且政府已经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产业来对待,并制定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面的意识淡薄,不仅民间对文化创意产业认识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认识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政策及配套措施和不健全。从产业集群内部来看,城市与农村、南部与北部发展不均衡。以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为例,由于江浙两省南北部差异都比较大,北部发展相对较弱。杭州、嘉兴、南京、苏州等地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但浙北、苏北等地文化市场初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很陌生的概念。

  最后,产业集群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晰,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数产业集聚区遵循政府导向的模式,盲目跟风建设,集聚区内缺乏领军式的企业,缺乏特色。纵观各地已建或将建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形态相似,势必造成集群的资源分散和产业的恶性竞争,最终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现状是只要一谈到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动漫和数字娱乐,各地的动漫产业园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划的各类动漫基地多达42个[7],而真正产生集聚效果的不多。

  如果我们把创意产业、产业链内部和传统产业链的内部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发现,创意产业在微观上也呈现出同传统产业各异的鲜明特点:首先,创意产业的市场是培养的。传统产业的市场是既存的,但创意产业的市场不是既存的,而是需要我们激活和培养的。实际上,就是将消费群体潜在的社会和心理需求通过一种手段将其挖掘和激活出来,并给予充分满足的过程。其次,创意产业链和中间环节的不可或缺。创意产业往往是由多种技术、生产和服务组成的,从前端到后端的产业链很长,除了前端的创意、策划、生产和后端的营销、传播等,还有中间环节的金融、法律、服务、专业媒体等,它们对于创意产业的健康成长是缺一不可的。第三,创新性。任何时代都需要少数具有原创能力的思想家,提出新的概念来界定和指引那个时代的学术和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强调创新性和前导性,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作者简介】邵培仁(1953—),男,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传播学、媒介管理学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原载:《文化产业导刊》2010年第5期,总第5期,第62-69页。)


[注释]
[1]邵培仁:《媒介生态集群与长三角媒介生态现状和趋势》,《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57页。
[2]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3]IUD中国政务景气监测中心:《中国六大区域创意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9月第36期。
[4]石杰、司志浩:《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海洋出版社,2008年,第200页。
[5]此表格根据各地统计数据及网络搜索结果制作。
[6]Florida.R,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ing ,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7]殷俊、孟育耀、韦文杰、杨柳、康莉娜、尚宁:《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
1、陈兵:《长江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
2、储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厉无畏等:《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4、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5、邵培仁等:《文化产业经营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6、邵培仁:《媒介生态集群与长三角媒介生态现状与趋势》,《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
7、石杰、司志浩:《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海洋出版社,2008年。
8、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2007、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2007年、2008年。
9、IUD中国政务景气监测中心:《中国六大区域创意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第36期。
10、[澳]约翰•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6:28 , Processed in 0.07826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