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静静地前行——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 17: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静静地前行——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印象
■陈新亚
     元月三日,湖北省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展出。
  多年来,湖北书法活动的开展,都不是轰轰然的,热热闹闹的;湖北的书法家们,也似乎都偏于安静,不善于张扬。然而此次展览所展出的457件书法、篆刻和刻字作品,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静静的几年,大家似乎都憋着一口气,又前行了不少。展厅的视觉效果,显得很大气。
  具体一点来说,展品在书法篆刻取向上,更注重艺术性,而不是入展技术——全国展中就可见到许多地区作者的作品,在如何能入展方面的技术性着意痕迹。湖北书法界的相对“偏于安静”,好的一面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将某次全国大展中的某种显眼气色,渲染极致。作者们看到某大展的相关报道与作品,也会一时激动,但不久就淡化掉,又回头料理自家园地。从这次展出来看,也有这种印象:不像全国大展那样,让人扑面就感到一阵风声。相反,星星点点,明明暗暗,终能给人一片各得其所,各灿其烂的意思。如口头禅所云,篆隶真行草,诸体赅备。尤其一大批小楷书,功力与性情都可观;行草当然居多,碑体书也有不少佳制。但我个人印象较深的是一批章草。如王秦汉的作品,古雅厚道;李福林小字册页,自然茂密;万里作品虽略带时色,却笔气畅达;张云志作品谨法平复帖,而渐入苍古。还有杨保忠、黄政辉等,均不落俗地。能不从世眼妩媚处选帖用功,而以书艺品格是求,应当多为提倡。
  再者,地域性书法传统日益为我们所尊重。特别是楚简、楚金文、秦简,之前尚未被湖北书人重视。但近期取法这方面的书者日多,且都有不错的笔墨呈现。前辈如谷有荃老先生,依然不停日新之笔,近年于楚金文、楚简书间求索;中青年书家如樊中岳、何慧敏、周诗福等,于书于印,皆就古楚字临习琢磨。至于丁华、路金华、张勤等作品,皆风味可赏。记得在来稿中,我曾见过少习古楚书者,虽然还未达到于技法精纯,却可见出对我地前古书法的认亲与爱赏,若真能在鄂地形成一支古楚书队伍,必是一件开心事。这对荆楚今古文脉的联通,也是一个好关节。其实,古楚书可游弋的艺术空间很大,于书写之敏感精细训练,于印章之字法通变奇异,以至于上古思想文化蕴涵的领悟,皆极有裨益。
  不少“老”作者,艺事日精,令人感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黄石大冶的农民书家汪敦银,春耕秋播农忙之余,将小楷几十年地写,今年出品仍小楷,笃定一心地,从钱南园那笔楷书千锤百炼、细塑慢捏,化出自个儿的体格来。只是,也有一些资深作者,水平少了新进,甚或有点萎退。不知是工作太忙还是精神疲乏,或者日子好过无欲则柔了。
  而一批年轻作者正成长起来。比如,治印方面,极年轻的魏晓伟、李俊平,皆从先秦古玺出,一奇峻如铸生铁,一静穆若鼓老琴。且皆能制大印,皆入于高古;肖瀚的行书四条屏,书法独师徐悲鸿,却能清朗澹宕有冲和之致;吴岚用铁线篆楚金文,极见腕力;袁质斌以张猛龙碑书《愚公移山》,端庄复流丽。又有不少新起的地方青年书法群体,如监利县一大批年轻人,个个笔力奋发,功道不浅。其一县之入展作品数,竟占大荆州市之半,让人眼豁;广水一班年轻书人,也是来势不小;而地处鄂西南的恩施市,历来书事不显,此次却见有杨帆、刘安武、谢春华等一批作者出品,渐与恩施那片瑰奇山水相生发矣。还有高校学生书法,也出得一批青春激昂的好作品。此外,更见有书、印、刻字全修者,如前述谢春华即是。特别可提者,十堰的何朝波,此届展竟有草书、印章与刻字三种入展。据我所知,此青年多年来一直孜孜研习书印学理,且时有文章入选全国重要学术会议。其于艺术如何全身心投入,可想见焉。
  从展品看不足,也是明显的。我猜想:要么是为了追求个性化,却有点过分,不管入古深浅如何,就先信了“不能出古即可耻”的邪,暗地里本学某古人,而明里硬要装着与那古人素不相识,做出一副自家的书法架势来;要么就是临习古人还不能到位,未能真得古人之独创与精妙,以致作品还未获有娴熟的挥写;要么便是仍旧自以为是的“博采诸家之长合成一体”,终因笔力未到火候,反有点生硬或不类;还有则是,众所周知的老问题,或跟时风,或跟本地大家,近亲繁殖;也有这山望着那山高者,三年两头一换帖,故总是跋涉而无高深……应该说,上述种种,只不过是我们书法人生中正经历着的一个阶段吧,用不着着急,躁进难成。与其硬要当即摆脱,倒不如顺其自然,缓个三年五载,手眼相高,自可超越之。只要自己真正地自觉自悟着去读去写,你就会一天一个好样儿。



2#
发表于 2010-1-3 20:09:11 | 只看该作者
顶!!!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8 23:28 , Processed in 0.15199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