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课案”这个称呼叫好 文/长歌采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8 15:4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课案”这个称呼叫好  
  
        教案、学案、导学案、课案,这如许多的叫法还真让人迷糊,不都是一个树上结的果吗,翻那么多的花样干嘛?近日,笔者学习了一文:《从“教案”到“课案”变的不仅是名称》。自认为这些称呼还真是一个比一个进步,为“课案”这个称呼叫好。
        教案。这是个一直用到今天的概念,指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教案”中的“教”,过于突也了育人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似乎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学生则成了配角,不民主。从感情色彩来看这个称谓庄重严肃,不和谐。
        学案。近10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这个称谓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大进步。但过于偏重学生的学而乎视了教者的导。学生在没有教者的引导和点拨下要完成学习任务是困难的。从感情色彩来看这个称谓散漫轻浮。不够合乎情理,体现不出教师的责任感。
        导学案。近年来出现的新概念,指教师通过备教材,备教参,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而组织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案例。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这又是一大进步,说明了学生的学需要自已动脑,也离不开老师的导。从语法上看,这是个定中短语,强调“案”而乎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艺术创造。
        课案。是探索教育教学的教科研工作者新近认为较妥贴的一个称谓,笔者也赞同这个叫法,是因为课案突出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指向性明确。课案的设计直接指向课堂,其目的是为解决当前学生的问题和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是量身订做的,但又不是按部就班。
        二是人文性高,课堂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都是秉着传承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接般人而设计的计划。“课案”具有亲和力和思想内涵。
        三是操作性强。课案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但又明确指向育人实践活动。是教者为真实的课堂,循着课本,学生,时间周密考虑,仔细策划的可执行的依据。
        四是创造性。“课案”是基层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经过比较分析而得出的概念,具有创造性。其本质有艺术内涵。课堂上学生的认识是动态的,课案指向课堂,涵盖了教者在课堂上的艺术创造。
        从“教案”到“课案”,是教师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下的一次认识更新,对于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报》(2009年12月11日)的“教坛我见”栏目中《从“教案”到“课案”变的不仅是名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20:40 , Processed in 0.1158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