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作家杨文丰先生的科学散文集《自然笔记》,正是江南最炎热的夏天。 说实话,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按照我的阅读习惯,不论是小说书还是散文书,我都喜欢读读停停,但杨文丰的散文集《自然笔记》却是个例外,自然他的文字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科学散文。 一个散文家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是写再多的东西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创新,文章才有生命力,这也是每个散文作家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显然,杨文丰先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抛开通常的写作定势,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借助更为深厚的文学功底,默默地在求新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其过程是艰难的,没有一点执着精神是很难进行下去的,因为在创作的时候,要调动一切科学知识,同时又要具备丰厚的艺术语言功底。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不枯燥不艰涩,并且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东西。 比如开篇第一小章:《蓝地球》。作家是这样起笔的:宇航员在苍凉的太空,可俯瞰到一片景象:我们亲爱的地球母亲,笼罩一片祥和、辽阔、艳丽的蔚蓝色中……写得很开阔,而且是用平静温和的语言,描绘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我们的阅读视觉也随之被牵引到更辽阔的宇宙。接着,他又用形象的语言,最简单的比喻,写了环绕地球周围的气候变化,以及自然中物质的存在。然后,又把个人的美好愿望巧妙地揉入字里行间。从而,使人们在阅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在平实而富有智慧的语言里得到了启迪和感悟。这篇文字被收入中学课本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是时代的需要。 以前我也读过一些所谓的“科学散文”,但读之后,没有一点阅读上的愉悦,因为里面都是堆积着深奥的科学用语,纯粹是一种专业的渲泄和炫耀。而杨文丰的科学散文却避开了这一点,以气象学知识为基础,运用当代文化视野,把文学手法和思维融入字里行间,给文字增添了许多美学和哲理的元素。我们不妨看看《根》。作家在写这篇字的时候,先是从一位植物学家的一个实验开头,例举了详细的数据,接着把笔触荡开来,写根的坚韧和顽强。在从容的叙述过程中,穿插一些真实的科学实例,使人在阅读时有了一种真实感。在文字的结尾,作家这样写到:“在土地遭受了凄风酸雨的打击之后,在植物遭受了人类长期的、太多的砍杀以后,想想我们的根,依然特立独行,依然迎着阻力,依然葆有义无反顾的挺进勇气和深入的姿态。”几近拟人化的写作,增强了文字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再来看看作家的另一篇散文《蝴蝶》。这篇文字不长,但内涵却极为丰富。在所有的鸟虫中,蝴蝶是最美的,也是最容易唤起人们联想的虫子。作家的视角从窗前飞舞的蝴蝶入笔,用几个恰当的排比,将蝴蝶描写得十分生动,并由此用丰富的古典诗句进一步加以渲染。“江南日暖午风细,频逐卖花人过桥”、“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这样,把蝴蝶提升到了一个艺术高度,使人产生共鸣。当然作家这么写的目的是为下文作铺垫的。他例举了中外一些事例,得出了艺术和科学的统一,告诫人们要热爱大自然中的万物。这篇文字我在天涯上读过多次,每次我都得到了不少的启迪。 杨文丰是一位“老”作家了,这里的“老”是指他的文字的圆熟和深刻。他后面写的《烹鳝》、《首尾就烹》、《母鼠救子》等小札就说明了这一点,也为我所推崇,所喜欢,因为作家写出了大爱。文集中其它篇什也是如此。从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个有作为的作家必须广读群书,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富有独特性。 有关杨文丰的作品,已有不少作家理论家做了深刻的评介,也得到文学界的认可。总之,杨文丰的科学散文集是一本好书,好就好在它的独特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我想,他的创作是富有创新意识的写作,对于当代散文多元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