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访作家、书法家韩修龙:根植乡土 自然醇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7 08:3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访作家、书法家韩修龙:根植乡土 自然醇厚
来自 文化中国
  文化中国网 记者 布朋印

  编者按:从乡村走出,他的作品充满了乡村的自然美与醇厚;他的文字耐心而细密地注视着土地以和劳动者的命运,散文曾入编了中学生教材。近日,文化中国网记者专访了这位作家、书法家韩修龙,以下是采访实录--

  文化中国首先祝贺您在书法界取得成绩。您同时又是位散文家,请问你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

  韩修龙:不敢当,过奖了!纵观我过去的作品,对于书法的痴迷,也是受乡土文化的熏陶,更来自对传统文化的敬重;散文取材以乡土体裁为多,因为我是乡村走出来的,算是一种乡土情结吧,将来还会更醇厚--通过作品让人了解乡村,了解乡村的自然美与醇厚;

  文化中国听说近期你又发表了不少作品?取得了什么成绩?

  韩修龙:最近我在《读者》、《散文百家》、《长城》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散文,获得2009年河北省散文排行榜第九名,新近写了《新二十四节气》,准备近期出版;书法方面,参加了中国书协举办“福”文化书法邀请展,《书法报》、《青年书画家报》专门做了一期书法专题,《书法导报》近期也准备拿出半版推出书法新作----《经典精临》。

  文化中国据了解,你还是一位诗词作家,还出版了集子。

  韩修龙:是的,二十年前就与人创办了清江诗社,我任内刊主编。我是邱县最早的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艺术研究室,师从著名书法家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王镛、邱振中等先生。2001年在家乡举办了个人书法诗联展,这是邱县历史上第一个单独为个人举办的书展。后来有书法作品参加了中国书协第八届国展,并拿过中国楹联学会的最高奖,还成功创办过全国对联教育基地,出版了《韩修龙诗词对联集》。

  文化中国你的散文入编了中学生教材,散文界是怎样评价你的?您是如何影响了散文界,而散文又影响了您什么呢?

  韩修龙:《上地里去呀》作为范文,曾被北京市教育部门收入高考语文阅读解析教材,著名作家梅洁这样评价:应该说韩修龙的诸多散文让我们读到了一个人类的终极问题,那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最终到哪里去”?在他极其朴素而质感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他有意但决不透说的思考和终极关怀。《上地里去呀》应该说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上地里去呀》最终揭示了一个哲学命题,也即生命的归宿问题。完全消解生命意义的死亡,需要每一个人有勇气面对。死亡是生命最无奈的叹息,而万千的劳动者仅是用诚实而坚韧的劳作,代领儿孙们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走过去,这是人类传承的光荣,也是生命活着的某种悲壮和意义。

  文化中国现在你创作产出量最大的是哪一块,为什么?

  韩修龙:书法和散文,书法临摹楷书和魏碑,从中探讨与结合;散文每年出版一些东西,业余学习读书。

  文化中国你怎样看待书法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应从哪方面侧重学习?

  韩修龙:书法是传统文化、国粹,青少年应该加强学习,对其成长有很好的教育寓意。应该从小让他们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书法中去解读和了解。

  韩修龙艺术简历

  韩修龙,1963年出生,供职邱县文联。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报》特邀记者、河北省散文学常务会理事、河北省诗词协会第一届理事、河北省楹联学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邯郸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邱县文联副主席、邱县书协主席。诗书初学于王承俊诸先生。1999年深造于中央美院国画系书法艺术研究室,师从中央美院书法博士生导师王镛、邱振中诸先生,其书法诗文作品多刊于《作家文摘》、《长城》、《散文》、《读者》、《经典美文》、《散文百家》、《2006年中国精短美文一百篇》、中学生课外读物《悠然人生社会篇》、《中华诗词》、《中国楹联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散文《背草》获河北省第四届散文名作奖一等奖,《上地里去呀》获河北省第五届散文名作奖一等奖,《你的梦》获河北省第六届散文名作奖一等奖。《你的梦》同时入河北省作家协会2008年散文排行榜, 2008年获邯郸市优秀作家奖。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等,已出版散文集《风中芦苇》、《上地里去呀》及《韩修龙书法作品集》、《韩修龙诗词对联集》。

  附件一:韩修龙书法作品选









  附件二:韩修龙散文《上地里去呀》

  他们上地里去。

  急急的脚步,不是很规整,像有什么东西在身后催赶着。其实,身后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人往身后看。如果说有,那是他们锁了街门,院墙里的枣树股子伸了出来,想看一看主人究竟要到哪一块地里去。

  村里的人都下地了,街巷里就空了。那家伸出的枣树股子上的枣早已被打净,只剩下泛黄了的叶子。上面有一只麻雀蹲久了,猛一起飞,蹬得细枝子一颤一颤。还有闪在门外的一只土狗,瘦瘦的,小小的,见一个生人过来,就向里面小巷里跑,然后,站定了看,却忘记了汪汪

  你随便到一个村子去看吧,往往街心的房子破破烂烂,也少人住,即使住着的,也多是老人。村子周围则多是些高房大院,老人们把子孙都赶到那里去住,自己便守着这衰败的祖宅和一身的病痛度日月。

  他们上地里去,却从没想到过,他们厨房锅灶里的柴灰还是热乎乎的。同是上地里去,在路上走在一起了,还要问一声,上地里去呀?像是吃饭的时间,在街巷上碰见也要那么好像多余地问一声,吃啦?

  一个农民终是要从村子走到地里去,不再回来。这段路程很长,走了他们整整一生。这一点,他们都知道,但,他们上地里走得仍然很带劲。

  他们这走的模样儿,是示范给子孙看的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1 05:14 , Processed in 0.2109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