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 民办文化机构已逾2000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9 02: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 民办文化机构已逾2000家
2009年03月04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级财政不断增加投入,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消费、文化服务能够快捷、方便、优质地惠及全体人民。但有限的公共财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总是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拓宽渠道,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创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激活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供给机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江苏自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年间,特别是“十五”以来,社会办文化的实践有声有色,已经显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民办公共图书馆的出现打破了“国办”格局。2007 年 5 月,徐州博纳科教图书馆成立,总面积 600 多平方米,藏有古今中外名著、文教科技、少儿精品读物等精品图书 2万余册,时尚期刊、报纸杂志 1000 多种。据了解,这所民办图书馆是北京市科教图书馆的第 25 家加盟馆。潘跃勇号称中国首家民办图书馆创办人,他于 2002 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创办北京科教图书馆,此后在 10 个省市建立加盟馆,累计接纳各类读者 1500 万人次。科教图书馆以“传播科学文明,营造书香社会”的办馆理念,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休闲场所,也为中国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民营表演团体赢得观众。就在许多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尤其是传统戏曲面临经费不足、人才断档、演出萎靡的状况下,那些靠闯市场的民办剧团却成了农村文化市场的一支劲旅。2008 年年底,江苏如皋市登记在册的民营表演团体有 118 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年均演出 2.5万多场次,观众 800 多万人次,演出和相关产业收入超过 1.5 亿元。20多年前,苏北建湖县钟庄镇农民徐志猛结合“淮剧之乡”几乎人人都会唱淮剧的优势,自费组建了全县第一个民间艺术团体——钟庄淮剧团。他们走乡串村,把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农家小戏送到田头院场,足迹遍布盐城、泰州、淮安等周边县市近千个镇村。像这样的民营表演团队,在江苏有数百支之多,成为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深受百姓欢迎的“乌兰牧骑”。

    民办美术馆书画院为百姓走入艺术殿堂开启方便之门。“曲高和寡”是上个世纪人们对美术馆的基本评价,然而这一现象在进入 21 世纪后有了改变,不仅国办的美术馆、画院得到长足发展,而且民营美术馆也出现了如火如荼的态势。2007年年底,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开馆,这是江苏目前场馆最大、设施最为完备的私立美术馆,展厅面积 3200 平方米,展线长达 300 多米。该馆展览从形式到内容充满时代气息,并力求与国际当代艺术接轨。如今,江苏各地都有民办美术馆的身影,为普通百姓与高雅艺术亲密接触开了方便之门。

    私人博物馆见证国人从藏宝到“晒宝”的转变。私人开办博物馆,实际上是个人资源社会化的具体体现,这在苏南地区尤为突出。苏州锦溪镇拥有中国陶都紫砂博物馆、中华历代古钱币珍藏馆、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华夏奇石馆等 14 家民间博物馆,被誉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成为政府与民间联手办博物馆的典型代表。在苏州,丝绸、戏曲、碑刻、园林、民俗等多种门类的私人博物馆已经是各具特色,在全国颇具影响。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城东新村的明清家具雕刻艺术博物馆,是由两位苏州市民斥资 2 亿元打造起来的,被称为苏州众多私人博物馆中的“扛鼎之作”。私人博物馆的建立,大多依靠私人收藏,依靠自己的渠道,其专业化特点非常明显。他们发挥孜孜不倦的精神在民间淘宝,藏品往往独具价值,这对公立博物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

    私家园林成为公众享用的 景区。江苏吴江的静思园闻名遐迩, 为民营企业家陈金根所筑之私家园林。该园占地60余亩,景色如画,宁静清幽,是公众怡情益智、休闲娱乐的文化公园。历史上的园林往往是古代商贾巨子、文人学士、名家隐士们营造的,主要供自己和家人享用,而静思园则远远超过“私人园林”这样狭隘的定义。陈金根认为,“我的钱来自社会,造园也靠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的支持,所以就应回报社会。”

    江苏是经济科技文化比较发达的省份,社会力量创办公共文化机构有着巨大的潜力,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政府组织及公民个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非营利组织介于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 既具有政府的公益性质又具有市场主体的灵活性质,避免了政府的滞后性和市场的逐利性。这些民办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来自基层,来自社会,往往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市场适应性强,运作方式灵活,有较强的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至 2007 年年底,江苏境内有一定影响、成规模的民办文化机构 2000 多个,其中民间剧团 461 个、图书馆 25 个、博物馆 86 个、美术馆 (书画院)81 个、文化馆(活动中心)26 个、电影放映队 608 个、老年大学及其他民办公益性文化单位 597 个。

    当然,也应当注意到民办文化在创办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如政府及文化部门没能够把这一新生事物纳入到公共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对鼓励社会力量办公益文化机构的社会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具体的鼓励办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者的热情。此外,民办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方式简单粗放,专业人才队伍也亟须提高。

    社会力量办文化,服务百姓,回报社会,这是社会走向文明的一种标志,它所发挥的功能和价值足以与国办公共文化相媲美,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但切不可用对待国办公益文化事业的标准苛求他们,甚至也要求一律免费开放。要通过法规和政策的制定,鼓励社会各界及公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从而弥补公益性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1 05:37 , Processed in 0.1612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