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辟作文教学新蹊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9 12:1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辟作文教学新蹊径
作者:本昌木荣   
在我国大规模的毕业升学考试中,受测试条件的限制,语文学科一直主要通过读与写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语文素养。除去掺和在阅读考查中的写话等写作练习,仅一个大作文,分值一般都要占全卷的40%以上,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但审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作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可能都要在40%这个数字上大打折扣。基础年级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两周一次,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刻板单调循环往复,一般是作文课上布置个作文题让学生写,下次作文课上选几篇学生习作稍作讲评然后出个题目再写;毕业年级的作文课有时两周一次也得不到保证,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是找来历年的中高考作文题,配以历年的中高考考场“满分作文”,师生揣摩应对的办法。一言以蔽之:基础年级不作为,毕业年级瞎作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代科举考试历来是一文定终身,私塾教学的内容历来是起承转合八股文,而中学作文教学何以沦落至此?
存在的不一定都合理,但肯定有原因。其一,多年来,过度诗意化、玄怪化、规则化、僵硬化的中高考作文题,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哲学水准、智慧机警,你仅具有规范地行文造句、晓畅和准确地表达情感观点的基本写作能力并不能应付考试,毕业年级你当然得进行专门的“魔鬼”训练去应对“魔化”了的考试。其二,作文评价历来是个难题,基础年级大规模的调研性测试,人多面广,阅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培训又不能到位,结果是大家都打基本分、保险分,作文区分度不大,教与不教似乎一个样。作文评卷效度得不到保证,也就影响了基础年级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其三,新一轮课程改革使用的义务教育段的语文教科书,教材中作文教学内容进一步削弱。教材都没有,教什么?怎么教?很多长期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师,只能因困惑而选择放弃,无所作为。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问题在改革的行程中逐步得到了改善。2008年的中高考作文命题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一个个还稚嫩的中学生的成长体验。历来高高在上藐视众生的中高考命题者,终于从追求虚幻的诗意和玄怪的哲理的天空走回了大地,让学生感觉到这就是平时的周记、日记,这就是我的写作。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网上阅卷的广泛使用,阅卷队伍更加精干,阅卷过程监控更为严密,为提高作文评卷效度提供了可能。剩下的似乎就教材建设这一问题了。
这样的结论其实简单化了。因为我们早就编写过作文教材,中小学都使用过作文教材。1942年出版的《写作进修读本》就是一本作文教科书,对作文训练内容、步骤、方法及编排体系作了一些探索。建国后至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的几套语文教材中,虽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但对写作还是有所涉及。80年代,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专门的作文训练,90年代,作文教材的编写屡屡尝试。本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理应为编写研究作文教材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但几套教材中作文训练的内容却进一步削弱。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回顾一下围绕作文教材编写的争论和作文教学改革探索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一是教材编写中读写之间的关系处理、写作知识与写作实践的关系处理颇有争议,让人无所适从,二是作文教材的使用中也有不少过于重视写作知识体系的传授,轻视写作能力培养的教训。鉴于此,课改新教材编写者为少惹麻烦,就避重就轻,进一步削减了作文训练的内容。
语文教学界能否统一认识,很快解决作文教材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不现实,因为我们有关语文教学的讨论一直存在着“重情轻理,重破轻立,重用轻体”的缺陷,比如“写作知识”传授与“写作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实践早就说清了很多问题,不少热衷于“有你没我”“非此即彼”的争议都属于过度解释,吃饱了撑得。但谁要跳出来去说,去编写一套教材阐释并实践,没准谁就得挨骂。
面对现状我们一线教师该怎么办?我个人觉得,这里必须引进一个新概念——作文课程的建设。什么是课程?“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以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132页)。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里的作文课程建设可以窄化为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并由此来解决中学作文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读写结合是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写,并反过来以写促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已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只要不因写废读,我们自然可以将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开发为写作教学的资源。
与生活结合紧密的周记日记历来是集中、规范的作文教学的补充,也是语文教学的传统。但教师绝不能仅将此作为一种写作任务布置给学生,而是要视为师生交流的平台,视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积极参与进去。利用墙报、校报校刊,建立师生博客群,一个交错的写作平台的构建,必将大大拓展作文教学资源的外延。
社会热点的关注、生活现象的辨析、阅读问题的交流,丰富的语文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识见和思想,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把作文从文字游戏中解脱出来,从而大大丰富作文教学资源的内涵。
不久前我曾参加了一个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田园作文教学之研究”的开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起来了,作文教学的天地更加开阔了。由此可见,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也为作文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引入作文课程建设的理念,增强开发作文教学资源的意识,不断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要我们坚定地去做而不是一味地争论,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不作为的作文教学现状会有较大改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4:56 , Processed in 0.0676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