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教育新境界:面向大众社会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0 13:0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教育新境界:面向大众社会未来  
    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是推动美术事业发展繁荣的源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美术教育事业进入了开放、富有探索精神和实践活力的新时代。     久旱逢甘霖,
    美术人才似雨后春笋     1980年初,四川美术学院全校总动员“向77级油画尖子们学习”,全校停课,专心为即将到来的全国青年美展搞创作,为四川美院争光。     这是一道非常奇特的历史景观。它的起因却是因为在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也就是“文革”之后的首届全国美展上,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几件震撼人心的作品,竟出自几位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之手!评选更是出人意外,四川美术学院学生高小华、程丛林、王亥3人的《为什么》、《我爱油田》、《1968年×月×日雪》、《春》4幅油画作品,都获得了那届全国美展的油画二等奖,同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高小华、程丛林、王亥3人是四川美术学院77级、78级的同学。在校期间参加全国美展并一举博得大奖,这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造就出来的一批特殊的人才。除了这三人,四川美术学院77级、78级的同学还有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杨谦、周春芽、陈安键等,毕业后均名震美术界。     这些人都是在30年前那场不同寻常的高考中改变自己命运的。而这只是众多被改变命运中的一群爱好美术的人而已。事实上,30年前那场高考可谓开启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新纪元。参加“文革”后首次高等美术类考试的考生,年龄层次差别很大,身份也很特殊。他们中,有的来自工厂和部队,有的是插队知青,还有少数的应届毕业生,在考取美院之前,身份大多是基层的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有的则是工厂和部队里的美术宣传工作者。他们对美术有着很高的热情,对美术学院有着各自的向往,从而也坚定了他们到美术学院深造的决心。     当年77级、78级的学生,现如今大多都已身居一线,其中不少成为各大高等美术院校的院长、系主任或学术带头人,在今天的美术教育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其中有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杨晓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韦尔申、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卢辅圣以及黄永砯、朝戈、杨飞云、王沂东、吕品昌、杨奇瑞、赵奇、陈云岗等一批知名艺术家。     建设大美院,     增设专业适应社会发展     早期的高等美术院校,由于招生和报考人数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几个专业。改革开放的30年间,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与美术相关行业的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早期的几个专业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某种程度上要求从业者更具针对性的专业素质。     1978年刚开始拨乱返正、改革开放之时,工业产品并不丰富,人们对设计几乎没有概念。同时,艺术形式随着时代发展的进一步多元化,也迫切需要专门从事材料、观念研究的专业与之相对应。2000年前后,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为代表的高等美术院校,为了应对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创作需求,开始陆续扩展出更为多元化的设计专业、新兴媒体专业。而随着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和动漫产业的发展,动漫、摄影、景观等新兴专业,正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     如今,艺术设计在几乎所有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中,都占有近60%的比重。自这个专业,几乎遍及了全国所有的高等院校。不少院校也在早期史论专业的基础上,扩展出了艺术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教育,以及热门的艺术经纪人、策展人等理论人才培养专业。     大学之大在于学术。为了保证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质量,进入2000年后,各大高等美术院校纷纷将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教学的重头大戏,在举办本科交流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促成了一系列以研究生为主题的展览和研讨活动。这其中像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地之缘”、“五谷杂粮”,西安美术学院举办的“长安论坛”,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学院之光”等,都是以此为出发点举办的活动。     高等美术院校的扩招,一定意义上刺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不少县市纷纷开办美术学校或美术基础教育基地。像杭州七中、青岛六中、南京宁海中学为代表的一批学校,积极与各大美术院校结成合作单位,将美术特色教学办得有声有色,为美术院校输送了大量优质生源。
    大纲定基调,
    中小学美术重视艺术熏陶     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份大纲,首先将沿用了多年的“图画”首次更名为“美术”。其次,把基础美术教学课业分类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类。再次,开始重视欣赏教育,提出“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开阔眼界”、“让学生了解各画种的特点”、“通过中外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不少学者认为这时期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从以往的“重技能”开始了向“重审美”的观念转变。     2000年,国家教育部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增加了美术教学评价部分。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中,取消了按绘画、工艺、欣赏三大课业的分类,以及各课业分类的比例;小学的大纲改变了原大纲按年级列出知识点的做法,而采用了根据低、中、高年级分别开列知识点;降低了大纲的要求和难度,努力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情况。在教学目的中则强调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方面的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实验稿,中小学美术教育首次被作为人文学科来看待。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先是从技能型转变为审美型,再从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发展到强调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这些在一次次教育大纲修订中体现的思路,正在悄悄地将美术的基因,植入新一代公民中。     ( 美术报 记者 王凯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3 03:04 , Processed in 0.1158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