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遥看天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教育科研方法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8:39 | 只看该作者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
1.教育法律研究
(1)修订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相关问题研究;(2)拟订学校法、终身学习法、少数民族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教育投入法研究;(3)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立法问题研究;(4)新时期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改革与完善问题研究。
2.教育经济研究
(1)我国社会教育消费需求与能力调查研究;(2)学校教育成本与教育收费问题研究;(3)学校建设标准研究;(4)教师合理薪酬标准问题研究;(5)公共教育经费分配与使用的效益研究;(6)政府专项补助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绩效评价研究;(7)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问题研究;(8)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研究;(9)教育利用外资效益研究。
3.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研究
(1)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的关系问题研究,学校办学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2)各级政府在发展教育中的责任、权限和作用研究;(3)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4)教育督导评价研究;(5)国际文凭考试制度研究;(6)应用型院校国际学分互换和学历职业资格互认制度研究;(7)高考录取新生方式和加分制度研究;(8)高考移民问题研究;(9)教育舆情分析研究;(10)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研究;(11)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预研究。
4.学校管理制度研究
(1)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研究;(2)学校教学和学术组织管理创新研究;(3)学校公共安全和危机管理研究;(4)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运行机制案例研究;(5)公立学校有效激励机制研究;(6)学校入学制度改革研究;(7)校长职业准入制度和专业化研究;(8)教师校本教研制度创新研究;(9)学校课程管理研究;(10)学校形象设计、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研究;(11)学校班主任研究。

(四)基础教育
1.新课程改革深化研究
  (1)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应性研究;(2)主干学科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与国际比较研究;(3)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4)新课程各类学科标准内容相互支持和衔接关系研究;(5)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分析;(6)新课改后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比较研究;(7)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2.学与教的研究
(1)学生多元学习方式和学习有效性的研究;(2)学业优秀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分析;(3)学科教学研究;(4)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5)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幼儿教育研究
(1)幼儿教育机构、办园体制和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2)幼儿早期教育理论的深化研究;(3)基于幼儿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适时施教研究;(4)幼儿智力发展能力的追踪研究;(5)幼儿身心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4.特殊教育儿童研究
(1)低常儿童的适时教育、早期干预与矫治研究;(2)超常儿童的学习需要研究;(3)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4)学习技能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

(五)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1)高校定位、特色与发展研究;(2)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调查研究;(3)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高校发展适度规模效益研究;(5)高校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研究;(6)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研究;(7)大学排行榜研究。
2.大学学术制度和文化建设研究
(1)大学组织特性研究;(2)大学学术组织研究;(3)大学学术规范研究;(4)大学学术评价研究;(5)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3.高校社会服务研究
(1)高校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研究;(2)校办产业研究;(3)高校科技园区研究;(4)高校科技公司制研究;(5)高校社会公益服务研究。
4.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问题研究
(1)高等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动态关系研究;(2)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机制研究;(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4)大学生企业家特质培养研究;(5)高校毕业生起薪和就业质量调查;(6)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研究;(7)高校毕业生工作状况追踪调查。

(六)职业技术教育
1.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
(1)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及其质量评估体系研究;(2)双师型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研究;(3)实训基地建设与效益评价标准研究。
2.政校企合作培训后备劳动力的有效机制研究
(1)政校企合作办学理论的深化研究;(2)政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研究;(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的长效机制研究;(4)不同区域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实验研究。
3.就业导向下的学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1)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2)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机制研究;(3)职业性向测评方法的应用和创新研究;(4)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的推进策略研究。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8:57 | 只看该作者
(七)德育
1.新时期德育现实问题研究
  (1)新时期德育理论的观念更新和方法变革研究;(2)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家庭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研究;(3)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学生品德发展新特点研究;(4)当代社会问题对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影响研究;(5)社会公益道德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道德人格研究;(6)道德高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7)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研究。
2.不同青少年群体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1)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研究;(2)离异家庭子女的德育研究;(3)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4)青少年犯罪的归因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3.德育课程改革和德育实效性研究
(1)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研究;(2)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3)德育环境优化与德育实效性研究;(4)德育校本课程研究;(5)中国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八)教育心理
1.学科教学与学习心理研究
(1)学科教学中学生创造性行为及其培养研究;(2)中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心理评价研究;(4)儿童青少年入学准备及升入不同学段的心理适应研究;(5)学习困难儿童鉴别与干预研究。
2.教师心理研究
(1)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2)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心理学评价研究;(3)教师素质与胜任力的心理学研究。
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研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与干预研究;(2)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伦理问题研究;(3)学生创新思维、创新人格评价系统与培养措施研究;(4)学生的记忆机制与记忆力能力培养研究;(5)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6)学生品德发展及评价研究;(7)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  
4.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干预研究
(1)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矫治研究;(2)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与教育研究;(3)超常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鉴别系统研究;(4)学习处境不利儿童认知发展与改善的研究;(5)突发事件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援助研究。

(九)体育、卫生和美育
1.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创新研究
(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教育体系改革创新研究;(2)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案与教学策略研究;(3)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设置现状与改革研究;(4)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与实效性评价研究;(5)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标准的创新研究;(6)学校运动伤害的法律问题研究;(7)奥林匹克精神与人文体育研究。
2.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干预研究
(1)学生体质健康新的影响因素与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对策研究;(2)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超重、近视、高血压等)的干预研究;(3)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管理研究。
3.当代学校美育发展研究
(1)学校美育实施状况和学生艺术素养的调查研究;(2)美育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3)优秀传统美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传承发展研究;(4)学校建筑风格研究;(5)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学校美育研究。

(十)教育信息技术
1.校长、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研究
(1)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调查研究;(2)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3)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调研。
2.基于网络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变革研究
(1)数字化学习研究;(2)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4)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3.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和共享机制研究;(2)数字化校园(教室)建设研究;(3)网络课程开发研究。
(4)传统教育技术的开发与使用研究

(十一)成人教育
1.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1)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成人教育机构的转型与创新研究;(3)成人学习有效培训模式研究。
2.在职劳动者人力资源持续开发与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1)农民群体、妇女群体、失业群体、老年群体的教育诉求与教育服务研究;(2)成人非正规教育研究;(3)成人学习需求、动机、风格、方式与学习支持条件研究;(4)扫盲教育与功能性扫盲研究。
3.家庭、社区、职场和网络虚拟环境中的成人教育研究
(1)成人文明道德教育调查分析;(2)成人职业技能教育研究;(3)成人闲暇生活教育研究;(4)家庭、社区和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5)成人网络学习研究。

(十二)民族教育
1.民族教育跨文化与文化适应研究
(1)民族认同的教育问题研究;(2)民族教育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3)民族文化多元性与教育对策研究;(4)国外民族教育的学习借鉴和创新研究。
2.新形势下民族教育发展和政策创新研究
(1)民族预科和西藏校(班)、新疆班办学模式研究;(2)民族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3)少数民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研究;(4)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改革与民族地区“双语”师资培养研究;(5)少数民族地区双语(三语)教学模式与实效研究。
3.民族地区普及基础教育研究
(1)民族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2)民族地区中小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研究;(3)民族地区学校提高外语、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研究;(4)少数民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研究;(5)民族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先进典型案例研究。

(十三)比较教育
1.移民子女和留学生教育研究
(1)跨国移民子女教育的现状研究;(2)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3)中国留学生教育研究;(4)国外学校的资质研究。
2.对外教育输出研究
(1)海外汉语、中医和文化、艺术等教育需求研究;(2)海外教育办学模式研究;(3)提高对外教育办学质量研究;(4)发展对外教育增强我国软实力的研究。
3.境外有影响的教育科研资源研究
(1)境外有影响的教育研究机构研究;(2)境外有影响的教育科研资助机构研究;(3)境外新近出版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和教材研究;(4)境外知名教育学、心理学刊物的评价研究。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9:15 | 只看该作者
(十四)国防军事教育
1.军队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1)军事人才成长规律与军官职业发展研究;(2)新型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新型士官教育发展培养模式研究;(3)依托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事人才问题研究;(4)军队院校重点建设工程(“2110工程”)深化研究。
2.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1)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2)提高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和监测体系研究。
3.国防教育研究
(1)深化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对策研究;(2)国防教育体系及教育教学内容问题研究;(3)军事教育和国民教育融合研究;(4)学校国防教育研究。

(三)        申报课题申报及评审程序(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为例)
2、        申报(见申报表)
研究者填写申报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论证,同时认真阅读填表须知,准确填写各种信息及有关内容。对研究价值、预期成果不应夸大。
3、        评审
由课题来源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复审、终评。
4、        立项
5、        结项
课题结项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环,是研究成果接受检验的过程。
结项时有很多具体的评审指标,以江苏省教育研究十五规划课题结项为例: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评审任务、程序与要求(03年度)

一、评审任务
1.完成立项课题的评审。
2.完成青年专项课题的评审。
3.完成重点课题的评审。
二、评审程序与组织
1.分“高教”和“普职成教”两大组,各大组按照“大组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程序进行。
2.小组评审共分“综合”1个组、“普职成教”3个组、“高教”2个组,合计6个小组;每小组专家成员5人,共30人。
3.大组评审。共分2个大组,共16人。
4.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委员会委员共21人。
三、小组评审
1.小组评审的任务
⑴按规定比例初步确定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⑵按规定比例推荐重点课题。
⑶提出有争议的课题,提交大组讨论。
2.小组评审的程序
⑴小组成员独立审阅申报评审书。
⑵小组成员投票,初步确定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推荐重点课题。
⑶对有争议的课题进行讨论,形成明确的小组意见,即确定为立项课题、专项课题或推荐为重点课题;无法形成小组意见的提交大组讨论。
⑷在组长主持下,形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滚动课题小组评审汇总表》。
3.小组长的职责
⑴主持本小组学习评审规则。
⑵主持本小组的评审工作。
⑶向大组汇报本小组评审结果。
四、大组评审
1.大组评审的任务
⑴了解各小组评审情况,协调和最终确定本大组的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⑵按规定比例基本确定本大组的重点课题,提交评审委员会审定。
⑶对于有争议的重点课题,提交评审委员会讨论。
2.大组评审的程序
⑴听取各小组长汇报。
⑵讨论小组评审中有争议的项目并对立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做出最终审定。
⑶讨论本大组重点课题名单并投票形成大组意见;无法形成大组意见的,提交评审委员会讨论。
⑷在组长主持下,填写《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滚动课题大组评审汇总表》。
3.大组长的职责
⑴主持本大组的评审工作。
⑵向评审委员会汇报本大组评审结果。
五、评审委员会评审
1.评审委员会的任务
听取各大组评审情况汇报,协调和最终确定全部重点课题,提交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
2.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程序
⑴听取各大组长汇报。
⑵讨论各大组所提交的重点课题名单。
⑶评审委员会委员独立投票。
⑷汇总、宣布投票结果,形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滚动重点课题名单》。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3年7月

附评审表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9:31 | 只看该作者
(四)        课题的管理(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为例)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的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并把它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研规划课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深入研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努力为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第三条 课题的申报立项,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1. 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政策相一致;
  2. 与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研究方向,提倡前瞻性、独创性;
  3. 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以体现本项活动的群众性。
  第四条 中国教育学会面向全国,接受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及社会各界教育研究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校长及广大教师申报的课题。
  第二章 组织
  第五条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领导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主要职责有:制定并发布规划、指南和管理办法;课题申报、立项评审以及学术咨询、重点课题成果的鉴定和宣传推广、指导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的科研工作等。
  第六条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具体负责科研课题管理工作。
  第七条 中国教育学会委托各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以下称受委托单位)依照本办法对有关课题实施课题申报和课题管理。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指南每五年发布一次。规划执行期间每一年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一次评审立项,最后一年停止评审立项。 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第一次评审在公告发布后三个月内进行,以后的评审时间是年末。
  第九条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两类。申报的课题按照何种类别立项由学术委员会确定。
  第十条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原则上自筹经费。
  第十一条 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
  1. 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有多年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经验;
  2. 有参加教育科研的经历;
  3. 能够筹措经费和获得必要的研究条件;
  4. 能够切实承担起研究、组织和指导课题的责任。
  第十二条 课题申请程序:
  1.根据课题指南,以所在地区或单位教育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确定课题,按要求填写《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
  2.《申报表》须报申请人所在单位,对课题申请人的个人条件和课题研究条件审核同意,再报申请人所属的中国教育学会各分支机构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学会等受委托单位审查并报中国教育学会审批;
  3.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或市、区、县教育学会以及县级以上教研室组织或推荐申报的具备条件的课题,经过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可直接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
  第十三条 经评审同意立项的课题由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立项通知书,研究工作即可启动,同时通报受委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备案。
  第十四条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对全部课题负有管理职责,并指导受委托单位的管理工作。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工作主要有评审立项、开题检查、日常管理、年度检查、中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结题等。检查和抽查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档案、经常性活动、简报、成果转化等。
  第十五条 经费管理:
  1. 课题申报时须同时说明经费来源;
  2. 经费的筹集和使用要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以及本单位有关规定;
  3. 课题申报时应交纳一定评审咨询费。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课题组须书面报请所在单位同意后,报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备案:
  1. 变更课题主要负责人;
  2. 变更课题名称或研究内容做重大调整;
  3. 课题完成时间延期;
  4. 通讯地址、电话、联系人等情况变动。
  第十七条 凡违反国家法律及教育部、民政部有关规定者、有剽窃行为和弄虚作假者、与设计不符或学术质量低劣者、到期不能完成者,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撤销其课题。
  第十八条 已经通过鉴定结题的课题需要申请继续滚动研究者或在其他渠道立项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课题,需要申请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者,可参照课题申请程序申请。
  第十九条 设立实验学校(基地)、活动收费、刻制印章等事项的管理。 课题研究确需发展实验校,收取活动费用的,需向中国教育学会提出申请,并说明发展学校数量和收取经费数额以及使用方向,待批准后方可实行。
  课题组不得自行刻制印章,一般由所在单位代章。
  第二十条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接受中国教育学会或受委托管理单位组织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必须准备的文件有: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实验或调研)报告、成果主件及必要的附件、课题申请书复印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
  第二十一条 鉴定一般采取通讯或会议两种方式。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至7人,并设一名组长。专家由中国教育学会或受委托单位指派,也可以由课题组聘请,但须经中国教育学会或受委托单位批准。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鉴定专家。课题鉴定一般由课题组自行组织。
  第二十二条 课题鉴定程序:
  1. 课题组向受委托单位或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提出鉴定申请;
  2. 准备好鉴定的必要文件(一式5~7份);
  3. 聘请鉴定专家或接受指派的鉴定专家,并将文件送交到专家手中;
  4. 专家鉴定后送(邮寄)交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或受委托单位。以会议方式鉴定者,由专家组共同确定并由组长签署意见;以通讯方式鉴定者,各专家将鉴定寄交组长,组长根据多数人的看法签署意见后再上报。
  第二十三条 结题验收。
  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经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确认,秘书处发放《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证书》。 
  第二十四条 每一个计划期结束后,中国教育学会将对结题的成果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刊发表、报送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或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其中将评出一批优秀成果加以表彰。获奖者将得到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的解释权属于中国教育学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9:48 | 只看该作者
四、        美术教育研究的方法
(一)        行动研究
也称参与式研究。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者可以以独立行为人、参与行为人和客观研究者等各种身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行为过程中具有教育或学科价值的因素,发现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对策,总结发展规律等。
美术教育行为研究的最主要形式就是课堂观摩,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探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验证、探索和发现具有革新价值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二)        合作研究
行动研究还可以十多名研究人员共同组成一个研究集体,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某个课题的研究。参与人员中可以有理论研究者(大学教授、研究所研究人员)、美术专家、民间艺人、教研员、美术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学校管理者等。
(三)        个案研究
美术教育中的个案研究是指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某个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某一个学校的美术教育开展情况、某个班级的美术学习情况、某个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某一件学生作品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在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是活动的执行者,也可以是观察者;对研究对象应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理论分析,而不是简单描述。
(四)        文献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对美术及教育、美术教育、美术教学的文献资料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可以是对文献的认识、评价,发展或辩正理论,也可以是在其他研究中引述、引用文件,作为理论支撑。
(五)        调查研究
美术教育研究中的调查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中的调查研究基本一致,但也有其个性化的一面,如对民间美术、地方美术资源、地方自然资源等的调查,对民间艺人、美术专家的访问等,除了文字的记述、介绍和数据的采集、分析之外,还需要搜集、制作大量的图像资料。
(六)        实验研究(详见第二讲)

五、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
美术教育研究课题从参与人数角度看,可以分为个人课题和集体课题。
(一)        个人研究课题的实施
个人课题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和验证课题计划、方案
2、        实践操作
3、        信息、数据、资料采集
4、        信息、数据、资料的分析整理
5、        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
(二)        集体研究课题的组织实施
集体课题的组织实施相比较与个人课题,在实施上要复杂一些,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方法、进度、经费使用、成果呈现方式等)
2、        向参与者详细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目标、手段、内容
3、        对研究人员进行必要的研究方法的培训
4、        对全体研究者进行工作分工
5、        参与者分头实施具体的研究任务
6、        定期检查、交流研究情况
7、        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汇总
8、        资料、信息的分析整理
9、        撰写阶段性及总体研究报告
10、汇总研究成果
案例:A、“贵州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与课程资源开发”汇报课件
      B、 “现代化进程对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影响及其美术教育资源拓展途径”课题阶段性交流与总结课件(湖北省教研室)
      C、《惠山泥人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无锡)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40:0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讲:美术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现方法与注意点
一、        科研成果的分类
美术教育研究的成果大体可以分为
2、        理论研究成果(论文或专著)
3、        实践研究成果(教学案例)
4、        实验研究成果(实验报告)
5、        教学成果(学生作品展示)
6、        综合成果(汇集以上各类成果)

二、        科研成果标题的表述
科研成果在呈现时,都需要冠以一个名称——标题,一般来说,标题是对内容的最简洁概括,是对读者的最直接、最明了的提示。所以科研成果的标题表述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
1、        论文的标题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论文的标题形式也最多样。论文的标题可以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有两个——主标题、副标题,还可以有三个——引题、主标题、副标题。主标题不能将文章的有关信息完全准确完整的提示出来时,需要由副标题来明确,引题一般是对总课题、研究背景等的说明。当只有一个标题时,标题要将文章的内容高度概括地表述出来,一般是一个动宾结构:如XXXXXX研究、论XXXXXXXX、XXXXXXXXX实践与探索,等等。
2、        教学案例的标题
教学案例的撰写是美术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其中包含了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因素研究的成果。教学案例的标题应该直白,有时需要加上补充说明的引题和副标题。
3、        实验报告、教学成果展示的标题
相对而言,实验报告、教学成果展示的标题比较简单,只要把实验的内容说明就行了,有时可以加上一个比较文学化的标题,再以副标题明确内容。
4、        综合成果的标题
综合成果的标题表述相对较复杂,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般也是把内容以简单明了的文字呈现出来。

三、        科研成果呈现的基本方法
所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教育研究成果都是介绍性的,所以与说明文的性质基本一致。在写作时,语句应该是陈述性的,为行文的需要,可以适当少量使用设问句,感叹、抒情、反问应该尽量不用。
写作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全局拆分为若干个局部;
2、        先确定总体结构,再进行具体叙述,写作时,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可以用若干层次的小标题,如章、节、点,一、(一)、1、(1),1、1.1、1.1.1等;
3、        引用、引述的内容注明出处;
4、        正文不方便叙述的内容可以通过附录、注释等形式补充;

四、        科研成果呈现的注意点
1、        数据、资料准确
2、        美术教育科研成果尽量做到图文并茂
3、        文字尽量简洁、直白,少用长句
4、        引文尽量用第一手资料
5、        注意参考文献的版本,同类文献中,尽量用优质出版社出版的、名家的、最新版本的
6、        文字叙述太繁琐的,可以用图表
五、        科研成果的出版、发表与交流
科研成果产生后,发表或交流是其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因此美术教育研究者应掌握发表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首先,应注意成果发表的时效性。
任何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为了发展理论和指导实践。理论的发展也应该适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同时同行研究者可能也在做类似或相同的研究,所以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成为有效研究,能很快地、真正地实现其价值,应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成果出版、发表,或交流。
其次,成果的发表和交流应注意针对性。
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是出版、发表和交流。出版有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两类,正式出版应该选择本学科领域的专业出版机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出版主要可以选择各教育出版社、美术出版社或高校的出版社,尖端成果可以选择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等大型出版单位。
论文、实验报告、教学案例等应针对相应的期刊投稿,如高校学报、专业期刊、专业报纸等,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研究类刊物较少,学术水准较高的更少,在这有限的刊物中,有的注重理论研究(如高校学报),有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中国美术教育),有的注重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成果展示(如中国中小学美术),有的以发表校外美术教育成果为主(如中国校外教育•美术),等等,有的影响很大,发行量也大,读者数量多,如《中国美术教育》和《中国中小学美术》,有的影响不大,发行量不不高,读者群较小,研究者在投稿时应先确定自己的稿件性质、质量,再决定投向那一家杂志。高水平成果如果发表在层次较低、影响面窄、发行量小的期刊,是研究的浪费;水平一般的成果投到大型刊物,往往又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在投稿前,应认真研究目标刊物,甚至目标刊物中的目标栏目。
科研成果的交流还可以在学术会议上进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适合在哪些会议上交流,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参加会议、交流成果之前,应先明确会议的主题以及研讨的形式、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有关细节。
第三、出版、发表或交流的成果应考虑出版者、编辑或受众的习惯和特点。
一般来说,每个出版社、期刊社都有自己特有的编辑出版风格,研究者应根据目标出版社和期刊社的风格特点来处理自己的成果,以减轻编辑的工作负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出版和发表。会议交流或内部交流的研究成果,要考虑阅读对象的具体情况,对于理论工作者,成果的表述可以理论性强一些,而对于一线教师则文风应该朴实、直白,如果读者的年龄层次较高,还要考虑字体、行距、字距等因素。

教学参考书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威廉•维尔斯曼,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4.        钟以俊、龙文祥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5.        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 ——“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7.        中国美术教育.1980~2006
8.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
9.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8 16:32 , Processed in 0.0706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