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成长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8 20: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成长之路


江苏省海门市东州小学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我小时候,父亲身体很瘦弱,可命运安排他做了搬运工,每天拉着上百斤重的货物不停地在码头和货物中转站间来回跑。终于,羸弱的身体受不住沉重的压力病倒了。母亲是农村妇女,为了不让家倒下,她用柔弱的肩膀干起了父亲的活,在长长的搬运拖车队里,她和男人们一起拉起了车……从小,我就常听母亲说:拉车必须脚踏实地,只要一步走不稳,人就会摔倒。母亲的话以及她的坚强、韧性与执着告诉我应怎样面对困难,怎样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我喜爱教育,我喜欢教师,我热爱孩子,这是我生命中无法取代的信仰。校园里没有太多的花环,也没有鼓声雷动号角嘹亮,惟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一路走好。自当上老师起,我的心中便燃烧起不灭的火焰。我勉励自己,默默耕耘,踏实工作,把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和生命的智慧,青春的豪情和梦想,以及对孩子喁喁的向往,融入三尺讲坛,融入气韵蓬勃的校园,把文化的种子撒向孩子柔嫩的心灵。

    我的老师李庆明先生曾说我对语文教学有一份古典情结,我想也许是因为从教20年来的那份崇尚于学生心灵深处的对自由、高卓、尊严、纯真、圣爱和诗意的精神祈望与眷注吧。我是在用整个身心如牧师布道般做着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



和小飞人一起飞



    我
师范毕业那年有一部电影特别热门,叫《沙鸥》,讲的是一群女排队员的故事。影片中女主角有这么一句话:“不想当冠军的运动员不是好运动员”,当时我和其他几个年轻老师一样,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参加工作第二年,学校让我教“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学生要在5年中学完6年的课程。实验用的是黑龙江实验教材,一个学期要学50多篇课文, 还有配套的课外阅读,阅读量很大。每学期结束必须按科学的测试方法对学生面对面测试,并做好统计和分析。每周周一,参与实验的县教研室、海门师范的老师一定坐在我的教室后面听我上课。这一切的一切,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好难呀。没办法,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也不敢怠慢。

    为了实验学校专门配给我一台录音机。我把它当宝贝似的,天天都用。晚上自己做故事录音,尽管录进去的声音中充满了流鸣声,但白天还是和孩子们一起乐滋滋地听。由于刻钢板字的技术不行,我就把美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为了周一的听课,我几乎没有一个好好的星期天(那时是六天工作制),更不敢回50里外的老家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0:52:18 | 只看该作者
    在跌跌撞撞中,我摸到了一些做教育实验的门道。知道怎样去做测试,怎样根据统计写出分析和诊断。也不知是因为我的勤奋,还是实验班学生第一年起就表现出来的出色才智,工作才第二年,学校就给了我海门市记功的奖励。这么多的前辈在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却把荣誉给了我,我很惭愧!以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去田野踏青、去长江边野炊、去电器厂参观……毕业那年,班级获得了全国红旗中队的称号。

    2002年5月,我收到学生钱真从美国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祝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您在80年代实验班的学生。对您当年的辛勤教导,感念至今。我还记得您给我们读小飞人的故事,记得您也像个小孩子一样和我们一起从内心愉快地笑。还记得您在黑板上给我们抄很美的小文章,让我们带回家做家庭作业。记得有一篇是讲一个孩子从山上回来的故事,他带了一些野柿子给邻居的妹妹,带了一些山上的草药作为明年的学费,小男孩非常的懂事。一路上回来的景色也非常美,红色的夕阳,袅袅的炊烟。我到现在一闭上眼睛都能回忆起这幅美丽的画面。还有一篇是讲一个小女孩在公路旁摆了个没人看护的薄荷茶摊,每天口渴的路人都会自觉的将一个小钵填满硬币的故事,文章也是写的非常美。呵呵,不知道祝老师是否还记得这些文章,我觉得这些很美的文章,让我到现在都铭记不忘。

    如今,这批学生都已长大成人,而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却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了美丽的痕迹。读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美丽故事,自己仿佛如小飞人般在诗意的家园里快意地飞翔



在春天的紫藤架下



    92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入新创办的海门市东州小学。刚去时,东州小学除一排平房外,就是一片茅草地,年轻的许新海校长领着我们六个人开始了创业历程。

    记得开学第一天,下着蒙蒙细雨,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跨过我们几个人在小沟上亲手筑起的堤坝,从西边的东风新村过来了。孩子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每班31个。孩子们很少,我这个从省级实验小学过来的老师多少有点心酸。或许年轻的许校长心中早已有了蓝图,他每干一件事总是那么充满激情。校长的工作热情感染了我,我岂敢落后?那时我们的口号是: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93年4月,美丽的春天,学校西南角的紫藤花开了。第一届孩子们搬进了新大楼。后来,从其他几所学校转进来部分孩子,让我们有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班级。虽然转来的孩子大部分成绩都不好,家长是为了让他们换换环境而来的,但是也让我们为学校的人气旺了起来而兴奋。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0:52:53 | 只看该作者
      94年10月,南通市教研室“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专题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我要在活动中上一堂公开课——《惊弓之鸟》。上公开课不担心,我担心学生的能力。没出我所料,第一次试教,当我问:更羸是个射箭能手,他“能”在哪儿时,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就是很少举手。我急了,看看听课的校长、老师,只好自己把答案重复一遍。亏着课前写了许多小黑板,学生可以看黑板做练习。

    为什么学生默默无言?是生源问题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有问题。许新海校长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为什么不让学生动起来呢?

    是呀,原来我一直在一厢情愿地传授着知识,孩子们那充满生命灵性的遐思奇想和诗意的话语,统统被我知识的、逻辑的符号淹没了。怎么办?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怎样让学生“活动”起来?我把上大专函授时学习的书又翻开来。找到了!陶行知先生不是说过“解放儿童”吗?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的手、耳、口、脚一起动起来呢?

    于是,我和同伴们一起设计了许多活动的方式,如让全班学生扮演更羸,表演和魏王对话的部分,用手指演示大雁直飞上去又直掉下来的的动作等等。尽管是初步的尝试,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脸上显露出的兴奋以及跃跃欲试上前表演的态势让我看到了教学的成功。活动后,我立即申报了海门市“优化学科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验课题。1996年,我又主持了南通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后来升格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二期立项课题。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我们提出了“兴趣识字、广泛阅读、自主作文”的主张。我率先在自己班上做了实验。为了不让实验流于形式,我强迫自己进行四大改变:一是将传统的流水式备课改为表格式备课,除了备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具学具、教学指导外,还要写出学生的活动过程。二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秧田式”座位排列为“圆型、马蹄型、星点型”等排列形式。

    三是创设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立体多维的语文学习活动环境,如生物角、图书角、电教角、辅导角、“展示厅”等,我和孩子们一起布置教室,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上墙。四是课上必须让学生有外显与内隐的活动。在黑板一角写着“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等词语,不断提醒自己这么做。我和同伴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操作实验、歌唱绘画、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角色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交往、创造的学习方式中识字、阅读、作文。四大方式的改变,让学生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封闭、狭小的空间里走了出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0:53:27 | 只看该作者
     97年5月,春光明媚。学校省级课题“小学开放教学探索”开题会上,我把学生带到充满文化内涵的“东西半球”校园景点边上了一堂说话课《热爱地球妈妈》。上课那天,来了不少专家:成尚荣、王铁军、李庆明……我把黑板搬到了景点边,放上了一张课桌当讲台,亲自录制了“地球妈妈”的话,做了许多动植物头饰。课上学生一会跳到景点上认识七大洲,四大洋,一会戴上头饰扮演地球妈妈的孩子,听着“地球妈妈”的话,他们个个睁大了眼睛。我上得特别投入,以至于连什么时间上课的都忘记了。

      现在,“蓝天下的课堂”已不足为奇,更不会把黑板搬到室外,然而就是这堂课,让我迈出的不止是室内到室外的短短距离,而是理念上的一个飞跃。一年后,当我把这份教学设计寄给中央教科所全国实验学校研究专业委员会时,很快接到了回应,专业委员会正准备做一个“小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验,邀请我在课题开题会上上一节展示课。地点在湖北宜昌。

    那是99年的5月,又是一个春天,我第一次走上了全国公开课的讲台。接着,在重庆北碚,江苏昆山,北京崇文区,陕西咸阳,香港大埔旧墟公立学校……我用“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课诠释着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
2001年3月,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我的专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研究》像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了。

     江苏省特级教师、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陆志平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海门东州小学祝禧老师写了一本书,主要讲了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讲小组学习,讲活动化教学的实践,非常有见地。我们现在倡导自主合作地学习,在课堂上怎么实施?她提出小组活动的方式,很有道理。如果还是改变不了满堂灌,还是你读一遍,我读一遍,然后跟着我写,跟着我做练习,那怎么行呢?怎样利用小学小组学习和活动化的教学方式,很值得研究。
         


                          ——摘自《江苏教育》2005年2B小学教学版


      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这也将注定教师的教学研究价值充满着实践智慧,烙上了生命的印迹,这是无人替代的。“活动”让我的整个教学都“活”了起来!


萦绕着憧憬望月


     对于语文教育,我常常怀着这样美好的憧憬:那是一片茂密的没有边际的灌木林,树木蓊郁,枝干交织,繁花似锦,鸟雀欢唱,荆棘丛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回到了自然状态下的孩子们走进了灌木林,去发现,去穿越,去开垦,去探索,一路留下了开怀的大笑、合作的欢悦、创造的激情……我常常感动于这样的遐想。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0:53:56 | 只看该作者
     如今,新课程改革倡导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什么才让学生终身有益呢?

    2001年4月,江苏省第四届新世纪园丁征文大赛颁奖活动在海门举行,我的“走向综合,语文教学新境界”一文获一等奖,并代表获奖代表执教展示课。我选择了五年级的《望月》。因为我被这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文化视角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所吸引,被它意境遥深、气韵生动、诗趣盎然的教学内容而震颤:散文笔触下的月亮女神柔美、仁慈、祥和,古诗视野中的月光清幽、旷远、圣洁,童话视角中的月亮纯真、风趣、有灵性。这不就是中国文化一个具象化的表现吗?

     教学设计中,我对文本材料进行了多向度的拓展,如儿歌、古诗、现代散文,综合了音乐、图画等多种资源。上课那天,我和学生一起朗读、欣赏、吟诵、想象,伴随着《童年时代》的美妙吟唱,全场听课者都被画面上月光的清辉迷住了,似乎也和画面中的孩子一样飞向了神奇的月亮

     一位著名的学者说,中国的文化起源于月神文化,而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月亮文化,不管这一说法是否成立,有一点却是无可置疑的,那就是月亮自古以来一直反复为骚人墨客吟哦咏诵。月亮女神不就是我们民族仁慈圣洁与祥和的象征吗?什么才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的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这一次“望月”,
成了我语文教学文化追求的新起点。

      046月,我和老师们共同研究的校本课程《走进语林》出版了。不断的反思与实践,让我的语文教学从活动、开放走向了综合、文化的崭新境界。



守望童心


      在我的抽屉里,有一本本精致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我和孩子们的故事。“心和苹果的故事”“小雁离群的故事”“小组式派与秧田派拿辩的故事”“夏络的网的故事”……一个个故事记载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守望童心,是不会老的。我喜欢放上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听我读名著,孩子们闪着明亮的眼睛,静静地听着,那么乖巧,那么文静;我喜欢弹上一曲儿时的歌,让孩子们跟在我后边唱,因为歌词不熟悉,激动得小脸通红,我便哈哈大笑,再一句一句教他们唱......我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0:54:22 | 只看该作者
      在我班上,人人会表演,个个会主持小组学习。我引领孩子们走入神奇的童话、迷人的小说、绮丽的诗歌、隽永的散文。走入蓝天下的课堂,网络上的精彩世界。课上,他们主动提问,主动评论,甚至向老师挑战。他们习惯于用三种举手方式:用两个手指表示有补充,用拳头举手表示有不同意见,用手心表示我想发言,到情急处甚至不由地喊起来。


     夜深人静。“叮零零”电话铃响了。我一抬头,九点!一定是她,这个由于小时侯的一场大病,记忆力与动手能力受到伤害的小女孩,这个虽然五年级了,写的字仍歪歪扭扭,语言还含糊不清的小女孩,这个每天放学后来到我办公室,听我把今天的内容再讲一遍的小女孩。一定是她,施天雅!我拿起听筒,对方传来熟悉的声音:“祝老师,你还在办公室呀?”“是的,你还没有睡呀?早点睡吧。”“哦!”有时还加上一句:“我想知道你还在不在”,就轻轻挂上了电话。每天都这样,话不多,很准时。

     每次接完电话,我的眼睛总有些发湿。我是个多么幸福的人哪! 每天被学生惦记着 。每天晚上一到点,我总会习惯地抬起头,看看电话机,我已经分不清究竟是老师惦记着学生,还是学生惦记着老师了……

     教育应当使儿童感动。感动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个容得下每一个孩子的博大的胸怀;感动学生是一种信念,是一种首先释放自己的心灵空间,才能释放学生的情智源泉的高尚境界;感动学生是一种追求,一个充满教育情感、洋溢教育智慧的人文情怀。感动学生了,换回的是孩子们加倍的充满童心与挚爱的对老师的感动,将是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一辈子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享受成长


      969月,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老师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李吉林老师,那时,我要参加南通市的优课比赛,请李老师去辅导。李老师穿着一件漂亮的碎花连衣裙,和我们围坐一起,在秋日的阳光下,那么平和从容。她娓娓地讲着怎么样去解读《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怎样引导学生在寓言故事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当说到“葫芦藤上开着雪白的花,过了几天,长出了可爱的小葫芦”
时,李老师联想到了丝瓜、黄瓜等许多藤蔓植物,她说,可以让学生说说其他的植物,它们是怎么开花,结果的。多好的语言练习的范例呀!我顿时明白了,什么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看着李老师一走进教材,讲话时的表情、语气、神态是那么生动,我油然而生敬意,这就是大家风范。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8 20:54:50 | 只看该作者
      从此,我经常去请教李老师,聆听她的教诲,她虽然很忙,但总是抽出时间给我讲课,从《揠苗助长》到《小露珠》到《望月》,无论是双休日,还是寒暑假,每一次去李老师都在办公室工作,作为情境教育的创始人,年过花甲的李老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每一次,她先进的教育观、儿童观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以及和风细雨般的指导深深地吸引我、感动我。李老师给我的远不只是一句话、一堂课、一本书……

     我是幸福的,经过了整整四年的考察,2000年9月10日,第十六个教师节,在东洲小学“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仪式上,李吉林老师郑重地宣布正式收我为徒弟。我是幸福的,2001年10月,参加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受到了更深层次专业素养的提升。我是幸福的,受到了诸多领导和专家的真诚关心与悉心指导。我的成长离不开与理论牵手,和专家对话;离不开静下心来慎思笃行;离不开耐得寂寞的阅读与写作;离不开执教公开课前一次次的磨练……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也永远是教师本人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和升华的过程。

     我在成长,成长的感觉真好。我在忙碌与努力中走向成熟,用汗水和智慧为青春立下了一个里程碑。我希望自己一直拥有一种对教育的古典情怀,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气质,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和幸福感,在这个喧嚣烦杂的时代,我要做一个真实而安静的思考者与探索者。为了天使般可爱的孩子们,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05:11 , Processed in 0.1470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