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修一体: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土壤 作者:苏婷 随着教师学历水平的普遍提高,基于30年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研修制度已不适应当前教师成长的需要,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一体的教研、师训平台,为各个学科打造了一批骨干教师——
■本报记者 苏婷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南开路小学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 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成长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在分析总结这种规律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策略,改革教师研修的内容和形式,给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研修环境,对促进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前,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优秀教师生成与发展的重要策略研究”结题会上,主持课题的白瑞祥院长语重心长地说。他所指的“高质量研修环境”,是指从过去的“研”与“修”分离到如今并驾齐驱的研修一体的改变,这在本次研究的成果中被称为优秀教师成长的“适宜土壤”。
“两兄弟分家过日子”
“研”与“修”分离的日子,很多教师都不陌生。“记得在2005年以前,教师的培训和教研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为了使自己更快提高,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到当时的区教育学院分院培训,主要是理论上的收获;参加区教研中心组织的教研活动,主要是从教材、学生等具体操作层面上受益。有时遇上培训与教研时间上的冲突,我真不知道该舍弃哪一方——来自不同部门的学习机会都让我进步、提高,但在我心底总有一种强烈的企盼:如培训与教研能够相互结合,理论与实践能够齐头并进,那该多好啊!”北京市崇文区前门小学赵岩老师的感觉很有代表性。
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研修部狄雁老师也深有感触:“以前教研和继教‘两兄弟分家过日子’,很容易出现彼此沟通和配合不够的问题,内容重复或缺失在所难免。比如有的题目教研已经讲过了,师训时又再来一遍,造成时间的浪费,而有的领域却双方又都没涉及,形成空缺。再者,教研的时间有限,关注了备课内容、考试信息,就没有多少时间进行教法研讨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同时师训又由于跟一线接触少、不能从课堂发现问题,无法及时了解一线教师的需求和关注的焦点。”
从“两家人”到“两条腿”
2006年,崇文区和北京其他一些区县一样,把两个单位合并,“研”、“修”成为一个共同的主题,拓展了一些全新领域。赵岩老师惊喜地发现,“组织活动的都是我们熟悉的教研员,而教研和培训的主题也都围绕我所教学科的内容。”后来,她参加了区“研修一体促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切身感受到,这种“一体化”减轻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研修一体不单是培训、教研二者的结合,而是对二者的超越,因为其中“更凸显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她本人就是在研究过程中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的。而狄雁老师的感觉是,“两家人”成一家后,“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互不分离,“好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协调前进了。”
传统的教研与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将专业教育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教育割裂开来。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耿申认为,随着教师学历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基于30年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研修制度已不适应当前教师成长的需要。选择研修一体、校本教研正是源于这种不适应。教师如何变得更优秀?研修一体不是唯一的却是当前最主要、最有效率的一个渠道。
配置适合的“土壤”
在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研修部英语室,经常到学校听课视导的研修员们发现,随着新课改进入高中阶段,教师们遇到的棘手问题越来越多,如教学目标的制订随意性大,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围绕教学内容怎样设计活动,如何提出问题,等等。如果不亲身参与教学一线的活动,就很难发现这些问题,也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培训工作。然而隔周一次的教研,既要作针对教材的研讨分析,又要对考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很难有时间系统地指导教师深入思考课堂中的问题,关注到教师教学实践中的转变理念、改善行为。
此时,研修一体的优越性体现出来。研修员根据教研活动、听课所发现的重点问题调整计划,在后来的师训中开设相关课程和相关的课题研究,使得原本为取得继续教育学分而来参训的教师们变得积极起来,并且常常出现不要学分也来听课的情况。师训的变化也激发了教研的活力,教研活动的重点从以前更多关注教材到现在更关注教师发展。
每次教研活动前,几位研修员都要进行沟通,精心设计一些本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公开课研究课中的案例,组织教师开展各种交流研讨,让教师们逐步明晰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研修员还利用视导到学校的机会,经常参加学校的教研和课堂教学活动,关注并搜集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于是形成了通过“研”不断发现问题和通过“修”共同解决问题的教研、师训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局面。研修一体的平台,为全区各个学科培训、打造了一批骨干教师。
让更多优秀者脱颖而出
研究优秀教师如何生成与发展,是从“反思引导”、“研修一体”、“课题研究引领”、“优质资源整合”几个维度进行的。其中研修一体,为大量骨干教师的涌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修学院各科室在对全区教师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多名热心教学研究、有较好专业素养和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在兼职研修员、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公开课,参加基本功比赛,定期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他们加速成长,并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周围的教师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区域内教师整体提高的过程,2006年,北京市崇文区的市、区级骨干教师总数为395人,2008年达到497人。在2008年市、区骨干教师考核中,中学考核合格率为100%,小学、学前为99.6%,考核优秀率也有突破。
在总结优秀教师如何生成与发展时,作了3年研究的这个课题组负责人白瑞祥院长用几个形象的譬喻来说明:在研修一体的适宜“土壤”上,当教育课题研究引领的“阳光”、开发一定区域优质资源的“营养”等外部条件都具备时,精心播下的“种子”——培育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就开始萌芽,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31日第5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