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语文教学应酝酿一次重大的“转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11:5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语文教学应酝酿一次重大的“转身”
陈金才
  在进行“中外母语教学比较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时,我发现国外的母语教学比我们更加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美国小学课程设置中,每天有2小时的时间是“写作专用时间”。俄罗斯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是由俄语课和文学课组成。俄语课即语言课,主要用于习作训练和语言知识的教学。我们的近邻日本的国语教材不是由一篇篇课文连缀组成,而是由偏重于“听说”、“写作”、“阅读”和“语言事项”教学的一个个单元构成。听说单元、写作单元没有课文,重点进行听说和写作的训练。
  其实,传统的中国语文教学也是重表达的。沿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只考一篇作文。就一篇文章,也能考出一个人的学识、视野、胸襟和语言能力,为统治者选拔出一批批进入统治阶层的“仕”,这其中也有众多的有识之士。在中国古代的语文教学的学堂里,如果有哪位先生整天教弟子写近义词反义词,搞词语搭配,或者做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之类的近乎游戏的习题,那真是贻笑大方。
  只是到了近现代,尤其是建国之后,受前苏联的“红领巾阅读法”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斥了大量的繁琐的分析,语文考试中,所谓的“基础知识”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语文教学重表达的传统才逐渐丢失。现如今,更是发展到了极致。大量的习题练习,让学生舍本求末,繁琐的阅读分析,使课堂了无生趣,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引进,更是扼杀了语文的情致美和创造美。
  作文,成了阅读的附庸。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没有系统的教材,缺少具体的要求,一周只有2节作文课,并且从三年级才开始。老师带孩子们做了许多无用功,就是没有练好语言表达的硬功夫!高中毕业的孩子写一封信都不能做到文从字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仅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成问题,整个成人的语言系统似乎都出了问题,失去了典雅、精致、幽默、富有情趣的语言传统,讲空话,讲套话,讲干巴巴的话,讲毛病百出的话。这样,才会衍生出众多官员的“雷人”发言。
  语言表达,是最重要的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评价一个人,说他“能力很强”,一般不是因为他会做数学题,或者跑步很快,往往只是通过评析他的“语言表达”而做出的判断。一个人可以不太懂高等数学,也不必精通某门外语,但他绝对不能不会“说话”。在三百六十行职业中,哪一行都不能离开“语言表达”,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给孩子谋生的手段。
  所以,中国语文教学应酝酿一次重大的“转身”:从重“语言理解”,转向重“言语运用”。这一转变,是重大的,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到课程设置,到课程实施,再到课程评价,全面地、系统性地实行“重言语表达”的转变。这样,对于语文课程引发的变革亦将是革命性的。
  期待着这一“转身”的早日实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1:44 , Processed in 0.0639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