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莲县历史文化村镇之于里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3 12:0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莲县历史文化村镇之于里镇


于里镇是山东省第一批省级中心镇,位于五莲县城西部23公里处,镇域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万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206国道纵贯南北,334省道横穿东西,东南距日照市 60 公里,东距青岛市180 公里,南距临沂110公里,北距潍坊120公里。

该镇1943前属莒县第四辖区,1945年解放,时属莒北县管帅区。1949年划归五莲,仍为管帅区辖。1958年1月撤区并乡,建立于里沟乡,同年9月建立于里人民政府,是年12月,因交通不便,公社机关从于里沟迁至东辛店子。1984年4月改为于里乡。2001年1月乡镇撤并,于里镇、管帅镇合并为现于里镇。

于里镇历史上曾有小窑管氏“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 的佳话流传至今,因此而闻名远近。据《管氏祖谱》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5年)管凤阳从今双山后村迁迎吉山北立村,取名迎吉村。后因立窑烧瓮,改名小窑(今属五莲县于里镇)。清光绪年间,管姓科举发迹,曾改称管家窑。解放后恢复村名小窑。是全镇第二大村。

据《莒县志》载,管氏迁来小窑后,勤俭持家,精心耕作,逐渐成为富裕大户,到传至管镇、管钿兄弟二人时更是力图发奋。为求取功名,以优厚的待遇

(图为管氏祠堂)请得名师,教授子女。管镇子廷献、廷鹗发奋读书,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廷鹗先中进士,1883(清光绪九年)廷献中进士第三(探花)。后廷献弟廷纲、其子象颐、侄象晋又先后中进士。“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成为五莲一直流传至今的佳话。小窑因此而闻名远近。                              

小窑管氏一门,兄弟子侄五人皆进士及第,又同居朝廷要职,管廷献和管廷鹗官位二品,管象颐官至三品,管廷纲和管象晋亦到四品,诚谓鲜也。小窑管氏五位一生积德行美政绩显赫,已载入《国史馆》、《山东统志》、《重修莒志》、《五莲县志》和小窑村志,以及《城阳管氏族谱》。《红楼梦》中曾言,小窑管氏虽“才自清明志自高”,但却“生于末世运偏消”!道光、咸丰之后,清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管氏五子空怀报国之志,也无力回天了。


该镇后裴家峪村中现有古槐一株,树围粗4.8米,遮阴面积168平方米。孙家沟村西北有古树一株,当地称“把脉树”,树龄已有600多年。赵家窑村内有古槐一株,高10米,杆围2.3米,遮荫面积132平方米。


该镇管帅村  位于于里镇北10公里处,管帅这一地名由来已久,此地古时隶属莒国。相传在春秋时期即有此名。春秋时期,齐襄公死后,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周庄公五十三年,(即公元前654年),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在北杏(今属诸城市)会盟,起兵伐公子纠,让管仲挂帅,今管帅正北面的小山上即为点将台,管帅由此而得名。管帅西边的库山,即为当时的兵械库,管帅南面的北营、南营即为当时的两大兵营。管帅北距诸城九十里,南离莒县九十里,西到沂水九十里,这里为南北通衢,交通便利,店铺多,所以人们又称管帅为“管帅店”、“三九店”。村北有莒北县抗日烈士纪念碑。1939年—1945年,日本侵略者曾在此设有据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2:15 , Processed in 0.6031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