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语文的美丽与挑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8 10:5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语文的美丽与挑战
  来源: 解放日报


    有感于沪上几所名牌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取消语文考试,写了篇《当今语文,为何失宠? 》。其实,这也并非我个人的杞人忧天与危言耸听,前年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报道过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等有识之士,有感于如今“美丽的中文”不仅“美丽”尽失,而且国文教育在台湾已到了令人“惨不忍睹”的地步,已在台湾发起了一场“拯救国文”的运动。     中国语文的“美丽”,首先在于她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形、音、义结合得十分完美的象形文字,令任何拼音文字黯然失色。例如“雨”字,英语rain,法文pluie,都无法在字面上使人产生形象的联想,但汉字的“雨”,正如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所形容:“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 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     中国语文的“美丽”,其次在于她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声、韵、调格外丰富的语种之一,不仅普通话里有“四声”之别,古诗词中有“平仄”之分,在某些方言,如粤语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音的“九声”之多,所以中文念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宛转!加上汉语特有的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手法,在听觉上天生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令人不禁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     由如此形象、动听的语言文字组成的中文能不美丽吗?作为一个堂堂中国人,能不以学好中文为自豪吗?然而,进入21世纪的中国语文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且不说“全球一体化”浪潮席卷之下,英语等国际通用语种的语言霸权通行无阻,中文“失宠”之势愈益明显。据统计:如今大学中文系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数倍于学中文其他课程,有的甚至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考英语四、六级或是托福、雅思上,还有什么余暇去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中小学的情形似乎好些,至少目前,“语文”还是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但实际上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青少年中间,“美丽的中文”正逐渐显出苍白和乏味。君不见报载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中,竟使用了72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等等,词语贫乏得令语文教师汗颜;君不见孩子们网上聊天时 “菜鸟”(新手)、“恐龙”(丑女)早已司空见惯,“偶不稀饭(我不喜欢)”、“酱紫”(这样子)“bs”(鄙视)之类生造词语比比皆是,以致在生活中跟人再见,也是脱口而出 “3166”(日语 “沙扬娜拉”)。报载郑州某中学一位语文老师曾对30篇《我爱我家》的学生作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仅内容大同小异,而且所用词语不超过200个,成语、俗语难得一见,更不用说独抒性灵的个性化语言了。长此以往,中国语文丰富的表意功能与独特的文采性灵必将丧失殆尽。     究其原因,我以为一是要对当前“全球一体化”语境下中文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有清醒认识与高度警惕。中国语文是中华民族得以安身立命的文化和精神家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君不见,如今从英语幼稚园到英语强化班,哪个不是门庭若市;相反,非应试型的语文兴趣班却是门可罗雀。各行各业,晋升职称必考外语,为何就不能考考中文?!比如说写篇像样的述职报告?长此以往,中国人的国文水平的下降将不可避免。难道真要到法国作家都德笔下那个被德国人占领期间法语将被取消,用母语教学只剩“最后一课”的情景在中国重演,国人才会警觉与深思吗?别看如今“孔子学院”似乎遍布全球,形势大好,我以为应当对当前 “全球一体化”语境下中文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有清醒认识与高度警惕。同时,当前中文的“欧化”倾向及网络语言对中文的规范与纯洁的侵蚀,应引起语文教师、汉语专家和主流媒体的充分重视,至少在学生的作业及文字出版物和电子传媒中,有必要发起一场捍卫中文规范的“啄木鸟”行动(比如那些点击量很大的明星博客中,不规范的中文表述及错别字比比皆是)。     二是应当检讨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原则“深、细、透”的成败得失。有人算了一笔帐:一个中学生中学6年的语文课,最多一学期学30篇课文(我找了高一的语文课本,发现一学期实际只学了24篇课文),满打满算中学6年学360篇课文,以此作为“范文”,课堂上以平均7字/分钟的速度求“深、细、透”,教师咬文嚼字,繁琐解析;学生勾词划句,反复操练,“只见小树,不见森林”的结果使语文的整体美感与生动形象反而付之东流。我以为,既然“美丽的中文”的特点在于视觉与听觉的美感,那么,要学好语文,就需要多读(朗诵)+多看(博览),尤其要增加阅读量的积累。前几年上海高考作文满分卷的一位少年作者,他开出的一张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阅读书目,可谓古今中外,博览名著,其阅读面之广、阅读量之多,远非360篇课文所可相比,这难道不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及其教改思路一点启示么?!(钱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1:38 , Processed in 0.0776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