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1 08:2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在终身教育的基础上,创建“学习化社会”、“学习化城市”、“学习型组织”正成为当前世界性课题。
21
世纪的人,不应仅是泰罗和法约尔看成的“经济人”、梅奥看成的“社会人”、马斯洛看成的“自我实现的人”、麦格雷戈提出的X-Y理论及此后的超Y理论看成的“复杂的人”,也不应仅是70年代戴维斯对组织文化中强调的“组织中的人”、80年代公司文化兴起后把企业人看成的“文化人”,而应是能积极思考、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积极参与组织学习、能在共同愿景(指成为群众愿望的远景)下努力发展的人,不仅把学习看作人的天性,而且把学习看作生命趣味盎然的泉源。人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
(二)教师更需要“学习型组织”。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必须“以校为本”,把学校作为培养教师的阵地,“以组为点”,把教研组作为培养教师的基点。
(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认为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呆板,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率低下,已严重阻碍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由于原来教研组活动常常是通通教学进度,备备自己的教案,出出单元卷子,讲讲作业中的错题等停留在一般的业务通气上面,而对于如何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把握教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的专题研究甚少。更有甚者,教研组工作无计划,流于形式,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犹如一盘散沙,提高教学质量何从谈起。。
因此要使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把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创建成“学习型教研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学校竞争实质是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竞争,学校要创造质量就要从学习中创造。不管采取什么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力。如果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眼光,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事实证明:成功的学校=团队学习力+不断创新。它能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因此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也是我们管理者的主要职责,通过学习型教研组把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学习讨诸于实践,从而提高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文献综述: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佛睿思特(Forrester,J.W.)于1956年创建系统动力学。他在1961年出版《产业动力学》一书中指出,系统动力学是一门以系统的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主要手段,定量研究系统发展的动态行为的一门应用学科。学习型组织脱颖而出。
瓦肯思与马席克在《学习型组织的六项必要行动》中指出,一个典型的学习型组织须具备六项行动:1、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2、促进探究与对话;3、增进合作与团队学习;4、建立学习及分享学习的系统;5、促进成员迈向共同的愿景;6、促使组织与环境相结合。
柯莱恩与桑德斯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具有以下十个步骤:1、评估组织的学习文化;2、增进组织的积极性;3、在工作场所能安然的思考;4、奖励冒险;5、协助成员成为彼此的学习资源;6、将学习能力运用到工作上;7、描绘组织的远景;8、将组织的远景融入生活;9、连接系统;10、明示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
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其著名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是最早是在企业中发展成熟的,达到了很高的理论高度,并且得到了社会的认同。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那么,作为社会一角的学校教学又该如何发展?我们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发展模式不失为21世纪学校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而“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是现代学校走向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学习型教研组”中所指的“学习”不同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学习。在日常用语中,学习主要指吸收知识,或者是获得信息,然而,这与真正的学习还有好大一段距离。彼得·圣吉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学习型教研组”是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指把工作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包括通过自我批评学习(反思),通过信息反馈学习,通过交流共享学习。学习工作化即要把学习与工作一样,提出要求,进行规划、检查、考核,反映把教师的工作看成三件事:教育、学习、研究。学习型教研组的三要素:①根——注意学习力,②魂——注意工作的生命意义,③量——注意创造能量,从而使团队学习大于个人学习,把学习力转化为现实教育力。“学习型教研组”是能够设法使各教研组成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研究内容是:1.使教研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教研组;2.使教研组全体成员体会到教育工作生命意义的教研组;3.把学习转化为创造能量,把个人学习和行为转化为团队学习和行为的教研组。4.研究具备“学习型教育组”组长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创建“学习型教研组”,不断开发组织潜能,形成团体优势,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研究指导教研组长及教研组实践可操作的途径、方法和策略,推进素质教育。
四、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诸暨市店口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数教研组,采用文献、资料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五、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
.自主管理:
充分发挥“学习型教研组”组员的自主管理,学校为教师提供成功的机会,不仅让教师的手、口动起来,还要让他们的脑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和投入教育,给他们自主管理的机会,肯定他们的工作成果,让他们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使教师乐于奉献,获得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功。
2
.精简扁平:
精简是指学习理论上的精简,采用“先乘后减,先事后人”的方法。先乘后减指让教师学多种不同的技能,经考核优胜劣汰,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先事后指把与学校发展无关或阻碍的教研组工作去掉,把劳而无功的工作去掉。扁平化强调重心下移,上下组织能够互动,产生巨大的能量,实行
平面互动管理,提高教育和管理的效率。



3
.合作创新:
通过团队学习、合作,不断掌握学习和工作技能,释放能量,自己同自己竞争,创造未来。因为学校的发展要靠创造才有生存和竞争的能力。
4
、适度监控:
备课改作指导;课题研究指导;参与教学研究课;参与教研组例会;参与制定教研组计划;组织培训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
六、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200011月—20012月)
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确定课题组成员,聘请专家指导。
2
.实践阶段:(20013月—20022月)
1)论证研究课题,制订计划,成立课题组
2)确定对象,课题组成员培训,请专家点评
3)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并论证
4)开展研究工作
5)研究阶段小结
3
.总结阶段:(20023月—20025月)
1
完成研究报告

2
研究成果推广与完善

3)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七、研究的成果:
1
.学习型教研组论文汇编、交流。
2
.各类成果展示(研究课录象,开题、结题报告,活动资料等)
八、课题组成员:
组长:何铁勇
副组长:黄海飞

组员:何建国
陶金权
傅荣法
钱骆阳
丁珊敏
张霞
田金芳

陈玉萍
梁幼华
黄芳和五年级语、数教研组成员

九、条件分析:
1
、校中层以下设年级组、年级工会小组、年级教研组,因此教研组长工作已相对单一,可以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教研组的工作、学习和研究。
2
、学校拥有标准图书室、阅览室,教学资源丰富;每个教研组拥有一台计算机,全部开通因特网;建成校园操作平台,教学软件资料丰富。
3
、学校是诸暨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拥有80多台计算机,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课件制作室及一套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有利于各教研组开展教学和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0:37 , Processed in 0.1209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