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的概念和起源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就像一条穿透了悠悠历史时空的时光隧道,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根本。在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的漫长历史中,姓氏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姓氏会象中国的姓氏这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古时候“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表血统,有“别婚姻”的作用。在氏族社会中,同姓不婚,实际上就是说,同一氏族内部的人不得通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古人已经知道血缘近的结婚后,对下一代遗传不利,因此同姓不婚的约定俗成一直为我国历代所遵循。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实际上也是氏族的徽帜,是籍以分辨血缘家族的符号,故原初的姓皆系女旁以示意,如姬、姜、姚、姒、姞、子、妫、妊、妘、赢等等。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氏族不得不分若干支,同时母系氏族逐渐转变为父系氏族,这样从母亲的姓逐渐变成了父亲的姓,即由母系转变为父系。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氏表官职、表居地、表职业,同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是我国古代姓与氏未合而为一前姓与氏最基本的特点。
氏的不断增多,主要在周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氏也不再是贵者的特权,当男子逐渐都有氏时,氏就成为人们相互之间加以区别的重要标志,而原来很少的姓却被大量的氏淹没,氏就取代了过去姓的地位,氏姓不分,或说氏姓合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姓氏制度基本稳定之后,宋代流传普及读物《百家姓》上面,有1968姓。实际上,根据有关资料查看,我国自古至今出现过8000余姓,现今存在的只有3000左右。这3000左右的姓中,常见的只不过有300多个。
姓氏文化包括姓氏渊源、世系流派、迁徙开基、家族繁衍、郡望和堂号、谱牒文化(家训、昭穆)、祠堂文化(祭典、联匾)、陵墓(祭扫、堪舆)、名人文化(事迹典范、文物遗迹、艺文著述、轶事传说)等。
每个姓氏或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大多载在本家族的谱牒之中,或流传于口碑之上。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发祥之处和树起声望之地,因此形成了郡望。如陈姓颖川军、林姓西河郡、黄姓江夏俊、郑姓荥阳郡、王形态元军、张姓清河郡、李姓陇西郡、卢姓范阳郡等,有的姓还不只有一个郡望。此外,各姓氏还因祖上名人的活动造成重要社会影响,形成典故轶闻,故而以之为堂号,如谢姓“宝树堂”、郑姓“带草堂”、王姓“三槐堂”、杨姓“四知堂”、周姓“爱莲堂”、张姓“金鉴堂”等;林氏还有“西河堂”、“济南堂”、“晋安堂”之别。堂号既是姓氏分支的标志,又是姓氏历史文化的徽号,具有激劝的作用。
族谱是记载家族历史的典籍,是姓氏文化的综合记录,是各姓氏的百科全书。族谱除记载家族渊源、世系传承与迁徙分布之外,重点还记载名人业绩、宗功祖德、家训族规、艺文著述、昭穆行辈以及族产与坟山状况等,借以增强“木本水源”、“敬宗睦族”的感情。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表现,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与思想文化的统一,都可以从中找到根源。
祠堂是家族的圣殿,是家族权威的象征。祠堂既是祭祖敬宗之处,也是收宗睦族(入谱、定名、序齿)之所,还是实行家族奖惩(科举捷报、接受封诰及责罚不肖子孙)之地。其宗旨书于墙壁(入孝出悌、崇德报功、慎终追远);其荣誉悬诸牌匾(显亲扬名、光宗耀祖)。
祖宗陵墓如同祠堂,亦是家族之象征。族人借此缅怀先祖,追惟先人,表达孝思与亲情。因此,祖墓同是团结族群、凝聚人心之所在,族人以此为精神寄托。
名人是家族的荣誉和骄傲,各个姓氏都世代相传地加以记载和颂扬。谱牒和祠堂中载示的人物包括:开基先祖和树立声望的祖宗,有重大历史功绩和良好品质的先人,科举中成就功名或仕宦有政绩的人物,也有受王朝旌表的忠孝节烈、寿考人物以及其他有声望的人物。这些构成谱牒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的篇幅。
艺文著述,反映家族人物的才学与艺术,或见于撰著,或形于题咏,或镌于祠墓,或播于口碑;另有作为家训族规载于谱牒,劝勉后人的。这些都是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总之,姓氏文化内容丰富,记述历史悠久。但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加上修谱人知识能力所限,致使谱牒内容多有失真,历来受到治史修志专家的诟病,认为谱牒“出自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苟引先贤,妄相假托”,而怀疑其价值。事实并非全部如此,谱牒所记明、清以来的内容大多可以采信,因为“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
目前已收集了不重复的四千多册百家姓谱牒,涉及230个姓氏,及一千多册地方志。主要来源:北京图书馆的电子版、南京望族文化研究所的复印件及多年实地采集的数码照片。现在百家姓谱牒数量在不断继续增加,收藏量争取达到全国之最。
中国人常见的姓有300多个,已有一百个姓氏的海外华侨组建了世界性的宗亲组织。我们通过参加多次海内外宗亲联谊活动,了解到海外华侨寻根意识很强,寻根最简单的途径便是追寻自己的姓氏谱系。族谱作为家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同姓宗族文化认同的象征和基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更成为家族寻根的依据。
可是,海内外华侨很缺谱牒资料,尤其是对历代显赫祖宗的史料很好奇。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人有传,我们面对这个问题,专门成立姓氏资料编委会,以我们收藏的百家姓氏谱牒资料为依据,邀请海内外知名人士为顾问参与指导,整理和编辑工程浩大的《姓氏资料系列丛书》,为各姓氏历代显赫祖宗整理人物传,为每位史志有录的祖宗或名人编一册,资料不足的合编一册,每册涉及方方面面,以丰富家谱中小传资料,方便海内外各姓宗亲查阅。目前,《王氏资料系列丛书》已出第二本了,正给世界各地的王氏宗亲寄上,《李氏资料系列丛书》正在协商之中。
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海内外宗亲联谊活动,推进民间谱牒资料交流,弘扬中华姓氏文化,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对祖国的血缘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参与海峡论坛的海外代表以企业家居多,海外宗亲会更是企业家组成。海外的一些小商品可以委托我们龙湾的小企业来制造,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我们下一步就是组织企业界的人士参与世界宗亲活动,以同姓血缘、谱牒文化为纽带,促进经济合作和交流,共谋发展。
3、龙湾百家姓氏大多保留着有纪念祖宗的宗祠,以宗祠作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阵地的新思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欢迎。我们对中华谱牒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先贤为鉴,教育孩子学习方法、刻苦钻研精神及良好为人品质等等,都有深刻社会意义。
编者按:天河镇环川王氏中华百家姓谱牒收藏馆作为区历史学会的研究基地,有关领导非常关心基地的研究进展情况。日前,区历史学会理事会成员到基地进行了一番座谈,重视采访了负责人王伦有和王俊海,大致了解一些情况,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当然也期待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