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万祥(江苏省张家港市高级中学):仁爱为本中彰显的思维素质[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8 10:5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万祥(江苏省张家港市高级中学):仁爱为本中彰显的思维素质

高万祥老师具有“仁爱为本的师表形象、雍容舒缓的儒雅风度”,接触他的人很快就能感受到一种极具人文底蕴的“江南士风”。他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从一名代课教师到高校学子,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副校长、省重点高中的校长,从一名普通的校长到一名倍受国内语文教育界青睐的语文特级教师和语文教改风云人物,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一路探索,一路收获,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苏州市首届名校长、苏州市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同时兼任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理事、江苏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家港中语会会长等职。
高万祥老师具有前瞻性思维素质倾向。所谓前瞻是站在原点向远处的了望,而前瞻性思维素质是指一个人能够冲破各种思维定势、固有观念、狭隘思维视野的束缚,能够从新的角度、新的高度、新的层面去认识事物,能够形成超前的意识超越“原点”的范围和水平,向更远处着眼。具有这种思维素质倾向的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表现出敢为人先的意志品格、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和大气沉稳的气质风范。高万祥老师的前瞻性思维素质倾向是非常强烈的,渗透在他成长历程和所接触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前瞻性思维素质的形成不是空穴来风,必须经历知识和理论的深层积累。正如一个寓言故事中的情形,一只山鹰为了喝到瓶子底部的水,不停地啄来石子,当石子积累了一定的高度,瓶底的水便溢了出来。高万祥老师依靠读书为自己的思维“啄”来无尽的知识,形成厚重的理论积淀,前瞻性思维风格也便“溢”了出来。他读书的范围较广、较杂,除文学、语文教学以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科学、政治哲学、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也广泛涉猎阅读。李镇西老师在《语文沙龙——
一本杂志和一群语文教师》一文中写道:“他的书房已经没有了墙,因为所有的墙面都已经被书橱覆盖,从地面一直高到天花板。填满这书橱中层层空间的,是李白、杜甫、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卢梭、鲁迅、老舍,还有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我这里即兴所列举的人名远远不能穷尽万祥所有的全部藏书的作者——应该说,他的书橱里,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万祥踌躇满志地在自己的书橱前走过,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我实在羡慕万祥,因为我真正感到,他的确是站在巨人肩上。”读书,不仅培养他的人文素养,还把书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思维能力,进而在实践的磨砺中自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思维素质倾向。
读书的人总喜欢别人也读书,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能悟得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道理。读书让人目光高远,读书让思维插上远行的翅膀,高万祥老师深刻地领悟到了这一点。对于学生,他千叮咛万嘱咐的话是读书,对于教师,他千叮咛万嘱咐的话是读书,对于所管理的学校,他的定位还是读书。2004414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写着:“张家港高级中学是‘新教育实验’刚刚挂牌的学校;他们的口号就是‘新教育实验从读书开始’、‘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校长高万祥说:‘我把《仁爱一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统一发给高一新生。从高一到高三,学校每周都有两节阅读课。学校制订必读书目,学生人人订阅报刊杂志,三年高中下来学生能阅读40本文学文化名著,人人都能背诵200首古典诗词。在教师节期间,学校给老师发的礼物就有《精神的雕塑·西南联大纪实》,还给老师发过《发现母亲》。”其实,他给全体教师发放并组织研读的书目还有很多,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读》、
《中学生实用学习法》,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以及《学习的革命》、《人民教育》有关专辑等等。他对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知晓昨天,能使你头脑敏锐;预见明天,能使你目光远大;而书则是架在今天的最好桥梁。”读书是可以明智的,高万祥老师前瞻性思维素质的形成离不开读书的滋养,一个个思想巨匠,使他的目光不断延伸,不断高远、不断超越。
高万祥老师前瞻性思维素质首先表现在他所形成的超前意识上。
很多人喜欢把工作干好后再进行经验总结或进行理念的提炼,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稳,二是准,这是在一种可以称为“常态思维”或“保守思维”指挥下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知道,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滞后的,也是行不远的。高万祥老师做工作是有超前意识的,他善于在实施具体工作之前,先进行比较细致和充分的思索论证,然后再大胆地提出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理念等,用这些超前意识的结果去统领实际工作。比如在1999年,他超前地提出领导班子“一三六行动计划”,即统一一个思想——科研兴校,创全国一流名校;强化三个意识——主动意识,到位意识,创新意识;做好六件事——带好一个组,上好一堂课(人人上课),写好一篇文章(每学期至少发表一篇文章),结拜一位全国名师,参加一个学术团体,搞好一项教科课题。虽然当时他所领导的学校还是一所无名无特色的普通学校,但超前的意识已经使他看到学校的曙光,就是在“一三六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努力拼搏而必然会达到的目标。
高万祥老师前瞻性思维素质其次表现在他的积极探索的精神上。
他一直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并积极进行“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发展”的“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改实验,使作文成为一种综合性、创造性教育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生开始由怕写作文变得喜欢写作文,写作水平普遍提高,所教班级涌现出了许多写作尖子,先后有2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作文大赛中获奖。在教育教学研究上他更是努力探索,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编著出版了《议论文写作技巧》、《高中生学习指导》、《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语文读写新法》、《语文的诗意》、《相约星期一》等书,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共200余篇,计二百万字左右,其中“语文教学应呼唤诗意的回归”观点在语文界引起很大反响。他最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还表现在他能够抓住任何机会,用知识“打天下”,比如学校的工作例会、语文组教研活动、升旗仪式、市里的会议发言、各种庆祝会、团拜会、全国性的以及省市内外的学术交流或教学研讨等,尽量争取参与登台,大胆地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知道,在他的周围不乏知识渊博的人,但知识渊博和能用知识“打天下”是两码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才是知识积累的最终目的。
高万祥老师前瞻性思维素质再次表现在他的非凡的预见力上。
预见力是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判断的一种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校长,就更需要这种能力。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他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一支成熟的教师队伍。因此他先后请来了著名学者袁振国、朱永新、张光鉴、何永康、祝智庭、陈俊良,请来了享誉全国的语文名师于漪、魏书生、李镇西、王栋生(吴非)、黄玉峰、蔡林森,让教师与大师们对话,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同时,他还要求老师们“和学生一起成长”,要求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跟学生一起写日记,进行道德的长跑。逼着教师每年读一定量的书,每年发表至少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他对每一个进入张高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不收费的业务培训:三字一话比赛、演讲比赛,每一个人都必须登台,一个都不能少。另外,他还在全校开展了“爱心育人,爱满校园”的工作,把它看作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奠基工程来抓。他明确地提出,爱心育人应该包括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衡心这五个方面的育人准则。几年来,这项工作已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使教师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事业有了爱的“护照”,使学校拥有了最可宝贵的财富——一支拥有爱心的教师队伍。
高万祥老师前瞻性思维素质另外还表现在他的非凡洞察力上。
洞察力是一个人发现问题、探询规律、提炼和概括思想的能力,他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也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这些思想的来源就是他的洞察能力,来源于对实际工作内涵的准确判断和精心提炼。比如他认为,一位优秀校长的人格应该是高山仰止无法估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日益清晰地化作一座永远值得怀念的人格丰碑,化作永远滋润校园的美好的精神营养。比如他觉得,作为一名校长,只有坚持上课才能时时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脉搏,才能真正拥有教育和管理的发言权指挥权。也只有坚持在一线上课,才能和广大教师更有共同语言,理解教师的甘苦,更好地维系和教师的感情。比如他提出,科研型教师的第一个条件是扎实而渊博的学科知识,做一个科研型教师,首先要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要全面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科体系,了解这门科学的前沿性问题和发展性趋势。比如他认为,在每一位教师心中,如果学校的教育工作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种事业,而是一种个人理想和一种社会追求的话,如果学校提升和实现了这种“人格管理”的境界的话,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比如他认为,管理贵在发现,就如每天的太阳都会带来一个崭新的日子一样,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用心去发现,他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充满生机、充满创造的乐趣。
高万祥老师前瞻性思维素质最后还表现在他能突破固有思想的束缚,超越现实,提出个性化的主张。
在语文和作文教学中,他敏锐地察觉到,教师和学生们似乎都习惯于用“社会衣服”和公共套子去阅读去写作。禁绝个性语言和多元解读的结果是学生们不敢关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不敢大胆张扬个性。因此他提出了“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育”的个性主张,号召教师注重对学生感受生活和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把关注生命质量这一命题放在突出位置上。一个学生谈到:“作文课上,我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原本枯燥乏味的东西,像有了色香味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品尝起来也是香喷喷的。”高万祥老师还一直认为并呼吁,应该把写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效果和最为显性的检验标志,高考应以作文为主。2000年秋,他组织并主持了张家港高级中学“语文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课题实验工作。该项实验,旨在克服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见“知”、见“能”、见“分”而不见“人”的应试弊端,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从而使高中语文教学成为集语言能力、文化修养、思维品质、心理素质、智慧灵气和人格道德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使语文成为学生终身有用的强大力量。这些有远见的个性化主张是他前瞻性思维素质的又一佐证。
高万祥老师前瞻性思维素质倾向在他的“思维自述”中也有所体现:

无论是语文还是办学,我自以为属于那种不愿安于现状、勇于改革超越、不能安分守己的人。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甚或逆向思维,常弄得自己和同事们不得安宁。
如语文。几十年来,普天之下,大家都安于大纲、教材等“天命”,我却倡导“大语文”,自编教学用书——《大语文阅读》、《古诗二百首》等。特别是作文,差不多在10年前我就发现并提出:以写作方法和技术为纲的作文教学,使得全国80%的中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作的技术主义使中国的作文教学陷入了可怕的泥潭。出路何在?必须坚决倡导“生活作文”——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精神训练为中心,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和生命的组成部分。我如此“思维”,也如此行动,多年来很有些成效。1996年,我42岁评上“语文特级”,靠的正是“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育”实验。
再如办学。200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我进行了“股份制”办学改革的实践,当上了校长兼董事长。尽管我知道因为是政府控股,是假民办,因此我这个董事长是假的,校长也是临时的(有任期),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却是永远的,作为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敢于怀疑、批判、实践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永远的。针对当代中国办学体制存在“政府控股”的问题,我曾在《江苏教育》20042月刊上坦诚发表了自己的思考:“我以为,眼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真民办’教育。因为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如果永远只有一种体制的话,这样的教育实在是太危险了。这不是我危言耸听。道理很简单。现行公办学校基本上是一统天下的教育体制,政府对学校管得太死,卡得太紧,甚至公然剥夺学校独立法人资格的权利。比如近年来许多地方实行政府财政统一结算,学校的财务被取消,会计被撤掉,这种政府侵权的行为,使学校和校长被捆住手脚,办事麻烦乃至不好做事,这还不是主要的;更主要和危险的是,行政干预太多的恶果一定是学校没有个性,而没有个性的学校很难培养出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好比一座花园,里边全是单纯的某一品种,再好也是大煞风景的。更何况,各种品种的生物在一起竟相繁荣,才没有生态的危机。教育亦然。‘真民办’教育的发展势必冲击教育行政体制,才能促使教育生态平衡;多种体制并存,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小政府大教育的社会理想才能实现。”

    张家港高级中学教师佩带的校徽上印着“做中国最好的教师”的字样,这种超前的要求和祈望,是对高万祥老师前瞻性思维素质倾向最直观的诠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7 04:18 , Processed in 0.1252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