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创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0 10:4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创造



    创造能力是人的最高能力,创造性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媒介,教法是核心,活动是手段,氛围是条件。具体地说,就是树立一个思想,坚持两个原则,抓好四个方面。
    一、树立相信学生的思想
    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能力,老师就要像地质勘探队员一样,细心勘探,发现深处的宝藏,把它们开发、挖掘出来。
    有了相信学生的思想,就会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的时间。
    二、坚持两个原则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师生平等的原则,第二是尊重个性的原则。
        1.师生平等的原则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
        2.尊重个性的原则
    尊重个性,在教学中主要是尊重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创新精神。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一个知识的掌握,可以有多种学习方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实行3个鼓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课前,教师要弄懂一切。课上,教师要懂装不懂,把问题、困惑摆在学生面前,他们出学法,出思路,出智慧。教师要为学让时空,把尽量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让舞台,把尽量多的表现机会留给学生。
        2.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
    知识要靠一定的练习转化为能力。练什么,怎么练呢?既要讲究练的质量,又要讲究练的策略:精练、巧练、活练,以一当十的练。不搞题海战术,不搞重复练习,不靠家长帮练。
        3.处理好学与评的关系
   学生学的情况,经常要得到来自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好四个方面
   在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中,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一)巧用教材.启迪创造智慧
   语文学科包含了丰富的创造性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肥沃土壤。语文教材集中反映了人类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资源,具有很强的开发智力的作用。
   比如,课文中斗智的故事《晏子使楚》讲晏子与楚王斗智,晏子在受到楚王侮辱时,运用假言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回击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这些讲述都赋予了学生智的启迪。
   (二)巧于施教,培养创造能力
    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就要创造性地教。
    教学的活和课堂的活,是要使课堂上呈现出教师、教材、教法、教境(教学氛围)四位一体,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说,兴趣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情感的活跃——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思维的活跃——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以此循环往复,不断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层次开拓;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我要学”“我会学
   (三)合作学习,激发创造能力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
    为了发挥合作学习对创造性学习的促进作用。我注意打好两个基础。一是要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的自学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个人认真地自学、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二是要在小组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四)创设情境,营造创造教学的氛围
    情境包括课堂的气氛和学习的场景。创造性的教学不是以教给学生如何牢记已知事物的方法为目的,而是以教给如何探索未知事物为宗旨。不是给学生奉送现成真理,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

[ 本帖最后由 李学高 于 2008-8-10 10:4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1:57 , Processed in 0.0971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