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悼诗[李煜诗 胡成佳注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4 20:2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悼诗

          永念难消释,   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注释】①悼诗(dào):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诗。  
消释:消除、解除。  
嗟(jiē, juē):表示忧叹、感叹。《诗 ·周南 ·卷耳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寂寞(jìmò):清静无声。如《淮南子 ·俶真训》:“虚无寂寞”;又,冷落孤独,如元稹《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咽(yè):哽咽悲哀。《后汉书 董祀妻传 悲愤》诗:“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濛(méng):迷离、迷茫。
空王:佛家语,佛之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诸经集要· ·三宝》引《观佛三宝经》:“昔过去久远,有佛出世,号曰空王。”
穷:寻求到尽头。


    这首诗是为悼念爱子仲宣而作。
据载,仲宣,小字瑞保,系李煜次子。乾德二年(964)十月卒。《全唐诗》注云:“仲宣卒,后主哀甚,然恐重伤昭惠,常默坐饮泣而已,因为诗以写志。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
诗的起句“永念难消释”,点明失子之念是永难消释的,这是人之常情。开篇似乎起得平平,并不触目。
次句“孤怀痛自嗟”,便觉哀戚萦怀了。说“孤怀”是因仲宣卒时,其母昭惠早已染病在身,而后主“恐重伤昭惠”,便只能孤怀独遣,单自痛嗟了。接着两句,又将上述哀感放到一个更令人增悲添愁的特定环境“雨深秋寂寞”中去,让“愁引病增加”。
再往下,“咽绝风前思,昏濛眼上花”,则进一步写其伫立风前,因哽咽而绝思,以致“昏濛眼上花”,什么也不能想,什么也看不见了。
沿此思绪,便水到渠成地“流”出尾联“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空王——佛啊!您总该怜悯我思念爱子,穷极八方,正迷失了路途吧!
          哀吟至此,当年左右之人,乃至今天的读者,也真不能不为之泣下了。


[声明;本文首发湖北《教师之友网》,转载请尊重知识版权,保留作者名及源网站。]

http://xnjyw.5d6d.com/thread-24791-1-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3 20:20 , Processed in 0.0767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