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都周刊:90后驾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6 23:3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都周刊:90后驾到南都周刊


去年开始,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逐步迈入成人的行列,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直接进入了社会。如同他们的前辈,90后在青春期都急于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都期望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宣告他们已经长大,显示他们的力量,争取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90后女生率众打架;90后贱女孩想进娱乐圈而被潜规则;90后少年带领传销组织羁押白领;今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是《我说90后》……90后的故事近来频频见诸于媒体。
再早些时候,非主流、脑残、火星文、粉红力、腐女等等,这些成人所不能理解,甚至认为离经叛道的流行文化在90后群体中蔓延。
一说起90后,他们似乎是这样一个群体:喜欢穿稀奇古怪的衣服,比如乞丐服,一个洞时尚,两个洞潮流,三个洞个性;上网对他们来说和吃饭睡觉一样,炫耀的资本还有与众不同的QQ秀,还有好几个太阳的QQ等级;手机、相机、PSP,一个都不能少,发短信的速度与宝马有一拼;遇到难题就去网上搜;超稀饭韩日的东东;有经济头脑, 总想着自己赚一笔……
“世界当然是我们的,难道还能是你们的么?”年轻,这是90后自信的源泉。去年开始,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逐步迈入成人的行列,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直接进入了社会。如同他们的前辈,90后在青春期都急于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都期望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宣告他们已经长大,显示他们的力量,争取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有想法、敢创新、脆弱、多愁善感、独立性不强,90后也有着年轻人的共性,可他们每每亮出的雷人之举总让成人大跌眼镜,但这些就是他们的真实状态还是被成人社会贴上去的社会标签?他们是否就那么不可理喻、难以打交道?本期专题通过结合他们成长的网络时代、消费社会背景,讲述他们现在的生活,试图就探讨90后的特征,真实地反映出这群年轻人的想法和生存状态,去理解他们被贴上的各种标签。

把父母20岁后干的事都做了
90后唯一跟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死得晚一点。作为80后的代表,韩寒看待90后简单直白。其实,每一代人的童年都有共同之处, 90后与前辈的截然不同,不过是因为他们处于一个更加变革的时代。
南都周刊记者·华璐
崔朝红准备好一桌丰盛的饭菜:可乐鸡翅、白云猪手、酿鱼丸,统统都是为了慰劳刚高考完的18岁儿子苏朗。但故事的发展却像电视上反复播映的那个公益广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最后等来的总是父母的满心失落。“妈,我不回来吃饭了,我先跟同学去看电影,然后去吃烧烤,不用等我了。”
2009年6月14日凌晨,苏朗彻夜未归,在城中村的烧烤摊上喝了7瓶啤酒,搭着同桌的肩膀,眼眶红红地说,“兄弟,我们总算成人了。”
拒绝标签化
2009年,天津地区的高考作文题为“我说90后”。
“这是一个有趣的题目,有大量的亲身经历可以让他们发挥,但另一方面,‘身在此山’中的年轻人还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对自己和同龄人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总结。”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点评,无论如何,90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大量关注,“不要再把他们当作孩童。”
在网上搜索“90后”,百度提示“是不是要搜索90后贱女孩?”包包和阿紫,两个出生于1990年的孪生姐妹,言词大胆,自称“90后贱女孩”,在腾讯QQ上的博客,一个月的点击量就有1900万。
“我们不希望人家说什么幼稚啊天真什么的。这不光是90后,在你们还没长大的时候都会这么想吧?”包包和阿紫告诉南都周刊。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出生于1990年后的人口为2.64亿,而当中,在校生约有1亿。去年开始,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逐步迈入18岁成人的行列,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直接进入社会,甚至已经小有成绩。如同他们的前辈,90后在他们的青春期急于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承认,期望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宣告他们已经长大,显示他们的力量,争取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并试图影响社会进程。
可除了“幼童化”解读,对90后冲击更大的恐怕是对他们的随意“标签”。脑残、非主流、校园暴力、炫富,再用“垮掉的一代”形容90后似乎已不合时宜,他们“比垮更垮”。
“把父母20岁以后干的事都干得差不多了,除了不挣钱。”
“喜欢在网络上秀自己,包括贱的方面。”
“拜金,追求物质享受。”
“道德底线越来越低。”
在 “你如何看待90后”的一个网络调查中,逾半数网友对90后给出了上述负面的“评价”。“90后刚刚兴起,就抨击90后,这样是不对的。”被媒体报道多了,包包和阿紫说:“正如一个同龄人说的,希望社会给我们灭火器,而不是助燃器。”
纯粹的一代独生子女
“你觉得90后有什么特点?”我等着网名“詠逺の啈冨”的小女孩在QQ上回话,她的QQ秀甜蜜到刺眼,闪闪发光的粉红色爱心背景,嘟嘴,短裙小背心,皮肤嫩得掐得出水。但从视频里,我看到这个出生于1995年的女孩子戴着一副大眼镜,穿着宽大的校服,脸上因为熬夜温习冒出几颗青春痘。
“莪們朂夶啲特點就昰莈特點吖!吥瘋嚸這丗堺哪ぬ玩錒?”(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特点呀!不疯点这世界哪好玩啊?)我下载了“大黑鱼”(一个火星文转换软件),才得以和这些年轻人网聊下去。
他们没什么代表性,或者更准确的理解,他们身上,“代表性”这个概念已经被消解,每个人都只能代表自己。
“和80后相比,他们是更为纯粹的独生子女一代,因而更具个性。”杨雄认为,如果80后还具有一些过渡性的痕迹,90后则是更为纯粹的一代独生子女。
在经历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之后,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在绝对人数上下降,但所能享有的物质生活和思想空间,却日渐丰富和宽松,消费主义、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的刺激无处不在。从他们懂事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手机和网络,出国也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90后的父母大多是60后,当1978年改革开放时,90后的父母们刚好开始迈入社会,他们的青年时期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中度过的,因而对子女日后的教育更自由开放,过去那种绝对服从的教育观念被竞争、消费等符合市场经济的教育法则所取代。
郭锡成今年15岁,就要上高中了。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火车司机,当被问及原因时,他说:“我比较爱护自己的命,火车司机看上去安全,不像飞行员会遇到空难,白领坐在办公室里会有地震。”面对儿子如此古怪的想法,父亲郭立新并没有直接斥责,他甚至将房子买在了火车沿线上,让儿子可以每天趴在窗边,看看心爱的火车。
有“攻略”的人生
参与这次专题采访的几位南都周刊记者,都刚毕业不久。但给我们最大震撼的,不是90后的特立独行、反叛、非主流,而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十分清晰。
18岁的少女导演艾水水,正在筹备自己第四部电影,她要把自己的电影再一次送到国际影展;1990年出生的小洁现在深圳当模特,但她深知这是青春饭,业余学习英语,兼职训练师,还开了自己的网店;口头禅是“无所谓”的17岁广州女生周靖,对自己的未来却不是无所谓的,
“我想考到香港中文大学读法律,将来从事法律工作。”
而我们十几岁时都在干什么呢?我记得很清楚,当18岁要报考大学时,为了省却麻烦,我早早选好了一个其实自己也不太熟悉的专业,班上一个男生羡慕地看着我说,起码你还知道报什么,我连自己将来想怎样都不知道。
“由于父母给他们的东西满足度比较高,他们没有理由反叛,他们不需要反叛就可以获得很多。”杨雄说,但这不代表90后惟命是从。
“他们的反叛是生活上的反叛,小节的反叛,一些社会现实让他们很早就明白应该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东西。他们认为社会是在要求他们成为更加工具的人、更加务实的人,而不是像80年代一些年轻人那样乐于过多地坐而论道。他们的审美趣味也更中性化,生活方式更模糊,道德界限也越来越不明晰。”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今年834万高三应届毕业生中,有84万放弃了高考,十分之一的应届生没有参加高考,许多人将之归罪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的现状。但现实是,上大学对于90后而言不再是唯一的出路。
小纯,16岁的新疆女孩,号称淘宝年纪最小的网店掌柜,现在是韩国一家彩色隐形眼镜的代理商,从韩国隐形眼镜和国产眼镜的差别,讲到高于40%含水量的眼镜对眼睛的好处,俨然一个滔滔不绝的演讲者。
“我以后想当律师、开律师事务所,如果考不上就自己做生意。”在小纯看来,读书只不过是为了将来方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们更像是在过游戏中的人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社会的宽容度以及将来高考制度的改革,肯定要打破应试教育体制,这将为90后的成功和多样化选择提供土壤,这是个什么都可以的时代。”‘
终将回归主流
70后、80后、90后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以十年来划分一代,实在是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分法。
“我无所谓和他们的比较。这是你们媒体的事情。我不觉得70年代和他们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等他们长到70年代这样的年龄,估计想法也会差不多。人不是苹果,红富士放一堆,其他的放一堆。”被视为80后代表的韩寒曾经对媒体说,90后唯一跟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死得晚一点。
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肖川教授强调,“按理说,每一代人的童年应该都有共同之处,比如探索的需要,获得欣赏和认可的需要,以及责任承担的需要。90后孩子同样如此。他们的这些变化是由于变革的时代造成的。”
关注这个变革的时代,关注这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这也是我们操作这期专题的出发点。比如,60年代的嬉皮士潮流,是典型的反正统文化运动。摇滚乐和环保的观念在年轻嬉皮士的推广下影响深远。而当年被视为反正统文化象征的牛仔裤,早就被成长于60年代的中产和富人们接受,克林顿和小布什都有自己钟爱的牛仔裤品牌。年轻人的反正统文化成功改变主流文化审美价值观的先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也许再过几年,等90后们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时,这些曾经流行的东西也会被00后所唾弃,但每个人的青春期都可能对其一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从60后的温顺、70后的反叛、80后的创新,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90后最终都将成为主流的一部分,我们只是想看看,这些年轻人究竟能为主流带来多少“非主流”的元素。
在一家小咖啡馆里,南都周刊记者对广州的中学女生周婧说,“看来世界是你们的了。”
她喝着珍珠奶茶,摆弄着手中的魔方,不经心地说,“世界当然是我们的,难道还能是你们的么?”
女孩们的文艺江湖http://www.sina.com.cn南都周刊
和十年前以一场轰轰烈烈的“80后文学大讨论”拉开帷幕的80后隆重登场不同,90后无视旁人,目标明确,懒得为自己辩护,直接走上舞台。
南都周刊记者·洪鹄
“80后不能组建手机Q群边考试边共享答案,也无法在考场上百度语文作文。”
被问到90后和80后的差异,湖北女孩另维在MSN那头打出这行字,附带一个得意的笑脸。
1992年出生的另维刚刚结束高考,这在她的生活中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在网上,她早已是一名“职业人”——她是几份少女文学杂志的编辑负责审稿、编辑以及校对。
另维的母亲并不能完全理解女儿的工作。但女儿多年来的独立自主让她选择尊重另维。“你想做什么可以去做,但你要对自己负责。”从初中起,另维和母亲签过二十多份“协议书”,双方签字画押,母亲承诺不干涉女儿,女儿承诺“后果自负”。
在谷歌搜索“90后知名写手”词条,另维的名字赫然在目。12岁开始给杂志写小说、15岁起陆续担任6份杂志的编辑,迄今,年轻的另维已经赚了不小一笔钱。“反正各种大件都是自己买的,笔记本、相机、家里的空调,去云南旅游的钱等等。”还没念大学,她已经完全可以自立了。
“我觉得90后是蛮清醒的一代。至少我自己,一直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另维的话得到了不少90后的共鸣。17岁的艾水水和18岁的包包阿紫都流露出了同样的自信。
少女版王家卫:3年内进军戛纳
“我的目标是三年之内混进国际三大A类电影节,以及让90后拍的电影登陆中国主流院线。”
还差一个月成年。17岁的艾水水,眨巴着贴着闪光珠片作为装饰的大眼睛,笑嘻嘻地说着自己的梦想。
“三大”是指柏林、戛纳、威尼斯。迄今,在“三大”获奖的中国导演仍是一双手可以数得出来。面前这个姑娘,真正的初生小牛犊,讲这句话时,语调轻松却认真,一副“不怕你三年后来检阅我”的神气。
以商养艺
事实上,艾水水确实有点底气。她16岁拍完的《他叫苏格》,一部20分钟短片,今年在芝加哥、西雅图等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其中,在西雅图国际电影节上,她入围的是针对18岁以下年轻导演的“未来领袖”单元。
“今年本来还要送去柏林电影节的,但是经纪人递晚了,没赶上。”艾水水一说起这件事就遗憾不已。
这些事基本都不用她操心,有一位全能经纪人帮她打理一切。而在北美——往各大城市的电影节递送片子这些事务,也都有专人帮她操作。艾水水把这些人统称为“朋友”,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多遍天下的朋友,相当幸运。
17岁的艾水水如今是一名职业导演。初中毕业之后,她没有继续读书,先开店做生意,后尝试拍片。因为足够年轻而一举成名,被封为“亚洲最年轻女导演”,从15岁至今,已拍了三部短片。正在拍的第四部,是个长篇剧情片,暂定片名为《黑桃之夜》。
“这是一部童话题材的数字电影,有点魔幻风格。我还会在电影里面加入一些网络游戏的互动成分,可能还会考虑请些明星来。”
《黑桃之夜》让人联想到王家卫的《蓝莓之夜》,艾水水也不止一次地被媒体拿来和王家卫作比,因为同样飘忽的镜头、迷离的情绪、凌乱肆意的节奏,以及“别人拍部电影用掉2万米胶片,我和老王都要用掉20万米”的铺张。
“我就算是青春少女版王家卫吧,外在形式像而已,王导的情感深沉多了,相比之下我太肤浅啦。”她半开玩笑地谦虚,但并不以自己的“肤浅”为耻。她说,传统说故事的方式在很多90后看来多少有些老土,他们更喜欢享受她电影里这些直接涌动的情绪。
艾水水最喜欢的电影是Danny Boyle的《猜火车》,那里面充满残酷青春的疯狂。她尊敬Boyle“既能拍出伟大的艺术片,拍起商业片来又比谁都会赚钱的牛劲”。
“我特别特别认同以商养艺。”17岁的艾水水强调。
自称“从小就对赚钱特别感兴趣”的艾水水,初中时就在朋友开的店里入了股。15岁,她自己的第一家时装店“超人气”在北京通州开张,生意还不错。15岁下半年,投了3万拍第一部电影《亲爱的,某某某》,资金就是自己开店挣的钱。摄影机是跟朋友借的索尼PD150小高清,三个演员,后期全部由艾水水自己来剪,不出家门剪了一个星期,大功告成。
拍第二部片子《他叫苏格》时,已有投资商主动找上门来。16岁的艾水水老练地分析起市场,在此之前一年国产儿童片的数量是3部,拍给青春期90后看的片子更是一部没有——除了她自己的。“你可以说我片子拍得不够成熟,但我是唯一一个90后在拍电影的,甚至是唯一一个有意识拍电影给90后看的人,不投我投谁?”
钱和艺术,在艾水水的观念里从不对立,甚至近乎统一。“没有钱,就没法独立,就没法玩艺术。”艾水水觉得,她这代人对这点看得特别明白。他们小小年纪就明白了经济独立的要义,也懂得拼命去赚,极少有“贫穷艺术家的痛苦”。
在新浪播客([url=]视频分享[/url])的一次活动中,80后导演赵春明遇到了90后的艾水水。赵春明自嘲“除了创意、一无所有”,没有钱,剧组开不了锅,“艾水水那里有十万,我们正在谈”。
这场合作最终没有达成。艾水水认为80后拍的东西“有时候不知道是给谁看”。而对受众群的清晰定位,是艾水水自认为做得最好的。目标的明确与否,在艾看来正是80后与90后代沟的体现,“80后总说,我只拍我想拍的东西。”但这显然需要资本。
抗拒18岁
“80后是理想主义者,我们更现实。”同样才17岁的另维说,“成长环境不同吧。”90后成长于一个物质条件更丰盛的时代,物质对他们的影响已从刺激转变为习惯,对物质实际而笃定的生活态度简直与生俱来。而80后,在他们的少年时代里或早或晚地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在所谓理想与现实之间,他们注定更多挣扎。
另一个代沟则是:“80后有点偏激,对于不同意见,喜欢争论吵架。90后更无所谓,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我不跟你吵,但我也绝不会为你改变。”争论和辩解被视为浪费时间,“这世界上得是观点不同,为什么一定要互相说服,有那么多对错吗?”
在和父母的相处上,90后往往保持惊人的理智,像另维般和母亲“签协议”的方式并不罕见。艾水水说,一开始父母不懂她在做什么,也经常说她不务正业。直到她把自己拍的三部短片放给爸妈看,“我爸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挺高兴的。我妈说,你这种心思我当年也有过,不过你拍得太夸张了。”
在片场,艾水水一如既往地穿着丝袜、公主裙与高跟鞋,一次陈可辛看到她,吃惊地说:“你是导演?我还以为是个演员。”她介绍说,这种日系装扮风格叫作“姬系”,即公主之意。
“因为公主很幸福。我们这一代精神寄托少,内心常常会觉得空虚,所以更需要所谓幸福感的支撑,穿成姬系,起码能假装幸福。”
或许因为独立太早,对于亲密关系,90后的艾水水和另维都表示不太相信。“我没有那种特别亲的闺密,可能也挺遗憾的。”另维说。
18岁就要来临,艾水水对此很抗拒。她的博客标题,从两年前“永远的15岁”改到如今“永远的17岁”,总是试图让时间定格,定格在可以张扬任性、天不怕地不怕的青春期里。“我想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她引用“垮掉的一代”作家凯鲁亚克的句子。
孪生姐妹的明星梦
未成名先遭潜规则
并非每个人都能如艾水水和另维般幸运。独立之路,有可能会满布荆棘。
包包和阿紫或许是90后最出名的代表,自封为“90后贱女孩”,噱头响亮,但她们说——“我们不是90后代言人”。她们现在是普天同庆文化公司的签约作者,在拥有几千万点击率的博客上,每天更新原创小说。
“贱是我们的小圈子流行语,对我们自己来说,贱是自嘲卑微平贱的意思。”
但外人不愿这样看待。对于把之前一段遭遇娱乐圈“潜规则”的往事写入新书,很多人质疑她们炒作。“这件事不要提了。”经纪人天蓝斩钉截铁地说,“两个小姑娘遭受的伤害还不够多吗?”
误入歧途
往事仿佛已尘埃落定。今年5月5日,一年前经她们举报的“源源影视负责人胡卫东、孟庆波组织未成年少女非法色情交易”一案在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判决结果还没有下来,但对包包阿紫来说,噩梦终于结束。
2007年6月之前,包包阿紫还过着最简单的学生生活。读书,恋爱,偶尔和朋友去后海以及工体附近的夜店玩,喝一点酒就晕飘飘,觉得自己是坏小孩,但又有微妙的快乐感。
像所有相貌不错的青春期女生一样,包包和阿紫也做明星梦。那时,她们念的是向机场培养定向人才的职业高中,父母为她们设想的未来已铺好路。但两个人不甘心,高职毕业前,她们和家里大吵一架,决定自己谋生。
机会似乎很容易降临,很快她们遇上了自称是北京市模特协会副会长的孟庆波,孟把她们带到了位于海淀区一幢居民楼内的“源源影视”试镜。两个女孩很高兴,“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朋友里也有被星探发现然后当明星的。”
“源源”的负责人胡卫东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语重心长地向她们灌输,要进娱乐圈,一定要靠“潜规则”。与其浪费青春陪小男生玩,不如投资自己的青春以换取更大回报。
“我们不是没有害怕过。”但对于17岁的包包阿紫来说,娱乐版上揭秘的“潜规则”无疑已成为时代定理之一,而“成名要趁早”更被视为真理。面对真理,只有服从。
在庭审后,胡卫东曾对记者说,90后的女孩子就是一群想进娱乐圈的女生。受现在媒体网络的影响,对性持很无所谓的态度。“真以为一上床就可以成名啊,太无知了。”胡卫东的口气充满了嘲笑。
2007年11月,包包和阿紫的母亲从源源影视将两个女儿强行带走时,两个女孩已不成人形。在被胡卫东长期霸占并“洗脑”的这段时间里,胡拍下的录像是她俩不敢逃跑的最大原因。而同时,她们成名的美梦依然不肯破灭。胡卫东会时不时带她们参加一些“影视圈聚会”让她们继续相信自己。“有时会想,既然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半途放弃太不值得了。咬咬牙坚持到底吧。”
“90后文学代言人”?
2008年4月,包包和阿紫过了18岁生日。成年了,她们决定为自己负责。两人同文化公司签约,开始靠写文章来养活自己。
开在某网的博客空间,第一个月就吸引了1900万点击。她们陆续发表了写给父母和老师的信,宣称“我们恨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文章回帖达两万条,一些90后的青少年表示理解,更多的网民则愤怒地批判两个女生“自私”、“堕落”。
时隔一年,包包阿紫的两部小说《光与影》和《疯长系》已经出版。给父母、老师的这三封信被作为序文与后记放在书里。“这是我们给自己的18岁礼物。”阿紫称。“有些文章已经不能代表今年的我们了,但还是想放在书里,没作改动。”三封信是她们刚从源源影视逃出时写的,一面是身心重创,一面是无法和女儿和解恨铁不成钢的父母。
“那时我们心里很阴暗,又害怕又难受,全是恨。”
最黑暗的经历被写进了书里。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担心“贱女孩这种通过冲击社会公德、道德传统来企图成名的做法,如果被更多心智不成熟的90后、00后效法,后果堪忧。”
“我们是自我救赎的一代”,包包阿紫这样回应。网络上,对她们的批评汹涌澎湃,大多数时候,她们选择视而不见。“我们经历过的事我们有错,社会更有错,为什么不能写出来?我们就是要写下去,给看不起我们的人看。”
“贱女孩有所耳闻,印象不错。”说起包包阿紫,另维表示理解。“我觉得既然过去无法改变,就应该坦然面对,就应该去努力把它转变为人生财富。她们坚强乐观又勇敢,理应受到理解与称颂。”
“她们很可能成为90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代言人。”出版人路金波说道。“90后的写作状态是全新的,没有80后的文艺腔,也没有70后那么有文化上的使命感。她们写作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宣告90后开始进入文学圈。”
至于以后能有多大发展,不是一个符号能保证的。“全靠她们自己。”
她们的博客依然有着居高不下的点击率。读者很多是90后,兴致盎然地给她们留言,表达支持,或用悄悄话讲自己的故事。“很多90后都有过残酷的青春。真的,很多事情,成年人是不知道的。”
包包和阿紫一起看过岩井俊二的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影片里,雄一站在麦田里,听着莉莉周的歌,这个场景关于孤独的表达令两个女孩流泪。有些情绪或许只属于青春,时间过去之后便无法体会。
你指责她们虚荣,她们会怯怯而认真地说是“为了梦想”。而问及后悔,少年人的意气永远只会回答一个字“不”。在所有的品质中,她们如今最珍视的是坚强。“我们经过很黑暗很黑暗的青春,你都不知道我们现在有多快乐。”
年初,慕容雪村出了一本书叫《原谅我红尘颠倒》,姐妹俩非常喜欢。
“想像慕容一样写一本黑暗到底的书,然后从此阳光地生活。”
对话90后
邹亮
出生年月:1992年9月 身份:高一学生
Q:如果能够交换身份,你希望成为哪一类人?A:百万富豪
Q:假如哪天不能上互联网了,你能适应吗?对你最大的不便是什么?
A:不能,没人陪我聊天
Q:遇到困难或问题你会先说给谁听?A:不说
Q:你谈过恋爱吗?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谈恋爱?
A:有;自己感觉对就可以了
Q:你交往过几个男(女)朋友?
A:2
Q:对你来说,在一段恋爱关系,什么是最重要的?
A:物质水平
Q:如果你的男(女)朋友要求同居,你会否答应?
A:不会
Q:你认为90后是一群什么样的青少年,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A:既独立又依赖,既现实又幻想
叶生
出生年月:1990年9月 身份:小店老板
Q:你喜欢的品牌有哪些,经常消费的品牌是哪些?
A:好看就买。从不喜欢品牌东西
Q:如果能够交换身份,你希望成为哪一类人?
A:歌手、演员
Q:你平时主要关注哪方面的信息?
A:手机信息和明星信息
Q:你谈过恋爱吗?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谈恋爱?
A:谈过N次啦,会赚钱了再谈好些!
Q:对你来说,在一段恋爱关系,什么是最重要的?
A:要懂得珍惜才是最重要的
Q:如果你的女朋友要求同居,你会否答应?
A:我拒绝过一次
Q:你认为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对90后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A:抽烟,喝酒,赌钱,早恋(我可没噢)
19岁夜店达人生活史http://www.sina.com.cn南都周刊
在夜店里,经常会有人找丁卯搭讪,还有人会主动要求送丁卯和她的女伴们回家。“我知道他们动机不纯,但很多时候也会上车,我高中去夜店身上还会带刀,上车就告诉他们,送我回家。“
南都周刊记者·单崇山 实习生 郑璇 李颖娟 摄影·孙炯
“是这儿吧,不好意思来晚了。”橙色短袖上衣,白色热裤,棕色彩瞳,丁卯一闪就出现在记者面前,无论从衣着、面孔还是声音上判断,她都不像只有19岁。
初中,第一次进PUB
“今天是素颜,不拍照了。”丁卯坐下来,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几十秒后就消失了。
“现在是‘学子月’嘛,要考试,你们没机会和我一起去玩了。”丁卯现在广州某大学读大一。
“我可不是那种夜店女王,你们别拿这个标签贴我。”丁卯说,但她并不拒绝被称作“夜店达人”。她的夜店史已经有5年了,第一次进PUB,还在读初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03:56 , Processed in 0.1048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