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倡导‘专业精神’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7:14:30 | 只看该作者
时代呼唤教师专业精神“为什么要倡导教师的专业精神?”


1.教育事业的战略使命呼唤教师专业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就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仰望星空”者,就需要专业精神作支撑。

2.现实待遇的相对低下呼唤教师专业精神
转型社会中种种浮躁、不和谐的因素,对教师的现实生活带来了种种诱惑。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尽管纵向比这些年政府重视提高教师待遇,但是横向比教师确实还是比较清苦的行业。一方面是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是教师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的提升还相对滞后。胡总书记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这些年教师的待遇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话更让教师们信心百倍。确实,在很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师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稳定而可靠的专业,但是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教师收入的提高与对教师的高素质、高要求、高压力相比较,他们的待遇依然偏低,这就需要教师成为纯粹的事业追求者,需要有专业精神来支撑。

3.传统角色的严峻挑战呼唤教师专业精神
信息时代对教师 “知识权威” 的传统角色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们普遍认识到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局限性,并深深体会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并普遍接受了教师应该成为“活水源”、“长流水”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成为自觉的终身学习者,需要有专业精神来支撑。

4.为人师表的专业特点呼唤教师专业精神
多少年来,教师一直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直被认为是“尊者”、“智者”。这种特定的社会期望一方面给教师带来专业的光荣感,另一方面也给教师带来压力。教师为人师表的专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以专业精神为支撑来达成胡总书记提出的勉励和要求:“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学校教育常把古代先贤、当代英雄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教师也就成为宣传、播撒他们精神的传播者,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特点就要求教师成为社会的道德示范者,就需要专业精神作支撑。

5.个体为主的劳动方式呼唤教师专业精神
教师专业一直是以个体劳动为主的,这个特点造成了教师工作不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易于评价工作绩效,教师工作大多数情况是在课题独立行事,他们面对的孩子相对幼稚,尚难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完全是建立在自觉自主的基础上的。教师育人的效果更不可能马上得到检验,要等到学生成人,进入社会工作以后才逐步显现出来,而且也无法评价哪位教师起了什么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有专业精神作支撑来完成育人这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试想:一个只求完成任务,混满8小时的人,赚点工资过日子的人,怎么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工作呢?这就要求教师成为敬业爱岗者,就需要专业精神作支撑。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7:15:53 | 只看该作者
论教师专业精神
*吴维城

在这发展飞速的时代,人们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已越来越显示出社会性、专业化的本质特征。一些专业化比较强的职业,如医生、律师、警察等,它们的服务对象直接面向社会大众,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将关系到该职业在社会成员中的认同度及满意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强,教师必须专业化早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呼声。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何谓教师专业精神?

专业是指特定的职业,是受过特别训练,拥有崇高道德价值标准和献身精神的专业人士,依据教师专业公会制定的行为准则而忠诚负责执行任务。专业教师应能掌握教学原理和心理学,并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学习,而且本身须拥有充足的学识去教学生;而教师的专业精神可以确保教师专业价值与其功能获得充分发挥,同时也可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完善。我个人认为在教师的四大素养(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师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中,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最为关键的素养。因为,教师的专业精神  (愿不愿意“教”)可以弥补教师在教育思想(知不知道“教”)、教育智慧(能不能够“教”)、专业技能(能“教”得多好)等方面的不足,使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教师的专业精神也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知识和道德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精神影响,教师的专业精神能够“感动和激发学生的良心和智慧” , 学生如时常感受到教师精神力量的召唤,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因此,教师专业精神不仅是以一种朝气、一种活力而构成教师形象的重要特征,而且是一种自尊自信、自重自强的行为表现,促使教师时时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

.............................................................................
*吴维城  槟城钟灵独立中学校长。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7:18:1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怎样做教师
作者:宋晓梦 来源:光明日报  
  现代教学无论是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工作,都要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中进行变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步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时代。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怎样做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这一问题的了解,无论对于在岗教师、准备选择教师职业的人、甚至去支教的志愿者以及教师培训机构都非常重要。不久前在京召开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研讨会上,课题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阐述。他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理想的内涵包括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例如,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材”的理念;教师的专业精神,除有“专一务实”的意义外,还含有对专业兴趣与责任心的主动培养和提高,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潜心研究等等。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才能将教育视为一项快乐的事而全力以赴。
  ——教师的专业知识,常被圈外人误解为单纯的学科知识。其实,学科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还应包括: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使教师具有较为开阔的知识视野,以便适应各种教学情境,并能在必要时融会贯通;教育学知识,常言道:“学者未必是良师”,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评价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低,不能只看他教的学生分数高低,而要综合考察教师对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的认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以及对教育环境系统的认识等等。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表现。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包括:第一,沟通能力。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与校长、同事沟通,与家长沟通等等。教师的工作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教师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沟通与表达上,因此沟通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成效。第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面临的问题以多变与多样为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积累个案研究的经验,需要掌握和积累解决问题的资源。第三,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经常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做到能因时、因地改革教学方法,创造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特色教学。在面临各种挑战性的问题时,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变通能力。第四是学习与反思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使教师具有“行中思”的能力。教师应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进行选择或提出改进的意见,这需要在经常不断的反思中锻炼分析、比较、综合、评鉴等思维能力。第五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和内容等方面的单一局面,而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和。教师应有能力充分利用可能的时间、场地、设备、设施,以及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开发出符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的课程,还要有能力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进行整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7:21:17 | 只看该作者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福建教育学院报刊社 者邹开煌

   2009年3月27日,福建省教育厅下发了《福建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和《福建省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2009年5月15日,福建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在福建教育学院正式启动,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将农村教师轮训一遍,其中省级培训骨干教师1万名,设区市培训骨干教师3万名,其余培训任务由县(市区)负责,全省培训农村教师达15万人。如何在此重大举措中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是15万农村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成长。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深刻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一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总书记和温总理的讲话充分表明,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首要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专家工作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提出,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专业人格是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四大教育素养。教育思想决定教师知不知道“教”,教育智慧决定教师能不能够“教”,专业精神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专业人格决定教师“教”得多好 [1]。中央教科所田慧生副所长认为,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向;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这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2]。笔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从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育智慧三个方面努力提升。
  一、教育理念——教师专业成长之基
  教育理念就是理想化的信念、观念,基本的核心是对教育的认识。那么教育是什么?这是一名教师,或者有志于成为好教师必须首先要认识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未来,未来的前景在于奋进。精辟的论述简明了教师不仅仅是一门职业,而且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简单直白的一个“变”字,提出了培养“真善美的活人”这一主张。陶先生倡导的教育根本任务是追求真理,学做真人,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具有主体意识、独立个性、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活人”。
  教育认识是我们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它决定着我们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有了对教育的正确认识,您就会有愿望,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追求的目标,有长远的理想;对教师是蜡烛、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美誉的理解会更深,更透;您会去追崇“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追棒“棒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有了对教育的正确认识,你就不会刻意去追求理想的办学条件、优美的教学环境、优越教师待遇,埋怨农村的艰苦生活、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村的物质条件,甚至逃避现实。一位合格的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聊以谋生的手段,才能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温暖学生;才能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的有所追求;才能达到一种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
   “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扎根大凉山悬崖18年,撑起“天梯学校”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就是基于对教育的崇高认识,对农村教育的热爱之心。热爱教育,尤其是热爱农村教育是他们长居“天梯学校”的力量源泉;是他们根植18年,决心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了“天梯”的精神支柱。在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他们十分感动地说:“我们是平平凡凡的山村教师,这个感动中国奖属于天梯上悬崖小学的孩子们,属于大凉山的贫困山区。”“对于大凉山贫困山区来说,我们太平凡了,我们是农民的儿女。贫困山区要改变落后的面貌,改变下一代人不像他们父辈一样没有文化、甚至不认识钱的历史现状,必须靠教育。”
  徐本禹——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2003年7月15日,只身来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为民小学做免费的乡村教师,给贫困的山村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唤起了村民对知识的重视。”一年后,已考上公费研究生的徐本禹保留两年学籍再次到大方县支教。一位平凡的大学生,为了一个心愿,从繁华的城市到贫困的山村,用爱心和执着感动着现实社会中越来越现实的人们。《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颁奖辞给予了他最好的美誉: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教育观念、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理想根植于教育的基本认识,形成于教育实践之中。如“我即语文”是福州一中陈日亮老师把自己的信仰、信念化作的语文观。“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普通人,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名普通的教师,就是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理想。22年班主任、21年校长、10多年教育局长(1997年以来),尽管工作角色在改变,担当的职务在改变,而他的心,却一直钟情着那神圣的三尺讲台。他的“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引起人们广泛共鸣;他的“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的座右铭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的航标灯。其超乎寻常的人格魅力,更是感染着教育界的同行们。
  无论是在贫困山区,还是在繁华城市,正是有一大批如李桂林夫妇、徐本禹、陈日亮、魏书生老师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追崇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棒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教育理念,支撑着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执着的敬业精神,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二、专业业知识——教师专业成长之本
  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什么去引领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
  1.扎实的(专业)功底。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学科知识。为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每位教师都应该把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它是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地了解。才能够独立钻研、分析学科课程标准、教材,领会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精髓内涵,驾驭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不一定能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具备所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即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知识。如教学的原理和原则、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教学的技巧、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材教法知识等,以保证实施高效的教学。
  2.广博的知识。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具有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宽广的视野。“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是传统的教育格言。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学到多少知识都取决于教师,“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那是毫无非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知识的快速更新,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一碗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
  肖晓阳是霞浦县第六中高级教师,毕业于宁德师专化学系,原在乡镇中学教化学,进城考试报名美术,后任六中美术老师。因其对盆景、根艺、折剪纸等技艺有一手绝活,改任劳动技术课,无论是美术还是劳技都是很受学生欢迎。2001年,启动课改,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亮点课程,更是一门难点课程,没有课标、没有教材、没有专职教师,上什么?怎么上,谁来上?成为校长的一个难题。肖老师又挑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任务,成为福建省最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2006年福建进入高中新课程,而“通用技术”最难实施,对教师的技术要注高,肖晓阳老师成为宁德市首位通用技术教师,率先在六中开设通用技术课。肖老师之所以能适应多次的教学角色转换,得利于他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他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和省级多次教学展示观摩课上执教“危难自救”主题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学生的喜爱,也获得了观摩老师的赞许,老师们也大开眼界,扩展了自救常识。2008年8月,在给福建省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学员讲授“工艺画制作”时,学员无不感慨于他的高超折纸技艺和炉火纯青的工艺制作,领略了他多才多艺和娴熟的制作技能,以及开发课程资源的高超水平。有位学员说,什么叫文武双全,什么叫多才多艺,肖老师就是最好的范例。肖晓阳老师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钟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霞浦诗词研究会会长、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理事。涉猎诗词、书画、盆景、玩石、根艺、二胡、武术等领域,对折纸、诗钟、盆景有深研,91年就出版过《折纸艺术》、《诗钟津梁》、《树木盆景》等著作。他的博学多才成了学生、老师崇拜的偶像。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达标是对每位合格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合格的教师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重要的。就目前在岗的教师而言,专业知识都已经基本达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广博的学识素养。因此,中小学教师要增加教学的魅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就需要“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需要不断地拓宽知识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扎实专业知识,拓展非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
  三、教育智慧——专业成长之魂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感悟、反思过程中,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工作的不断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应和灵活应对的综合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达到圆润贯通、自由和谐状态和境界的基本标志,是一个教师一生中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1]。教育智慧表现为具有系统感受和准确判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具有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具有有效地组织创造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个性发展的能力;具有科学决策、有效调整教育行为的能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是教师教育智慧不断丰富的过程。教育智慧应该是教师终生追求的一种专业境界,这是一种将教育上升为艺术的境界[3]。
  袁腾飞,北京海淀区一位历史高中教师,2008年因网络上出现了他一系列幽默风趣的中学历史课视频片段,并迅速走红,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他的特殊讲课风格,经常引来学生们的哄堂大笑。网友们观后大多认为“袁老师的课上得生动睿智”,“多几个这样的老师,中国就会少几个上课睡觉的学生。”袁腾飞老师认为,中学历史老师跟大学老师不一样,不是研究历史,而是普及历史知识,“我的受众是中学生,我是要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如果连兴趣都没有怎么能学好历史呢”。 袁腾飞的历史课之所以能受到学生和众多网友的推荐,与其拥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精湛的讲课艺术——教育智慧是分不开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支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时,陶行知又掏出了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先生又掏出第三者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者块糖果送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陶先生没有对犯错误的学生使用一个带有批评的字眼,只是连续地表扬他错误中的闪光点,还奖予糖果,学生也由疑惑进而惭愧到痛哭流涕。充分显示了陶行知的育人智慧、教育艺术。这就是教育家的博爱、宽容与魅力.
  厦门教育研究院章立早老师说: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执着追求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教师必定是教师未来和未来教师的准确定位。
[1]余文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6
[2]田慧生.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涵[J].中国民族教育,2009.3
[3]张梅.教育智慧与教师的专业成长[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07:24:43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于发友


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逐步成为
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已逐步发展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学教师的学历都提高到大学毕业以上的水平,一般都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同一教师培养机构分别培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在学历培养程度上没有差异,只是所学课程有所不同。日本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提出,今后的中小学教师应该以硕士毕业生为主,要求设置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相衔接的六年一贯制教师培养课程,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使中小学教师成为有较高学术水平并受过较长时期专门训练的职业。可以预见,未来的教师专业,,将是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汇聚的行业,也是一个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将逐步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成为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广为流传,这种观念来自于“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目前人们几乎把“教师成为研究者”当作了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语,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从斯腾豪斯的“教师成为研究者”到埃利奥特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再到凯米斯等人的“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是对教师专业自主和发展的强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教师教育改革,
并要求发挥教师在任职学校的作用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是指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做统盘考虑、整体设计。教师教育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通过改革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如今世界许多先发国家,已彻底改变过去只有师范学校或大学培养师资的单一型的师资培养模式,使教师教育在综合大学或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空间下整合学术性和师范性,师范生可以接受到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同的四年大学文理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使其学术水平不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接受一个相对独立和集中的阶段(1—2年)的教育科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将学术性与师范性结合起来,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也相应提到与文理工商等专业并驾齐驱的地位。未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有赖于深化教师教育机构尤其是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适应能力;有赖于改革和加强高师院校的德育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精神修养;有赖于构建完善的预备教师专业实习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有赖于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保持教师教育的一贯性和统一性;有赖于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师教育多元化,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益与质量;有赖于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探索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与专业发展水平。
     另外,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教师所在学校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教师所在任职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本人成长发展尤其是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1]如“校本培训模式”的实施、“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等都是通过发挥教师所在学校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在未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教师所在任职学校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并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师任用实现证书化,
教师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形象日趋凸显
     许多发达国家为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普遍实行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互不替代。教师资格证书不仅对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提供资格保障,同时对在任教师颁发不同种类的教师证书,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并将激励建设性的专业发展活动。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经历了一个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低标准、宽要求到高标准、严要求,从各县各州分散到全国逐步统一标准的完善过程。1989年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提出五项“核心建议”来作为国家教师标准的基础:“(1)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负责,教师熟悉所教科目,并知道如何将其传授给学生;(2)教师负责管理和组织学生的学习;(3)教师要对他们的经验进行系统思考并从经验中学习;(4)教师是学习化社会中的一员。”[2]教师资格证书的种类涵盖音乐、艺术、早期幼儿教育、英语不流利学生的教育等20余个教学领域,这种证书的申请与获得必须具备严格条件,并经过复杂的程序,如,师范生必须进入委员会认可的四年制师资培训方案,包括课堂观摩、实习和为期10周的学校实习;毕业前,除参加各州举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专业知识的正式考试外,还要在专业发展学校接受为期一年的合作性教学与实习;毕业后还要参加州举行的证书考试,获得州资格证书;具有3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后,合格教师可以接受国家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的考核,通过者可获得国家高级教师证书,没有获得者要继续参加专业发展活动。我国随着《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也正在不断加快。今后,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应依据教师专业化特征所需要的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一步规范、健全和完善,教师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形象也因此会更加凸显。
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实施认定制度,
为教师专业化保驾护航
     近年来,国外教师教育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同时形成了教师教育认可制度,包括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和课程的认定,确保教师专业化的顺利推进。如美国的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师教育认可标准;检查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计划,认可和鉴定教师教育机构,改进教师教育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传递信息,促进教师在各州之间的流动;激励学校之间的竞争。凡经全国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认可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其教师证书可以在全国通用或换用。教师专业化依赖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认可制度、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的认定化,以及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应为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目前,世界各国均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基础教育办学质量的突破口。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随着“两基”任务的完成,提高办学质量就成为重中之重。现在,我们提出基础教育要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轨,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素质正在受到基础教育变革形势的挑战,而应战的对策唯有提高专业化水平。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走过了由数量扩展、质量提高向专业化迈进的过程。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衔接的一体化的师资培训体系,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国家的师资培养正处于由扩充数量到提高质量的过渡阶段。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3]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过教育专业的训练,有专门的教师从业资格要求和专门的职业规范要求。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开始,经过学历补偿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向以旨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迈进。继续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4]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正在不断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3:06 , Processed in 0.1150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