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孝感骑迹]的邀友召集帖//单车骑行与户外摄影交流活动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7:17:51 | 只看该作者
茶诗  
中国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突破口与主要对象。根据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与批评尺度。

  就是关于茶的诗.

  诗中全是写与茶息息相关的句子.

  例子: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唐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百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咏 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回文诗二首 宋·苏东坡
  之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之二
  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红;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 》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
  玉鼎注漫流,圆月探奁;
  侵寻发美鬯,圆月探奁;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雪煎茶》 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武夷茶》 明·陆廷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122#
发表于 2011-1-22 11:44:51 | 只看该作者
有你 有我 有骑迹---孝感骑迹单车俱乐部2011新春联谊会


       日子向来没有特设的味道,城市也不是人生固有的基调。我们身边,有某一个人,有某一群人,习惯灵魂应和脚步,蹬两车轱辘,北上、南下、进藏、出塞……沐清风经过一族柳芽,他(她)们便能带给大自然整个春天,他(她)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骑行者!
       2011年元月15号,孝感骑迹单车俱乐部联谊会在始终热烈、详和的氛围里得以成功圆满。这与雪山飞狐、剑箫生、也好、三点水、神往、老刀、随风飘逝、阿诺、幽人、小醉、人在旅途、风行天下、刁德一、何姐、发动机老李、小非、老栗、枫叶、郭大侠、依辙行、清风行、而已、清茶一杯、五味子及夫人和朋友、陌路、老杜、旺仔、均均、熊刚、路人丙、长风、观星无语、罗兰小雨、纤纤月、南通、浪花、咕咚、懒猫、方兵、漫跑、空白、锐度、阿拉丁、栀子花开、阿荣、三毛、玖儿、风、鱼......等数十位热心朋友们的积极参与分不开。差点忘了,参与活动的还有我们的后备军,活泼可爱小朋友们。
        在此借贴向所有骑行着和准备骑行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
123#
发表于 2011-4-26 13:22:10 | 只看该作者
李楠:专题摄影的几个基本点
作者:李楠    2011-04-23

  在一篇千字文里谈清楚专题摄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而,这篇短文只能就专题摄影的几个基本方面,做一些可能是非常表面化的论述。希望能抛砖引玉,使这个话题真正明晰起来。



  专题摄影,是纪实摄影文体中最具深度和高度的一种,它显然超越了我们常用的"组照"形式。通常而言,专题摄影是指摄影师针对一个社会问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类社会族群、或任何一种具备典型意义的社会存在形态,以摄影为表现手段,以观照、揭示或批判拍摄对象的某种内在特质所展开的、以表现某个主题为目的的深入调查,它以具备逻辑性的叙事结构展现观察对象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阶段中较多侧面和层次的发展变化,通常至少由20张以上的照片组成(注),拍摄时间由数天到数年不等,最终留存一个对该类事物具备标本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影像文本。



  下面就专题摄影的几个基本点略述一二。



  取材:专题摄影的取材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一般而言,只要是关注现实的内容均可以专题形式表现。但取材同时意味着对拍摄对象的研究和了解,意味着充分而详实的案头工作。因为专题摄影讲求深度,所以摄影师不是一个被拍摄对象牵着鼻子走的人,而是能够独立、冷静、平衡地去拍摄的人。有可能的话,可以随着拍摄进程,列出一个拍摄提纲,这个提纲越细节越好。所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正如美国著名摄影师亚瑟·罗斯戴尔所说:"当你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报道对象,你完蛋了;当你选择一个社区作为报道对象,你很困难;当你选择一个街道作为报道对象,你可以办到;当你选择一个家庭作为报道对象,你容易多了;当你选择一个人作为报道对象,你成功了。"——你当然可以有选择一个城市的雄心,事实上也完全可以办到,但是,那也得从一个人开始的,从一个细节开始。



  语言:没有谁规定专题摄影只能使用哪一种风格或类型的影像语言。但需要明确的是,你选择的语言是你自己用起来最舒服,以及最适合你要表现的主题的一种,是可以由表及里触及事物核心的那一种语言。同时,注意语言应当时刻保持活力,这包括镜头的变化、角度的变化等。简单地说,你要保证即使最后给人看的是1000张照片,也要让阅读者始终兴致盎然,不觉得重复、乏味和无趣。而且,正是通过你的影像,促使人们去了解、思考,至少在心里要提出一个问号。这一点,无数大师已经用作品证明了,他们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语言和他们的表现对象之间是多么相得益彰。



  结构:专题摄影可以采用单线或复线,也可以采用递进或并列,也可以几种形式穿插。无论哪一种,需要注意的是整体的节奏感和协调性。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善于把握视觉节奏,而不是糊里糊涂像倒一袋麻瓜一样地倾泄事实和照片。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抓住某个精彩的瞬间可以靠运气,但要让许多个你认为很精彩的瞬间和谐相处,则需要修养,毫无运气可言。注重结构的摄影师其实并不是太多,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有足够多数量的照片辑录成册就行了,但实际上,节奏感和协调性甚至是在拍摄时就已经形成了,才有可能在最后表现出来。在这方面,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可以作为范例。



  1971年,在耶鲁大学举行的一次摄影研讨会上,弗兰克对沃克•伊文斯说:“我在三个地方试着拍摄,冲洗了胶卷并印出了小样——纽约的印了五十张、南部的五十张、加利弗尼亚的五十张。印制小样时我就看着它们,不做任何挑选,只是看着,然后发现一些场景不断出现,像自动投币式电唱机、汽车或国旗,因此这些景象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然后我返回去重新拍摄,并继续新的旅行,去底特律。回到纽约后便把我喜欢的照片全部放大了出来,可能有两百张吧,全部贴在墙上。我剔掉那些我不喜欢的,然后,我又把剩下的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有国旗的,另外两部分分别是没有人的和有人的。”



  即使一个并没有完全看懂这本影册喻意的人,也能领略到照片与照片之间那种严谨一致的上下文关系和内在的韵律。



  拍摄:拍摄其实并没有多少好讲,因为这其中并不存在什么武功秘笈,只是不妨尽量勤奋地多拍,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同时,和你所拍摄的一切保持适宜的距离。这个距离一方面是出于尊重,另一方面是让你在可以控制局面的时候拍到想要的东西。大多数拍摄过程都会有曲折,很可能还伴随着苦闷。这个时候,有一句话或许有用:上帝之所以让不幸降临于你,是给你另一个证明他存在的机会。所以,毅力和耐心是必要的,这两个字眼说起来很容易,做到很难,但是,真正的摄影必然伴随着精神上的折磨和提升,首先要接受这一点,尔后慢慢地度过。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作品是在众星拱月下一路喝彩声中完成的。当然,如果你只是想拍出一个能马上赚点儿银两和几个亮相机会的东西除外。说起来我们都得养活自己,但至少有一次吧,得拿自己当一回事儿。



  编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很遗憾地说,我们做得很薄弱的一个环节。编辑应当充分地了解专题最后的呈现是出于何种目的,并且对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有非常清晰而具体的想法,否则,照片本身的光彩很可能因为失当的编辑而大打折扣。同时,好的编辑毫无疑问能够弥补照片的某些先天不足。最重要的是:选择照片的时候,要尽量地严苛,和拍摄时不妨多拍相反,这时候,不妨少选——果断地去掉那些干扰性的照片,哪怕它们看起来很不坏。摄影是减法,虽然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堆砌的时代,但是,懂得舍弃,才是真正的自信。这时候,即使是摄影师本人来编辑图片,也要做到与摄影师的身份暂时分离。编辑不应当只懂得照片,他必须知晓许多照片以外的东西,能够站在一个高度来看这些摆在眼前的照片,而不是将自己陷进去。这样,他才能做出比摄影师更有远见和洞见的选择。编辑要给选出来的照片一个秩序,这个秩序就是编辑为照片建立起来的王国,逻辑、结构、节奏都在其中显现——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在其中显现;但是,必须看起来非常自然,就像照片本身就是那样,而不是被强迫成那样的。



  文字:必不可少的内容。摄影绝对不是万能的,同时,图文结合已经被证明是最佳传播方式。许多摄影师同时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字好手,也许因为摄影本身就蕴藏着诗性,摄影与史料、与诗歌、与散文小说的结合越来越多见。同时,也有一些摄影作品只有极少的文字,甚至除了标题和简要的总括性文章之外,图片本身不配文字。这可以根据作者本人的意愿和目的来决定。文字不可喧宾夺主,它要与影像的内在气质保持一致,同时,补充影像难以呈现的内容,为影像提供确实可信的信息和背景。



  以上是一些非常简单扼要的说明,真正的专题摄影,我想是可以写成一本书的。实际上,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摄影的一些基本问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注:一个专题摄影应该有多少张图片,目前似未有严格定论,一般报纸刊发的摄影专题在7张左右(单版),而各类比赛、基金项目则要求不一。这里我写20张,算是一个基本数目,指摄影师最后至少能提交20张不同内容的照片以供编辑。
124#
发表于 2011-5-18 12:47:37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孝感摄影网主题摄影月赛[五月]:色彩



转自孝感摄影网,作者:江岸


一、主题说明
色彩,汉语拼音为:sè caǐ,基本解释为:颜色。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为:colors;hues;shades;tints。

无论是舍繁求简把单色突出到极致,还是把五彩缤纷荟萃一图,我们需要你的镜头去呈现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

二、参赛方式
1、参赛人员必须为孝感摄影网注册会员,器材型号不限。

2、直接在本栏发表新帖投稿,标题式样为“【5月主题月赛】_色彩_《作品名称》(单幅或组照)”。(建议将引号内的文字以复制、粘贴、修改的方式发贴参赛)

3、参赛作品单幅、组照不限,作品拍摄时间不限,黑白、彩色不限,组照作品务必上传到到同一主题贴的首贴内(回复贴内作品视为无效)。

4、同一作者参赛作品数量不限,但必须以单独的主题贴参赛。

5、参赛作品在投票日之前可以修改并重新上传。



2、参赛作品必须为jpg格式,长边控制在800-1000像素以内,必须保留EXIF信息(否则无效)。

3、参赛作品可以通过软件做必要的后期处理。若有复制、粘贴、合成、扣图等增减画面元素的PS处理,请须在贴内附文字说明。

4、欢迎作者随贴撰写拍摄心得与大家分享。


2、孝感摄影网管理人员选出30幅入围作品进行网路投票:2011年6月01日——6月10日。
3、入围作品由资深专家组结合网络投票进行最终评选:2011年6月11日——6月15日。

4、公布最终评选出的前6名参加季赛:2011年6月16日——2011年6月20日。

说明:由于开赛时间原因,2011年第二季度赛实际上只包括5月和6月两期月赛。季赛届时将由管理人员另行开贴进行。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3名。

六、免责条款
1、参赛者上传的作品,内容不得包括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各项内容;不得包括涉及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涉及任何商业广告宣传;

2、本次活动孝感摄影网及其管理人员不承担作品的著作权、肖像权等任何责任,与上传图片的著作权、肖像权等方面有关的纠纷,均由参赛作者自行解决,并确保孝感摄影网及其管理人员避免任何损失、损害或责任;

3、参加本次活动的用户请仔细阅读以上条款,若你已发表参赛图片,本站则视为你已接受以上条款的规定,如以后牵扯关于法律的问题,孝感摄影网及其管理人员概不负责;

4、本站赛事主办单位为孝感摄影网,拥有所有参赛作品在本站内的使用权和赛事最终解释权;

5、其他未尽事宜,可随时补充。



五、奖项说明
本月赛设一、二、三等奖共6名,颁发月赛获奖证书和奖品(欢迎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赞助,可通过站内短信联系)。
5、请大家参赛的时候一定要保存好参赛原图,以备必要时提交原片。

四、时间安排
1、拍片上贴参赛时间:2011年5月1日——5月31日。三、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拥有独立的版权。多人合作作品须在贴内注明全部作者ID或真实姓名。
125#
发表于 2011-6-2 19:53:24 | 只看该作者
摄影文学与网络文学
【原文出处】《文艺报》
【原刊地名】北京
【原刊期号】2002年8月16日1版1
【原刊页号】1
【分 类 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209
【 标 题】摄影文学与网络文学
【 作 者】何志钧

  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是近年来异军突起、方兴未艾的崭新艺术门类,都构成了当今文坛的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摄影文学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孕育阶段(即使从19世纪出现于欧洲的“寓意照片”算起,摄影文学也已经历了近200年缓慢而坚强的发展历程。但是,它真正作为一种自觉、独立的新型艺术种类脱颖而出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尤其是随着2001年《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的创刊,摄影文学迎来了创作和研究的空前热潮。网络文学则是随着现代因特网技术的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突然君临的“天外来客”。一份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因特网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空前的无线电广播问世38年后,拥有5000万听众;电视机诞生13年后,拥有同样数量的观众;而因特网于1993年向公众开放仅仅4年,用户就突破了5000万。目前全世界因特网使用者已达1.5亿,有关专家预计2001年将达3亿,2005年可达10亿。专家们已经把以因特网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互联网,视为‘第四媒体’,认为它的影响在10──20年内将可能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参看《当代科技革命与艺术格局变革》,《文艺报》1999年5月20日4版)时至今日,网络的意义早已突破了技术范畴,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化正日渐形成并昭显了强大的塑造力和生殖力。而以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为依托的网络文学,虽然还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却已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因此,对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作一些分析、比较当是必要的。

    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与高技术时代的科技文化息息相关,摄影文学是现代光学和摄影技术与艺术联姻的产儿,网络文学则是现代因特网技术的“副产品”,它以二进制电子信息形式──“比特形式”为其物质载体形式。二者都是现代形态的艺术奇葩,显示了现代艺术创造的技术本体化趋势。在摄影文学中,摄影技术、洗印技术、数码成像和photoshop处理技术的高下优劣直接影响着摄影文学作品的质量,在这里我们显然不能说影像是形式,文字是内容(或者相反),二者已经互化交融,不可离析了。现代科技造就了摄影文学,同时也就在创造着与摄影文学相对应的艺术的观照世界的方式、新的欣赏方式和新型的艺术理念。对于网络文学,网络技术也绝不仅仅是作为文学创造的催化剂和外部促动力而存在的,而是成为了本体性的构成要素,渗入到了文学乃至文化的生殖──再生机制内部。尼葛洛庞蒂曾说数字化生存具有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与赋予权力四个特征,它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结构。当然也无疑会改变文学的创造方式、欣赏方式和文学的理想、观念。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是新型的综合艺术,都顺应了多媒体时代各科学文化部门横向组合的大势,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但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对现代高科技文化的态度和反应又大为不同。如果说网络文学是文学向高科技的皈依,表现出了明显的科技拜物教和工具理性,乐于在技术化的大潮中荡涤传统艺术的“韵味”,以“机械复制”(本杰明语)为荣,对科技文化和文化工业更多趋同的一面的话,那么摄影文学则从一开始就更多一些反思、抗争和“守旧”。它对“读图时代”的平面化、感官化、碎片化、欲望化的审美时尚保持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拒斥心理,对当代视听文化热采取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对后工业时代艺术精神、人文精神日益萎缩的现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鲜明的抗争态度。在它的灵魂深处崇奉的仍是“读文时代”弥足珍贵的审美文化理性传统和人文精神。正如南帆先生所言:“摄影文学让人们意识到,人类社会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给定的向度上运行;许多时候,美、人格、自由程度……同样是另一种生存尺度、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尺度。”(见《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第70期)摄影文学虽也诉诸影像,但它借助影像却是为了回到传统,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和弘扬传统艺术精神。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显示了开放的文化心理,但内里却隐含着大为不同的美学追求,显示出了不同的美学品格。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都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针对时代文化的新变都自觉地调整自身,顺应了当今各艺术门类互相渗透、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的潮流,实现了文学与图像的有效嫁接,为人类艺术开拓出了新的天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开放品格,也为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个案和经验,注入了新的血液。但摄影文学的血脉中流动的更多的是传统艺术精神,更具诗意化的品格,其审美理想更倾向于知识精神、人生的诗意境界。难怪有人称摄影文学是“透过镜头发现的诗世界”(吴思敬语),认为“摄影文学的重要职能即是,维护人类生存的丰富向度。”(南帆语)。而网络文学的血脉中流动的则更多的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精神,内涵的是一种市民情趣、“白领趣味”(张颐武语),更具平常心,其审美理想更倾向于工具理性、市井人生。尤其是当前的摄影文学创作和欣赏更多的拘囿于学院空间。近来的摄影文学作品如摄影诗《千里江陵一日还》、摄影随笔《大小多少》、摄影散文《阅读历史》、《遥远的岸》等富于或凝重深沉或冲淡闲远的雅趣,均散发出浓郁的学院气息,彰蕴丰厚,回肠荡气。而当前的网络文学则满目充斥着风花雪月、爱情感念、离怨情愁等“心情故事”。在近些年缤纷陆离的网络文学中爱情题材的作品俯拾即是:《性感时代的饭馆》《曹西西恋爱惊魂记》《飘雪》《此情可待成追忆》《游戏之外,规则之内》《我的女友、别人的妻子以及普林斯顿》《彼岸花》……网络文学的题材单一不是偶然的,它实际上与其作者群体、受众群体的精神心理息息相关。当前的网络写手们大多来自现代都市的白领阶层,年龄大部分在20──30岁间。他们更关注恋爱婚姻、市井人生、白领阶层的人情物态、日常生活,其作品具有着明显的市民情调。这种质的差别从摄影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图像中也可窥见一斑。摄影文学中的图像是“外视觉与内视觉的审美融合”(王先霈语),是对生活图景的升华和诗意化整合,更具传统艺术的古典神韵,更自然灵动,更意境悠远。而网络文学中的图像更多技术含量,经常是离奇幻想与电脑特技的拼接,人为或机制的痕迹非常明显,更具现代艺术风格。即使是具有古典美的图像也往往在技术化的处理和与十足现代情趣的作品的反差中扭曲变形。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并存似乎不是一种巧合,倒更像是自觉的互补。摄影文学和网络文学恰好显示了未来文学发展的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走向和人类面对艺术的两种精神需要。摄影文学承继了传统文学超拔脱俗、普渡众生的神性品格,能带给我们一种“不可言说的光明”(英伽登语),引领我们走向形而上的人生境界。

    而网络文学更多地具有物性、世俗性的特征,它使我们下沉到尘俗世界的内里,去玩味红尘中的欢乐和痛苦。网络文学作品的物化过程体现出了“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的显著特征,有别于摄影文学的诗性──仪式化过程。如果说摄影文学像一件精工的首饰,那么当代网络文学则更像草草几笔的即兴素描。摄影文学的运作模式体现出了包蕴性、诗意性的诗性──仪式化特征。摄影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总是以诗心照临世界,体验生活,并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再通过艺术传达的手段将之物态化。在这个过程中,处处渗透、寓含着作家精心细致的审美追求。网络文学则表现出直露性、技术性的特征。写手们在线写作,当下的心灵体验、生活感悟被直接抒写出来,马上付诸于世,一切都是直接的、即兴的、简洁的、直白的,作品的寓含性、经营性大大减弱。网络技术使网络文学的运作机制有了艺术生产的机械化特征。作家的写作活动与读者的阅读活动同鼠标、键盘、BBS、下载、链接、点击、发送等技术因素结合紧密,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操作。然而这种分野又不是绝对的,在摄影文学作品的生产中也包含着“机械复制”的成分,在网络文学中也包含着诗心和诗情。二者的并存似乎预示了文学发展的前景:艺术性与商业性、诗情画意与科技理性,古老的艺术眼光与崭新的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在当前的摄影文学创造中我们不是应该自觉地吸取网络文学的某些优点以丰富和壮大还属稚嫩的摄影文学吗?在当前的网络文学创造中我们不也是应该自觉地吸取摄影文学的某些优点以提升和加厚同样稚嫩的网络文学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2:28 , Processed in 0.0748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