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化的优长与弊端 (余秋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 16:3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的优长与弊端 (余秋雨)


  
    3大优点:不远征不极端 重秩序
    一,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的国家。
    余秋雨特别引用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说法。利玛窦明朝万历年间在中国传教30年,欧洲人曾反复问他,当时强大的中国会不会攻打欧洲,利玛窦回答:“我所知的中国人对占领欧洲毫无兴趣,他们只喜欢耕种好自己脚下的土地。”而历史上成吉思汗虽然好远征,但他那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体系,是他孙子建立的元朝,而在元代一切都遵循着汉制。汉武帝也曾攻打到中亚一带,但他对占领土地没有兴趣,他只是喜欢当地的汗血宝马。
    二,不喜极端。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会努力寻找一个中间点,规避极端。“离魔一尺即是佛”。
    中国文化讲究中庸,这并非是圆滑,如孔子讲“中庸是一种智德”,对任何各方总有一条适合大家的道路,它一定存在,只是人们没有发现它。唐朝时波斯国将被阿拉伯帝国灭亡,波斯国王求助唐朝,唐王于是在边界附近划地建一个波斯都督府,以让波斯民众栖身。这样与两国的关系都保持正常,从而避免了一场更大的战争灾难。
    三,不喜无序。中国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状态中,这种状态下人们习惯性地希望所有的事务都在管理之中,中国失控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从秦朝起,统治者对一切都进行有序管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官员服饰等,后又建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一直到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是喜欢有序的生活方式。但要实现管理的秩序,需要一个庞大的文官机构,因此又实行了科举制度。无数的中国男性奔波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许多经典的诗章就是在路途中写成。为了考试他们背诵大量古代文化的经典,使这些文化典籍得以一代代传播下来。
    3大弊病:缺少公共、实证、创新意识
    一,缺乏公共空间的意识。中国人观念里有朝廷和家庭,但却忽略了这中间有广泛的公共空间,从而导致缺少公德心。
    他说,在欧洲常会遇到有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不拘小节,随意抽烟吐痰,而让外国人侧目。他经常为此解释,说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造成,并不是他们的人格道德有问题,他们一样的善良友好,一样收养孤儿扶助贫困。
    二,缺少实证意识。假货、谎言很多,数据不真实,多数中国人习以为常不在乎。
    余秋雨举例说,老祖宗的菜谱就让外国人不懂,盐、姜、蒜放“少许”,这个“少许”就很模糊。甚至明朝皇帝的造币厂,记载的每天生产数量完全是个天文数字,今天都无法达到。而在《二十四史》里,几乎没有当时的经济统计数据,更多是宫廷的争斗、权贵的绯闻。今天,假商品、假文凭、盗版书横行。当市面上余秋雨的盗版书比正版书多出10倍时,一位他尊敬的老领导还拍拍他的肩头说:“小余呀,就别去追究了吧,好书印得越多也不是件坏事吧。”
    三,不喜欢创新。中国人过于重视过去,在收集、整理、校订过去文化成果的同时,别的国家已经在不断地进行科技、文化创新。
    而中国人对创新也不感冒。乾隆时期花了9年时间修订《四库全书》,全是在整理、修订。而同时期的9年,资本主义国家却突飞猛进,水分子被分解、第一根铁轨建成、美国科学院成立,这些科技上的创新直接决定了今后几百年的世界格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3 17:05 , Processed in 0.1506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