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谈“文选型”课本[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0 15:4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谈“文选型”课本[z]
  认真读了鄢亭枫先生的《也谈“文选型”课本》(见本报国学版5月11日),至少知道了“上海北京的中学教材”已经用“整体型”课本的优点来“补'文选型'课本的缺点”了。——确实感到“很欣慰”!这就是说: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文选型”课本的弊端,已经着手积极改进。
  说“文选型”课本有弊端,并不是全面否定
  了现行“文选型”课本,只是提出来自己对“文选型”课本的改进意见而已。事实是,百年来“文选型”课本一直占主流地位,也不能说沒有局部的改革。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段力佩先生就在他主政的上海育才中学用《水浒传》做语文教材,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课文不过是做例子”,这话说得真好。既然课文是“例子”,那么,用得着把这么多的“例子”集中在一起向学生灌输吗!实质上,“文选型”就是把几十篇的“例子”集中在课本里。“例子”当然是典型的也是很精美的,但是,把这么多的“例子”集纳在一起,就显得缺少统一的艺术风格缺少人物性格的发展缺少前后思想的脉络,缺少语文知识的连贯性。这样,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路学习了几百篇“例子”,按道理应该是语文学习质量日渐提高,然而,语文课时不少,收获却差强人意,有的学生甚至把学习语文视为畏途,学习质量很难达到理想的地步。假如不是这样,为什么语文教育受到大家普遍的指责和问难呢?鄢先生认为“文选型”的课本,“能够让学生尽可能体会到不同的写作风格、手法以及各种知识”。这话说得实在不妥当。学生主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学习汉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和写作能力的。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模仿,而模仿的对象愈是单一愈利于模仿者掌握要领。“整体型”课本相对来说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和写作模仿,而“文选型”课本的“不同的写作风格、手法”,不利于学生进行语言和写作模仿,更不要说接受课文的审美情趣的潜移默化以及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的“迁移”了。鄢先生的“各种知识”,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语文知识不是无序散乱的,而是有其知识体系的,字有字的构成法则,句有句的语法,且不说还有修辞、逻辑知识,这些知识是遵循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把课本当作杂货部,把所有的知识都堆积起来展览。
  当然,“文选型”课本并非沒有一点优势,它的优势在于: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后,可以依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阅历,选择适合于自己情趣的课文进行深入钻研,借此扩大自己的学习领域。较之“整体型”课本来说,学生选择课文的范围大余地多,不同审美趣味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课文。再者,一般的“文选型”课本都采取“单元”编排课文的方法,力图将语文知识体系化。但是,也正是由于课文之间沒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也由于篇与篇之间存在着上述的种种问题,看起来“万朵簇集”,实际上很难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不争的客观现象。
  补充说一点,美国、法国语文课本采取“大单元”编排,是不断进行语文教育改革的结果。除此而外,他们还注意把语文教育引入到较宽的学习领域中去,配合语文教学设置了齐备的“语文阅读教材包”,编写了专门的《文学语言》教材,目的在于破除“文选型”课本的弊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积极性。母语,是传承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我们的汉语教育早就该提高到这个层面来认识和实践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2:40 , Processed in 0.06298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