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笔都之旅襄盛会(全国第五届民间读书报刊年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0 07:5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都之旅襄盛会(全国第五届民间读书报刊年会)作者:正在一丘壑   
本文收入《拥书闲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该书全部目录的连接地址为:http://book.kongfz.com/14977/83499501/
  
  呼和浩特的全国第四届民间读书报刊年会上,我正好与邹农耕先生有过短暂交流,知道第五届年会肯定是在江西进贤召开。农耕先生作为笔商读书人经营笔庄,创办的《农耕笔庄鱼素》已经为了解他作了诠释,至于以笔庄为平台结识一大批读书人和文化名流,自然融进了一种人文情怀,所以,为具体落实第五届年会事宜,《书人》的萧金鉴先生鼎立相助,又一种读书民刊《文笔》先于年会创刊,恰好说明农耕先生不仅有识见,也是务实于读书人的传承者——《开卷》的董宁文先生用传承来表达,比较准确地吻合了读书报刊同仁的感受。
  
   不过在收到年会十一月十六日召开的通知之后我还是有些出乎意外。年会是第一次在县召开,没有想到主办方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对书香文化建设如此热心和重视,因此格外关注起当地的人民政府网,籍以了解位于赣中的进贤概况。尽管会议之前已经知道“七朵花”的来龙去脉,在采风目的地,眼见为实还是让人饱享愉悦。参观“一瓶酒”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阵阵酒香之中,倾有“鲁迅与书法学术研讨会”的欢迎横幅尚在飘曳。“一盆花”的李渡烟花生产基地让我大开眼界,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新华书店供职时曾经卖过一车车的书就是用于做鞭炮,更早些的当工人的时候,为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鞭炮供应一时紧张,工厂专门辟车间制作鞭炮,曾经见过严重的生产事故。而现代化烟花生产流程彻底颠覆了想象中的鞭炮制作的小作坊场景。
  
   然而作坊场景之于毛笔古村的周坊却使人体会到传统的“一支笔”魅力。这里家家户户以手工制作毛笔为业,每到一家,好客的周坊人都会热情地将各式毛笔一古堆儿拿出来任人取走,说“这是不收钱的,大家拿去试用吧。”文港被称为“华夏笔都”,以农耕笔庄为纽带的“天下第一笔庄•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 总投资一亿二千万元,会期的半个月前举行了奠基仪式,相信今后的文港皮毛市场因了博物馆的落成一定更加繁荣。陈克希先生把所见所闻逐一记下,恐有遗漏和混淆,其细致可见一斑。对于文房四宝我知之甚少,虽然听说过“徽宣”“湖笔”等,但是湖州的徐重庆先生擅书法,告诉我“湖笔”因为没有形成产业链,市场占有率小,倒是十堰大学的廖延唐教授多年购用“农耕笔”,知道文港毛笔占据了国内市场百分之七十的销售份额。如果在周坊拿几支毛笔是为了好玩,会期中专门去农耕笔庄买笔可就是附庸风雅了。南京大学的徐雁教授得了若干款毛笔,说这是不是可以催促自己也练练毛笔啊。所以我回来后心血来潮地在孔夫子旧书网还拍了一个小砚台,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写出几个所谓的毛笔字来。同行的十堰作协副主席闫进忠说字写的好不好是有天赋的,他比喻说十分爱好,可劲培养,恐难跑出许多的刘翔来,这的确是有道理的。
  
   采风之旅的次日,年会在进贤县会展中心开幕。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豆罗致辞、进贤各级官员相继发表简单讲话后,很快就进入由特邀嘉宾龚明德主持的年会议程。与会者分别来自《芳草地》《书脉》(北京)、《东方书林》(上海)、《日记杂志》(山东济南)、《聊斋园》(山东淄博)、《书友》(湖北十堰)、《崇文》(湖北武汉)、《向阳湖文化报》(湖北咸宁)、《开卷》、《悦读》、《书乡》、《藏书》(江苏南京)、《书人》(湖南长沙)、《书香》(安徽合肥)、《闽都文化》(福建福州)、《清泉部落》(内蒙呼和浩特)、《文笔》(江西进贤)等十多家民间读书报刊,以网络为平台的《中国旧书网》亦首次与会,从而使年会成为民间读书报刊同仁聚集最多的一届。此外,百余名代表中有年会特别邀请的出版家钟叔河先生,有在读书界享有盛誉的作家如陈子善、陈学勇、徐雁、薛冰、王稼句、彭国梁、黄成勇、董宁文、林公武诸公,也有河北教育、长江文艺、岳麓书社、古吴轩等出版社的代表。
  
   年会仍以传播文化,营造全社会书香氛围为主旨。钟叔河先生回顾了自己喜欢上周作人著作的读书经历和由他主事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的过程。先生从抗战后即形成古人好张岱、现代读作人的读书特色,所以被“右派”的原因之一就是收读旧书、不看新书。一九七九年开始,钟叔河先生倾力曾国藩、周作人著作的出版,尤其一九八二年岳麓书社陆续问世的知堂著作,现在成为藏书热点,并且引领周作人著作民国版本价格的持续走高。与《书香》的汪应泽先生去拜访钟叔河先生时,我特意带去《知堂书话》、《书前书后》、《念楼集》、《念楼学短》等书请先生签名。钟叔河先生颇健谈,说他依然如故地喜欢阅读书籍,尽管网络很厉害,它永远代替不了纸本阅读。龚明德先生正好也在年会疾呼和倡导“纸阅读”形态。
  
   各地民间读书报刊同仁及与会代表均在年会畅所欲言。王稼句先生特别提到范笑我的《秀州书局简讯》,不仅遗憾其划了一个休止符,也就《笑我贩书》三编的行世无期而扼腕。张阿泉先生赴会带来《清泉部落》创刊号有冯传友先生专文谈及笑我君,我视作一曲《秀州书局简讯》挽歌。陈学勇先生说他“尤喜欢读民间读书报刊”。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黄成勇先生认为,这些刊物的质量大多不比带“国”字头的公开刊物差。彭国梁先生自称是“民间报刊的受益者”,广通书局为他印制的自绘藏书票和该公司带来的四十余枚一套的藏书票成为年会极受欢迎的赠品。徐雁先生在发言中称赞民间读书报刊的人文群体很和谐,从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必将形成民间读书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使书香文化的延伸造就出全社会的读书氛围。
  
   对于今后民间读书报刊的发展,与会者谈及的观点代表了各地不同的看法。《闽都文化》的林公武先生主张民间报刊要着眼于民间,保持自己的特色。《向阳湖文化报》的李城外先生建议各届年会确定一个主题。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邓子平先生介绍了《藏书报》的情况。热烈的发言也激发了媒体记者,《中国图书商报》的张维特先生表示民间读书人的热情值得“做一个专题”。因为时间关系,与《芳草地》的谭宗远兄在龚明德先生下榻处略有交谈,我曾玩笑说他身为民间读书报刊的鼓吹者,参加年会是逢双不逢单啊。原以为明德移驾四川师范大学不与会本届年会的,结果还真来了,也打破了他逢双不逢单的与会惯例。龚明德先生年会之后在博文上希望第六届全国年会“能就民办读书类报刊的主事者的境界问题,有大量的讨论”,这个观点在本届年会上也有类似的表达。
  
   年会前与谭宗远先生联系,他自京为我带来贺敬之签名的《雷锋之歌》。徐雁先生相赠《中国旧书业百年》,题曰“安得开门常对月/更思作室为藏书”,“此精装数百册之一也/持赠于江西进贤民报刊五届年会”。我还特意带来两册《秋禾书话》请他签名,其中一册以苏轼“秋禾不满眼”题之,书话类书籍在孔夫子旧书网特别能受到书友追捧,遂按原价十九元起拍于孔网,被注册不久的“木石居”书友以八十六元拍得,我把年会所得两种藏书票及民间报刊若干种寄赠之。自牧兄为年会赶出了《日记杂志》第四十五卷,系《半月日注》专号,作者愈翻新,内容愈斑驳,读之愈发情趣横生。中国文史版的《淡庐序跋》收入自牧序跋百余篇,亦见赠于年会。黄成勇先生、闫进忠先生、李城外先生分别在年会赠出各自的著作《幸会幸会 久仰久》、《小城记石》、《向阳情结——文化名人与咸宁》,颇得书友青睐。除老朋友外,我也在年会认识了新朋友,如曾常供稿给《书友》的刘经富先生、著《夜趣斋读书录》的林公武先生、编《毛边书情调》的沈文冲先生、《书脉》的文泉清先生、《中国旧书网》的张哲先生以及为年会忙得不亦乐乎的夏国平先生等等。
  
   年会之前,为解大寒索裘之虞,我已经在网站搜罗了南昌的淘书地址。湖北的一行是自驾车赴会,返程途中,我们先到位于南昌市南郊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参观,才去位于滕王阁对面的地下室古玩市场,虽是双休日,大概偏逢靡雨,并无游人如织景象,书价也比武汉的要贵。淘书这事儿,最好还是地摊,实体店难得遇上惊喜。尽管无功而返,也算到此一游,不虚此行了。去进贤路上,分别途经上饶、共青城,虽未一观,却惹来一车人纷纭,倒也愉快。返程时却下马观花,在景德镇领略瓷都之韵,过鄱阳湖,宿九江,至次日,同行的传友兄径直上了庐山,其余人等只游览了烟水亭的周瑜点将台便结束了江西之行。年会屡有,盛况常在,进贤意欲打造资料中心,以壮大持续发展的民间读书报刊的读书人队伍,实在是大手笔。左图右史,一定能够成为第六届年会津津乐道的谈资!
  
  原载《文笔》二零零七年冬之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7:15 , Processed in 0.1677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