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一班主任工作指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1:10:1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避免与家长的矛盾冲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班主任之友》   

        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结合,是教育学生最有效的途径。在学校与家庭合力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他们相互接触的机会最多,问题最具体,所以也最容易发生矛盾冲突。有些年轻班主任由于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面对比较“刁难”的家长时,往往束手无策,变得被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需要讲求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就如何巧妙地避免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谈一谈我的一管之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对学生“先扬后抑”的评价方法是与家长交换意见的制胜法宝
  
  所谓“先扬后抑”,就是指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要先向家长谈学生的优点,然后话锋一转,再来指出学生的缺点。“先扬”是“后抑”的基础,是前奏,而重心是“后抑”。它符合人类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因为人人都喜欢听好话。
  “先扬”是交换意见前的铺垫,通过“扬”让家长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孩子并没有成见,同时也为家长树立了教育的信心。有了这样的基础,家长就容易接受。不难想象,对自己的孩子都失去信心的家长还会配合学校的教育吗?这就是常说的,要批评人,就得先给他一颗糖吃的道理。特别是在与调皮学生的家长交换意见时,更应该如此。
  家长并不是不能接受孩子的缺点,其实有时他们是非常希望知道孩子的缺点的。只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你一味地“抑”,给家长留下的印象是,他的孩子在你的眼中全是缺点,这无疑把家长推向绝望的边缘。你想想,一个面临绝望的、内心受到伤害的家长,他不伤害你才怪!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同时,你一味地“抑”也反映出你看问题是片面的,对他的孩子是有成见的。
  在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我们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介绍学生的情况,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一个再调皮的学生,身上也不乏优点。例如,在你眼里无用的学生,可他在班上能挑起打篮球赛的重担。往往调皮的学生都比较活泼,他们很乐意为班级和同学做事,我们可以发扬他的这一优点,不是很好吗?所以向家长指出学生的缺点时,要“先扬后抑”。这样家长高兴,因为孩子再调皮,老师并没有嫌弃他,相反还看到了他的优点,这样让家长看到了希望,教育的合力自然就形成了。
  一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就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班主任作了很多努力,但是毫无效果,照这样下去,这个学生非出问题不可。班主任把家长叫来,就把学生的缺点说了一大堆。还没等他说完,家长就激动起来了,并责问班主任,我的孩子原来不是这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难道你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把他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不可救药,家长能不生气吗?最后事情闹到了年级组,把这个学生转到了另一个班,才平息下来。
  其实班主任也是为学生着想,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教育。可是他没有掌握沟通的技巧,一直在说学生的不是,其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后来那个做生意的家长每次在街上碰到这位班主任时,就当着他的面乱骂一通。尽管这个家长的做法不对,对自己的孩子护短,不利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做工作,就不会给这位家长留下任何刁难的借口。因为人心毕竟是肉长的,只要你诚心诚意地与家长沟通,注意“先扬后抑”,家长是会理解的,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请记住,被别人伤害,往往是在伤害别人之后。
  
  二、“吃酒人先告醉”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教育策略,往往使问题由被动变得主动
  
  所谓“吃酒人先告醉”,是指班主任在面对家长时,主动检讨自己工作中的毛病和不足,而不是推卸责任,一味地指责学生的不是。它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教育策略,往往使问题由被动变为主动。
  采用“吃酒人先告醉”的态度,才会显示你作为班主任的责任感,家长才不会感到你在推卸责任,它体现了你的坦诚,让原本尖锐的问题变得委婉。即使家长心中有什么不满,也会烟消云散;你工作中有什么过错,他也会原谅。在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检讨后,再从关切的角度指出学生的缺点,家长就不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吃酒人先告醉”,营造了一种利于解决问题的开诚布公的氛围。
  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难免要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如学生之间发生伤害事件后,稍有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与家长间的矛盾冲突。这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与家长间的谈话技巧。不妨采用“吃酒人先告醉”的处理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被伤害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容易获得家长的理解。如果我们还一味去指责学生的不是,那肯定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三、采用定时通报制,是一种让家长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家庭是学生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场所。家长可以通过经济制裁等一些强制性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学校不能。同时我们在学校看到的往往只是学生的一个侧面。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其起因可能是家庭因素,所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显得非常重要。
  采用定时通报制,是一种让家长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定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情况,既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还可以让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尽到我们告知的义务。
  现在留守学生很多,家访难度很大,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等定时通报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例如,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在学生发生较大的事件(如打架、偷盗等)或表现变差、成绩下降时,及时向家长汇报,让家长参与教育和问题的处理。
  有个学生表现很差,课堂上不是瞌睡就是看小说,还常常在校外打架。班主任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手段,可是学生就是屡教不改。班主任最后把家长叫来。家长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怎么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反问班主任,孩子变成这样,你们就没有责任吗?你们哪次向我们家长说过?现在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管不了了,就想推卸责任,没有这么容易!弄得班主任哑口无言。这时班主任如果稍不冷静,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尽管这位家长说的话有些牵强,他没有尽到一个家长对子女应有的主动教育的义务,但是案例中的班主任也是有责任的,因为他没有尽到告知的义务。如果他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定时通报制,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教育,而且家长也会更加理解我们为他的子女所做的工作。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有一天,孩子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家长也能理解和坦然接受。所以定时通报制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班主任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七擒孟获”是一种以有限次的机会逐渐升级的教育方式,让家长心服口服
  
  “七擒孟获”,讲的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班级管理也是一样,有些学生一旦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接触后,很难自拔,甚至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很可惜。这时,即使他对学校的影响太坏,但要因此劝其退学,与家长的矛盾冲突肯定会一触即发。这时我们不妨学一学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处事艺术。诸葛亮对孟获都能做到七擒七放,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给学生两次、三次甚至四次机会呢?每一次“放”的时候,我们都当着家长的面,和他讲清楚,告诉他机会是有限的,给他头上戴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即使有一天,他自己都觉得在学校呆不下去的时候,他会主动选择离开。家长也无半点怨言,因为他知道是自己的孩子不争气造成的。
  “七擒孟获”是通过逐渐升级的方式有限次地给学生以机会,既可以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让他对学校的教育心服口服。要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第二次机会或者很多次机会。
  总之,不同的家长,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要求,在与他们相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灵活运用教育艺术,和谐地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6:37:2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58 , Processed in 0.0550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