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转自[人民网论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9 13:0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米兰·昆德拉有句话说:“人类一开口,上帝就发笑”。其实,人类天生就会制造各种各样的笑话,古往今来,四海皆同。在我们的身边,网络上的帖子、杂志期刊上的专栏、聚会时人们的谈资,似乎都已经离不开那些脍炙人口的笑话。不论是快餐似的爆笑段子,还是大师口中的幽默文化,竟都可能或者已经成为“经典”。生活中,有时需要一缕微笑,有时则需要开怀大笑。人们可以把笑当作一种警世寓言,也可以把笑当作一种处世哲学,更有些时候,笑也只不过就是一个玩笑而已。
爆笑演绎娱乐时代

  时下,在诸多网站有一类内容成了点击“新宠”——各种爆笑帖子以及爆笑图片。许多人进入网站,逢“爆笑”两字必点、必看、必笑,他几乎成为网民看新闻玩游戏后的另一种“网活方式”。
  我们可以先看几则搞笑的段子:
  ——蛇、蚂蚁、蜘蛛、蜈蚣几个人在家里打牌。玩了一会,大家商量去买饮料。蛇说:我没脚,我不去,让蚂蚁去。蚂蚁说:蜘蛛八只脚,比我的多,让蜘蛛去。蜘蛛说:我的脚再多也比不过蜈蚣大哥,让蜈蚣去吧。蜈蚣无奈,没办法,谁让我脚多呢?于是蜈蚣出门去买饮料。一个多钟头了,不见蜈蚣回来,两个钟头后,还不见蜈蚣回来。于是大家让蜘蛛出去看看,蜘蛛一出门就看见蜈蚣在门口坐着,蜘蛛很生气,问:你怎么还不去呀?大家等着呢。蜈蚣也急了,说道:废话!你们总得等我穿好鞋吧!
  ——一只蜗牛正在路上行进,结果后面来了一只乌龟从他身上辗了过去,后来蜗牛被送医急救,当蜗牛神智恢复清醒后警察问他当时的情况,蜗牛回答到:“我不记得了,当时他的速度太快了……”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无奈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汗下。
  类似的段子在网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爆笑的方式可以看作对当前娱乐时代中流行文化的一种演绎,它是通俗的、民间的、大众的。也许有人会在生活中遇到伤心的事情,但是这些笑话可以扮演一个“笑脸”与“开心果”的角色,可以让人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得到休闲与放松。很多笑话的作者是年轻人,他们大都是抱着娱乐、健康的心态进行创作。
  面对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爆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和流行。它反映了人们的内心追求,即身心健康快乐和可持续的乐。为什么要加上可持续的乐呢?因为像“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也都是乐,但却是不可持续的乐。判断可持续的乐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以什么为乐,即所谓的价值取向。上网看爆笑帖子,这里的乐子有些是中性或者说是无害的,而有些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一句话:提倡正确的乐,反对低俗的乐,禁止有害的乐,允许中性的乐。
大师笑论幽默境界

  与娱乐的搞笑不同,幽默需要达到一种境界。从这一点上来说,也许真正懂得幽默的人就不能成为大多数了,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大师级人物的评述中找到蛛丝马迹的线索,其实,真正的幽默还需要个人去用心体会,每个人都会找到不同的答案。
  ◆林语堂的幽默——首倡“幽默文学”
  林语堂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谈吐诙谐。1924年5月,他在《晨报》副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第一次将西文中的“humour”译成“幽默”。“幽默”一词始见于《楚辞·九章·怀沙》,意为寂静无声。林语堂信手拈来,将它用得巧妙。
  1932年9月16日,林语堂和潘光旦等人发起创办的《论语》问世,这份半月刊以“幽默闲适”和“性灵嬉笑”见长,借“笑”暴露黑暗现实,有讽世之意。它可谓一鸣惊人,创刊号屡次加印,每期发行量很快达到三四万册。随即,幽默刊物纷纷亮相,幽默文章成时尚,以至翌载被称作上海文坛的“幽默年”。
  上世纪30年代前期,诚如鲁迅《一思而行》所说:“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幽默文学在我国异军突起,虽然有着特定的时代原因,但林语堂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林语堂将幽默视为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美学风格;他的《幽默》中,甚至认为:“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都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要求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钱钟书的幽默——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
  钱钟书本人也偏好幽默文风,但他对林语堂式的“幽默文学”却评价甚低。他以为此类幽默脱离社会环境,不过是上等文人的小把戏。
  钱钟书在《论幽默》一文中用他自己特有的文风分析了笑与幽默的问题,“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了!”。>>>
  ◆关于幽默的名言——
  ●鲁迅:用玩笑来应付敌人,自然也是一种好战法,但触着之处,须是对手的致命伤,否则,玩笑终不过是一种单单的玩笑而已。
  ●林语堂:我很怀疑世人是否曾体验过幽默的重要性,或幽默对于改变我们整个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幽默在政治上,在学术上,在生活上的地位。它的机能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还不如说是化学上的。它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的根本组织。我们须默认它在民族生活上的重要。
  ●钱钟书: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王蒙:好的幽默并不只是让你笑,还让你哭呢!哭多了眼泪就会跌价,于是乎泪尽则喜,嬉笑之中仍然可以看到作者那庄严赤诚的灵魂。也许幽默的痛苦并不比痛苦的痛苦弱。
  ●钱仁康: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编者按】米兰·昆德拉有句话说:“人类一开口,上帝就发笑”。其实,人类天生就会制造各种各样的笑话,古往今来,四海皆同。在我们的身边,网络上的帖子、杂志期刊上的专栏、聚会时人们的谈资,似乎都已经离不开那些脍炙人口的笑话。不论是快餐似的爆笑段子,还是大师口中的幽默文化,竟都可能或者已经成为“经典”。生活中,有时需要一缕微笑,有时则需要开怀大笑。人们可以把笑当作一种警世寓言,也可以把笑当作一种处世哲学,更有些时候,笑也只不过就是一个玩笑而已。
爆笑演绎娱乐时代

  时下,在诸多网站有一类内容成了点击“新宠”——各种爆笑帖子以及爆笑图片。许多人进入网站,逢“爆笑”两字必点、必看、必笑,他几乎成为网民看新闻玩游戏后的另一种“网活方式”。
  我们可以先看几则搞笑的段子:
  ——蛇、蚂蚁、蜘蛛、蜈蚣几个人在家里打牌。玩了一会,大家商量去买饮料。蛇说:我没脚,我不去,让蚂蚁去。蚂蚁说:蜘蛛八只脚,比我的多,让蜘蛛去。蜘蛛说:我的脚再多也比不过蜈蚣大哥,让蜈蚣去吧。蜈蚣无奈,没办法,谁让我脚多呢?于是蜈蚣出门去买饮料。一个多钟头了,不见蜈蚣回来,两个钟头后,还不见蜈蚣回来。于是大家让蜘蛛出去看看,蜘蛛一出门就看见蜈蚣在门口坐着,蜘蛛很生气,问:你怎么还不去呀?大家等着呢。蜈蚣也急了,说道:废话!你们总得等我穿好鞋吧!
  ——一只蜗牛正在路上行进,结果后面来了一只乌龟从他身上辗了过去,后来蜗牛被送医急救,当蜗牛神智恢复清醒后警察问他当时的情况,蜗牛回答到:“我不记得了,当时他的速度太快了……”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无奈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汗下。
  类似的段子在网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爆笑的方式可以看作对当前娱乐时代中流行文化的一种演绎,它是通俗的、民间的、大众的。也许有人会在生活中遇到伤心的事情,但是这些笑话可以扮演一个“笑脸”与“开心果”的角色,可以让人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得到休闲与放松。很多笑话的作者是年轻人,他们大都是抱着娱乐、健康的心态进行创作。
  面对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爆笑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和流行。它反映了人们的内心追求,即身心健康快乐和可持续的乐。为什么要加上可持续的乐呢?因为像“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也都是乐,但却是不可持续的乐。判断可持续的乐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以什么为乐,即所谓的价值取向。上网看爆笑帖子,这里的乐子有些是中性或者说是无害的,而有些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一句话:提倡正确的乐,反对低俗的乐,禁止有害的乐,允许中性的乐。
大师笑论幽默境界

  与娱乐的搞笑不同,幽默需要达到一种境界。从这一点上来说,也许真正懂得幽默的人就不能成为大多数了,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大师级人物的评述中找到蛛丝马迹的线索,其实,真正的幽默还需要个人去用心体会,每个人都会找到不同的答案。
  ◆林语堂的幽默——首倡“幽默文学”
  林语堂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谈吐诙谐。1924年5月,他在《晨报》副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第一次将西文中的“humour”译成“幽默”。“幽默”一词始见于《楚辞·九章·怀沙》,意为寂静无声。林语堂信手拈来,将它用得巧妙。
  1932年9月16日,林语堂和潘光旦等人发起创办的《论语》问世,这份半月刊以“幽默闲适”和“性灵嬉笑”见长,借“笑”暴露黑暗现实,有讽世之意。它可谓一鸣惊人,创刊号屡次加印,每期发行量很快达到三四万册。随即,幽默刊物纷纷亮相,幽默文章成时尚,以至翌载被称作上海文坛的“幽默年”。
  上世纪30年代前期,诚如鲁迅《一思而行》所说:“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幽默文学在我国异军突起,虽然有着特定的时代原因,但林语堂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林语堂将幽默视为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美学风格;他的《幽默》中,甚至认为:“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都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要求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钱钟书的幽默——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
  钱钟书本人也偏好幽默文风,但他对林语堂式的“幽默文学”却评价甚低。他以为此类幽默脱离社会环境,不过是上等文人的小把戏。
  钱钟书在《论幽默》一文中用他自己特有的文风分析了笑与幽默的问题,“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了!”。>>>
  ◆关于幽默的名言——
  ●鲁迅:用玩笑来应付敌人,自然也是一种好战法,但触着之处,须是对手的致命伤,否则,玩笑终不过是一种单单的玩笑而已。
  ●林语堂:我很怀疑世人是否曾体验过幽默的重要性,或幽默对于改变我们整个文化生活的可能性——幽默在政治上,在学术上,在生活上的地位。它的机能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还不如说是化学上的。它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经验的根本组织。我们须默认它在民族生活上的重要。
  ●钱钟书: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王蒙:好的幽默并不只是让你笑,还让你哭呢!哭多了眼泪就会跌价,于是乎泪尽则喜,嬉笑之中仍然可以看到作者那庄严赤诚的灵魂。也许幽默的痛苦并不比痛苦的痛苦弱。
  ●钱仁康: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笑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论是快餐似的爆笑段子,还是大师口中的幽默文化,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在乎的就是那种积极向上的心境与乐观健康的态度。生活中,有时需要颔首微笑,有时需要会心一笑,有时需要开怀大笑。人们可以把笑当作一种警世寓言,也可以把笑一种处世哲学,更有些时候,笑也只不过就是一个玩笑而已。以上的一些关于“笑”的现象其实是用来解释态度问题的。也许,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郁闷的理由,不过,还是请尽量保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微笑着面对走过来的一切人或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00 , Processed in 0.0623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