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 馆]老板李艾清先生又跑得气玩翘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6-25 20:20:26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6-25 21:09:40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咬定创站宗旨,永不更移。让时间和实践来做裁判。
23#
发表于 2011-7-2 14:55:05 | 只看该作者
茶道

文/月满小楼



与你对饮之前

我必须选择一间干净的茅舍

怀揣一本陆羽的经

与你对饮之前

我必须落脚在山涧

思考流水之音


用滚烫的流年

让岁月翻滚

然后沉淀

沉淀出一种隐隐暗香

只需轻轻一品

我便能吐气若兰


在眼神与你交流之前

我必须焚一炷香

让虔诚之意遍及山野

遍及你千疮百孔的灵魂


举起手中的杯

便能禅悟一种人生

禅悟;'苦涩,甘冽,得意与失意过后的

余香绕舌
24#
发表于 2011-9-6 10:19:01 | 只看该作者
茶道乎?商道乎?
文|秋水无尘

       从云端徐徐降落,把一颗俗杂尘务中淹渍了良久的心,泊在美丽的武夷山。徜徉于这片美丽的碧水丹山,给紧张的身心好好的放个假。天游峰、九曲溪、古崖居、悬棺,奇山秀水,峰回路转,其景若雕若琢,鬼斧神工,浑然天成。
       最妙的是武夷山的茶。无论是蜿蜒旧道还是峻险天梯,一路走来,碧绿的茶树蔚然成景。“大红袍”、“晚甘侯”、“佛手”、“水仙茶”,古色古韵,古味古香。单只是听导游的介绍便已然醉了,仿佛那嫩绿的茶树上,缭绕了氤氲的茶香。撷一片嫩嫩的茶心,与口里咀嚼了,便俨然有股清新的苦涩,与这片美丽的丹霞地悄然的融于一体。
       武夷山盛产岩茶,以大红袍为著。大红袍一起优美的传说、清韵的色香,源源流长。其他诸如晚甘侯、佛手、铁观音等若干茶品,其源也久、其名也盛、其味也醇、其色也新。及至亲尝,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
        武夷人以茶待客,由来已久。功夫茶细斟慢啜,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一路走来,酒肆茶寮,商铺店面均有精美的木雕茶桌、木雕茶凳,精致的茶具、沸腾的水,这景致就足以令人留恋。但凡进的店来,主人便热情的邀请。一小壶铁观音或者大红袍泡出了无与伦比的情致。小小的茶盅,在武夷小妹的优美的纤手里翻转,擎一杯在握,先轻轻的嗅了、再慢慢的啜、再细细的品、再静静的咂、再淡淡的回味,整个人的魂灵便在这茶香的浸润下舒展了、静歇了、安宁了。
       你可以随便的在主人的店里点些别的茶品,加以对比。主人慢条斯理的给你换水、换茶,主人也没有一丁点儿厌烦。一边给你斟茶,一边给你讲武夷山的茶文化,给你讲武夷山的风土人情,给你讲武夷山的传说故事、给你讲武夷山的山珍特产。等你品够了茶,满足的站起身来,惬意的舔着唇告辞,主人拱手相送,主客两宜。你买东西也好,不买东西也好,主人仍旧热情的邀你再来。
       不过大多数客人会多多少少的带些东西的。毕竟出来旅游,总要带些当地的特产回家分给朋友们共享。于是乎,几道茶品下来,再出门时客人大多是大包小包的喜滋滋的出门。买的舒畅,卖的豪迈。乃有所悟:茶道者,商道也!
       以茶为媒,把客人留住。把客人留住就有无限的商机,只要客人在店里停留,就有可能购物,还可以吸引别的顾客进店,这归根结底也是一种生意经。不过这种生意经是以茶载道,文明水准高的多了。主人费上个把时辰,陪你品茶,最后你不买他的东西,主人也毫无怨言,这是种境界,是一种文化。回过头来,看我们当地的生意人,进了门来所有的眼睛、动作、语言,全都赤裸裸的瞄准了你的钱包,就差动手抢了。看了、试了、问价砍价后要是不买,轻则用白眼球砸你,重则出言不逊,欠缺的是一种叫做教养和修为的东西。
       茶的熏染陶冶确实把儒商的文化潜质,浸润于武夷商人的骨子里。后来我们粗略的计算过,凡是我们几个人驻足喝过茶的店,都多多少少的买了点东西,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于是更加钦佩武夷人的茶道。
       功夫茶,功夫在茶外!
25#
发表于 2011-10-5 10:0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冯教授:“网络热词hold住,其实孝感方言里早有了”】





Fzh333 原帖:网络热词hold住,其实孝感方言里早有了啊,孝感话里把抓住叫hou住。张老三hou住李老四的领口,啪啪扇了两耳巴子。
-----------------------------------------------------------------------------
冯教授的帖子引起我极大兴趣,因出门在外,匆忙回帖如下:
  

一,巴比塔(Tower of Babel)的故事
  
挪亚按上帝的旨意建造方舟,洪水后,挪亚的后代繁衍众多。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人变骄傲了,想建一座通天的塔, 上帝不愿意人们仅凭自己的气力,这么简单地上天了,于是变乱了人的言语。从此,人们说不同的语言,彼此无法交流,建造通天塔的工程搁浅,无法进行下去了。人们散居各地,言语不通,交流便发生了困难。
  
“巴比塔”的故事不能作为各民族言语不通的依据,但这一故事预示了人类在彼此交往上存在着某种先天性的困境。
  
奇妙的是,上帝仅让人保留了唯一的一句相同口音,这便是人们对母亲称谓。
世界各地、不管哪个民族、何种语言,呼喊自己母亲的这句“妈-Ma”的口音却是相同的! 即使也有人喊“娘”,但人开始学说话,第一个发音都是“Ma”。
孝感人把M音发重了,发长了, M—M—A 变成了“姆妈”, 但终究还是“妈—Ma”音。
  
这是上帝给人的启示:不管人生于何处、何种环境,永远脱离不了母亲。“妈—Ma”这个音永不改变。
  
二,并不是巧合

冯教授说:“网络热词hold住,其实孝感方言里早有了啊,孝感话里把抓住叫hou住”。
这不是巧合!


巴比塔没建成,人类的语言变乱了。但是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西方主要语种中还隐藏着许多相同的“口音”。
  
即便是东、西文化差异大,语言、文字各成体系。在中文与英文中也可以挖掘出许多相同意思的“古语”出来! 它们有着相同的语音音节。
  
举例:英文:temple 中文:坛;  英文:hate  中文:恨;  英文:book  中文:薄;
     英文:strong  中文:壮;  英文:song  中文:颂; 英文:drag  中文:拽
     英文:pay   中文:赔; 英文:quick  中文:快;
  

三,语言并不能完全阻断人们相互沟通与交流

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国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把在江西农村的母亲接来美国照看孩子,母亲是个哑巴,刚来美国不出门。后来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家探访,在那些和善、耐心的美国人面前,他母亲摆弄双手介绍自己身事,透过眼光得到对方的回应。日子久了,这位中国农村来的哑巴老妈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活动,居然交了不少朋友,深受当地人的欢迎。
时隔几年,我去看望她,亲眼见她与一个美国老太太坐在花园里“谈笑风生”,我好奇地问美国老太,老太说:It’s amazing grace!
  
“口似悬河,天花乱坠”的语言能力并不能打开人的心门;“心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真诚、朴实的话语可以建立起相互交流的默契。我朋友的母亲没有语音语言能力,凭着心灵诚实,与人交流,获得了平安喜乐的真谛!
  
上帝变乱人的口音是因为人骄傲,自以为是,想一步登天,想成为神。也许,在各种语言中还留有许多未被人发现的密码或基因。
  
                                                  Laoli 于Alhambra CA
26#
发表于 2011-10-22 19:00:33 | 只看该作者
⊙一位留学欧洲学美术的年轻画家要开画展,因仰慕吴敬恒,便挑了幅自己最得意的画作请他题词。因是超现实的抽象画,吴敬恒左观右览,不得要领,遂题打油诗一首:远观一朵花,近看一个疤。原来是幅画,哎呀我的妈!

⊙章太炎一向讨厌伍廷芳。伍廷芳死后,其子伍朝枢拜访章太炎,说:“先父身体康健,只因总理( 指孙中山)蒙难,奔走湘粤,操劳过度,遂致病倒,十天之中,须发皆白……”章插嘴道:“伍子胥一夜须白过昭关,君家早有先例。”伍朝枢又说:“火葬如在欧美,极为寻常。惟在中国,尚属创见。”章笑道:“我国古已有之,武大郎就是火葬。”次日,章太炎送去一副挽联:一夜白髭须,多亏东皋公救难;片时灰骸骨,不用西门庆花钱。

⊙陈衡哲给胡适写信称先生,胡适回信说:“你若‘先生’我,我也‘先生’你。不如两免了,省得多少事。”陈女士回曰:“所谓‘先生’者,‘密斯特’云也。不称你‘先生’,又称你什么?不过若照了,名从主人理,我亦不应该,勉强‘先生’你。但我亦不该,就呼你大名。还请寄信人,下次寄信时,申明要何称。”胡适回:“先生好辩才,驳我使我有口不能开。仔细想起来,呼牛呼马,阿猫阿狗,有何分别哉?我戏言,本不该。下次写信,请你不用再疑猜,随你称什么,我答应响如雷,决不再驳回。”

⊙潘光旦任教清华大学时,和沈茀斋(沈履)是邻居。有一回,沈茀斋半夜有电报到,邮差误将“斋”认作“齐”字,在门外大叫:“屋里有沈茀齐吗?”吃早饭时,潘对沈说:“昨夜邮差大不敬,将尊兄的下半截割掉了。”同桌吃饭的人大笑不已,冯友兰几笑到喷饭。

⊙张继拜访林森,对方恰巧不在,只好留下一张纸条离去。次日,他收到林森一张小笺:“公临我不获,罪甚罪甚,返寓见留言,喜极喜极!覆草请速来,勿却勿却!入夜谋一醉,乐乎乐乎!”张继提笔回道:“来沪先造府,唐突唐突!坐了冷皮凳,不快不快!既约我小饮,算数算数!勿作再亡羊,至祷至祷!”

⊙卢前体胖,1936年,张恨水、张友鸾、卢前、左笑鸿等几位友人相聚,酒过三巡,张友鸾忽然大谈扑克牌之奥秘。左笑鸿说,扑克牌最高分为“同花顺”,于是仿效王渔洋的“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吟出:“又是同花,又是同花顺。”张恨水立即接过去说:“冀野(卢前字 )辞藻无伦,而身体肥硕,可赠以词:‘文似东坡,人似东坡肉。’”席上恰有一盘“东坡肉”,一语双关,举座闻之大笑。

⊙清华校长梅贻琦和韩咏华夫妇到冰心家中度周末。梅见桌上有一首宝塔诗,是冰心为调侃夫婿吴文藻所作,诗中说吴文藻是一个傻姑爷,并说“原来教育在清华”。梅贻琦看后,妙笔一挥,续写两句:“冰心女士眼力不佳,书呆子怎配交际花。”在座学者看后哈哈大笑,冰心只好自认“作法自毙”。

⊙谭鑫培的戏风靡北京,各大学多有谭迷。一天课间休息,教师们闲话谭的《 秦琼卖马》,胡适插话:“京剧太落伍,用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都静听高论,无人插话,突然黄侃长身立起,说:“适之,适之,那要唱武松打虎怎么办?”

⊙陈寅恪与赵元任是同事,于是便在赵家搭伙。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个热心肠,快人快语。见陈寅恪年近四十,便对他说:“寅恪,这样下去总不是事。”陈寅恪答:“现在也很快活嘛,有家就多出一些麻烦来。”赵元任幽默地说:“不能让我太太管两个家啊!”

⊙辜鸿铭常有雷人之举,有次到电影院看电影,他的前排坐着一秃顶的苏格兰人。辜于是拿出旱烟杆,轻敲那位苏格兰人的秃顶,低沉地说:“请点着它!”那苏格兰人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影,冷不防被人一击,吓了一跳,赶紧拿出火柴,连划数根之后才替他点上烟。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一次几百个学生聚集一处,要求免交讲义费。蔡元培坚持校纪不肯通融,以至秩序大乱。最后蔡站在红楼门口,怒目圆睁,挥拳作势,大声喊道:“我跟你们决斗!”学生们纷纷后退。

⊙胡适曾有“新三从四德”论,曰: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严独鹤去探访一位写白话诗的朋友,适逢朋友不在,严便在房里等候,猛然发现书桌上有一首未完稿的白话诗,题为《 咏石榴花》,当中一段为:“越开越红的石榴花,红得不能再红了。”严觉得好笑,便提笔接写两句:“越做越白的白话诗,白得不能再白了。”

⊙胡适曾写过一首题为《 朋友》的白话小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五四运动期间,校长蔡元培经常离校,校务就委托胡适管理。校外的社会活动,蔡也多请胡适代表出席。故此,黄侃笑说胡适是“一只绕着蔡元培上下翻飞的黄蝴蝶”。

⊙郁达夫请一位在军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后付账,郁达夫从鞋底抽出钞票交给堂馆。朋友很诧异,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郁达夫笑笑,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要压迫它。”

⊙叶公超借了吴宓的钱却忘了还。吴宓在日记中写道:“公超陪宓至交通银行,以国币三十五元,换得港币三十二元,公超借去宓港币十元(始终未还 )。”某日又写:“我应当催他还,这是帮助他,怕他万一忘掉成为品德上的污点。”

⊙黄侃对胡适说:“胡先生你口口声声说要推广白话文,我看你未必出于真心。”胡闻言不解,问道:“黄先生此话怎讲?”黄答:“如果胡先生你身体力行的话,大名就不应叫‘胡适’,而应改为‘到哪里去’才对啊!”胡听后无言以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30 19:41 , Processed in 0.2201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