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促进农村教师快速成长——湖北省恩施州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侧记
作者: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龚道敏 来源:《中国教师报》
“恩施州的网络教研活动是一项富有远见,特别适合山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极具实践意义的决策。”国内著名网络教育研究专家、湖北省教科所叶平教授对恩施州网络教研活动如此评价。
自2004年开始,湖北省恩施州教科所借课程改革的东风,正式在全州倡导和推行具有老、少、边、穷、库、山区特色的校本培训、区域性联片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网络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五大校本行动研究。 “我这个年龄的人,提笔忘字、张口忘词,手、眼、脑都跟不上趟,接受新事物比较慢。第一次通过网络点评我校田琼芳老师执教的《比一比》一课时,真是校长逼我上梁山。次数多了,只要进‘UC房间’,不说上两句,心里还真是闷得慌!”鹤峰县容美镇中心小学一位年过58岁的老师说。
恩施州教科所语文教研员俞玲说:“取得今天的成绩确实不容易,最初举行网络教研活动时,我们还得请老师们上网看课例,约定发言人,参与的只有三、四十人。而现在,400人的‘UC房间’每次活动都是爆满,教师争先恐后地发言,且水平越来越高。”
2007年,恩施州教科所确定小学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学科为网络教研首批实验学科,以视频课例为研究对象,以“UC”即时通讯工具、“民族教育科研网”和“恩施教师BLOG”为交流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尝试。网络教研采取“上传课例——教师观课——网上集中评议——总结、反思”的模式开展活动,即每次活动由一所学校按照活动主题,提前1~2周将某一位教师执教的常规课例(视频、教学设计)上传到“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上,各学校组织教师观看课例,准备交流评课材料,然后分学科利用每周三、四晚上7~9时的时间,集中到事先申请的“UC房间”进行交流,并由1~2名指定教师将活动实录进行整理,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各位发言或者没有轮到发言机会的教师将自己评课心得写进自己的博客。
据统计:2007年,三门学科共开展网络教研活动44次,有40位教师提供了研究课例视频,近200所小学(农村学校占70%以上)近14000人次参加了网络教研活动,有235位教师在“恩施教师BLOG”上建立了博客,撰写日志12000多篇,在“民族教育科研网”上传课例视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小结等信息2352条,总容量达13GB之多。 “真的没有想到,我在有咸丰县‘西伯利亚’之称的黄金洞民族小学执教,每周都有两次机会与州、县教研员和众多教师见面的机会,有什么难题都能够得到一个较满意的解决方案。”执教于咸丰县黄金洞民族小学的李礼老师说。
鹤峰县容美镇中心小学田琼芳老师说:“网络教研活动将我们聚在一起,让我感受自己在狭小天地中永远无法感受到的开放,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大家都是平等的,互为师,能听到各种真实的声音。伴随着这种声音,我在不断地成长。”
恩施州网络教研活动由州教科所对应的学科教研员牵头。每个学期初,教研员都要进行活动主题征集活动,将老师们反应集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网络教研的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确定后,全州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主题,主研1~2次活动。一年多来,20多个老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每次活动的研讨,均得到较好的解决。
恩施州教科所心理学教研员、所长胡卫国教授说:“这种经济、便捷、高效的网络教研活动一定要长期开展下去,保持教师的研讨激情非常重要。要让这种他组织行为变为自组织行为,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需要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采取一些有效激励措施,否则,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为防止“虎头蛇尾”现象的出现,恩施州教育局、教科所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持教师们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激情。一是以网络活动主题为主,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均有收获;二是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师参与活动的表现给予积极鼓励,比如教研员阅读教师博客中的文章后,均要以留言或评价的方式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让老师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对象;三是通过评优、评先的方式,肯定教师们活动成果。据统计:2007年来,评出网络先进单位19个,先进个人48个,网络教研精品文章70篇,给教师博客中的文章进行评价或留言达8000多条。
据悉,恩施州教科所在小学语文、数学和科学三科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功基础上,正在研究、策划拓展网络教研的学段、学科和优化网络教研方式。(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