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造“城市名片”——汉川抢救、挖掘、推广、创新民间特色文化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 16:4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造“城市名片”  ——汉川抢救、挖掘、推广、创新民间特色文化纪实
  □ 通讯员李志荣 丁先贵 报道


  善书飘洋过海,民歌四处传唱,楹联广为流传,这些民间特色文化,如今已成为汉川一张张精美“名片”。
  近年来,汉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间特色文化的抢救、挖掘和创新,采取多种措施,弘扬和培育汉川善书、汉川民歌和汉川楹联等一批地方文化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打造文化品牌,为彰显汉川形象 提高汉川知名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挖 掘
  汉川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十分丰硕。其间有被誉为“天下第七,湖北第一”的楹联奇才黄良辉、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民间奇人何三麻子、传奇状师柳炳元。善书、民歌、楹联等艺术形式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这些民间文化受到了冲击,其流失速度惊人,而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些民间文化,成为汉川市委、市政府面临的问题。
  2002年12月,汉川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兴市”战略,将文化产业正式纳入县域经济建设范围,并提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整理工作。
  汉川市委、市政府成立抢救保护领导小组,并组建相应的工作专班,对善书、民歌、楹联等民间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对传统文化传承人及专业人才队伍进行保护和培养。同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编成地方教材,纳入本土教育计划,在中小学校开设教育课,设置传统艺术表演专班,聘请传统文化传承人到学校授课。拨款200多万元,对历史悠久,濒临消亡的汉川善书进行原生态的抢救和保护,分期分批对重点善书老艺人的重点书目进行全程录像,建立电子档案。
  该市组成善书、民歌、楹联三个专班,收集了200多本艺人整理的善书案卷手抄本,编撰《汉川善书》、出版了《汉川民歌》和 《中国对联集成 · 湖北卷 · 汉川分卷》,在仙女山公园兴建了楹联艺苑。
  今年4月27日至28日,中国楹联(汉川)论坛、省花朝联会暨汉川市首届楹联文化艺术节在汉川举行。会上,中国楹联学会授予汉川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推 广
  12月7日,在汉川市马口镇最大的善书馆里,罗连苟贴出了“今天演出《打碗记》”的海报。每天,前来这里听书的老年观众有近百人。
  如今,在汉川市仙女山街道办事处和马口镇等地,已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善书演讲队伍,目前,善书艺人已由原来的 5人发展到18人。汉川支持和鼓励文艺工作者研究善书,撰写理论文章,一批善书研究理论文章在全国和省市刊物发表。
  楹联是文学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在汉川民间有一大批楹联爱好者,在全省楹联大奖赛中,汉川连续五年获得冠军。汉川市将楹联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繁荣丰富楹联创作的内容,使楹联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全市城乡楹联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马口、分水等12个乡镇相继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分会”。市里还投资百万元,在18个乡镇入口处建嵌联龙门架,在仙女山公园建设对联文化风景区。
  汉川还在全市广泛开展楹联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争取更多的市民参与。汉川老年大学长期开设诗词楹联课,市实验中学、田二河李集小学等学校已把楹联文化列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中,该市每年举办一次春联大奖赛,群众性诗联活动深入人心。汉川市诗词楹联协会先后与轻工工艺大楼等10余家单位举办了10多届诗词楹联大赛,涌现出了一批“楹联机关”、“楹联学校”、“楹联之厂”、“楹联之村”和“楹联乡镇”。
  里潭乡成立了以乡土艺人李良恒为首的民歌队,收集整理了数百首流传已久且面临失传的民歌,在全乡推广传唱。该乡还在市电视台开展民歌新唱活动,并在省市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宣传报道,大大提升了该乡民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里潭乡成为享誉荆楚的民歌之乡。去年,该市宣传文化部门在里潭乡举办了首届汉川民歌演唱会,有力地推动了民歌在农村的盛行,一时间,全市机关、学校、乡村学民歌、唱民歌、编民歌蔚然成风。
  创 新
  为将民间艺术流传下去,汉川市将民间文化在传承中创新,赋予民间文化新的内涵。
  融合。将传统文化取长补短,互相发展,如汉川善书不断吸收汉川民歌的曲调和风格,对同于本地音色区域中的其他曲种的音乐加以改造,创立、丰富了善书的唱腔。
  推陈出新。善书艺人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作新的善书内容,向人民大众宣传新道德、新风尚,使善书不断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如创作了善书案传《湖乡情》、《新农村》等。汉川善书成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知名的国际文化品牌。
  与时代发展同步。汉川民歌歌词、曲调比较单一、简短,文艺工作者通过不断创作改编,推出了脍炙人口的《依呀调》、《汉川斗笠好》、《新农村风光好》、《新放牛歌》等。2007年,汉川市从《汉川民歌》集中精选出20首民歌进行再创作,并录制成光碟,四处传唱,深受农民群众喜爱。
  汉川市还大力打造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既使地方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又大大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如今,汉川民间文化已扎根民间,影响海外。
  善书、楹联、民歌这些传统艺术在汉川民间大放异彩。据初步统计,每年参与者达5万人次,辐射带动了全市40万群众。
  2004年至2006年,日本学者阿部泰记远渡重洋,4次到汉川,与国内善书研究者探讨善书的源流沿革、艺术风格、历史作用、保存现状,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19:28 , Processed in 0.0631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