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道德拔高和人性缺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4 12: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道德拔高和人性缺失


来源:网络综合

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的研究报告——他们以目前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教材、“苏教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中涉及母亲与母爱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认为存在“四大缺失”,分别是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9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当舆论为中学语文教材缺失“鲁、郭、茅、巴、老、曹”等经典作家的作品而呛声时,谁能想到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才是真正的品质性缺失。新闻所概括的“四大缺失”绝非妄言,譬如《陈毅探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2课),不过是元代《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翻版拷贝,说白了是为尊者讳而杜撰的道德传说;比如《爱迪生救妈妈》严重违反科学史常识,少年爱迪生的时代还没有阑尾手术。..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犯的常识性错误,其实基于理想化但绝对僵化的思维。即为孩子教育标树一个道德化的标本,作为启蒙的楷模,指导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在此教育思维下,将伟人和名人作为空白模特,然后把别人的道德素材或聪明才智覆盖上去,然后通过灌输以强化教化功能。

一言蔽之,宏观上这是中国大一统文化的惯性使然,中观上则是抹杀个性强调填鸭的教育传统所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儿童影视作品,也都秉承乌托邦化的道德启蒙模式。尤其是传统动画片,是非善恶的故事场景设计更为肤浅弱智。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对视为经典的中国传统动画片嗤之以鼻,而狂热追捧日本动漫和好莱坞动画。

难堪的是,影视剧已经多元化,在走娱乐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可是中国的语文教材,虽然在教材体例的设置上有了变化,但是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依然因循守旧,为了道德教化而不惜虚拟造价。成人编纂者对伟人名人过度的道德虚化,甚至让孩子都觉得虚伪。更何况,功利的应试教育还必须搭配模式化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并以题海战术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虚假的教材内容和应试教育,成为压在中国孩子身上难以承受的重负。所谓快乐学习、个性张扬、素质教育统统称为一句空话。在此学习环境下,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种下的是痛苦不堪和虚假造伪,当然也有世故功利。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幼年时代的天真天性和快乐的人生记忆。这种早年的模式化约束和道德桎梏,会造成成年时代的抱残守缺和缺乏创造性。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一个连孩子都教育不好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这绝非危言耸听,教材编不好怎么能教出好学生,再加上应试教育的流弊侵扰,当然让人深为之忧。

表面看去,小学语文教材的瑕疵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小让小学生完善思想品格。但是,自以为是的好愿景却带来了既误人子弟又误国误民的坏影响。这种悖论绝非偶然,而是体制、机制的必然。

品德教育从孩子抓起,是每个国家都很重视的教育命题。但体现在教材中,选撷材料的原则除了实事求是,还应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并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因此,伟人和名人的事迹不是不可以进入教材,而是不能够虚拟矫饰甚至杜撰,给其涂抹上神化的道德油彩。否则,既有损伟人名人名声,更害苦了孩子。

记得大学时代的英语精读教材中,有一则谈论诚实的英文课文。大意是,美国国父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的故事是杜撰的,这样的故事反而不足为训;林肯总统青年时代曾为店员,因为计算错误多收顾客钱款而退回去的故事却是真的。不过文章分析,除了林肯诚实的品性,客观环境也决定了林肯必须诚实。因为林肯生活在一个小镇子上,镇上居民都很熟悉。在这样的环境中,容不得人们不诚实。

这种分析、诘疑和求实的教材不仅无损两位总统的伟大,反而使人们对于“诚实”具有更加符合人性的理解。相比之下,咱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诚实的人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57 , Processed in 0.0726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