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比较中寻找语文教学的出路//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0 01:3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比较中寻找语文教学的出路//转载
——读《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 寻找出路



●中外语文教育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中外文化和教育哲学思想宏观上的不同



●改变我国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改变过于技术化和机械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复兴语文的人文精神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很多复杂事物,只有通过比较和鉴别,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在认识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比较的研究方法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这本书从比较的视角对中外语文教育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分析了中外语文教育的异同点,指出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了应对策略。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缺乏批判精神,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唯一、答案唯一,忽视求异思维的培养等问题


  这本书认为,中外语文教育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中外文化和教育哲学思想宏观上的不同。教育与文化具有先天的血缘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宗法式人文文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求同与封闭性的特点。而西方文化强调科学民主和人文精神,它注重体现人的价值。我国教育哲学思想变革缓慢,长期以来,一直是教师为主体。而西方,很早就完成了从“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转变。上述这些思想都决定了在中外语文教学艺术上的重大差异。


  例如,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国外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进行个体化的解读,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写作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独创性思维能力等。美国的段落练习模式、俄罗斯的口头作文、美国的一题多做、日本的生活作文等在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缺乏批判精神,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唯一、答案唯一,忽视求异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如在阅读教学中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在写作教学中从作文选题到评价都是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标准化和模式化,而不注意学生独创性思维的培养。


  本书还具体地分析了中外语文教育其他的不同点,如通过语文课进行道德教育方面,西方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与选择,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但是中国语文教学不注意学生道德的内化,而是把美德塞给学生;在教材设计和编排方面,国外课文篇目数量远远多于中国,美国初中学生每学期学习课文100篇左右;德国每学期学习课文近60篇。而中国的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实质上平均一学期只学三四十篇课文。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教材编写者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注意把最新发展的科技引入到语文教材中,而我国却在这方面明显不足。


  改变我国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改变过于技术化和机械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复兴语文的人文精神


  作者在借鉴国外语文教育的经验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变我国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改变过于技术化和机械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复兴语文的人文精神,改变把语文作为一种纯粹工具的观念,改变把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操练的做法;扩充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课内学习是课外学习的基础,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深化。这一点,在中学各科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而语文课尤其如此。这是由于语文课的工具性和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决定的;提高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个不具有创造性,不研究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教师,其教学生命力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生命质量都是有限的。


  在全世界教育竞争、师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具备教学科研意识、精神和能力的教师,最终将被时代抛弃,这对语文教师尤其如此;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在语文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利用导读,发展教学民主。教师在导读过程中应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设计导读要求,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14日第8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17 08:12 , Processed in 0.0668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