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雁散文集《水蓝风清》浅析 文/名字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1 18:2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绿水蓝皆入画  淡墨清风总关情

                    ---万雁散文集《水蓝风清》浅析   

                                    

   

    万雁散文集《水蓝风清》封底有首小诗耐人寻味:“是哪一阵风引领她离开枝头,淡淡的香飘过了小河,她将飞向哪片天空,水面上,划过一首斑斓的歌”。

    细思,这首诗何尝不是万雁的写照。虽然诸多文字已是故交,但我仍一气呵成读完全集。她的文字自然而不失温度,清新而不失力度,淡雅而不失深度。我粗略将其散文划分为“自然”、“生活”两大系列。“自然”类散文涉猎较广,大至名山胜水,小至花鸟草虫;远至天涯海角,近至房前楼后;上至蓝天白云,下至一街一巷,读之顿觉草色入帘,山风扑面,花香盈鼻,溪声入耳,奉出数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唯美画面。她在《青山茶韵》中写道:“放眼望去,远山如黛,群山逶迤,山谷间烟岚云岫,溪边篁竹凝翠,树上桐籽花如霞似霭,布谷鸟从含露带水的野花丛中振翅而飞,潮湿的空气中氤氲着草花清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恬静幽祥的桃花源,尘世的喧嚣遗于脑后,整日绷紧的神经得到彻底放松。“生活”类散文抒发了亲情、友情、爱情、世情,每一份“情”都是一段视频,鲜活地托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万象,或感恩,或感悟,或怀旧,或倾诉,或怡情,或睿智,或俏皮,或表达心情,或关注弱者,或善意提醒。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敢于直言,以呼唤社会良知,如阵阵清风涤荡着势利者的灵魂。

    俗话说,文如其人,生活中的万雁是一个美丽中透着可爱、妩媚中透着阳光、真诚中透着智慧、宽容中透着直谏的女人,深得朋友、读者的喜爱和尊重,她的人和文字一样晶莹剔透、易懂耐读,没有一点作家的高傲和离群索居,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并且善于发扬“钉子”精神,惜时如金不断“充电”。万雁虽比不上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却也是见物思情,文字是她最好的抒情方式。在常人看来普通的一件事、一句话、一丛草、一朵花,都可能进入她笔下,成为她传情达意的文字。这与她良好的文学天赋和辛勤笔耕是分不开的。近几年,共有200余篇散文、诗歌、小说、评论见诸全国各类报刊,她在2009年推出第一部散文集《淡淡的味》时,还不到30岁。

    我不擅文学评论,但对万雁的文章,却有种强烈的评论欲。绵远悠长的汉水哺育了她,碧水蓝天、草绿花香的气息已融入她的血液,较多的“自然”篇章,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触目皆成文的才思。她在《春游云台山》中写道:“亦刚亦柔的云台山,牵引出点滴悟语:人生是一趟行走的风景,我们在风景里看山看水,我们也是山水的风景。任何风景,唯有身临其境,方能真正领略其迷人风韵。”让我们走在美景中,又生出营造美景的感想,这种哲理性的语言,在万雁的文章中比比皆是。她《行走在熟悉的风景里》,欣赏着《城市的颜色》;又《独步夏夜》,吟诵李清照的《风柔日薄春犹早》;她喜欢《雾赏娥嵋》,又谱出《海在心中央》的妙曲。她在《去滚子河畔走走》中写道:“青青的草坡上,精神充足的昆虫藏于暗处恣意鸣叫,时合声时独唱,叫不出名儿的野花点缀其间,在浅草的低处尽情绽放,自然而率性,混着泥土的气息,乘着微风的翅膀,将清香幽幽释放。”让读者沉缅于广袤的山水之间,陶醉于幽绿的草木丛中,居室盈满氤氲之气,神思已飞向静谧幽深的大自然。

    “我无可救药地爱着民间植物,爱着清晨美人朝颜花,就算她不芬芳,就算她朝开午谢”这是她在微博中的日记。所有入眼的植物都被她用纤纤玉笔赋予不同的灵性,如《与梅有约》中坚贞不屈的梅花、《静谷幽兰》中灵韵流馨的兰花、《风中白莲》中超凡脱俗的莲花、《一树梨花落晚风》中清雅灵秀的梨花……她在《走在故乡的小路上》中写道:“野草无拘无束地在田梗上悠然爬着,爬着,爬到不想爬,无限自由。地米菜开花了,开得很小,却很热闹,开出一片白色的小海洋。蒲公英举着一顶顶或黄或白的小伞,紫色的豌豆花长了一双黑色的大眼睛,与路边的我深情凝视……”惟妙惟肖地素描出四种植物。这种“植物情结”在万雁的散文中俯拾即是,可谓匠心独具。她善于托物言志,写的是植物,表达的是某种感情或人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如在《窗前谁种芭蕉树》中写道:“是夜,我走到卧室的窗边,撩开窗帘,只见外面车水马龙、霓虹闪耀、星月归隐,哪有什么雨打芭蕉、叶上题诗、愁眉蹙额?都远了! ”作者借芭蕉树来表达孤寂的心灵。

    在“生活”类散文中,万雁以一种女性的情怀和率真的品性,述说着对世界的认识、生活的感恩和未来的憧憬,这些发自内心的表白和呼唤,虽然有些观点略显偏狭,却是个性使然,作者金子般纯洁的心是天地可鉴的。文章采用白描手法,自然而然,无矫揉造作之感,淡墨中流淌出浓浓的深情。她在《父亲和他的书法》中写道:“一生安于平淡、物欲清寡、知足而乐的父亲,没有什么财富留给他的后代。可是,他对书法始终孜孜矻矻、难以舍弃,这分执着,让我明白一个词的分量,这个词,叫‘坚持’!”没有刻意的赞美,而是自然描述,勾勒出一个酷爱书法的严父形象。作者在“感恩篇”《爱,如此细密》中写道:“奶奶走过了生死劫,出院后不久,又开始倾洒出她那细密的爱,就像她缝过的针脚……”,对奶奶的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让我们体味一位普通奶奶的伟大时,心灵备受感动和震撼。她在“睿智篇”《快乐是人生的利息》中写道:“如果说人生是一笔定期存款,那么快乐,就是人生的利息。”多么精美又充满哲理的语言!还有“怡情篇”《乡愁是碗糊汤粉》,“怀旧篇”《散落在旧时光阴中的笔友》,“感悟篇”《世间何人不染秋》,“抒情篇”《枕着书香入眠》《鄂川亲情线》等,每一段“情”都闪耀着真情、智慧与理性的光茫。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善于小中见大,如《那是胡须》,通过孙子给爷爷画像送生日礼物这件小事,引发了有趣的情节,烘托出浓浓的真情。平中见奇又是一表现手法,如《飞走的糖纸》通过一片糖纸衬托出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的急剧变化,结尾回味无穷:“糖纸长了一双蝴蝶的翅膀,飞进光阴的故事里”。拙中见巧也是她经典的表现手法。在《淡淡的味道》里,先讲品茗和磕瓜子等细节,突然笔锋一转,写道:“这才懂了,淡如水的真情,是可遇不可求,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不过三两枝,人生有幸得二三知己,已经足够”,点出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谛。

    作者注重标题的锤炼,既细腻又深情,如《乡愁是碗糊汤粉》《年龄不是缠心藤》《在玻璃上舞蹈》《春来草自绿》等,朗朗上口,余味不尽。在开头、结尾上极具特色,如《风柔日薄春犹早》开头是“春姑娘还未站稳脚跟,玉兰花就急不可待地开了,坚决不要绿叶相伴,在高高的树上孤军奋战,独自缤纷”。而结尾是“南宋王朝那个姓李的女子,纤纤素手拈花而笑: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首尾呼应,结尾为点睛之笔。作者善于把长短句交替使用,增添“阅情”,如《世间何人不染秋》中“总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他和他的相机一道,心怀激情,逐景而拍,畅游其间,其乐无穷”。诗一样的语言也是一大特色,如《海在心中央》中写道“当海水濡湿裤脚,当沙子布满周身,我知道,这不是梦,这咸咸的海水、细细的沙,就是彼此相逢的印痕”,营造了一种浪漫的氛围。在用词上坚定而无浮,尤喜创新和叠词,不落俗套,新词如“扬溢”“冷冽”“仿若”等频撞眼球,驱赶了视觉疲劳。

    万雁的文字耐嚼有味,意境优美,由于本人评论水平有限,诸多精髓还未悟到议到,有待评论家和读者去欣赏和挖掘。几年来,万雁的文学作品与创作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2009年6月孝感市召开了“万雁作品研讨会”,2010年8月她成功加入颇具挑战性的《悠悠江南情》写作队伍。“雁”南飞,衔得宝玉归,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只“雁”会展翅蓝天,变成一只翱翔宇宙的“鸿雁”。“是什么引领她离开枝头?”我的回答是:“梦!”万雁是一个爱自然、爱生活、爱文字,有梦想、有追求的女人。心若在,梦就在。万雁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持之以恒的勤奋,加上无数默默无闻支持她的读者,我相信,在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绝好时代,万雁,一定能够实现她的梦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6:34 , Processed in 0.1032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