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几则读诗笔记 文/刚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0 11:3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则读诗笔记


淹没  
  
范小雅

这个男人眼望着前方
正在专注地驾驶一辆电动车
疾驰的车辆
让他避让,让他变得小心翼翼
每天这样往返
她坐在他的身后
看着生活
这样一条街一条街的后退
他的皱纹越来越密
她的话语越来越少
冬天来了
她想,他们终将被淹没
  
(来自小雅的搜狐博客)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
我想起码,能打动人。
记得我不只一次地提到,范小雅诗作的“高度”。
应该说,一首诗的境界,决定了这首诗的价值。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语言内敛,安静,朴素无华。
“疾驰的车辆
让他避让,让他变得小心翼翼”
  
不是原本就小心翼翼,注意是“变得”小心翼翼。有弦外之音。
  
“看着生活
这样一条街一条街的后退”
  
本来是两人骑车,一条街一条街穿过,作者的感受是“生活”在一条街一条街在“后退”。想像奇特,但又合理。我想这并不是作者在有意识地作诗——这点其实很关键——而是自然地涌现于笔下。
后面的四句,让人动容。
  
他的皱纹越来越密
她的话语越来越少
冬天来了
她想,他们终将被淹没
  
这里的“淹没”显然有“死亡”的内涵,但也有“被生活所淹没”的意境。
  
谁能逃脱死亡?有多少人,能免于生活的淹没?
——这就是境界。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11:37:4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普通人应该怎么样描写
卜之丁(李洪光)

一个普通人。没有工作
没有钱。甚至没有固定的住所
只有一个老婆。一个孩子
和从早到晚,没白没黑的忙碌
是啊。一个普通的人应该怎么描写
没有显赫的名声
没有权势可以依附
只有默默地活着。然后静静地死去

——无意中在《诗刊》看到这首诗,记在了心里。过了好久,想再找出来看看时,那期杂志不知道丢哪儿了,于是在网上去找,竟然在诗人的博客上找着了。
我一直对过份雕琢(或者说过份晦涩)的诗歌很反感,我坚持认为最简单的语言也能写出最伟大的诗篇。
好吧,看看这首诗吧。
对生活高度的提炼与概括,表现于平静的叙述,晓畅的语言。诗人的悲悯不动声色,却洞穿你的心扉。
3#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11:38:26 | 只看该作者
往往在深夜这样发生
里尔克

往往在深夜这样发生:
风像孩子一样苏醒,
它孤零零来到林荫小径,
轻轻,轻轻向村庄走进。

它试着走近池塘,
然后四顾倾听:
房屋漂白如霜,
橡树缄默无声……

(绿原译)

——这是里尔克一首早期诗作,有些稚嫩,但已经表现出一个大诗人的气质。
让我很惊喜的是,在他的诗中,我找到了和中国的古典诗歌相通的地方。
比如说“意境”。
比如说“物我两忘”。
4#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11:39:05 | 只看该作者
坐在父亲对面
重庆子衣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一座山对面------

跟着他在风中静默
看世间的云,一群群,往山后退去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墓地对面,就像是坐在时间对面

它教会我,在天空下
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

——好诗就是好诗,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在一堆沙中,或者在污泥之中,它总是会发出自己的光芒。半年之后,再读它时,它依然打动了我。

“坐在父亲对面。坐在
一座山对面------”

头两节让人觉得像是在和父亲对话。同时有一种悬念感。

诗到第三节,感情变得深沉。内敛的苍桑,内心的安静,外在的动感。前两节的铺垫,至此形成了一种意外,而又自然而然。
如果就这样结束,这首诗只是一首普通的小诗。诗到第四节,厚重,且有了强大的张力。
是父亲,也是时间,教会我,“要活得像泥土一样,不说话,也不流泪”。
每个人从这一句中读到的东西可能不一样。
我的感悟是像“泥土”一样,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更是一种信念。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父亲的追忆,更是以小见大。很难见到的好诗。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11:39:47 | 只看该作者
《光线》
林建勋

整个白天。他用来躲避
不上街买菜
不在院子里晒太阳
不照镜子。整个白天
他像一团害怕被揉烂的棉
夜晚,他坐下来写诗
那受伤的灯芯
那片柔软的光束
奇迹般地,
被他的手扯出千丝万缕

——不能用简单的“喜欢”来表达我对这首诗的感受。这是一首来自灵魂的诗歌。
一个人相对于社会,群体,乃至于环境,总是渺小的,有时不堪一击。一个人总是弱势的,更别说是处于一个被损害的位置。
或许只有“躲避”。

“夜晚,他坐下来写诗
那受伤的灯芯
那片柔软的光束
奇迹般地,
被他的手扯出千丝万缕”

或者是诗歌带来的力量,那“受伤的灯芯”,“柔软的光束”, 一个“卑微”的人,散发出闪电般的生命的光芒与尊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1:20 , Processed in 0.1055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