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寝室文化受地域影响调查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5 23:1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寝室文化受地域影响调查感悟



高校是一个教育人、陶冶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地方,蔡元培先生曾指出:“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大课题。校园文化是由渗透着学校特色精神及传统风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整合形态,涵盖了学校长期形成的校园风格。由于它是一种社会组织内的文化,因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具体表现在它的多元性和流动性。校园文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整个文化氛围也是从多个维度来体现。作为一所建校55年的财经类高校,中财的校园特色有哪些,让我们走进最基本的文化因子----寝室来发掘。
寝室容载着校园活动的精神,这里是最真实和自由的地方,来自大江南北、东西地域的学子共处一室,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性格碰撞与交融不断地发生,也体现了校园中互动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学生自小受家乡文化的熏陶,也是特定文化的传播者,这种地域间文化的磨合是一个长期的历程。
正文
高校校园由流动的群体组成,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它的精神文化因素。这是一个知识密集、思想活跃的地方,年龄特性和个性差异是校园文化具有张力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参与意识的强化和合作行为的产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校园人在校园文化规范下努力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群体、行为与环境、理智与情感等一系列的问题,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规范和文化氛围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财校园里,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文化传播,不仅在课内而且在课外,学术讲座、文化沙龙、专题研讨、辩论比赛、课题调研呼唤着校园人的活力与热情,这些文化活动对于知识的丰富拓展与思维创造能力提高都十分有利。而在这些外部文化的背后,我们不能忽略校园人自身的文化天地----寝室,每个人所处的固定小环境无疑在段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情感为中介,以习惯影响、行为评价、态度测量、思想交融为特征影响个人的情感心理和思想发展。因此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入寝室就是走入校园的第一步。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环境殊异,来自各地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在价值观念、思维路线、及审美导向方面也有较大差异,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在许多方面不再人云亦云,寝室中的思维碰撞与融合是一个长期过程。为了了解我校现存寝室文化受地域影响的情况,我们小组进行了此次寝室文化课题调查并获得一些有益启示。
此次调查前期以问卷访谈为主要方式,收集了大量有价值数据,后期举办文化专业讲座,获得了良好反响。以下分别列示:
(一)问卷分析
抽样及资料收集方法介绍:
本次调查主要对本部大二、大三和大四共三千多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为89.3%。问卷内容分三部分,即个人基本情况、个人生活方面和宿舍生活方面。我们采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录入和统计分析。



结论及分析:
一、 宿舍文化的地域差异

(一)饮食
对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我们最先感觉到的差异就是饮食方面的,然而这种差异真的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吗?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进入中财后饮食口味基本无变化的同学只占了27.3%,有较轻变化的所占比例最大,为47.1%,有较大变化的也占了25.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饮食口味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来自的南方同学有27.3%的认为口味有较大变化。来自北方的同学 33.4%认为口味有较大变化。虽然看似来自北方的同学中口味有较大变化的占的比例更大,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学校食堂供应的食品中南方口味的比较多且能够满足大部分南方同学的需要,也有可能是因为现在南、北方饮食逐渐多元化,差异逐渐缩小。但总的来说来自南方的同学中口味变化的相对较多,这一点是无需质疑的。
(二)口音和普通话水平
据统计显示,41.3%的同学认为口音没有变化。37.2%的同学认为有较小变化。口音的变化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有些人一辈子都改不了原来的口音,当然也有少部分人对语言把握的较快。这里我们无法考虑到这种人在我们学校所占比例,因此不加以分析。  
而51.2%的同学认为普通话水平有提高。我们生活在一个宿舍中,来自北方的同学总能不定时地或无意识纠正南方同学的发音错误,这种情况我们经常能碰到。



(三)着装
在这里我们不从着装的形式上去考虑南北差异,而是从气候的原因上考察大家冬季着装后薄的变化。一般来说,来自纬度最低地区,如海南、两广、云南等地的同学都难以适应北京寒冷、干燥的气候,冬季着装变化大,或许他们在来京之前都没见过羽绒服。在南方冬季只穿毛衣和外套就能够渡过短暂的冬天,而在北方为了渡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们都穿上羽绒服,戴上围巾、帽子,躲在装有暖气的房子里。此外,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同学适应得较快。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季也较寒冷,只不过较湿润。
总的来说,23.8%的同学对家乡的风俗习惯能全部坚持,61.6%能部分坚持,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有强烈的地区归属感,愿意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地域文化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地改变一个人。



(四)性格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关于地区性格差异的变量,12.8%的同学认为室友性格受地区影响非常大,57.6%的同学认为影响比较大。我们都知道山东人老实,东北人豪爽,上海人能干,广东人精明,等等。在不同地域文化下塑造的性格也不同,我们暂且称之为“地域性格”。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多少带有自己家乡的“地域性格”。



(五)地区归属感
我们在前面分析对家乡风俗习惯的坚持时也设计到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从另外两个方面——家乡的介绍和毕业去向来分析它。52.9%的同学经常想起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只有不到1%的同学从未想起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大家以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或发达的经济为荣,也为他落后的方面感到难过,都对自己的故乡有强烈的归属感。而在毕业去向这个变量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却发现57%的同学选择留京,还有26.2%的同学愿意去其它城市。并且我们发现,在这些问卷中来自北京的同学及本上都选择继续留在北京,河南、河北等靠近北京的省份的同学大多选择留京,只有广东省的同学大部分选择回家乡。而其中来自农村的同学中选择留京的占的比例最大,看来这与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
(二)文化解读
为了加深我们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同时使其他同学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此次调查活动,支持我们的工作。在12月17日晚上,文化与传媒学院的专家徐芳老师以“地域文化”为主题,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她从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出发,进一步谈到了由此而产生的迥异文化。既有宽敞明亮的四合院,也悠幽暗凄迷的四水归堂;既有黄河谣的雄浑宽厚,也有江南民歌的委婉动情。图文并茂的介绍,使同学们对各地文化的差异有了整体的了解。现场气氛也非常的活跃,掌声不断,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大家被各地独特民俗、传统习惯等深深吸引。
我们组举行的这次讲座,与中财地域寝室文化的主题密切相关。我们的同学来自大江南北,身上流动的是深深融进家乡痕迹的血。在进入中财后,同一宿舍的同学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文化会在这里交流磨合,甚至还可能发生冲突,出现不协调。
而徐老师的讲解,使我们小组成员对地域文化有了宏观了解,为我们做数据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次讲座无论对我们小组成员还是对其他同学来说,都是对中国各地文化的一次领略和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原有的文化因素来到中财,并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与周围世界进行交流,原有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否还会继续产生作用,这由我们每个人受原来文化的影响程度和新环境的影响力决定。如果新环境能提供一个较宽松自由的平台让我们不断磨合,如果新环境有足够强的吸引力团结我们,并不断接受新鲜事物,那么在这个开放的文化环境里我们能寻找到我们自己的相同之处——相似的生活态度、融洽的气氛、共同的信念——属于我们的中财文化。
         (社会学系   Super  Group  罗佳    赵潺潺   魏文一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22:12 , Processed in 0.1156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