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区陡岗镇村塆趣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7 23:3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南区陡岗镇村塆趣谈  之一:

                      话说刘家门楼
                            刘华堂

    刘家门楼属陡岗镇袁湖村的一个自然村,这里,留下了上马石、拴马桩、跑马堤等痕迹。不了解此塆历史的人,可能觉得:玄啊!然而,陡岗朝阳刘氏子孙,莫不对此津津乐道。因为这里有着刘氏光荣的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称帝后,大兴农业。刘氏先祖东兴大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奉皇帝移民之诏,携带家眷,乘船摇橹于长江,逆水而上,经麻城入汉水。再逆航,船至澴河经孝感(邑)城池,出西门(澴河孝感城隍潭西门外正街边),行至河口七里湖畔时,眼前顿时出现一片旱地(门楼湾址),西临一片芦苇沼泽(云梦泽)。东兴大人命令艄公抛锚停航。全家老小随即上岸,撑帐搭棚栖身下来。此后,在这里建造了48间走马转楼的房屋,有100道门楼朝北开,人们称刘家门楼。
    传说:族中有位先辈是府台大人 ,身边有人密告朝廷,说他在家建有100道门楼朝北开,与朝廷对坐,有对抗朝廷之意。府台大人知道后,立即派人回来,一把火将100道门楼烧了99道,只剩下一道门楼,后来人们戏称“独家门楼”。



附:
     1、年过七旬的人说:解放前,刘祠堂内神龛台上放有官帽,朝靴,祠堂门前还立着一个形如“ 中 ”字的“升、斗”型的旗杆。我也亲眼见过“斗”型旗杆旁边还有两根旗杆。
     2、三世祖经岳公,任陕西凤翔正堂大人,有老谱可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17 23:34:13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陡岗镇村塆趣谈 之二:

                                               刘家小塆不小
                                                                                                  刘华堂
       从孝感乘车到陡岗镇,车过蔡家渡后的第一站是刘湾。刘湾是刘家小湾的简称,塆址在公路东侧500米处,紧靠澴河西岸的河堤,是一个有六十多户四百余人的自然村。隶属于陡岗镇朝阳村。
        据刘氏族谱记载:东兴公三世—经岳大人,从陕西凤翔府正堂告老回乡,其孙子(五世)生有三子;冲宇、亨宇、甸宇。后来,冲宇移居东塆(刘家小湾)。亨宇移居西塆(刘家涝)是袁湖村的一个自然村,。
        东塆是东兴公后裔最早的一个分支。在刘家门楼东侧一里路处的七里湖畔上,现存“小屋基”、“大屋基”的遗址。当时,因单门独户,被人们称为刘家小湾。后搬迁到靠澴河西岸的河堤边定居下来(现在的塆址),族人称东塆,别人称刘家小湾。
        刘家小湾现存几处残垣断壁,墙壁是用薄青砖灌斗(廓斗)砌成,墙壁上一幅幅戏装人物画像清晰可见。是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证明冲宇大人移居这里是明朝时期。
        后来,刘家小湾中陆续有人迁往异地。十三世有一支移居河南信阳州,另一支移居陡岗埠。十四世有一支移居陡岗埠,另一支移居随州万福店魏家岗。此四支移走有族谱可查。新中国成立后,支援新疆的,因各种原因进入城市定居的,暂没统计。
        刘家小湾不小,人丁广众,英才不出。但愿族众,遵循先祖遗训;“子子孙孙,克勤克俭,苦读苦耕,在家为孝子,在国作忠臣,光前裕后,显辉门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夫!”。
       注: “先祖遗训” 摘自原刘氏宗谱(东兴公支系)序言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20 09:31:50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陡岗镇村塆趣谈 之三:
   
    “朱家塆”与“猪拱洲”

    陡岗镇里仁村的朱家塆,过去属陡岗公社里仁大队第九生产队。更早的塆名是周家塆。
    周家的是先(移民)来的,早期人也多,塆名自然就叫“周家塆”。后来,朱家的从肖港“朱家榨”迁来了几户人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周家的人口越来越少、朱家的人口越来越多。到建国前后,朱家的人口占了绝对优势。于是,塆名就由“周家塆”改成了“朱家塆”,周家的也无可奈何。
    为什么周家的“不发人”,而朱家的“发人”呢?原来有些“讲究”:
    陡岗埠河(今天的人们习惯称其为“陡岗小河”)是老澴河的分支。入口在今天的胜利村张家巷子东北,它弯弯曲曲、绵延三四十里,到卧龙的复兴闸重新汇入澴河。陡岗埠河有一段就流经“周家塆”南。
    人说:“周家的”让“朱家的”住在旁边,犯了忌讳,应了“猪拱洲”的口吧。周者,洲也;紧挨河水,是一“湿”洲。朱者,猪也。猪的本性,就是冇得事做、就爱“拱”土;何况是一个“湿”洲,哪经得住“拱”。于是,周家的人就越来越少,朱家的人就越来越多。最后,塆名也被别人占走了。
   
    附:
    1、“周家塆”改“朱家塆”的时间,还需要问老人查证。
    2、据说,‘朱家的’到“周家塆”来只一百多年时间。周氏、朱氏到今天住地的时间还需要读他们的族谱、才能知晓详细情况。
    3、花西的“学院大人”——高燮曾,是“朱家”的外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8 03:49 , Processed in 0.0661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