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子文化与丹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4 10:3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子文化与丹阳


    □ 当年南方  

  管子,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早年经商,公元前685年为齐卿,辅佐齐桓公,在经济 、政治方面有很多革新,齐国由此走上富强之路,从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这些过程中,管子得到了鲍叔牙的许多帮助。两人一开始都是齐国公子的谋士,只不过鲍叔牙当上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另一位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子曾驱车拦截小白,并用弓箭射小白,正中公子小白腰带,小白弯腰装死,于是骗过了管子,小白日夜驱车抢先赶回齐国国都,继承了王位,史称齐恒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由此管子也成了阶下囚。齐恒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去相国之位,并指出管子的才能超出他很多,力荐齐恒公不计前嫌,用管子为相,可见管子与鲍叔牙的关系是多么深厚呀 !而“管鲍分金 ”的故事也是他们深厚友谊和高尚品德写照的一部分。
    谈起“分金 ”二字,苏北泗洪的分金亭酒这是我们江苏人都知道的。“分金亭 ”这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源于“管鲍分金 ”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子和鲍叔牙未入仕时曾结伴经商。一次,他们来到商贾云集 、酒坊密布的古泗州从事酒水贩卖,收入渐丰后便以此为业。但不管赢利多少,二人都到一僻静处平分。刚走几步,突见一条大蛇拦住去路,二人大惊失色,吓得不知所措。
    这时,那名老农夫扛锄而至,执锄将蛇断为两截,然后将断蛇拾在手中一敲,竟是两段黄金。
    老农夫将黄金送给二人后说:“你们两人看上去都是富贵相,命里注定你们要发财 ”,然后,飘然而去。二人方知遇到仙人,感恩不尽。但管子认为,上天降金于此,当归此地乡民 ”,旋即分黄金与当地南北两乡村民。当地的后人感念管鲍的分     金精神,自筹钱款建分金亭来纪念二人。
    我们丹阳地区也流传着管鲍分金的故事,清光绪《丹阳县志》载:分金桥,相传即管 、鲍分金处。在县南四十里延陵镇西。
    据传,管鲍在青少年时,常一起外出经商。所获盈利两人分取,每次管仲均多得。鲍家人说管仲不该,鲍却说管读书要钱 、赡养双亲要钱,应多得。一次,两人来延陵做买卖,获其盈利在延陵镇西郊河边分之。分后,尚余碎银,鲍让给管,管让给鲍。
    正在互相推让时,两人向西望去,见行人到延陵镇都要绕至远处三角潭而行,很不方便,于是两人商定将余银用来在河上建桥。不多久,桥建成,乡民称赞,将此桥称作分金桥。细细来看,分金亭和分金桥的故事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极力称赞了管鲍的分金精神。
    另外笔者在一本由丹阳革命老前辈管文蔚的著作《管文蔚回忆录》中,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曾经翻阅过我们姓管的这一族的‘族谱’。据记载,我们这一族的老祖宗是春秋时代的管仲。族谱上还满本记载着我们这一家族中出了多少忠臣 、孝子 、烈女,出了多少进士 、举人 、秀才等等。 ”书中也提到了在后巷镇管山村的管家祠堂,并且祠堂有自己的地产,由族长收租,名为“堂中 ”,归祠堂公用。文中管老也对封建宗法礼教进行了批评。由此可见,管子在丹阳也是有后裔的。云阳管氏始祖管御:北宋仁宗时自青州渡淮,任宋仁宗侍御史,先迁至扬州,后移居洪州(江西南昌)。其长子炬宋时任云阳主簿,元丰二年(1079年)管炬卜居丹阳东永济乡之管山。后裔于是奉其为始迁祖,为丹阳后巷一带管氏始祖。
    管子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利用好管子文化在丹阳的沉淀,对繁荣地方文化事业都有积极的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4:24 , Processed in 0.1122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