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埠口的麻糖,三军台的婆娘
澴河行至孝感城西的河口处,忽然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身,折身向东,一路淌过孝感城,这就是澴河故道。澴河经过孝感城的河道依然在,只是缺少了当年舻来舟往、万户捣衣的诗情画意。澴河经1958年改道,从河口处开始拉直一直向南,自此不再经过孝感城区。孝感人民虽然免去了洪涝的威胁,但免不了也挥不去对澴河故道的复杂情愫。
出西门城隍潭,沿着澴河故道慢行,耳朵上夹的蓝牙悠长的钢琴长音,节奏鲜明,首先就把人的思绪拉进岁月的长河。仅仅是几个音符轻柔的点触,就已经在心里荡起了一圈圈涟漪。仿佛行走进昔日的繁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知不觉已经上了澴河河堤,由此向南两三公里,便到八埠口。
元代末年古八埠口,现今孝南区卧龙乡所辖之八埠村与金星村,曾是府河边上一个热闹的码头集。古八埠口,因古澴河在此分两支,一支去西北,一支向西南,形成八字形,而得名“八埠口”。孝感古属江夏或德安管辖,这里毗连鄂州古城,人杰地灵,水草丰茂,碧波荡漾,鱼虾游弋,白鹭翻飞,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这里盛产稻米,当地人就用稻米熬糖。古时候有三大苦行当,煮酒、烧窑、熬白糖。但在那个男耕女织、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时代,熬糖还是可以赚些银两,养家糊口,聊以度日。孝感麻糖之所以名声在外,除了历代师傅们高超的手艺外,与孝感得天独厚的水土有关。古时候,孝感城南门口有一城隍潭,此潭深百丈,潭中终年烟雾缭绕,泉水翻涌,水如甘露,胜似龙泉,是做麻糖的绝佳水源。说起这口老龙潭还有一段传说,相传上古时潭中藏着一条老龙,它静则挡住河流水,动则掀起阵阵恶浪,搅得这里草木不生,百姓无法繁衍生息。后来玉帝派天神降服老龙,令它为人间造福,老龙这才依依不舍离开穴居百万年的老巢,腾空而起,跃入云端,留下了这口“龙吐水”的古潭——城隍潭。古时候,澴河水流畅通,汇入汉江可达江城。澴河码头岸上有条长长的、坚实的石板街。街面上商家店铺,对门对户,商品百货,总能兼顾。街道上人来客往,比肩接踵,南腔北调的叫卖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显得十分热闹。到了晚上,月上柳梢,偶尔还可听到管乐、弦音伴随着女子甜美的歌声。这就是当年的八埠口集。集上的李爹爹,家门口摆着个小摊,靠老伴王婆婆熬麦芽糖叫卖为生。有一天熬糖时,她不慎将搁在锅边一罐退了壳的熟芝麻绊倒,恰巧和到已经熬好的麦芽糖中,十分着急。李爹爹见状劝慰道:“莫着急,我们不妨将错就错,把麦芽糖揉成芝麻糖试一试,看好不好吃。”王婆婆听了愁眉一展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岂料他俩将麦芽芝麻糖揉好切成薄薄的梳子形状后,不仅脆酥可口,而且既甜又香,成为人们争相品尝的糕点。很多人在品尝之时笑容满面,情不自禁地说:“嗯,这麻糖真好吃!”李爹爹、王婆婆听着,也觉得“麻糖”这名字很贴切,又顺口,还好听,就把他俩独创的这个食品定名为“麻糖”。李爹爹、王婆婆一不小心,竟成为“中国一绝”孝感麻糖的始创人!从此,他们家门庭若市,前来买麻糖吃的人络绎不绝。麻糖的名声越传越远……。
孝感麻糖初始之时声微名浅,非稀罕之物,并不怎么好吃。当时熬成糖后,没有掺芝麻,而是将糖拿捏成糖棍,俗称“打白糖”。百姓人家买回藏入“炒米”缸中,等春节随时拿出待客招亲,酬朋谢友,以增添节日详和甜蜜的气氛。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爹爹忙碌熬糖的营生,这时妻子怀孕了,有了身孕的王婆婆烦辣厌酸,特别嗜甜,每天都要吃不少白糖棍,以至供不应求。李爹爹心知肚明,并不在意。王婆婆怕在丈夫面前落个“好吃婆娘”的名声,自己反倒心里不自在。一天,王婆婆正手捧一大根糯米糖棍滋滋有味地吃着,忽见丈夫卖糖回来,便随手把糖藏在身后的芝麻罐里。李爹爹还是看见了,他从罐中拿出那块糖,糖身上贴满了芝麻,咬一口,又甜又香。这时王婆婆羞嗔说:“茶不思来饭不想,一天二斤打白糖。沾上芝麻属意外,吃在嘴里更酥香。”两人从糖沾芝麻中心有灵犀,经过反复试验,把芝麻炒熟,拌入其中做成白糖分外好吃。“麻糖”因此而诞生。直至今天,孝感人还笑馋嘴婆娘“舍得爹,舍得娘,舍不得芝麻沾白糖。”
麻糖一出现,麻糖与孝感、孝感与麻糖便粘合一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割难断,更难舍难分。就像谁也说不清是玫瑰花在等情人,还是情人在等玫瑰花一样,总之,就那么紧紧地纠缠在一起。麻糖“诞生”的两个版本,熟对熟非,权作千古之谜。作出定论会将美丽传说的翅膀剪断.
说起熬糖这行当,既要有上等的原料,冰晶糯米,波斯麦芽,还要有孝感睡虎地产的上等白芝麻,把糯米蒸熟后把磨好的麦芽洒在上面,拌匀后上甑馏烹,一个对日,待拌了麦芽的米饭软化渗出糖水,即上榨过滤,然后放到锅中加火熬,熬成深黄色糊状取出,兰州拉面般反复扯拉,切成块状,一块香喷喷的最初始的孝感麻糖就成了。工艺虽不复杂,但它和烧窑一样,也讲究个火候、技巧,说起容易,其实奥妙无穷。清朝时,有位号称饧师的张姓传人曾到河南洛阳去做麻糖,没想到地异物非,无论他怎样精心制作,也做不出在孝感所制的麻糖味道。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孝感麻糖古时候只是家庭作坊生产,并未形成规模,而且,这个东西只能在冬春生产,出孝感百里,谁也不知不晓。至清咸丰末年(1861年),八埠口的麻糖已以“孝感特产”的“身份”进入汉口市场,扬名全国:“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难得世上一佳品,传与后世莫走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孝感麻糖从原料的选配、现代化的生产到产品的包装设计,都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且具有一定的规模。1990年、1992年先后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和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标志产品,并多次荣获全国和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1994年被国家质量监督委员会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产品”。原国务院副总理钟邹家华还为之题词“中国一绝”。
现在孝感的正宗麻糖产家,在孝感城区城隍潭的“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以精制改装的孝感麻糖作为传播孝文化的载体。孝感人最讲孝心,也最讲礼性:过年过节看爹娘,总忘不了带两盒好麻糖。现在连外国人不知孝感在何方,却知孝感产麻糖,都慕名想亲口尝一尝。许多外国人也和中国人一样,把孝感麻糖视为“孝亲敬老尊贤,感情怀恩报德”的最佳礼品!孝感麻糖,畅销于全世界的“中国一绝”!
谈起八埠口,绕不开三军台,三军台座落在城区的东南端,澴河故道穿流其间,河岸周围长满了绿草,绿草间点缀着紫色的野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很是诱人。小河的东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北面是一条弯曲的磙子河在此与老澴河相汇,两排并不整齐的小树衬托出小河的妩媚,河内有活蹦乱跳的小鱼游来晃去。河边有垂钓的人们,小孩们不时地在此嬉水玩耍。
三军台地名的来历,传说是三家大户人家,都想以自己姓氏来做命名,谁也斗不过谁,只好叫“三军台”。三军台有老台子,嫩台子之分,老台子就是三军台村,嫩台子是星火村。以前老台子的人多住不下,后来就搬迁到现在的嫩台子星火村。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当年三军台富甲一方。由于三军台地处磙子河和老澴河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所以富人多,接进来的媳妇,都很漂亮,而且在富人家女子都不用干活,所以人们说:“养女莫说得八埠口,不是熬糖就是挖藕。养女不嫁梁家桥,弓着屁股挖藜蒿。养女要嫁三军台,轿子去,划子来” 。说的是三军台女人进城脚不沾地,出门不是坐轿就是乘船,所以人们羡慕嫁得三军台的女人,就有此一说:“八埠口的麻糖,三军台的婆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