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孝昌李纯周文选专帖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06:55:55 | 只看该作者
西行见闻录


搁置了我的《记忆》,背上了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北上又西行的列车,我们去探访革命的圣地与反革命的魔窟,淘取延安以及渣滓洞里的革命精神。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有天仙美女沈小姐相伴,很写意地走完了10日的旅程。沈小姐是属于那种不温不火、多素少荤的职业女性,人有几分姿色,满脸满眼的温笑,很是招人爱怜。
        整个行程,我们感受了西安古城墙的雄伟壮观,零距离地触摸了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再度温习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目睹了西安事变中蒋先生办公室墙头的弹洞,跟那位说暴君也好、说功君也好的秦始皇帝,以及他庞幸的六位妃子,还有陪他步入天国的千兵万马进行了心灵的对话,顶礼膜拜了黄帝先祖,虔诚瞻仰了宝塔山下的杨家岭和枣园,观赏到了七色彩虹下的壶口瀑布,亲身体验了一把华山的险峻与壮美。继而继续西行至重庆,参观了渣滓洞与白公馆,闻到了嗅到了战争岁月的血雨腥风,到大足领略了大足石刻的艺术魅力和商业张力。我们满载而归,除了行囊中的狗头枣、核桃果、真假玉器、邓家菜刀,还有精神上的洗礼、愉悦与满足。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游记写手,只能够用我自己的方式,把沿途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箩筐一箩筐的搬出来,杂陈于案上,供大家把玩与品评。


之一:裤带面,biangbiang面,肉夹馍

        陕西有十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一道菜,房子半边盖,睡觉枕砖块,盆碗不分开,不坐蹲起来,手帕头上戴,女儿不嫁外,唱歌吼起来。
        这第一怪就是裤带面了,说是那里的劳动人民很是辛劳,得做一次面食食用好长时间,要把面条做成又厚又宽又长状,晾干了然后每次拿了两根四根的煮了吃,女的两根男的四根也就足够了。至于怎么弄的,可能是拉的也可能是擀的,或许是面馆里拉农家里擀吧,我们没见过没吃上不得而知。在西安火车站天通酒店旁边,我们见识了一家面馆叫biangbiang面(图片如下),问了当地的导游,说是读音为biángbiáng,写法有个歌谣云: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朝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底,心字旁,削个钩搭挂衣裳,坐上车车走咸阳。为什么要读成bingbiang之音呢,说是拉面时在案板上击打的声音,也可能是吃面时发出的biangbiang之声吧。导游说就是俗称的裤带面,后来我们专门到店里问了店老板,答曰并非如此,说其做法有点类似我们这里的扯疙瘩,不过面和得有筋丝,扯得匀而长,一条一条地扯到锅里,捞上来加些佐料便可以食用。吃面不论根,还是论碗。第二早我们相约去那biangbiang面馆品尝时,面馆闭门谢客,留下了些许遗憾。
        关于biangbiang面还有一说,说是山西的特色小吃,被人移植到了西安,汉字是关云长(繁写的)三字合在了一起,一边月一边刀是关公的武器青龙偃月刀,biangbiang之声是关公杀敌之声,关公是山西运城人,所以可能是山西人为纪念关公而做成的特色小吃。——只是一说没法考证。
        肉夹馍的语法意义与实际意义并不重合,语法上讲肉在外馍在内为肉夹馍,而实际是馍在外肉在内(其实并不见有肉星)。我们都说是馍夹肉,导游解释说是肉夹于馍中,很有见地。
        民以食为天,而今天的食不仅讲味道讲营养还得讲文化,不知道以上这些叫不叫文化。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06:56:46 | 只看该作者
西南之行印象录(之一)

      金秋十月,冷暖相宜。有机会往桂林、北海与贵阳一行,领略了瑰丽山川,收获了激情,感悟了做人做事的点滴道理。记于此,是以不虚此行。
   
      一行12人桂林称之为狗肉即朋友组团,团长李大人,秘书长晓明,其间一壮族女同胞为向导亦为地主,还有江氏开心果,一路让人感觉到了家庭式的温馨。

      17日中午启程于武昌出发,一路双勾一路欢声笑语不提。

      次日6时抵达桂林火车站。接站的是一莫姓小伙子,刘三姐中莫老爷的多少代后裔,开始多少有些不爽,这小伙子块头不大,皮肤黝黑,当地壮族人。不过小莫还算热情敬业,行程食宿安排得井井有条。后来在我们的比较中他是此次行程中表现最好的导游。

      早餐安排在桂林火车站附近一尚待开张的餐厅,主食是桂林米粉,馒头鸡蛋一人一只,油条一根四人共食,米粉稀饭听吃管饱,我们吃完再喊,喊了又喊,看来湖北人好吃能吃出乎桂林人意料之外。

      因为时间尚早,顺路我们去了购物点参观,是买刀的,跟全国所有的刀具销售一样,全都是军工企业转民,材料一流工艺一流,讲解也一流。道具同样的是一长萝卜用以切削,一钢管是用以剁刀。我们告诉店里的女店员我们每人家中至少存有两套以上刀具时,女店员莞尔一笑。我想这刀不仅可用以切菜,还可用以宰人。

      刀具店出来,游桂林标志性景点象鼻山,在象山公园,我们应该是最早的一拨,见的多是本地晨练晨泳还有水中摸螺丝的市民。象鼻山就因为山的一头有天造半月形一孔,整个造型酷似象鼻伸入水中而得名,从象鼻山的背面看像是一刺猬饮水,所以又被称之为刺猬山,真个是“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园中多小巧玲珑的艺术雕塑,比如在情人岛,处处可见抽象的情人相拥相依相携相吻的大小塑像,有两只手相握的艺术造型,很精致,很浪漫,很能给人以遐想。联想到我们孝昌的旅游景点,包括我们的文化广场,太少太少的文化韵味,广场中的文化墙,至今仍是白纸一张,就连广场绿化也是品味极低,粗制滥造。管理者除了布局铁丝网之外,不知道绿化也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没有文化没有艺术还旅什么游,观什么光?算了,题外话不说。

      又游历了伏波山公园,门前广场是很大的一尊铜雕,一什么将军,因为可以镇邪避灾,能避水患称伏波将军。在这里我们钻了很小的山洞,看了很不专业的男女主要是女人跳水,看了看不太懂的洞中壁雕,还有人为洞中之不知为哪路神仙上了香,膜了拜,与人也好,神也好,画也好,树也好合了影照了相,留下了或美好或不可名状的印象。

      此为前奏,未入正题,正题留待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06:57:25 | 只看该作者
农家小吃自己做之  趟软面


        软面在餐馆里有个雅号,名曰面饼,我的老家卫店则叫作软边,或者还有其它什么bian字可以表示,思来想去记作软面比较合适。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只有富裕、富贵人家的贵成果才可以隔三差五的吃上一次两次软面,这样贵成果往往不在家里好好坐吃,偏要拿到同龄人面前来显摆,一些眼馋嘴馋的欠食狗只有往肚子里吞涎水的份儿。如今生活好了,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天天吃到这种在以前看来是上等人吃的面点。

        外面早点摊上也有做软面的,但我个人觉得还是自己做的软面比较好吃。

        自己做,将少许洗净的蒜瓣、韭菜、生姜切碎,——生姜一定是要的,老人们说男人不可一日无姜,女人不可十日无糖,不知道有无道理,我想因为姜与浆同音,所以非得要,这是题外话。弄一定量的面粉,面粉不要太白,太白的肯定有假,打一个鸡蛋,加一定量的水,还有就是食盐、甜面酱或麻辣酱等调料,进行充分搅拌,不可太干,一溜儿的干湿即可。备一洗净的麻布,就是丝瓜老了干了,摘下来去皮去籽的那种麻布,(所以不写作抹布。)也可备一块猪肉皮。

        锅烧到五六成热,滴数滴清油于锅中,麻布带水将锅中油滴擦匀,也可以猪肉皮擦抹之,将搅好的原料倒两大勺于锅中,然后迅速用锅铲赶着原料自锅底而锅沿作往返螺旋的运动,农村人把这个动作叫趟,因为是一趟一趟的运动,所以写作趟。趟好了软面也开始成型,干了自然也脱离了热锅,用锅铲翻过来,再烙片刻,着油,再趟匀,油只着一面不可太多,有人翻过来再着油,这样那一面的油便会烧焦而碳化,食之有毒,不好。做好的软面对折,再对折成三角状,盛入盘中便是一道美食。油的渗透性很强,盛起后过一会就遍布整个软面了。

        软面做完了,粘浆搭伙的,看起来会浪费许多,其实你可以在面盆里再加部分水,用筷子搅和,倒入锅中,煮沸,加点盐,便又是一碗面羹,味道也算不错。

        盘点:像我这样食量的人早上得两个软面,成本:一枚鸡蛋,2.5两面粉,加上油盐酱醋佐料、天然气燃料,总共1元多点,要是在外吃得要4.5元吧。当然算上我的人工工资成本跟在外面吃相当,不过在家里吃着有营养,有味道,有情趣,过瘾。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06:58:16 | 只看该作者
西安印象之 biangbiang面



去年因接受主题教育去了一趟西安,很好奇的在下榻的宾馆旁见一biangbiang面馆,听导游说就是俗称的裤带面,以根计量,一般男子食量大的一餐可食两根。在一酒店吃完饭再次经过时,突发奇想,拐进店里,问老板原委,老板说并非导游所言,差不多说的天花乱坠。遂决定次日早餐品尝之。偏巧第二日早餐去时该店关门大吉。这次送小女去西安上学,在西安做生意的学生全程陪同,从兵马俑出来,已是午餐时分,我提出就吃biangbiang吧。于是找一biangbiang馆,上几个菜,喝几瓶啤酒,吃一碗biangbiang面,很是惬意。我觉得出门在外吃点风味小吃,就是吃一种味道,一种文化。

附biangbiang歌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朝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底,心字旁,削个钩搭挂衣裳,坐上车车走咸阳。

附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一道菜,房子半边盖,睡觉枕砖块,盆碗不分开,不坐蹲起来,手帕头上戴,女儿不嫁外,唱歌吼起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06:59:07 | 只看该作者
斑马线,斑马线



    大概是在春节前后的一天,我在文图大楼前的公交候车棚候车,忽听一稚嫩的声音喊:“斑马线,斑马线!”原来是一奶奶(年龄看上去比我大不了)模样的女士,拉着小朋友穿过绿化带,正欲横穿马路到对面的金润去,被小朋友一声“斑马线”给喝住,拉着小朋友绕几步,从斑马线处穿过去了超市。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甚是欣慰。毕竟我们的幼儿园开始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了,毕竟我们的下一代开始自觉地有了交通安全意识了。



    前天傍晚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让我再一次想起这个故事。如果那位妇女能够从斑马线上穿行,也许就不会受到机动车的冲撞,如果那位司机在斑马线处放慢速度,加强注意,这场车祸也许就会避免。可是,斑马线呢?



    我们的斑马线有没有按照人性化的要求去设置呢?从罗马街到公安局,之间有多远的距离,没有一条斑马线,公路南北几乎成了陈水扁时期的海峡两岸。更何况这个地段处在丁字路口,有连接线上东西方向的车辆,还有突然从隆盛巷(工会与财政局之间,没名——作者注)中冒出来的公交车、小车、砂石车,在这个交通状况十分复杂的地段,我们没有设置斑马线,车辆毫无顾虑的呼啸而过,我们的居民还怎么穿行?



    另外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几次交通事故,有些像是人的习惯性流产,你还别不信,(我也是一无神论者。)在事故多发的地方就是会有这种惯性,不然国道上怎么多处可见“事故多发路段”的警示牌?



    亡羊补牢,痛定思痛。建议有关部门重新审视城区的斑马线设置情况,尤其是事故多发的地方,为提高市民交通意识,为提醒司机加强注意,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合理增设几处斑马线,等我们的城市发展了,一定还会架设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的。(请相信一定有那么一天。)另外,城区入口处要设置醒目的车辆限速标志,城区内要设置通俗的交通安全提示语,交警和交通协管员要加大违章驾驶的惩治和劝诫力度,行人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跟规则较劲,不要跟威猛冷酷的机动车抗衡。珍惜他人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5-3 07:00:4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记忆

        大概是老之将至吧,忽然之间勾起了许多关于童年的记忆。
        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小时候可能是个不善表达可勤于思考的人,记忆大概是从读小学的时候开始。

水为什么是白的
        并没有感觉有过幸福的童年,我就被稀里糊涂地送进了学校,开始是在耕读学校,是只能上半天学的那种。我的老师有两位,一位是在我看来极有水平与能力的人,是个性格比较张扬的人,很严厉,长我一辈儿我叫他叔,是这所学校的负责人,他的父亲是个老中医,在村子里算得上绅士大爹。他的名字叫季池,是家中的老三,上面两个叫伯池和叔池。到我后来学了点古汉语知识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兄弟的名字是按孟仲叔季来排的,孟仲也可以作伯仲,不清楚的是中间少了个仲池,可能是中途夭折了呢不得而知。还有位老师叫义德,比我下一辈儿,我们李氏的辈份是按“行仁守义,治国安邦,敬祖尊宗,昭曦显光”来排的,我是守字辈的,老师是义字辈的,可是他的儿子却又取了敬字名儿,他们家族在村里发展最快,是辈份最下的,他们这样做,就直接把个“敬祖尊宗”提到了“治国安邦”之前,可能是他们认为小老百姓,敬祖尊宗要比治国安邦更为实际有用吧。义德老师在我们当时看来是个十分温和的人,后来才知道他的性情也是极暴躁的,但对我们这些学童是非常有耐心的。这两位老师最后都从了医,季池老师考了中医学院,在乡镇卫生院做了中医大夫,去年病逝,义德老师在村里做了多年赤脚医生,现在仍是合作医疗的骨干分子。
        算一算我应该是1965年春入学读的一年级,那时在农村有三种体制的学校,一种是耕读,一种是私塾,还有一种是公办,后来耕读和私塾合并成了民办。一、二年级我是在耕读,读到二年级,季池老师就让我站到我作课桌用的凳子上,教我在黑板上给当兵的哥哥写信,我那时就感觉到多认得些字是很有用处的。此后与我哥哥的通信我就是当然的写手了。三年级转到民办,老师增加进了私塾的先生,他叫行著,是我祖父辈的,方言得叫他行著大爹,听说得了个什么病,要用童子尿煮鸡蛋吃,每天早上放一个尿钵在学校的前厅里,我们男孩子把憋了一夜的尿撒在尿钵里让老师治病去。那时的学校是一个大地主的套房,解放前夕地主跑到台湾去了,房子收为公有,做了学校。房子很大,房间也多,小的房间一个年级,大的房间两个年级共用,往往是一个班做作业,一个班上课。好像总有背不完的书,老师坐在一个方桌旁,那是他的办公桌,手里捧个火坛,桌上一个教鞭,微闭着眼,听着你背课文,可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的头上就会落下一鞭,教鞭是竹条做的,最前端装有一个算盘子,打起人来生疼,打了还不准哭,有个叫小水的学生,经常背不了课文,经常被打,经常哭得惊天动地,老师说,还yue(方言哭的意思)!反抗道,你打我不yue?以后这就成了句校园名言了。
        读到三年级是要写毛笔字的,那时是用砚台墨条磨墨,墨条有劣质的,很难磨好墨,写出的字很淡如同白水一般,下课了我在墙上写了一句:水呀,你为什么是白的呢?第二天早自习,义德老师走过来,问这是谁写的,我只有乖乖地站起来,准备接受惩罚。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对我大加赞赏,说我肯动脑筋,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有谁能回答出这样深奥的化学问题?真是歪打正着,得了老师的一通莫须有式的表扬,我的学习成绩一路飙升,就这样以最优异的成绩非常骄傲地进入了公办学校。那时读四年级,学校叫饶庙小学,是方圆几十里最高级的学校,因为有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几乎没怎么用功成绩总是不错。五年级毕业,跟六年级的同学一起考初中,也是以最好的成绩考入抗大中学。这所学校当初是在我们村前一个土包子上靠师生用双手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后来搬迁到华阳店了。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584-1-19.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2584-1-19.html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4:41:56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吹毛求疵看标牌(一)
  

    闲来无事,在县城里走走看看,看得一些标语、标牌以及公益广告,从规范汉语言文字的角度上是有些话说的,于是拍得画面,评品一通,算是消遣。文字的开篇,得从CCTV—12《道德观察》的片头广告说起。  
   
    图一,道德的德。
    这是《道德观察》片头广告中的一个德字牌,我是在看电视时用相机抓拍到的。细看中间德字写作:徳。与德字相比心字上面少一横,一般汉语字典里没有这个字,老一点的字典里有,网络上《在线新华字典》上有,五笔打不出来,用搜狗可以打出来。查其义:徳,古同德。在古时候有通假字一说,有人认为通假字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当然有人也不以为然。就像郑板桥“聪明难,糊涂更难”中的明被写作“眀”和“ 朙”一样,起初我很是不解,以为是郑板桥先生故意搞个糊涂字,经查还确有这样的写法。按照现代汉语言文字规范的写法,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把这些用作公益广告字眼更是遗患无穷,试想,如果这样的字泛滥成灾,小学、中学的语文课还怎么教?另,我们湖北在CCTV做的旅游广告“湖北欢迎您”中也有此“徳”字牌,可惜我没有抓拍到。  
   
    图二,创业的创。
    县大院门侧“孝昌精神”牌:艰苦创业,敢闯敢拼,团结奉献,务实求真。要说的是这个“创”字,刨去一个“人”字和一个“刂”,本应为一“⺋”字,而牌子上写成“巳”字,这两个字在五笔中分属B和N两个字根。又有人提示,这是不是魏碑体的夸张写法,我下载了魏体字,打出来并非如此。由此推断这是一错字,同志们,不要小看只错这一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细节也能决定成败。

    图三,度假的度。  
    广场路,博士湾度假村项目指挥部牌子。度假还是渡假?这字错得很普遍,但谁错都可以,博士湾的博士们就不应该错。在水里面位置的转移用渡字不错,如渡口,引渡(古时候以为从外国到国内都是要漂洋过海的)、过渡。至于渡过与度过,两种写法都成立,渡过多用于空间的转移,而度过多用于时间转移。而度假村是用以度过假期(时间)的,不能写作渡假村。记得以前全洲度假山庄名为卓洲度假村时,最初写的也是渡字,后来可能有高人指点改作度。
    关于渡过难关与度过难关,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渡过难关词条,用搜狗打词有“渡过难关”和“度过难关”两条,用五笔打词只有“度过难关”,没有“渡过难关”。小时候老师教的,只要不是在水里面过的,决不可以用渡过,一直记在心里,教十几年语文,写十几年材料,从没查证过真伪,今年我们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渡过难关”一词,两次提出渡改为度的建议未被采纳,后来一查查出一身的冷汗,原来还真有渡过难关一说,这是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应该向政办写材料的同志们表示歉意。细想一下,难关本义应该是时间、节点,按本义应该用度过,但难关的比喻义为关口、隘口,是空间地点,所以可用渡过。语言这东西还得遵从约定俗成原则,正像路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如一个囧字,本是网络字,可现在被人移植到电影名儿里了,叫《人在囧途》,你不信邪还就不行。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4:43:02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吹毛求疵看标牌(二)
  

    吹毛求疵,这词并无不好,很形象。小时候卖过黄鼠狼(学名黄鼬)皮,那时是公家在收购,专司收购的多半年岁很大,高高在上。捕得黄鼠狼后去肉,——这肉很骚,没人吃过,以糠头填充,使之肿胀,掌柜的拿到手上,以嘴吹毛,查看毛色,查找问题。不用说,他这一吹你的黄鼠狼皮定然是价格直掉,要是看你长得不傻,笑得可爱,喊一声“两块二”或是“两块八”,你得欢天喜地拿钱走人。成语词典给吹毛求疵定义为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也就是鸡蛋里面找骨头,找茬儿,找歪。吹毛求疵被打入贬义之狱,那些个吹毛求疵的人包括那位年长的收购黄鼠狼皮的掌柜,也都不是什么好人,甚至就不是什么好鸟儿。我对此看得很淡,很泰然。

    上回说到道德的德、创业的创和度假的度,首先感谢网友参与讨论。这三个字与字体无关,CCTV的徳是古字,老点的字典上都找得到,现在定义为异体字,搞书画的人好用之,(有位老漫画家经常写异体字、错别字,再错旁边的人都得说好好好。)但公益广告相当于教科书,除文言文和人名地名外,是不提倡用异体字的;大院门侧的创字实属错字,哪个地方都找不到这样写法的,除非你去那位老漫画家的作品里找;渡假村的渡无疑是个别字,是对渡与度的用法理解不清。下面继续。

    图四,品的是铭还是茗。
    给自家的商号取个什么名号,本就是一个符号而已,无伤大雅,不过在意思上搞清楚没什么不好。这家品铭居在隆盛花园内,是个茶馆儿。茶馆是干什么的?是品茶的地方,现如今被挪作他用那就另当别论。铭,刻的意思,后又作刻在某东西上的文字,墓志铭、座右铭等等,再后来就作为一种文章体裁了,陋室铭。而茗呢,才是茶的雅号,算是很高级的茶吧,茶馆取名儿用茗比用铭是不是更好一些?你要偏说我到茶馆就是去品铭的,我无话可说。

    图五,濯清而不妖差一涟字。
    供电公司院墙上的关于四零服务的广告牌做得很漂亮,用的是周敦颐《爱莲说》名句和一幅莲花图,很早就看到差一字,甚是不解,为什么要空一格差一字?是不是莲和零近音有意而为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童叟皆知,偏就是那个做牌子的人和管做牌子人的人马而虎之的把个涟字搞掉了,而且一掉就是多少年。

    图六、图七,学而时习只谓“说”。
    广场上的文化墙上,有孟宗的故事,非常好。有两句话要说说,都是出自《论语》里的,一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错了。尽管意思差不多,但错一字也是个错,当为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快乐之意。还有一句是,学而不殆,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这句大概是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演化而来。殆字何意?危也。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而又有词书说同怠,通假字。就作者的意思就是孟宗坚持学习久不懈怠的意思吧,要这样不如用怠字。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4:43:37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吹毛求疵看标牌(三)
  

    上回说了“品铭居里当品茗”、“濯清不妖缺一涟”、“学而时习只谓说”和“学而不殆宜不怠”,因为反复说了是就字论字,对字不对人,还好,异议不大。下面接着说3P,其一,自己不认得自已的标语,其二,孝昌限鞭之规定,其三,孝昌禁麻之规定。

    图八,自己不认得自已。
    这是工商局门前为人口普查制作的宣传横幅,说人口普查,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生活。可偏偏用的是自已而不是自己。五笔字根表里有一句是,已半巳满己不出,已经的已,半封口,是个键名字,敲四下N就出来了,而巳时的巳,全封口,自己的己,不封口,都只是成字字根,得先报户名N,,然后再打第一笔N(乛),第二笔G(一),最后一笔N(乚),打出来再选。初中课本里有篇文章讲自己(j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眼泪哗哗地流出来),用的词就是自已(yǐ)。已己巳,这三个字长得太像,稍不留神就会搞错而闹出笑语来。

    图九,孝昌限鞭之规定。
    这是文图大楼前小广场边上宣传栏里关于省级文明卫生创建的宣传展牌,再去查证几个字时已经撤掉了。为方便一说,先将文字打出来看着说。
       21  孝昌县“限鞭”的政策规定
    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湖北省燃放烟花爆竹若干规定》和《孝昌县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2007年  月  日开始,禁止在县党政机关所在地;文物保护单位;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易燃易爆物生产、储存单位;医疗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敬老院等地燃放烟花爆竹。在此区域以外的国家法定工作日、晚上9:00至次日早上7:00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违反规定的,处以200以上500以下的罚款,或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先说标点符号。禁止在县党政机关所在地;文物保护单位;汽车站、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易燃易爆物生产、储存单位;医疗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敬老院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中间用了几个分号以表示并列,分号是可以表并列的,但分号是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而不可以用在词或者短语(词组)之间的停顿的,在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并列短语形成的句子中,可以用两级并列来句读的,即,第一级并列用顿号,第二级并列用逗号。具体说来,这中间的分号全都应该以逗号替换掉。另外,何为党政机关所在地?县大院算,洪花大道即现在叫的花园大道算不算?孝昌县城算不算?这个词太含糊,说不明白。还有医疗机构……敬老院等地,这个地字用得太大,应该改为场所。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中的顿号应去掉。
    再说后一句:在此区域以外的国家法定工作日、晚上9:00至次日早上7:00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你能读懂说的什么意思吗?我能猜出来,大致是说在以上列举的众多场所之外的地方,在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内,以及国家法定工作日以外的时日里的晚9点到早7点之间,不得燃放烟花爆竹。这种语病叫杂糅,把多个意思生拉硬拽搞到一句话里,看似是惜墨如金,实则是首尾不顾,表意不清。有意思的是,“在此区域以外的”用来修饰限制谁?修饰国家?变成在此区域以外的国家,用来修饰国家工作日?变成在此区域以外的国家工作日。当然你可以说它是一个的字结构短语,未免太不严密了吧。
    最后是个小事,200以上500以下是多少?如果是200万元——500万元(人民币),那可真要了人的命了,果真如此,我敢保证整个县城一定鸦雀无声,从此告别水深火热的日子。

    图十,孝昌县禁麻之规定。
    位置如上,是紧跟其后的宣传展牌。同样打出来看着好说话。
       22  孝昌县“禁麻”的政策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湖北省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和《孝昌县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客运机动三轮车在县城区运行的决议》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自2007年12月27日上午8点以后禁止无证无牌“麻木”、2008年元月20日晚12点以后禁止有牌有证“麻木”在寰水河以东、北大桥以南、王河桥以西、南大桥以北的城区范围内从事客运营运。违反此规定的车主,依法收缴“麻木”,并按有关规定处罚。
    先说寰字,流经我们县的那条河叫澴水河吧?澴字用五笔打不出来,有的小的新华字典里没有这个字,得用搜狗拼音才能打出来。有的人遇到这个字不知道怎么弄,就以寰字代替也是情犹可原,但在正规的文件里这样做是不允许的。
    再说文中的一长句:自2007年12月27日上午8点以后禁止无证无牌“麻木”、2008年元月20日晚12点以后禁止有牌有证“麻木”在寰水河以东、北大桥以南、王河桥以西、南大桥以北的城区范围内从事客运营运。这句话先不要说读懂,就是一口气读完还得先练它十天半月的气功才能得以实现。如上句一样是结构杂糅的语病。何不改成:
    在澴水河以东、北大桥以南、王河桥以西、南大桥以北的城区范围内, 2007年12月27日上午8点以后禁止无证无牌“麻木”从事客运营运,2008年元月20日晚12点以后禁止有牌有证“麻木”从事客运营运。
    没多加几个字,读起来是不是明白得多?
    最后一句:违反此规定的车主,依法收缴“麻木”,并按有关规定处罚。意思搞反了腔了,压缩一下句子你就会发现错在哪里了:车主收缴麻木处罚。把车主两字去掉就行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4:44:32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全洲山庄,你那究竟是“钩鱼池”
            还是“钓鱼池”
    一、全洲山庄“钩鱼池”

    一日,游观音湖,至全洲山庄用膳,见导游图中有“钩鱼池”一方,觉得有一说之必要。咱国人好说,知道是钓鱼池之讹写,如若国际友人至此,自是傻眼:中国人真是处处创新,所养之鱼,除了可钓,还可钩。钓和钩,形似而实不同。钓,diào,以饵诱鱼上钩。钩,gōu,作名词,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引申为钓鱼之钩;作动词,“钩,取也。”——《小尔雅》,引申为逮捕,捉取。真是“钩鱼池”的话,怕是要用鱼网来捞鱼了。平常生活中犯这样错误的人不在少数。

    二、CCTV,男女授受不清

    前些时日,看CCTV-12,描述一公安副局长破案事迹,说他会破案,多次立功受奖,荧屏飞字为:“多次立功授奖”。很可惜当时没能拍出PP,或是在网上截图,只得空口说白话。古人有云:男女授受不亲。什么意思?就是男人与女人之间,尽管要传递一物件,也只能各拿一头,肌肤之间不可接触。授,给予,受,接收。说到那位公安副局长,立了功自是要接收奖励,而不是给人什么奖了。所以用“受奖”,如果说到哪个单位、哪位领导给他以奖,就可以说是授奖。五笔UAEU(按词打字),出“立功受奖”UARU,不出词搜狗一样,打ligongshoujiang,不出“立功授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17:10 , Processed in 0.1664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