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联漫话
http://www.guoxue.com/zt/zgyl/
对联是世界上惟一而独特的文学样式,已故著名诗人臧克家称其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玲珑娇花”。对联兼具近体的工庄、诗余的慷慨、散曲的诙谐、骈文的清丽、散文的隽永、杂文的讽喻、笔记的坦白(诚)、小说的曲折、戏剧的跌宕。可以说,对联能够将诗文的性情志操悬于一堂,人间的嬉笑怒骂发于一端,众生的福禄寿禧书于一纸,能够祈天地,避鬼神(邪魔),明人事。因此,自古以来,对联就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它的民族性和群众性几乎是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有些文学样式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却难以走进千秋万代;有些文学样式能够走进千秋万代,却难以走进千家万户,惟有对联这种文学样式既能走进千家万户,又能走进千秋万代。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诗歌于对联影响的直接结果,就是能够使之登上大雅之堂,而不仅仅是挂在门外站岗。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对联与桃符 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春联(据说为后蜀主孟昶首创,即“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对联与文字 世界各国的语言,分为八大语族——印支(中国、泰国、缅甸、越南)、阿尔泰、马来、印欧、闪含、中非洲、印南、亚美利加。八大语族中,只有印支语族是独立语(主要是汉语与藏语)。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副 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郑板桥 龙虎山中真宰相,麒麟阁上活神仙)
横批 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是父是子)
言 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 “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一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字 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为八字; “我看我,我也非我;谁装谁,谁就像谁”为十四字。
句脚 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联脚 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联律图谱》【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联谱图示】:由于长联组合千变万化,只略举每边一至八句较常见之例图。
【应为平】: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平却用了仄。
【应为仄】: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仄却用了平。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
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一、每边一句者
[句脚为●,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
六例:
【四言】
风梳碧柳○○●●
雪印红梅●●○○
【五言】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又一体】
雾雨沉云梦●●○○●
烟波渺洞庭○○●●○
【六言】
风展红旗似画⊙●○○●●
春来绿水如蓝○○●●○○
【七言】
画上荷花和尚画●●○○○●● 假作真时真亦假
书临汉帖翰林书○○●●●○○无为有处有还无
【又一体】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十四州⊙●○○●●○
二、每边二句者
[句脚为○,●]
十二例:
【四/七言】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
【又一体】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
【七/四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五/六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五/七言】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
(注:“会”字应为平声)
【又一体】
上:○○●●○,○○●●○○●。
下:●●○○●,●●○○●●○。
【七/五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六/七言】
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
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借误英雄。●●○○●● ○○⊙●●○○
(注:上联“白”字为古仄声)
【又一体】
上:○○●●○○,○○●●○○●。
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