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角独特的文学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5 19:1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视角独特的文学批评[z]
——读潘凯雄的《“双面人”手记》 贺绍俊





  凯雄曾经与我同事,那时我们合作写评论文章,他在思想上的睿智和逻辑上的严密,是我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我一直认为他就应该专事理论和批评的研究,但他后来成为一家出版社的掌门人,难以有时间再写纯理论的大块文章了,这或许是文学理论批评界的“人才流失”。不过最近读到他的《“双面人”手记》,忽然明白一个道理:理论和文化素养对于哪一门职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正应了一句俗语: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双面人”手记》(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凯雄近十年来从事出版工作所写的一些文章的结集,他所在的出版社是文学专业出版社,说到底,这些文章仍关涉到文学。最重要的是,他把他在文学上的真知灼见带到了他的出版职业之中,从而保证了出版产业中的“内容”——这个概念我是从凯雄的文章中学习到的。他认为,出版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生产“内容”的,“离开了内容,出版业将万复不存”。他的这本手记可以说就是他对如何理解出版的“内容”、如何抓好“内容”的出版、如何在“内容”上创新等方面所作出的回答。毫无疑问,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凯雄称自己为“双面人”:既是出版人,又是读书人;首先作为一个读书人,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出版人。“实践出真知”,这应该就是他在出版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我不由得想起30来年前同样从出版界传出的一句名言:“要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当年,市场经济如潮水般冲来,出版业的堤防频频失守,出版界的有识之士针对一切向钱看的种种出版现象喊出了这句口号,有着振聋发聩的效果。但客观地说,这句话是以一种矫枉过正的方式来抵制市场经济对出版业的侵蚀的,它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出版言商就是不对的,但出版社如果不考虑经济效益就有关门破产的危险,让出版人不去做出版商,在现实中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欣赏凯雄的这句话:“既是出版人,又是读书人”。凯雄首先强调出版业的商业性质,鲜明地提出出版人应该是“精明的文化商人”,但他更强调出版之“商”的特殊性,这就在于出版业是关于“内容”的生产,因此他认为“内容创新是出版创新的灵魂”。这也是“既是出版人,又是读书人”这句话的核心所在,读书是为了不断丰富和更新我们头脑中的内容,只有当自己头脑中的内容丰富了、更新了,才能做好一个出版人。我想,在凯雄心目中的“精明的文化商人”,一定是能够通过“内容”挣到大钱的出版人。说实在的,当今的出版界,尤其是文学出版界,真正靠“内容”来挣大钱的出版人还不多。我尤其欣赏凯雄对出版界缺乏“内容”意识的直言和建设性意见。比如他在《出版十惑》中揭露了出版界的盗版问题、库存问题、回款难问题、卖书难问题,等等,甚至将库存问题提高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高度,又如他针对出版界重经济硬指标而忽视内容创新的问题,提出要建立以“文化产业的软实力指标”为更大权重的出版业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些观点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双面人”手记》也是一本视角独特的文学批评。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凯雄的职业性工作,或者可以说他掌握着文学作品的生杀大权,一部文学作品能否出版,都要经过他的终审。这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出版人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评判自然会从多方面去考虑,如市场效益、如政治规定,但如果缺乏文学批评的眼光,就难以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恰好是凯雄的长处。在他的数十篇“终审札记”中,不仅有他对具体作品内涵的独具慧眼的精彩阐发,而且他还谈到了他在终审时“枪毙”作品所依据的理由。他大概谈到了四条理由,第一条是“平”,有些作品看似无懈可击,挑不出毛病,却是四平八稳,丝毫不能感动读者。第二条是“小家子气”,“那么一点点小情感、小情绪、小情调,腻腻歪歪半天,而且还不纯、不真、不透”。第三条是题材虽然很大气,但写得“太粗糙、太不文学”,“怎么写”的问题十分严重。第四条是“注水”太多,结果是“稀汤寡水,淡然无味”。凯雄所归纳的“毙稿”的四条理由完全就是当下文学创作中的四种典型的病象。而这四种病象,归结到一点,就在于作家们缺乏足够的思想修炼和文化准备。凯雄因为是身处文学生产流程的现场来批评文学,因此就能够这么准确地诊断出文学创作的病象。这不是自说自话的批评,更不是为学术的批评。对于作家而言,这是一种最实用的批评;对于文学活动来说,这是一种最有现实针对性的批评。从这个角度看,凯雄的批评也给当下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0:11 , Processed in 0.1507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